皇帝姑父

作者&投稿:慈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公元1613年3月28日,有一个女婴在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家里出生。也许她来到人世间的一刹那,别人并没有感到有什么两样,然而,他们错了。这是一位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女政治家。她后来入主清朝宫廷五六十年,辅佐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顺治、清圣祖康熙三朝,在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中,以非凡的胆识和杰出的才干,对满清政权的稳固和政治清明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国2000年的封建时代皇后史上,写下了出色的一页……她,就是清太宗孝庄文皇后、清世祖顺治帝的生母、清圣祖康熙帝的祖母——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

一、出 嫁

在美丽的草原上成长起来的、具有高贵血统的布木布泰,很快出落成一位资质浓艳、光彩照人的成熟少女,而且带有一种天使般华贵迷人的气质。她很快芳名远播,被誉为“兰心慧质”的“塞外明珠”。

然而,这位名门闺秀却不喜欢闲坐家中,而偏爱到草原上骑马牧羊——当然父母不会真的让她去受牧羊之苦,仅仅允许她随着羊群,骑马在草原上嬉戏。这下可苦了附近的蒙古贵族小伙子们! 他们常常顶风冒雨在草原上布木布泰时常出没的地方骑马兜圈,为的是能见到那位美丽的蒙族少女的倩影……年轻而多情的布木布泰当然知道这些,可是她开心的微笑中总夹着一丝淡淡的忧愁,有时她不禁低声哼起草原情歌:“心上的少年郎哟你到底在何方……”

这天,布木布泰又在一块石壁下坐着,任羊儿在身旁悠闲地啃着青草。她两手托腮望着远方,又陷入了憧憬和沉思……突然,远处草原上出现了一队人马,旌旗招展,甚是整齐威武。

她凝神看去,原来是满洲人。队伍渐渐走近,她看到在队伍前面,人们众星捧月般地簇拥着一个年轻的贵族。他手挽马缰,听着随从兴高采烈地指点草原大声议论,不时地微笑着点头,英俊威武的脸上掩不住得意之色。

布木布泰想:“满洲人中果然有不少豪俊之士,怪不得父亲在十年前就把美貌的姑姑嫁给了满洲首领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听人说皇太极是满洲的第一英雄,难道也像这位将军一般年轻英俊?”……

她不知道,面前的这位满洲将军,正是已称金国可汗的努尔哈赤的第八皇子、四贝勒皇太极。此时女真已占领东北大部,称雄于山海关外。努尔哈赤深知满蒙通婚的政治战略意义:骁勇善战的蒙古族如果不支持他,别说将来一统天下,就是关外称雄也是极其艰难的。

因此,努尔哈赤及其子孙纷纷迎娶蒙族女子。这次皇太极就是奉命前往科尔沁部贝勒寨桑家,一来“探亲”,二来表示满蒙友好,加强巩固联盟。

皇太极揽辔徐驱,耳听随从赞美自己治军有方、年纪轻轻就有雄才大略等等,不禁暗自得意。他举目向四周望去,忽然瞥见左前方石壁下的羊群中,坐着一个辫发蛮装的垂髫女子,貌如花,颜如玉,美如仙,一时竟然看痴了。那少女的眼光和他一碰,立刻两颊飞红,低下头去,更显得娇羞无限,如雨后海棠、醉中芙蓉。

皇太极不由自主地勒住坐骑,心神激荡。身边众人这时也注意到了这个美貌少女,顿时不由也都看得呆了。那少女更加羞涩,急忙起身拉过坐骑,飞身上马,绝尘而去。皇太极看着她轻如飞燕的婀娜身影,喃喃地问:“她是谁?”

身边两骑立刻纵马飞出,便要追上去询问,皇太极连忙喝住他们,自己一提马缰,吩咐一声:“你们在此等候!”纵马赶去。追着追着,渐渐远离众人,忽见前边那少女慢了下来,皇太极心中暗喜,正要催马赶上,不料那少女玉手一扬,猛抽了坐骑一鞭,但好像用力甚猛,马鞭脱手飞出。胯下坐骑一声长嘶,撒开四蹄,很快消失于一座山丘之后。

皇太极不由心中怅然,忽然看见那少女留下的马鞭,心中一动,跳下马捡起来看,只见那马鞭柄上有一行蒙文:“科尔沁部贝勒府”。不由心中大喜……

当晚,在寨桑为皇太极接风的宴席上,皇太极便求寨桑将府上的牧羊少女嫁给他,寨桑一愣,旋即明白,哈哈一笑,命:“叫布木布泰出来拜见四贝勒。”……

1625年2月,年届13岁的布木布泰,由哥哥吴克善台陪送往沈阳嫁给24岁的皇太极。皇太极亲自到沈阳北冈相迎,金国大汗努尔哈赤也随后率诸贝勒及后妃们出迎10里,大摆喜宴,入城后,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布木布泰离开了科尔沁草原,成为皇太极的福晋(妃子),从此开始了她崭新而又非凡的生活。9年后,她26岁的姐姐海兰珠也嫁给了皇太极,姑侄三人同事一夫。

但当时满蒙辈份之间的界限并不严格,婚媾戒律极少,甚至还遗存着原始氏族部落的婚姻习俗。因此这种现象也属正常。

1626年,努尔哈赤病死。皇太极继承汗位。1936年,改国号为清,改元崇德,册封后宫五妃:布木布泰的姑母哲哲为清宁宫中宫皇后;布木布泰的姐姐海兰珠为关雎宫东宫宸妃;布木布泰为永福宫次西宫庄妃。另外二位也姓博尔济吉特氏,为次东宫淑妃和西宫贵妃。

五妃中庄妃的地位最低。虽然皇太极也常恩宠她,但她依然常忆起新婚时皇太极的话。那夜她流着眼泪对皇太极说:“贱妾德浅色薄,原不足配至尊。今蒙您如此隆重地迎娶我,我本该高兴才是。但是我总觉得天威不测,将来一旦我年老色衰,您恩移情潜,使女萝无托,秋扇见捐,到那时,还有谁能体察我的心意呢?”

