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敦与王导

作者&投稿:左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问王导与王敦、王衍的区别。
    虽然这些事已经可以表达出王导与王敦、王衍的区别了,但是我觉得这些资料还不能表达出之间的区别。接下来我们就用几个文言文来表达。    王导:王丞相拜杨洲,宾客数百人,人人有说色,唯有临海一客姓任及数胡人为末洽,公因便到过任边云:“君出临海便无复人。...

“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来自哪个典故,你怎么看这个典故?
正是王导的默不作声,才让王敦以为伯仁该死,如果王导这时说出了内心的真实想法,伯仁也不至于惨死。王导和伯仁之前关系一直很好,可以被认为是一对好基友,曾经有一次,俩人喝了点酒,王导借着酒劲儿把脑袋枕在周伯仁的腿上,摸着伯仁的肚子问伯仁,这么肥的肚子,里面都装着些啥呢?周伯仁嘿嘿一笑:这...

讲述王导王敦周凯的文言文,开头是初,什么举兵的是什么文言文_百度知 ...
《晋书·列传三十九》记载:初,敦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司空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顗(字伯仁)将入,导呼顗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顗直入不顾。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顗喜饮酒,致醉而出。导犹在门,又呼顗。顗不与言,顾左右曰:“今年杀诸贼奴,取金印...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谢谢,说的详细点_百度知...
意思是我虽然怨恨伯仁,却没有想杀他的意思;但是因为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杀死,伯仁的死与我有间接的关系。出自《晋书·列传三十九》原文(精选):又曰:“若不三司,便应令仆邪?”又不答。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导又无言。导后料检中书故事,见顗表救己,殷勤款至。导执表流涕,悲不自...

有关王导王敦的文言文
讲述王导王敦周凯的文言文: 《晋书·列传三十九》记载:初,敦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司空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顗(字伯仁)将入,导呼顗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顗直入不顾。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顗喜饮酒,致醉而出。导犹在门,又呼顗。顗不与言,顾左右曰:“今年杀诸贼奴,取金...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虽然怨恨伯仁却没有想杀他;但是因为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杀死。晋室重臣王敦起兵作乱,其弟王导及家族受牵连,为了请罪一大早王导带着王氏子弟跪在宫殿门前等候皇上发落。这时周顗进宫,王导希望周顗能替他说些好话,便小声对他说:“伯仁(周顗的字),我全家100多口,就靠你了。”结果周顗...

“我无心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典故是怎么回事?
“我无心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出自《资治通鉴》中的晋纪。意思是:意思是我虽然怨恨伯仁,却没有想杀他的意思;但是因为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杀死,伯仁的死与我有间接的关系。典故内容:晋朝有一位大臣叫王导,在当时是一个名门望族,很有位置,特别他还有一个堂兄叫王敦,是终年在外领兵交兵的...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是什么意思?伯仁典故出处介绍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是一句谚语,出自《晋书·列传三十九》,意思是我虽然怨恨伯仁,却没有想杀他的意思;但是因为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杀死,伯仁的死与我有间接的关系。周顗,字伯仁,东晋元帝时期人物,时任尚书。王导时任司空,王氏是当时的一个豪门大族,王敦为王导的亲兄弟,时任江州牧、荆州...

我不为伯乐,伯乐却因我而死什么意思
“我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这句话是东晋晋元帝时期的王导的名言。王敦叛乱时, 王导因为怕受牵连,每日都率宗族二十余人跪在宫阙外请罪。值好友周顗入宫,王导哀求说:“伯仁(周顗字),我一家百口就托付给你了。”周顗毫不睬理,入宫对明帝说王导忠诚,申救甚至,明帝听从他的意见。又留...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具体是什么典故啊???
周伯仁是个典型的面冷心善,他直接无视王导,看似无情,但在宫中见到司马睿时,却极力为王导开脱, 说王导和王敦不一样,绝不可能背叛。司马睿也觉得他说的有理,便留下他吃酒。等周伯仁吃醉出了宫门,王导便急切地询问,哪知周伯仁还是无视了他,王导一时心如死灰,对周伯仁不免心生怨念。可他...

