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府+行政区+唐代

作者&投稿:比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唐朝初期有什么主要制度?
地方上实行州县两级制。太宗时,又在州之上设道,作为监察区。 三省六部制 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隋称内史省),职掌与隋制同。尚书省下设吏、户(隋称民部)、礼、兵、刑、工六部,职掌亦与隋制相同。中央还另有殿中省和秘书省,但在中枢政治中的作用不大,故习称唐代是三省六部。 三省长官起初均为...

折冲府构成
唐代为了军事控制,大部分军府设在关中,占据三分之一以上的份额,其次为河东和河南,南方的军府相对较少。府名通常根据所在地,且每个府的管辖区域不同,被称为“地团”,与地方行政长官无直接统属关系。但在都督州,都督往往兼任州刺史,对折冲府有一定的指挥权。折冲府隶属于十二卫和东宫六率。卫...

唐代的人口有多少?军队数目有多少。军队种类有哪些?
1、 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将关中分为12道,即12个行政区域;每道置一军,共12军;又设若干骠骑府、车骑府,分别隶属于12军。武德三年分别授予此12军军号:万年道参旗军、长安道鼓旗军、富平道玄戈军、酒泉道井钺军、同州道羽林军、华州道骑官军、宁州道折威军、岐州道平道军、邠州道招摇...

古代地方官位等级
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此外,汉代也设州,天下分十三个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去刺探情况,称刺史。唐代全国分二十二个道,也称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

唐朝所有官职名称及其责任
唐代的地方行政系统,在唐代前期,采用州、县二级制。到唐代中期演变为道、州、县三级制,同时出现了新的二级行政区——府。 州的长官为刺史,其下属僚佐主要有上佐、判司和录事参军。上佐指长史、司马,没有具体职事,辅佐刺史处理州事,但又往往成为安排闲冗官员的职位。因此唐代后期的中、下州一般都不置上佐之...

在古代唐朝,从皇上以下文武百官到最小的官员。
唐代的地方行政系统,在唐代前期,采用州、县二级制。到唐代中期演变为道、州、县三级制,同时出现了新的二级行政区——府。 州的长官为刺史,其下属僚佐主要有上佐、判司和录事参军。上佐指长史、司马,没有具体职事,辅佐刺史处理州事,但又往往成为安排闲冗官员的职位。因此唐代后期的中、下州一般都不置上佐之...

唐朝吏制的问题
唐代的地方行政系统,在唐代前期,采用州、县二级制。到唐代中期演变为道、州、县三级制,同时出现了新的二级行政区——府。 州的长官为刺史,其下属僚佐主要有上佐、判司和录事参军。上佐指长史、司马,没有具体职事,辅佐刺史处理州事,但又往往成为安排闲冗官员的职位。因此唐代后期的中、下州一般都不置上佐之...

唐代产生节度使之前,地方统兵的人是什么?
唐代也很早就用此语以明确指挥权限,如唐太宗李世民为秦王时,任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蒲城河北诸道总管及东讨诸府兵均受其节度,但尚未用作职衔。唐代节度使渊源于魏晋以来的持节都督。持节都督出征时是一军统帅,屯驻时是军区首脑,对所统将领及州郡长吏都有节制以至生杀之权。南北朝时,刺史大都加持节...

求明朝或唐代的地名、官名、嫔妃的等级名称
到唐代,转变成三公,名位高但不实际行使权力的虚职,不属僚属之列的荣誉职位。 二、三省并相(中书、门下、尚书) 中央行政机构还有其他省、寺、监等各部门,但以此三为最要。其中中书省为受命于最高指令制定、推出各项政令等职能的机关;门下省为朝廷政令及各类上行文的审议机关;尚书省最高的执行机构,执行各项政令...

唐代折冲府有哪些结构?
折冲府分上、中、下三等,上府一千二百人(有时增至一千五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所属的兵士通称卫士。每府置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别将、长史、兵曹参军各一人,这是府一级的组织。府以下,三百人为团,团有校尉及旅帅;五十人为队,有队正、副;十人为火,有火长。折冲府分布...

