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画面图

作者&投稿:舌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渡荆门送别的背景图在哪里啊?
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清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这首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

渡荆门送别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成郭幻出海市蜃楼。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这首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

古诗中的“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怎样的画面?
万里送行舟。二、译文 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飞来的明镜,云层缔构城外幻出海市蜃楼。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三、出处 唐代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渡荆门送别翻译及赏析
这首诗首尾行结,浑然一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写作背景 《渡荆门送别》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荆门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

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
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赏析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隔江与虎牙山对峙,战国时属于楚国。 李白在蜀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二十五岁;他开始远游长江,黄河中下游...

渡荆门送别第二联描绘了什么画面
“第二联开始描写楚地的山川景物,"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大江流到荆门山时,地势已经渐趋平缓,眼界也随之开阔起来,大荒,是辽阔无边的原野。李白刚刚从两岸高山夹峙的三峡中出来,随着江船的东下,身后蜀中的群山已经越去越远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江汉平原,而长江从落差极大的三峡奔泻而下,...

用自己的话描述李白渡荆门送别中所写景色 尽量短一些
颌联用游动的视角来捕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 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颈联通过两幅美丽的画面来形容江上的美景,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写夜间的风景;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

《渡荆门送别》和《旅夜书怀》分别是谁的作品?
1、《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作。原文: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译文: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

渡荆门送别赏析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

渡荆门送别颈联赏析是什么?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颈联)通过两幅美丽的画面来形容江上的美景,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写夜间的风景;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写黄昏的风景。这么美的景色,真让人陶醉!4、“应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却突然一转,由...

类万18643582542问: 渡荆门送别中颈联描绘哪两幅画面 -
琼海市正清回答: 第一幅:水中映月图,第二幅:天边云彩图.

类万18643582542问: 渡荆门送别描绘出了怎样的画面 -
琼海市正清回答: 描绘了地面上的山光水色,太空的奇异景象;白天对山峦起伏、江流奔腾的大自然的欣赏,夜晚对太空景象变幻的享受,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离乡惜别的情思、青年诗人刚刚走向社会的那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及其兴致勃勃的无穷活力 . 本诗颔、...

类万18643582542问: 渡荆门送别首联交代了什么诗的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 -
琼海市正清回答: 1、首联交代了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2、颔联描写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地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 3、是从动态的角度来描写的.《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 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 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 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象是飞来天镜, 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 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类万18643582542问: 渡荆门送别描绘出了怎样的画面 -
琼海市正清回答:[答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山随...

类万18643582542问: 渡荆门送别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
琼海市正清回答:[答案] 【译诗】自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了楚地准备尽情漫游.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成郭幻出海市蜃楼.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

类万18643582542问: 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
琼海市正清回答: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流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连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

类万18643582542问: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
琼海市正清回答: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后句著一“入”字,力透纸背,用语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类万18643582542问: 《渡荆门送别》本诗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
琼海市正清回答:[答案]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修辞上运用对仗,动静结合,技巧上运用 移步换景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

类万18643582542问: 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2.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3.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琼海市正清回答:[答案] 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答:首联交代了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2.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答: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地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3....

类万18643582542问: 李白《渡荆门送别》的颈联“ - ______ - , - ______ - ”通过两幅美丽的画面来形容江上的美景. -
琼海市正清回答:[答案] 答案: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