皇太极立刻指诚日月,引谕山河,发誓不相背负。不久,她在历史上开始建功立业的时刻来到了……

二、劝 降

1642年3月,清军在松山大捷中俘虏了明朝名将、蓟辽总督洪承畴,押到盛京。洪承畴深得明朝廷的倚重,这回成了皇太极所俘获的最高级的明军将领。皇太极深知,要寻机入关,必须有洪承畴这样的“带路人”才行,因此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劝降他。

但许以高官厚禄、金钱美女,洪承畴都嗤之以鼻,不为所动,并开始绝食明志,求死以尽忠于明朝。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已降清的金升曾为洪承畴的贴身侍卫,他献计说,洪家有三妻四妾均貌美非常,若能以绝色美女诱劝,或许能令其心动。

皇太极大喜,但回宫遍视宫女,竟无一满意者。他愁眉不展地到了永福宫。庄妃接驾后,见他忧愁满面,长吁短叹,就问:“皇上军容之盛,威震华夏,前些天又取得松山大捷,怎么现在又这样忧愁呢?”

皇太极烦躁地挥挥手说:“你妇道人家,怎知国事?”

庄妃笑了,不慌不忙地说:“现在察哈尔部已经归附,朝鲜也已平定,锦州松山这些重镇也都攻克,长城之外全是我主的属地。只有关内中原大地尚在我大清版图之外,莫非皇上是因为入主中原之举受阻而忧愁?”

皇太极惊讶地说:“卿真深知朕意。朕欲劝降洪承畴不得,故而长叹。”庄妃说:“前几天我听范文程说,他去劝降洪承畴时,曾见一抹尘灰落在洪的衣服上,洪立刻用手指小心掸去。由此可见,洪承畴尚有生念,死心不坚。皇上何不动以利禄,威以刀锯?”

皇太极摇了摇头:“不行,朕都试过了。有人献计说只有美人计可行,但朕遍阅蛮花,无一中意,故此发愁。”庄妃听了,低头沉思了一会儿,忽然抬起头来看了皇太极一眼,两颊晕红,嘴唇动了动,又低下头去,似乎有话要说。皇太极连忙追问,她却又红着脸摇头不语。

皇太极走过去把她拥在怀里,在她耳边柔声说:“只要有利于社稷,朕一切都听卿所言。”庄妃又迟疑片刻,方才俯在皇太极耳边,低语良久,那皇太极听着听着,忽然勃然作色,大声说:“朕贵为皇帝,难道还要戴一顶绿帽子不成?”庄妃毫不惊慌,慢条斯理地说:“皇上息怒。臣妾岂敢稍有私心? 只是为社稷千秋大业着想,此计是否采纳还请皇上定夺,妾不敢勉强。”

皇太极寻思半响,怃然说道:“只好如此了。卿好自为之,勿令众人齿冷。”说罢,起身怅然而去。

第二天,洪承畴正在囚所盘腿而坐,强压心头窜起的虚火他已经四天茶饭未进了。恍惚中听得房门声响,睁开双眼,顿觉眼前一亮,只见一个汉家装束的绝色女子站在面前。她明眸皓齿,翠黛珠唇,望着洪承畴嫣然一笑。洪承畴不由得心魂激荡,忽然心头一震,暗自寻思:“瞧她装束是寻常汉女,怎会来到这里? 哦,一定是来劝降的!”

不由得一声冷笑,转身面壁,不去理她,准备待她开口劝降便一顿大骂。却听那女子说道:“将军时至今日,顶多不过一死。我又不是吃人老虎,为何还怕见我?”声音婉转娇媚,有如莺语凤鸣,说不出的动听。

洪承畴心中一软,准备好的一顿大骂无论如何也骂不出口,便闭目不答。那女子又说:“将军既不肯降,又不能速死,我心中十分不忍,奉上一碗毒酒,以了将军心愿。”洪承畴诧异地睁开眼来,见一双纤纤玉手,捧着一碗黄澄澄的酒伸在面前,他略一迟疑,硬一硬心肠,一把夺过碗来,一饮而尽,随手将碗掷于窗外。那女子击掌赞道:“壮哉将军,视死如归!”

洪寿畴觉得这酒下肚,并无异状,反而热烘烘地一股暖流升起,自己精神了许多,又感诧异。那女子又柔声说道:“但是将军离家万里,身丧异邦,只可怜家中深闺少妇,秋月春风,尚日思夜想,倚门而望,将军于心何忍?”

洪承畴被她说中心事,顿感阵阵酸楚,强忍眼泪,长叹一声说:“事到临头,哪能顾得许多?”顿了一顿,想到毒酒已入腹,不由吟起唐人诗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语声哽咽。

那女子又启唇说道:“将军忠心报国,无愧臣节,但在我看来,不值一笑。”语声平静,却不似刚才那样柔媚。

洪承畴哼了一声说:“在你看来,倒是投降叛国的大将才是识时务的俊杰喽?”语气颇含讥刺。那女子敛起笑容,正色说道:“将军是当今大明朝的栋梁,栋折梁断,国将何托? 不能忍辱一时,却去学那匹夫蠢才,轻易枉死,对国家对朝廷又有何用?”

说到这里,见洪承畴脸色稍缓,似有所思,便笑了一笑说:“不过人各有志不可强求,将军既已服毒,还是莫动肝火为妙。”说着看着洪承畴,语气不胜揶揄。洪承畴一时心乱如麻,脑海中各种念头纷至沓来,脸色数变,阴晴不定。

那女子又柔声说道:“将军可有遗言留给家人? 我二人今日相识,可算有缘,传言托孤乃是后死者应尽之责。”语意甚是诚恳。洪承畴死到临头,看着眼前这一绝色佳人,念起家中娇妻美妾爱子幼女,求生之念顿起,不由得悲从心来,泪水如断线的珠子,簌簌落下。

那女子连忙取出一方绣帕,轻轻为他拭泪,柔声劝道:“将军不必过度悲伤。我主仁慈宽宏,必然不会难为将军。”这时忽听门外脚步声响,一人哈哈大笑而入,朗声说道:“将军何故如此? 毒酒乃是人参汤也!”——正是大清皇帝皇太极。