荀江17753294624问: 说说唐朝行政区的划分情况? -
尚志市克感回答: 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裁并州,郡,依山川形势划全国为十道: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到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唐玄宗又将山南道分为山南东道和山南西道,把江南道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又从长安城周边从关内道中划出若干州、县,组成京畿道;从洛阳城周边划出若干州、县,组成都畿道;这样唐朝的行政区就从十道变成了十五道;唐朝设置的节度使:安西、北庭、河西、陇右、朔方、河东、洛阳、平卢、剑南、岭南;其正式设置于唐玄宗开元年间(713年~741年).

荀江17753294624问: 唐代各州县名称 -
尚志市克感回答: 贞观元年(627年),太宗分天下为10道: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和岭南道. 贞观十四年(640年)全国共设360州(府),下辖1557县.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又分天下为15道,即...

荀江17753294624问: 山西运城地名的由来? -
尚志市克感回答: 概况 运城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处黄河中游,北起吕梁山南麓与临汾市接壤;东界中条山与晋城市辖区毗邻;西、南隔黄河分别与陕西、河南相望.总面积14106平方千米. 总人口486万人(2003年). 市人民政府驻盐湖区.邮编:044000...

荀江17753294624问: 唐代十大州府 -
尚志市克感回答: 唐朝土地划分道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为省并州、郡,主要依山川形势划全国为十道,分别为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和岭南道.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分十道为十五道,...

荀江17753294624问: 五代时天下有多少个州 -
尚志市克感回答: 五代行政区域划分大体上时沿袭唐制,唐代的州和汉代的州相差很多.汉代的州一般都包含至少两个现今的省,而唐代的州则类似于郡,即如今的地级市.五代具体府州如下:关内道 凤翔府 陕西凤翔 京师(长安)、京兆府、华州、同州、...

荀江17753294624问: 唐朝的划分 -
尚志市克感回答: 唐朝行政区划:唐代开创了中国行政区史上道和府的建制.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分天下为10道: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等十道,不过这些道没实际权力,唐代城市等级主要是总管府、都督府、...

荀江17753294624问: 列举秦至元朝主要的地方行政制度说明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特点(趋势).如题 , -
尚志市克感回答:[答案] 一、秦朝(郡县制) 秦统一后,除京师以外,将全国分为36郡,即:陇西、北地、上郡、汉中、蜀郡、巴郡、邯郸、巨鹿... 七、唐朝(道制) 唐代行政区划基本上为三级制,主要是道—府(州)—县,后期的道—节度使—府(州)—县制,由于道...

荀江17753294624问: 河中府尹是什么意思 -
尚志市克感回答: 河中府尹 【官职】多为正四品,也有从三品.河中府,今山西省永济县蒲州镇.唐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开蒲州升为府,因位于黄河中游而得名河中府.同年又改为蒲州.府尹,官名.北宋曾于京都开封设置府尹,以文臣充,专掌府事,位在尚书下、侍郎上,少尹二人佐之,然不常置.明代于应天、顺天,清代于顺天、奉天设置府尹,其佐官称府丞.始于汉代之京兆尹.一般为京畿地区的行政长官.唐代之东都﹑西都﹑北都及州郡之升府者,皆置府尹.宋代开封之府尹不常置.明代之应天﹑顺天,清代之顺天﹑奉天,均置府尹.后亦用以泛称太守.

荀江17753294624问: 运城古代属于什么州 -
尚志市克感回答: 运城市因“盐运之城”而得名.是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位于晋、陕、豫三省交界处,北依吕梁山与临汾市接壤,东峙中条山和晋城市毗邻,西、南与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隔黄河相望. 运城地区,古称河东,战国时属魏,秦汉至两晋为河东郡,治所安邑(今夏县北).北魏时属东雍州、鲜州和陕州的范围.隋代属河东郡,治所在蒲坂.唐代属河中府和绛州.北宋时属河中府绛州、解州和陕州.明属平阳府的一部分.民国初属河东道的一部分,1949年改为晋南行政公署,辖新绛分区一部分和运城地区.1950年设运城专区.1954年与临汾专区合并为晋南专区1970年又恢复运城分区.

荀江17753294624问: 唐朝一共有多少个道?请一一说明. -
尚志市克感回答: 在唐太宗朝全国共分11个道,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和京畿道. 到唐玄宗朝全国共分18个道.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东道、山南西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剑南道、岭南东道、岭南西道、京畿道、都畿道、黔中道、荆楚南道、荆楚北道.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