元斌18457407904问: 历史上王导与王敦什么关系?有何功过?王导与王敦有何关系?有何功过 -
长清区贝加回答:[答案] 兄弟关系,辅助司马睿创建东晋,是为东晋权臣,是有名谚曰“王与马共天下”. 王导基本没过,功在安定社会,调剂南北士族矛盾,争取相对平衡. 王导功过都有,功绩和王敦相当都是安定社会,过在谋逆

元斌18457407904问: 历史上王导与王敦什么关系 -
长清区贝加回答: 堂兄弟关系两人的爹是兄弟历史上两人关系也不错王敦之乱时王导差点被宰了幸亏周伯仁替他辩白不过王敦成功后王导不知道周伯仁帮过自己没有阻止王敦杀周伯仁由此可见两人曾经也是合作关系后来王道又帮助晋帝消除王敦势力两人也是敌对关系

元斌18457407904问: 你不杀伯乐,伯乐却因你而死是什么典故?
长清区贝加回答: 历史小典故:我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我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这句话是东晋晋元帝时期的王导的名言.王导时任司空,行政级别相当于今天的3级公务员,即...

元斌18457407904问: 王导开头的古文翻译 -
长清区贝加回答:[答案] 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王览之孙.父亲名王裁,官至镇军司马.王导年幼时就有风度,有远见.十四岁时,陈留名士张公见到他十分惊奇,对他的堂兄王敦说:“看这个孩子的相貌心志,是做将相的人才.”最初王导承袭祖上的爵位.不久司空刘宴引荐他...

元斌18457407904问: 我无害别人,别人因我而受伤,用典故成语怎么形容 -
长清区贝加回答:[答案] 1 词目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2 读音 wǒ bù shā bó rén ,bó rén què yīn wǒ ér sǐ 3 释义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 “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 译文] 晋室重臣王敦起兵作乱,其弟王导及家族受牵连,为了请...

元斌18457407904问: 有个成语是关于司马睿的是什么? -
长清区贝加回答:[答案] “王与马共天下”.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是依靠王导、王敦兄弟的支持才能在江东站住脚,登上了皇位.永嘉南渡后,王导始终剧机枢之地,王敦则总征讨于上游,王氏家族近属居内外之任,布列显要者人数甚多.以王导、王敦为代表所构成的王氏家族...

元斌18457407904问: 《世说新语·挚瞻讽王敦》中“尝别王敦,敦谓瞻曰”这句话中的王敦?
长清区贝加回答: 王敦(266—324):字处仲,琅砑临沂人,曾经与堂兄王导一起协助晋元帝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此后担任过大将军、荆州刺史等职,是当时的权臣,但是一直想篡夺皇位,最终发动了政变,史称王敦之乱.在叛乱期间,王敦病逝.

元斌18457407904问: 影响中国发展进程的十一位谋士是谁
长清区贝加回答: 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谋士始终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本文里提到的十个人物虽不十... 在东晋政权建立过程中,王导、王敦兄弟俩立下了汗马功劳.虽然同为同族兄弟,但...

元斌18457407904问: 东晋王导 庾亮 谢安 桓温谁更厉害 -
长清区贝加回答: 王导吧.王导、王敦早期辅佐司马睿稳定东晋半壁河山颇有大功.后来王敦作乱,琅琊王氏能屹立不倒全凭王导的威望和势力.谢安也是力撑危局,但功劳似乎略逊一筹.淝水之战实则乃是前秦内部出现重大问题.桓温乃是少有的有北伐之志且有所成就的将领,北方父老还是颇为怀念王师的,可惜偏安一隅的东晋小朝廷有光复故土之志的文臣武将微乎其微.桓温也难言纯臣,有北伐之志,却更多是为了增加个人威望以增加逼宫的筹码.如果他一心王室,完全有资格在这里排第一.庾亮携外戚之势,威望与勋劳似乎与权势并不相符.若按能力和功劳来论,此人应该换成陶侃更合适一些.至于刘裕,有平定桓玄之乱的大功,却又成为司马氏的掘墓人,虽经历与桓温相类,但终究是开创了新王朝,应该排在这些人之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