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入大荒流的入的妙处

作者&投稿:宗圣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_百 ...
动静结合地描写这些景物,突出他它们的特点,多用形容词描绘它们的状态,可用修辞手法。小题2:试题分析:古诗中“练字”,指某一字在写景表意上有独特的效果,这类字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比如“以动写静”和“比喻拟人”,本诗中的“送”就是拟人写法,从表达作者对故乡的依恋来理解这一字的妙处。

渡荆门送别的解释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是写诗人坐在船上,举目所见地面上的景色变化。这两句所写,容量很大。有阔大的空间的立体感和漫长时间的行进感。它写诗人从四川乘船,沿着长江,顺流而下,穿过蜿蜒起伏,千姿百态、高耸入云的三峡。来到辽阔的湖北平原,高山峻岭逐渐消失,随着山势的变化,滚滚奔腾...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

峨眉山月歌的翻译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

李白的诗描绘了什么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8、《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

怎样赏析送别诗呢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伶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的首联、颔联、颈联, 抓住一个“渡”字,而尾联则抓住 “仍伶 ”,把作者的行程、所见及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 理解了诗歌字、词、句的意思及它们富有的表现力,还要进而分析句与句、节与节之间的关系,理清全篇线索 ( ...

以《小石潭记》和《三峡》为例,说说柳宗元在描写景物方面继承了什么,发 ...
示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用“随”“入”两字将“山”、“江”、“平野”、“大荒”四个意象贯穿,抽绘出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抒发了诗人离家渐远、乡情渐浓的思乡情。 19.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 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而...

小石潭记课后题 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
本文是按游踪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文中凄苦是作者感情的主调,作者借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暂时的欢快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唐·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从小...

星垂平野阔月什么大江流
颔联之名,在于气势阔大,也常作为“沉郁顿挫”艺术风格的例句。后人常以之与李白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比较,以为二者境界相似,相似之中却显示了二人不同的艺术特质。前四句境界阔大雄浑,而后四句却野情文悱恻,自歌自哭,似乎有风格不统一之嫌。其实,这正是杜诗妙处所在,是在不统一中求...

...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小题1:两岸的山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诗人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2分) 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此外,“炼字”也是诗词赏析的重点,学会鉴赏诗歌用语的妙处。

益云15993151934问: 江入大荒流中入的妙用 -
溆浦县瑞欣回答: 入表示一种力量,一种活力,一种顺势而来不可抗拒而又很自然的姿势.该句表示江能很好地融到荒流中去,很好地和荒流结合,而有形成更大的力量.

益云15993151934问: 江入大荒流 赏析入字 快! -
溆浦县瑞欣回答:[答案] 颔联中的“随”和“入”字用得好,一个“随”字化静为动(或“以动写静”),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个“入”字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

益云15993151934问: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诗中的“随”和“入”请简要说说好在哪里 -
溆浦县瑞欣回答: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这两句诗紧承起句,写出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两句中的“随”和“入” 二字提炼得好.这两个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直接地表现出来,将景写得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益云15993151934问: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诗中的“随”和“入”请简要说说好在哪里 -
溆浦县瑞欣回答:[答案]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赏析】这两句诗紧承起句,写出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两句中的“随”和“入” 二字提炼得好.这两个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直接地表现出来,将景写得活了,给人以空间感...

益云15993151934问: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妙字是哪两个?妙处是什么?? -
溆浦县瑞欣回答: 随:随着;入:流入,汇入.全句意思——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流进了广阔无际的原野. “随”和“入”字用得好,一个“随”字化静为动(或“以动写静”),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个“入”字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

益云15993151934问: 《渡荆门送别》中的随、入二字妙在何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随和入妙在哪里? -
溆浦县瑞欣回答:[答案] “随”,一个随字点出了山势的连绵不绝. “入”,一个入字显出大江的气势磅礴.

益云15993151934问: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和“入”怎样理解 -
溆浦县瑞欣回答:[答案] 随:随着;入:流入,汇入.全句意思——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流进了广阔无际的原野.“随”和“入”字用得好,一个“随”字化静为动(或“以动写静”),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

益云15993151934问: 《渡荆门送别》颔联中的“随”和“入”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说说你的理解. -
溆浦县瑞欣回答:[答案]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江...

益云15993151934问: "江入大荒流"的"入"的作用 -
溆浦县瑞欣回答: 进入

益云15993151934问: 简析''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妙处. -
溆浦县瑞欣回答: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十字勾勒出了荆门的地理形势和壮阔景观.这里的写景,角度是移动着的,而不是定点的静的观察.这从“随、尽、入、流 ”四字体现出来.因此这两句诗不仅由于写进“平野”、“大荒”这些辽阔原野的意象,而气势开扩;而且还由于动态的描写而十分生动.大江固然是流动的,而山脉却本来是凝固的,“随、尽”的动态感觉,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实际体验.在陡峭奇险,山峦叠嶂的三峡地带穿行多日后,突见壮阔之景,豁然开朗的心情可想而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