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然勒石的石头还在吗

作者&投稿:藏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燕然勒石还在吗
还在。2017年中国、蒙古考古专家终于发现了已经失传了2000多年的燕然勒石,证实了史书中的记载所言非虚。

燕然勒石
燕然勒石是一种历史记载的方式。燕然勒石,也称燕然山碑,是古代记录重大事件或英雄业绩的一种石刻。通常,燕然勒石被用于记载战争胜利、功勋卓越的人物事迹或重要历史时刻。这种石刻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具体解释如下:1. 历史背景:燕然勒石起源于古代,那时的统治者或...

勒石燕然的典故
勒石燕然的具体故事起源于古代的一位将军。这位将军率领军队征战四方,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取得了一场重要战役的胜利。为了铭记这一辉煌战绩,将军决定在石头上刻下战斗经过和自己的感受。其中,“燕然”指的是燕然山,即战役发生的地方。刻在石头上的文字中,最为人所知的是“勒石燕然,以示成功”。从此...

典故“勒石燕然”的内容是什么?
在这个典故中,“勒石”指的是刻石的行为,即将军队胜利的消息或者英雄的事迹刻在石头上,以便后人能够长久地了解和铭记。“燕然”则是指燕然山,这座山在古代文献中常作为记录战争胜利的地点。当英雄们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便会选择燕然山作为刻石纪念的地点,以表达他们的荣耀和对后世的期许。这一典故不...

勒石是什么意思
但勒石艺术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应用。在一些重要的纪念场合,如名山胜地、公共场所,仍然可以看到勒石的身影,作为对历史的纪念和对文化的传承。总的来说,勒石是一种独特的石刻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无论是作为历史的见证,还是作为文化的传承,勒石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考古家发现摩崖勒石所刻的内容正是班固的《燕然山铭》,这个发现有何意...
换句话说,这次发现不似简帛、金文那般,为文学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但在其他方面仍具有许多学术意义,包括:对东汉隶书的文字学、书法学研究。对后世《燕然山铭》拓片的辨伪;对“燕然勒石”这一中国历史文化象征进行研究。记功刻石是中国自先秦以来的传统。现存最早的记功刻石是现在位于北京故宫的...

渔家傲秋思典故?
燕然未勒归无计,化用了勒石燕然的典故,表达了作者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的乡关之思,含蓄地表达了对朝廷对外政策的不满,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典故出处:据《后汉书 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全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

“勒石燕然”是指历史上哪位名将?出于什么历史典故?
于是窦宪登上燕然山,找了一块最大的石头,立下了石碑。记载了这次战役的丰功伟绩。扬大汉至天威!!!这就是现在我们熟知的“勒石燕然”。 石碑上写道:“铄王师兮征荒裔, 剿凶虐兮截海外。夐其邈兮亘地界, 封神丘兮建隆嵑, 熙帝载兮振万世! ”窦宪是一个炳秉千古...

勒石纪之而还什么意思
勒石——刻字于石。纪之——将事情的始末记载在石头上 而还——然后返回 ——古时,特别是军事上的胜利后,往往会在石头上刻下获胜的经历文字,以彰显自己的功绩,如著名的“燕然勒石”(东汉窦宪击败匈奴)

勒石燕然是什么意思?
勒石燕然一词源自三国时期,曹操攻打荆州时,荆州益阳县的守军英勇抵抗,曹军用石头堆积成山欲压垮守军。守军的将领燕人向忠于国家的勇士杨昂呈上一封求助信,要求上表告诉天子。杨昂用毛笔在信上盘旋着写下两个字"燕然",意为燕飞奋勇、志在必达之意,寄托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邱17522523057问: “燕然勒石记功”,那个石还在吗?字呢? -
扬中市复方回答: 两汉时代,中国与匈奴长期交战.卫青、霍去病相继大举北伐,北疆之患仍绵延不绝.东汉,窦宪出兵征讨,一举平定北匈奴绝患,其功绩之显赫,似在卫霍诸将之上.但是这场战役历来并不为人所看重.公元89年夏.窦宪、耿秉走出朔方郡鸡...

宁邱17522523057问: 勒石燕然为什么不叫刻石燕然?故事里不是说在石头上刻下战功吗?为什么还要叫勒石燕然? -
扬中市复方回答:[答案] 古时候 勒 字 有雕刻的意思

宁邱17522523057问: 《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 下片有什么典故 -
扬中市复方回答: “燕然未勒归无计”中的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宁邱17522523057问: 典故“勒石燕然”的内容是什么? -
扬中市复方回答: 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江城子 密州出猎》 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以冯唐自比,企盼有朝一日得到信任和重用,戍边杀...

宁邱17522523057问: 勒石纪之而还什么意思 -
扬中市复方回答: 勒石——刻字于石.纪之——将事情的始末记载在石头上而还——然后返回——古时,特别是军事上的胜利后,往往会在石头上刻下获胜的经历文字,以彰显自己的功绩,如著名的“燕然勒石”(东汉窦宪击败匈奴)

宁邱17522523057问: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借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
扬中市复方回答: 这一句中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 燕然是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是刻石记功.东汉时,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这句词借这个典故表达了范仲淹戍边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宁邱17522523057问: 渔家傲秋思写了几个典故? -
扬中市复方回答: 衡阳雁去的倒文(雁去衡阳),湖南衡阳县南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不再南飞. 燕然未勒归无计”中的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宁邱17522523057问: 《渔家傲 秋思》中有什么典故? -
扬中市复方回答: 渔家傲秋思 开放分类: 文学、古诗 《渔家傲 秋思》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宁邱17522523057问: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采用了什么典故 -
扬中市复方回答: 东汉时,窦宪追击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后有“勒石燕然”之说.暗示已胜利或对胜利的向往或期盼.

宁邱17522523057问: 典故“勒石燕然”的内容是什么?
扬中市复方回答: 燕然是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勒即刻.勒石燕然就是刻石记功,引申为打仗取得胜利.典故说的是东汉时大将窦容率军攻打北匈奴,直至燕然,然后在山上刻石记功而返.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