洪承畴一愣,皇太极上前脱下身上的貂裘披在他身上,握住他的手关切地说:“将军受苦

了!”洪承畴迟疑片刻,看看皇太极,又看看妩媚无比、面带微笑的那位美女,享乐求生之念顿时压倒了尽忠赴死之心,忽然翻身向皇太极跪倒:“请皇上恕臣不敬之罪!”……

皇太极终于收降了明朝重臣,欣喜若狂。大赏洪承畴并设宴庆贺。后来洪承畴果然成为清军入关的急先锋,官拜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奉诏下江南诛灭南明众将,镇压农民起义军,为清王朝立下了卓著功勋。而劝降洪承畴的庄妃也因此倍受恩宠,史称“佐太宗文皇帝肇造丕基”……

三、立 子

清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突然中风暴死于寝宫,清军大举进攻明朝的计划搁浅。由于皇太极生前未对皇位继承做任何决定,皇室内部八旗贵族围绕皇位继承展开了激烈争夺,险些葬送了满清蒸蒸日上的国势和皇太极未竟的事业。

皇太极的异母弟睿亲王多尔衮和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均手握重权。对皇位垂涎已久,是皇位的主要争夺者。

庄妃对这一剑拔弩张的形势看得很清楚:正、镶两黄旗原由皇太极亲领,为了保住自己“皇帝亲兵”的地位,坚决要求拥立皇子;镶蓝旗主贝勒、郑亲王济尔哈朗倾向于豪格,但并非豪格死党;豪格本是正蓝旗主贝勒;多尔衮本是正白旗主,镶白旗主豫亲王多铎与他的关系非同一般,两白旗又军兵精壮;正红、镶红旗虽表示拥立皇子,但并非独服豪格……

比较起来,主动权在多尔衮手里,但他自即帝位却难以服众。而拥立豪格,两白旗必然不服,豪格又缺足够强大的力量。她又把各位皇子挨个盘算了一遍,终于有了万全之策……

庄妃找到多尔衮,奉劝他从满清一统天下的千秋伟业这一大局出发,权衡轻重利弊,慎重考虑皇位归属,见多尔衮仍然犹豫不定贪恋皇位,便进一步剖析利害:“各旗贝勒各怀私心,若立肃亲王豪格,两白旗固然不服,两红旗却也不见得真心拥护。但若立您为帝,正蓝旗虽不足畏,但两黄旗却难免不乱,镶蓝、两红旗也必心服。”

一语惊醒梦中人,多尔衮为皇权所迷心窍时只顾盘算自己麾下兵精将良,也竟然忽视了其他各旗的力量,这时被庄妃直陈利害,顿觉纵然自己以武力相胁夺得帝位,毕竟难以服众,也非长久之计,再者若八旗内乱,断送了入关灭明的大好形势,对己对人都是有害无益。

想到这里,不禁惊出了一身冷汗。饶是他统兵打仗多年智多谋广,此时竟然乱了分寸,没了主意,于是问庄妃:“依您之见,该当如何?”

庄妃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改立皇子。”此言一出,多尔衮顿时醒悟,但旋即想起改立皇子之后,自己的权力不是要削弱了吗? 眉宇间露出一丝忧色。庄妃观言察色,已知其意,却只笑而不语。多尔衮只好故作不解,问道:“此话怎讲?”庄妃缓缓说道:“如果您出面退避纷争,肃亲王必然以为皇位非他莫属,也会声言谦让,提出退避,这时您再倡言另立皇子,然后由您与郑亲王左右辅政……”

多尔衮哈哈大笑,拍手称妙。觉得庄妃果然见识超群,对这位年届三十,仅比自己小一岁的皇嫂起了由衷的敬佩之意。他望了望这位风姿绰约、雍容端庄的皇嫂,问道:“您看该立哪位皇子?”

庄妃对他笑了一笑,端起茶杯慢条斯理地喝起茶来。良久,忽然张口,像若无其事闲聊一般地说:“皇九子福临常在我面前称颂睿亲王您雄才大略,有安邦定国之才,由今日观之,果然如此。”说罢命宫女“送睿亲王出宫”。多尔衮心中雪亮,暗道:“原来如此!”

原来,那皇九子福临是庄妃于1638年所生,年仅6岁。威望、心计当然半点也无。但唯其如此,才能未树一敌,不致招人反对。加上其母庄妃德高望重,人所钦仰,拥他为帝,当无人会持异议。

8月14日,各旗贝勒会同王公大臣举行议立嗣君的大会。会场外两黄旗精兵全副武装,严阵以待,气氛十分紧张。多铎首先提出拥立多尔衮为帝,顿时豪格等人怒目相向便要誓死反对,不料多尔衮却马上发言推辞,说得斩钉截铁,显然他决无即位之意。顿时众人大为惊讶,全场马上肃静下来。豪格一听心中大喜,眼见得大位非己莫属,便故作姿态,表示谦让并离开会场以避“武力相胁”的嫌疑。

而两黄旗的将领群情激昂誓屯皇子,多铎等人闭口不言脸色不悦,会议陷入僵局。多尔衮见火候已到,起身大声说道:“既然人家要求立皇子,现在肃亲王又退让不愿继统,我看不如立皇九子福临,因其年幼,由我与济尔哈朗左右辅政,分掌八旗军兵,待其年长之后,便即归政。”

众人大感意外。但转念一想,这确是最好的方案,支持多尔衮的一方固然无话可说,支持豪格的济尔哈朗扩充了权力得了好处,当然不会反对。正蓝旗将领见豪格离去群龙无首,并且自己一派孤掌难鸣,也不敢表示反对。这一妥协折衷的议案终于获得通过。这样,八旗贵族的团结得以维护,他们各自的利益也得到了照顾,还发挥了多尔衮等人的才干,保证了满清领导阶层齐心协力入关灭明。

在这次皇位斗争中,庄妃表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才干。她为了避母以子贵之嫌,以免授人以柄,接受了当年努尔哈赤死后,太妃那拉氏被逼殉葬的教训,主动请求为皇太极殉葬,意在堵塞众口。于是王公大臣、诸贝勒反而纷纷以福临年幼需由母亲训养为由,全力劝阻,坚决请她勉留此身,庄妃又一次棋高一筹,在政治舞台上显得游刃有余,得心应手。福临即位后,改次年为顺治元年,32岁的庄妃被尊为皇太后,史称孝庄太后。

四、下 嫁

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清定都北京。这一重大决定的背后,有一场鲜为人知的争论:豪格等满清保守派反对迁都北京,要求像从前那样,把关内的财宝抢掠劫走,击溃关内武装力量之后,仍退居关外“祖宗之地”。

而远见卓识的孝庄太后却坚定地支持摄政王多尔衮的意见:定都北京,稳固清政权在中原的统治,进而挥兵南下,统一全国,并在北京建立永久稳固的满清政权。保守派虽然人多势众,但在孝庄太后的坚决反对和多尔衮的重权威慑下,被迫同意定都北京。

迁都后,孝庄太后居于紫禁城中的慈宁宫,但她依然能看到满清朝廷并非风平浪。

  • 其一,清皇室对统治比他们的生产更先进的中原地区还没有经验,各种法令制度甚至宫廷规章都不完善,文化和经济的统一极其艰难。
  • 其二,南明各王还在南方坚持抗清,各地有农民起义军反清复明,还有李闯军队残部仍仗民众支持奋力抗清,天下战乱频仍,更兼明朝及李军中的降将,心有异志者绝非少数。
  • 其三,中原百姓向来鄙视满族为胡地蛮人,现在虽然兵威所至无不披靡,但毕竟汉满两族积怨颇深,想得汉人民心,简直难于登天。
  • 其四,也是最危险的是,满清贵族内部纷争日益激烈:多尔衮渐揽大权,拥兵自重,强迫幼小的顺治帝尊封他为皇叔父摄政王,削弱辅政王济尔哈朗的权力,罗织罪名把正蓝旗主豪格废为庶人从而控制了正蓝旗……他的权力与野心日益膨胀,对年幼的小皇帝心存藐视,言谈之间颇多无礼,越来越暴露出他要篡夺皇位的野心……

孝庄太后深知,一旦多尔衮废帝自立,不但要将自己母子置于万劫不复之境,而且还会引起八旗内兵戎相见,必将断送满清江山……平心而论,孝庄太后对这位比自己仅年长1岁的皇弟的好感,要较比自己大11岁的皇太极多一些。而多尔衮也对这位颇具丰韵、魅力无穷的寡嫂,早已垂涎三尺。他自恃功大勋著,权高威重,常借摄政之便出入宫禁,对孝庄太后眉目传情。太后深知多尔衮的心事,又虑及要遏制多尔衮日益膨胀的权欲,再加上自己也的确对多尔衮颇有情意,终于以身相许,与之暗中通情。

然而,多尔衮的妻子,也就是孝庄皇太后的亲妹妹小玉妃进京听说此事,勃然大怒,直奔入宫。守宫卫士见是摄政王妃,不敢阻拦。小玉妃直闯入太后宫中,破口大骂,太后恼羞成怒,争吵几句,不由想喝令武士“绑出去杀了”,忽转念一想觉得不妥,于是闭门不理。

小玉妃发泄完心中怒气,忿忿而去。多尔衮听说后急忙入宫向太后陪罪,太后一见即抱头痛哭,声言要死在他面前。多尔衮一面劝慰,一面代为拭泪,忽然一跺脚大声说:“太后请勿恼怒,明日定有好消息来报!”

第二天,太监忽然禀报太后说小玉妃昨夜忽患急病已经暴死。宫中众人听了,大为骇异,太后这才明白所谓“好消息”原来如此。

顺治虽然也知此事,但对生母和大权独揽的皇叔父摄政王,年幼的他也无可奈何。不久,朝中老臣范文程等也看出太后下嫁多尔衮能保顺治皇位,且遂了二人心愿,于是先请顺治以功高望重为由尊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又在朝中散布说:“皇父摄政王新丧其妻,我皇太后又寡居无偶,应使皇父与皇太后同宫。”

满清入关初年风俗习惯大多依旧,兄娶弟媳、弟娶寡嫂本无足为怪,更非伤风败俗之举,众人多表赞成。于是朝廷以顺治的名义下诏行婚,并经礼部讨论,制定了太后下嫁及下嫁后的礼制。

顺治四年,太后下嫁摄政王的婚礼隆重举行。至此,多尔衮的地位和权势已和皇帝无异,再无法也不必去夺取皇位,从而使清朝中央政权保持了稳定,孝庄太后的政治策略又一次获得极大成功。

顺治七年十二月多尔衮病死,太后在哀戚之中,扶持13岁的儿子顺治开始亲政,清廷延续多年的皇位之争终于平息。她训导儿子要成为一代名君,并做了四件大事:

第一,要求顺治帝努力学习汉族文化,并限令有关部门将一些重要的汉文典籍尽快译成满文,后来又让顺治撰《内则衍义》以整饬宫中,修行内德。从而使满清贵族积极学习汉文化蔚然成风。

第二,千方百计笼络汉人。典型的例子是在明降将定南王孔有德战死后,将他的女儿孔四贞送入宫中收为义女,使之成为清廷仅有的汉族公主。太后还把和硕公主嫁给明降将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应熊为妻,消除了汉族降将的疑虑。孝庄还极力倡导节约,崇尚俭朴,并把宫室中节省的银两拿出来赈济灾民。

这些措施有效地缓和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大大稳定了动荡不安的局势。

第三,当时中原未平,北方边塞威胁潜在,满蒙通婚形成政治联盟对清朝统治极为重要。因此在顺治八年,孝庄太后将自己的侄女、科尔沁亲王吴克善台之女博尔济吉特氏册为年仅14岁的顺治帝的中宫皇后。后来帝后不和,便改立孝庄的侄孙女、科尔沁贝勒绰尔济之女博尔济吉特氏为中宫皇后。

第四,顺治十四年,明将郑成功率军克镇江后连下苏皖四府三州二十四县,并兵围南京。年轻的顺治先是惊慌失措想退回关外,孝庄斥责他这是丢弃祖宗基业辱没祖宗颜面,顺治羞愧之下竟要誓死御驾南征,太后又劝他不可莽撞行事。接着亲自参与策划军务,令崇明总兵等率军讨郑,终于再统江南。所有这些,都使清初政局迅速平稳发展,其间孝庄功不可没。

五、除 奸

顺治十七年八月,顺治深深迷恋的董鄂妃病死。顺治遭此大变,竟然看破红尘,便想出家为僧。孝庄太后连忙出面,好言相劝,正色相责,终于阻止了顺治出家。但顺治沉溺于对董鄂妃的哀思中不能自拔,身心健康每况愈下。五个月后即顺治十八年正月,顺治因染上天花,驾崩于紫禁城养心殿,年仅24岁。

48岁的孝庄太后老来丧子,悲痛万分。但是,她不得不克己之悲,集中精力训导新君,匡扶年幼的康熙皇帝。

早在顺治病危之际,孝庄太后吸取了皇太极暴病而死的教训,安排顺治立遗嘱选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为继承人,因为玄烨已出过天花而有了终生免疫力。于是顺治死后,年仅8岁的玄烨即位,即为清圣祖,改元康熙,尊孝庄为太皇太后。两年后康熙生母去世,康熙便常往慈宁宫,祖孙感情很深。

康熙即位时,安徽秀才周南进京求见孝庄,慷慨陈词,说太后在大清国德高望重,其远见卓识、治国之能、安邦之才人所共知无不钦仰,今新君年幼,宜仿效前代旧制,以太皇太后之尊垂帘听政,临朝听制。

孝庄太后想起历代皇后干政多招祸乱,自已听政虽不致有什么风波,但先例一开,后世如何实难预料。于是严词拒绝了周南的建议,坚持选了四位老臣做顾命大臣,辅佐幼帝康熙。

但在实际上,孝庄太后仍掌握着最高权力,四大臣执政必须向她和皇帝领取谕旨,她还有独立发布谕令的权力,这是当时朝中的明文规定。而孝庄太后为使康熙能尽快地在政治上成长起来,尽量很少行使这样的权力,多让康熙独自思考、分析和处理朝中大事。而康熙自己每次做出重大决定后都要先去慈宁宫征求祖母的意见,太皇太后认为可行时才付诸执行。

清廷的又一次危机很快呈现在孝庄太皇太后和康熙帝面前:位在四位辅政大臣之末的鳌拜,恃功擅权,依仗手握重兵、朝中亲信较多且自身又怀武功,日益飞扬跋扈。不但排挤其他辅政老臣,而且在小皇帝面前也常挥动老拳,肆意咆哮,与皇帝争吵甚至屡露逼胁之意,日渐暴露其欲弑君篡位的野心。

康熙六年,玄烨已经14岁该当亲政,以第一辅政大臣索尼为首的一些大臣连连上疏请皇帝亲政,鳌拜却纠集党羽一再阻挠,还借权势多次凌辱小皇帝。

康熙又气又恨,常在慈宁宫祖母面前失声痛哭。孝庄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她深知鳌拜党羽极多,权重势大,一时不忍必遭祸乱,只能用计寻机除之。于是她劝小皇帝要修身养性,暂时忍耐,在鳌拜面前示弱以使之麻痹大意。孝庄早在康熙12岁时就已为除鳌拜走了一着好棋:将第一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立为康熙帝的中宫皇后。康熙虽对皇后没有什么感情,但他深深理解祖母的良苦用心,未持异议。

从此索尼成了康熙的亲信大臣。康熙亲政的当日,鳌拜竟捏造罪名将四辅臣中排名在他之上的苏克萨哈全家下狱,抄没家产,并在朝廷上威逼皇帝下诏将其全家处死。当康熙推说此乃昔日先帝驾前有功的老臣,朕不忍赐之以死时,鳌拜抢过御笔,迳自书写圣旨,康熙迫于情势,只得加盖玉玺,忍痛同意处死苏克萨哈全家。

回宫之后,康熙在祖母面前诉说此事,所恨难忍,想起太祖太宗挥军纵横打下江山,自己身为大清皇帝竟受臣下之辱而不敢稍示反抗,不由得痛哭不已。孝庄太后默察情势,仔细思量,遂授意康熙不要责罚鳌拜,甚至“为彰其除奸功绩,晋一等公爵”。

鳌拜接此圣旨,顿时得意忘形,以为小皇帝软弱可欺,天下不久必然归己所有,他安插在宫中的心腹也放松了对康熙和孝庄太后的监视。孝庄让康熙在宫中侍卫中密选心腹,康熙便秘密授意索尼之子、吏部侍郎索额图“自请解任,效力圣上左右,为一等侍卫”,让索额图进宫在年轻侍卫中选忠诚可靠之人,练习摔跤擒拿。为掩人耳目,康熙还亲自与侍卫们相扑嬉戏,装出一副纵情玩乐、无心朝政的样子。

鳌拜果然中计,放松警惕,也更加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康熙八年五月,孝庄太皇太后和康熙帝精心策划,巧妙安排,暗中控制了京城兵权和宫中侍卫后,等待时机成熟。在一次鳌拜进宫朝见时,康熙一声令下,埋伏的侍卫一涌而上,鳌拜措手不及,束手就擒。康熙立刻下诏,将鳌拜的死党一律逮捕下狱,朝中惊服,人心大快。清廷的最大威胁——鳌拜集团顷刻间灰飞烟灭。孝庄太后领导和直接策划了这场为时几年的除奸斗争,又一次为清朝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六、平 乱

康熙即位之后,孝庄就告诫他说:“自古都说皇帝难当,因为天下万民的祸福忧乐系于一人。因此为人君者必须得民心,深明治国之道,使百姓安居乐业,四海升平。如今你即位为君,一定要宽容慈仁,温良恭敬,言行谨慎,为政勤奋,还要注意德容威仪,做大臣的表率。

做到了这些,才可以继承光大祖宗基业,使我大清江山,千秋永固。”康熙牢记祖母教诲,不负厚望,后来果然成为一代名君,治出史书称颂的“康乾盛世”。

康熙十二年(1673年),明降将平西王吴三桂联络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之信,欲起兵叛乱。康熙此时年届20,已成为一个精通文韬武略的年轻有为的皇帝。他与孝庄商议,认为若姑息养奸,后患必然大而无穷。不如逼其急反,仓促起事反而羽翼不丰更易剪除,于是不顾一些保守派大臣的劝阻。下旨“削藩”。

果然,三藩见旨即反,兴兵叛清,一时间全国动荡,人心混乱。康熙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处理军国大事有条不紊,朝野上下见皇上如此,顿时人心渐稳,士气大振。

孝庄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八旗将士出征平叛时,她拿出平日宫中节俭下来的银两、缎匹犒赏三军,更使康熙信心倍增,官兵士气高昂。花甲之龄的孝庄又写密信给自己的养女孔四贞,让她为国立功。

孔四贞的丈夫是叛军大将孙延龄,他听从了夫人的劝告,倒戈反正,为吴三桂所杀,但孔四贞竟亲自披挂上阵督率丈夫旧部与叛军激战,突出重围回到京师。这样一来叛军内部开始分裂,有力地打击了叛军的气焰,削弱了叛军实力。

在平定藩乱战争的关键时刻,蒙古察哈尔部布尔尼趁清军主力南下京师空虚之机,又发动叛乱威逼京师。清廷后院起火,腹背受敌,形势危急。年轻的康熙忙入慈宁宫与孝庄商议对策。

孝庄冷静地思考分析了形势,对康熙说:“如今大军南征,京师空虚。应先使缓兵之计,派人前往察哈尔实行安抚,以麻痹布尔尼。朝中在职将领,才略均不足以北上平叛。唯大学士图海,虽因你父皇在位时被削职,但我看他才略超群,忠勇可嘉应当好言抚慰,起用他选兵北上。”

康熙依计而行,起用图海。图海自觉蒙冤十几载,到如今用人之际才想起自己,更感皇家义少恩薄,便托病不出。于是孝庄以太皇太后之尊,亲自登门去见图海,好言抚慰。图海终于感恩而出,勇挑重任。他见京师兵少将寡,于是奏请从八旗家奴中挑选了数万精壮青年,日夜兼程开赴前线,并不禁掳掠以激士气。

果然一举将叛军击溃,杀了叛军主帅布尔尼,解了京师之危,既稳定了后方,又保证了前方集中精力对吴三桂叛军作战。

孝庄又帮助康熙策划方略,利用三藩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各种矛盾,对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方针,以分化瓦解叛军领导集团。对叛军反正的官兵不但既不咎,还常常厚赏,并命他们留在前线与叛军作战。以此来瓦解叛军的士气。

针对叛军打着“重复汉室江山”旗号反清的险恶用心,又加上八旗军的确不能很适应南方地形,于是大力宣传“满汉一家”的思想,大批起用汉人做官,任用了许多汉族将领与叛军作战。

到康熙二十年,康熙终于扫平了三藩之乱。清王朝的又一次统治危机过去了。整个平乱过程,充分显示了孝庄处乱不惊的超人胆略和应变有方的卓越才能。康熙亲自到慈宁宫奏捷说:“臣谨遵圣母太皇太后训教,终得绥靖寰宇,叛逆削平,今日万民同贺,实应感载太皇太后恩训。”

七、归 天

孝庄太后为清王朝的稳定繁荣日夜操劳,呕心沥血,力辅三朝,赢得了满朝文武官员的无比钦敬。她掌管后宫数十年,更是仁慈宽宏,贤明公道,也深得后妃宫女们的崇敬。她还在顺治帝死后将他的亲信太监中营私舞弊、仗势凌人者处死,以儆后世,并制定了宦官不得干政的具体规定和处罚办法,而使咸丰朝以前的清廷200余年无宦官之祸。更重要的是,一代名君康熙的成长,与她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因此她也赢得了康熙无尚的崇仰和孝敬。

康熙即位后,每次上朝回宫都要先到祖母寝宫请安问候,嘘寒问暖,无微不至地关怀着祖母的生活起居、身体健康。从而使两千年来一直充满尔虞我诈、血雨腥风的皇室宫廷,竟然长期保持着幸福和谐的气氛,在历史上颇为少见。

当然,每次康熙到了祖母宫中,孝庄除了关心他的身心健康外,还常不失时机地向他传授治国方略,为君之道,告诉他关心百姓疾苦,宽政裕民。康熙对祖母的仁慈深爱、循循善诱,始终牢记在心。遇到大事都主动向孝庄请教,史称“太后不预政,朝廷有黜陟,上多告而后行”。

可以说,康熙年间号称盛世,与孝庄太后对康熙的孤心苦诣的教诲有着密切关系。

康熙十一年,孝庄太后前往赤城温泉养病,途经峻险陡绝的长安岭,康熙亲自下马扶着太后的御辇攀登,身边侍卫恐皇上有失,便奏请代君扶辇,被康熙喝退。

回来时,又遇天降大雨,山路更滑,康熙仍下马冒雨步行扶辇而行,贴身侍卫再次进谏,康熙不听,争执之际,被孝庄听见,掀帘一看,见孙儿淋雨步行扶辇,又是感动又是心疼,忙命康熙上马从行。康熙以自己年轻力壮为由执意不从,竟直到

平安下岭之后才上马从行。

随行官员从人均感叹不已。随着太后年事渐高,不时身染小恙,康熙问候更勤,每次出巡,必然每日派人问候祖母起居。康熙二十一年,他赴奉天拜谒先帝寝陵,路上多次奏书向太后问安并献上沿途特产。到盛京沈阳后,又亲自捕得鲢鱼、 鱼,浸以羊脂,和东北山中野果特产、朝鲜进贡的银杏等食品一起,派专运送回京,进呈太皇太后。

次年秋,康熙伴孝庄太皇太后游幸五台山,行至山腰,山路崎岖坎坷,车辇行走不便,颠簸不稳,于是康熙请祖母改乘暖轿。太后很惊诧:“乘车而来,怎知何处有轿,又焉能即刻赶到?”

康熙把手一挥传旨下去,原来他早已吩咐软轿随队而来。片刻轿到辇前,太后十分高兴,深感孙儿对自己体贴入微,孝敬无比。康熙二十四年夏,他出塞避暑,听说祖母身体欠安,立即星夜兼程驰还京师,亲自侍奉,太后很快康复。……

康熙二十六年深秋,年迈的孝庄太后再一次病倒,病势十分沉重。康熙昼夜在慈宁宫护理祖母,亲自检方调药,侍奉茶饭,命人多备坐卧用品,饮食肴馔,以应不时之需。孝庄太后见他如此费心操劳,劝他以国事为重珍重自己,命他回宫休息,他执意不肯。诸宫后妃及王公大臣也恳请皇帝保重身体,他说:“朕早丧父母,有幸在祖母膝下30余年,鞠养教诲,以致有成。无祖母,朕断不能有今日成立。今祖母染病,朕岂能安寝?”

孝庄病危之际,他35个昼夜衣不解带,目不交睫,见汤药无效,不禁嚎啕大哭,从人无不垂泪。孝庄太后虽见孙儿极尽孝道,内心十分宽慰,无奈年事已高油尽灯枯,病势日渐沉重。转眼到了次年腊月,康熙见祖母病势仍不见减轻,便亲率王公大臣步行到天坛,祈祷上苍减己寿以延祖母之命。

宣读祝文之际,想起30余年来祖母的悉心教养,不由涕泪交颐、百感交集。诸大臣为皇上的虔诚和孝心所感动,无不掩面流泣。无奈生死有命,华佗再世也无力回天,康熙二十七年腊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孝庄太后安详闭目,薨逝于慈宁宫,终年75岁。她临终前告诫康熙:“我死之后,你千万不要过于悲伤,宜勉自节哀,以国事为重。太宗文皇帝梓棺安奉已久,不可为我转动。况且我内心仍依恋你和你皇父,不忍就此远去,可在孝陵(按:指顺治陵)附近卜吉安葬。如此,我死而无憾矣!”康熙悲痛不已,一一答应。

孝庄太后曾以太后之尊下嫁多尔衮,故身后无论与皇太极合葬还是与多尔衮合葬,都不合适,她也正是虑及这一点,才要另择吉地安葬。康熙不忍在岁末天内草草殓葬祖母,亲王大臣却再三进谏说丧事不可逾年乃是祖宗规制。康熙勃然大怒,说忌讳之说荒诞而不可信,祖宗规制朕也能改,众人不敢再言。

次年正月,康熙大举发丧。谥祖母为孝庄文皇后,使之极尽哀荣,还特地将她生前喜爱的慈宁宫东五殿拆迁到孝陵附近依原样重建,称为“暂安奉殿”,将孝庄梓棺停放于此。但如何使祖母安息于地下,康熙一直犹豫不决。

直到雍正年间,1726年初才葬孝庄太后于孝陵“风水墙”外东陵地宫。其陵因在沈阳皇太极之西,故称为“昭西陵”。

纵观孝庄文后的一生,对清王朝从战乱走向稳定,从内乱分裂走向一统天下,从萧条走向繁荣,以及对顺治、康熙时期的满汉融合和社会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她远见卓识,雄才大略,临危不惊,应变有方,顾全大局……生前死后,风流业绩,如今读来,仍感余韵流风,荡气回肠。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注遥山书雁,带您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force_purephv":"0","gnid":"97bfa1554f313b8b1","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200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bbb1f8977595759e.jpg","width":"3200"},{"desc":"","height":"48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7a5ed758cf33d788.jpg","width":"750"},{"desc":"","height":"524","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da23fd77408ecadf.jpg","width":"705"},{"desc":"","height":"96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ba9edb580d1abb41.jpg","width":"1328"},{"desc":"","height":"541","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ad97dd61de20352d.jpg","width":"718"},{"desc":"","height":"655","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7769850cb38e14ae.jpg","width":"988"},{"desc":"","height":"40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4c983211b31c9bf2.jpg","width":"644"},{"desc":"","height":"86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bcd8a5181c921141.jpg","width":"1280"},{"desc":"","height":"58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fbce0451771acdb8.jpg","width":"929"},{"desc":"","height":"52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3f4cc21c40bbe00c.jpg","width":"658"},{"desc":"","height":"852","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93ce0a16f2812bcc.jpg","width":"1280"},{"desc":"","height":"481","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c3e4c3c275c812f3.jpg","width":"649"},{"desc":"","height":"1024","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2936e814e80f1b49.jpg","width":"1280"},{"desc":"","height":"74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46e7c660150a479c.jpg","width":"1108"},{"desc":"","height":"395","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4012e053f2e29062.jpg","width":"617"}]}],"original":0,"pat":"art_src_3,sexamb,disu_label,fts0,sts0","powerby":"hbase","pub_time":167188224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bb0d1845ba308b055cc8ce8767e28268","redirect":0,"rptid":"5e4b19c7a2c26363","s":"t","src":"瑶山君书","tag":[{"clk":"khistory_1:豪格","k":"豪格","u":""},{"clk":"khistory_1:努尔哈赤","k":"努尔哈赤","u":""},{"clk":"khistory_1:多尔衮","k":"多尔衮","u":""},{"clk":"khistory_1:庄妃","k":"庄妃","u":""},{"clk":"khistory_1:科尔沁部","k":"科尔沁部","u":""},{"clk":"khistory_1:布木布泰","k":"布木布泰","u":""},{"clk":"khistory_1:洪承畴","k":"洪承畴","u":""},{"clk":"khistory_1:皇太极","k":"皇太极","u":""},{"clk":"khistory_1:皇帝","k":"皇帝","u":""}],"title":"力佐三朝,匡扶两君——12岁嫁给姑父,老公、儿子孙子都是皇帝

万历皇帝的姑父叫许什么
徐从成 河北省定兴县石像村人,明世宗五女嘉善公主的丈夫。明世宗朱厚熜是明神宗的爷爷,许从诚按辈分应该是小皇帝的姑父。望采纳,谢谢

皇帝的姑父叫什么?
皇帝的姑父称为:驸马。希望采纳

女主叫皇上姑父的小说是什么
《嫁给皇帝姑父》。小说《嫁给皇帝姑父》讲述了,为了帮助表弟太子,女主林嫤是一名嫡女,嫁给了自己的姑父,成为了继后,以取得皇帝的信任,帮助家族稳固在朝中的地位和表弟的太子之位。《嫁给皇帝姑父》是女孩爱做梦创作的网络小说,发表于晋江文学网。

耿精忠作为康熙的姑父,耿精忠为什么是三藩中死得最惨的一个?
耿精忠是康熙皇帝的姑父,按理说,当康熙上位之后,耿精忠也应该有着一个非常不错的官名,但是耿精忠却是三藩当中死得最惨的一个。当时的耿精忠作为一个汉族王爷,但是却遭受到了千刀万剐的对待。耿精忠 被处死的时候只有38岁,却遭遇到了这样非人的对待。而当时耿精忠的爷爷也是被陷入到了流言蜚语当...

姑父是皇帝能嫁给王爷吗
能。根据汉典网查询显示古代是讲究出身的,婚姻更是要讲究门当户对。要嫁给亲王郡王之类的做妻,至少是当朝高官的千金,要么是其他勋戚的女儿,所以姑父是皇帝能嫁给王爷。王爷,封建时代尊称有王爵封号的人。不一定是王公贵族出身。拥有王爵封号的人还包括对国家和民族有贡献的平民被授予称号,如韩信等。

是庸才还是名将,如何客观评价乾隆朝红人福康安?
这一点毋庸置疑。换言之,福康安并不是无能之辈,打仗这事情可不是打麻将,输了推倒再码一桌!福康安带着那么多军队出去打仗,即便有皇帝姑父乾隆帝罩着,底下的将领不敢造次,可是敌对方乾隆帝可管不了、也罩不到!即便有其他将领协助,可作为一军主帅的福康安如果只是个一无是处的纨绔子弟,恐怕很...

琅琊榜中林家的人物关系怎么回事,一直没搞懂?
所以梁王与林燮的关系不仅是自小一起长大的朋友、还是彼此的妹夫和大舅哥。林殊可以称呼梁王为舅舅也可以叫做姑父,不过因为母亲方面更尊贵一些,所以称呼梁王为舅舅,剧中梁王也曾对林殊说过,朕是疼爱你的舅舅啊,你小时候还带你骑过马。和梁王、林燮一起长大的言阙在少年时与林乐瑶彼此喜欢,后来被梁王...

五代雄主周世宗柴荣:跟随姑父开疆拓土,做了皇帝励精图治
然而,随着家道中落,年轻的柴荣不得不投靠姑父郭威。在这里遇到了改变他命运的人物—— 郭威 。以普通的士兵出身,却帮助后汉 刘知远称帝,官拜 节度使、枢密使,执掌军政大权。生性敦厚的柴荣到了姑父家里,立刻受到了郭威的赏识。 刚开始的郭家尚不富裕,为了补贴家用,柴荣经常跟着富商到...

帝王半夜突然猝死,死前召了姑姑见面,姑父知道后就造反了?
姑父之所以造反是因为自己的妻子被妻子的侄子假意以想念之名,半夜招入宫中,然后做出了伤天害理的事情,以威逼利诱的手段强行霸占了,发生这种事情叫出来一个男人都无法忍受,姑父大怒直接联络人员起兵造反。做出此行行为的是宋朝君主刘子业,刘子业继位时虽然很小,但却做出了让大人们都大跌眼镜的行为。他...

嘉庆帝一掌权,便诛杀了和中堂,为何却不斩草除根除掉丰绅殷德呢?_百度...
丰绅殷德是和珅的儿子,在小时候就被乾隆帝许给了十公主,后来两个人也的确是完婚了,并且一直非常的恩爱,嘉庆掌权杀和珅的时候,十公主和丰绅殷德是夫妻,而且十公主非常喜欢丰绅殷德,当时丰绅殷德其实已经被革除爵位了,就等着发落,但是十公主去哥哥那求情,就没有杀丰绅殷德。乾隆在位的...

霍肢18975592687问: 古代,皇上的姑父是什么官
舞钢市欣安回答: 皇上的姑夫是驸马,在古代属于皇亲,并没有专属的官职.但当上驸马一般仕途就已经到头了

霍肢18975592687问: 皇帝的姑父叫什么?
舞钢市欣安回答: 皇帝的姑父称为:驸马.

霍肢18975592687问: 清朝皇室“姑父”叫什么
舞钢市欣安回答: 清代公主下嫁,称她的丈夫为额驸. 皇室按尊号称呼"姑父"为"额驸".

霍肢18975592687问: 古代皇帝家眷的称呼 -
舞钢市欣安回答: 『不同身份称呼』 一、皇帝:对太后 太妃自称儿皇亦可儿臣. 二、皇后以及达到等级的嫔妃对太后自称臣妾.儿臣或者儿媳或者名字 三、后妃妃级以下对太后称妾嫔或自身的名字 四、等级过低『八品下』的后妃自称奴婢、妾身、 五、亲王 长公主...

霍肢18975592687问: 皇帝的亲戚怎么称呼
舞钢市欣安回答: 太上皇——皇帝的父亲皇太后——皇帝的母亲皇后——皇帝的正妻皇太子——皇帝的继承人,又称“东宫”国舅——皇帝的母舅火妻舅国丈——皇帝的岳父亲王——皇子、皇帝的兄弟.郡王——初为皇太子之子的封号,后多用于分封节度使等武...

霍肢18975592687问: 清代姑父当皇帝,侄儿怎么称呼他
舞钢市欣安回答: 无论何时何地都得称皇上,不要说侄儿,就是皇上的长辈也得称皇上

霍肢18975592687问: 皇上的二姑父叫什么
舞钢市欣安回答: 驸马

霍肢18975592687问: 有本小说,女主嫁给了她的皇帝姑父当继后,原本女主没想过进宫, -
舞钢市欣安回答: 您所描述的情节可能来自小说《宫锁珠帘》.在这本小说中,女主角婉儿原本是贵族家庭的一名侍女,由于家族的利益关系被迫嫁给了皇帝的侄子弘历,成为了皇后.然而,婉儿并不是自愿进宫的,她一开始并没有想过要成为皇后.故事中,婉儿与皇帝之间逐渐产生了感情,而她也逐渐意识到自己想要守护这个男人,并且愿意为这个男人付出一切.最终,婉儿在宫廷中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成为了皇帝心目中的重要人物,也实现了自己的心愿.除了婉儿的成长和皇帝对她的感情,这本小说还描写了宫廷中的权力斗争、阴谋诡计等情节,是一部既有爱情也有剧情的小说.

霍肢18975592687问: 古代皇帝的侄子可以过继给皇帝吗? -
舞钢市欣安回答: 可以呀,古代有一些皇帝生不出来儿子,就会从兄弟那过继一个侄子过来继承皇位,当然有的时候也是兄终弟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