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九曲亭记全文

作者&投稿:尤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武昌九曲亭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适意生活的追求情感。《武昌九曲亭记》表达了作者苏轼的一种适意为悦的思想情趣,以及他在游乐山水中的洒脱和磊落的心态。全文记述了苏轼的哥哥苏辙重建武昌九曲亭的缘由,展现了苏轼游乐山水的乐趣,表达了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适意生活的追求的情感。

翻译《武昌九曲亭记》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285595.html?tp=0_11

麻烦老师解答: 武昌九曲亭记苏辙
回答:1、D 2、D 3、A 4、(1)力气尽了便停下休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适竟至忘记了回去,往往留在山上过夜。   (2)一天,来了一阵暴风雷雨,把其中一棵古木连根拔倒,子瞻开辟出它原来所占据的地方,亭子才得以扩大。 5、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

求《武昌九曲亭记》练习题答案,谢谢~~~高分悬赏!!!
劳 应为“问候”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意适忘返,往往留宿于山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3.(1)一天,来了一阵暴风雷雨,其中一棵古木被连根拔倒,子瞻开辟出它所占据的地方,亭子才得以扩大(2)采摘着树林中的山花野草,拾取着落在山沟中的...

“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苏辙《武昌九曲...
全文记述了苏辙的哥哥苏轼重建武昌九曲亭的缘由,说明苏轼“适意为悦”的思想情趣,表现出苏轼游乐山水中的那份洒脱和磊落。显然,作者也在此寄托着思想。全文构思奇特,既抓住建亭的事实特点,也凸现苏轼的思想性格。全文共分三段。首段写苏轼在黄州期间,经常遨游西山。落笔先从他谪居写起,制高扼要,...

武昌九曲亭记和黄州快哉亭记的不同
《武昌九曲亭记》选自《栾城集》。它作于元丰五年(1082)。当时作者贬谪筠州,苏轼贬谪黄州,政治遭遇不得志,但他们都并不消沉。这篇题记便是记述苏轼重建武昌九曲亭的由来,阐发苏轼“适意为悦”的思想情趣,表现出苏轼的游乐山水中自有磊落胸怀和洒脱风度。显然,其中也寄托着作者自己的意绪。它的构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18分)武昌九曲亭记 ① 苏辙子瞻迁于...
小题1:C小题2:D 小题1:效:呈现。小题2: A代词,三年时间\/表示揣测,大概。B兼词,于之\/形容词词尾。C用来\/因。

从武昌九曲亭记看出苏轼是怎样一个人
。《武昌九曲亭记》、《黄州快哉亭记》, 两篇最为有名,堪称为姐妹篇。它们融叙事、议论、抒情为一炉,于汪洋淡 泊中贯注着一股不平之气。《武》文主要是通过记述苏轼游山的乐趣和西山 ① 《古文析义》初编卷六,林云铭评。① 《跋子由栖贤堂记后》。秀美的景物,反映了世间得失无常,“适...

醉翁亭记和武昌九曲亭记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醉翁亭记》抒发与民同乐的思想,是积极向上的,很可贵的。含有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情怀.《武昌九曲亭记》融叙事、议论、抒情为一炉,于汪洋淡泊中贯注着一股不平之气.是通过记述苏轼游山的乐趣和西山秀美的景物,反映了世间得失无常,“适意者即可为乐”的达观思想.具有 一种清高自洁,超然物外的...

武昌九曲亭记中,闻子瞻至,闻的意思
听说(老百姓、庶人),忽报(公仆、乡绅、最大的那一个),风闻(御史、中央监察委员,纪委)。

芷建13696251915问: 武昌九曲亭记(宋代苏辙散文作品) - 搜狗百科
玉田县复方回答:[答案]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1)平地上有一座破旧的亭子,它的遗址非常狭小,不能够坐下许多游客. (2)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觉得)万事万物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等到对这种乐趣享受够了,他又总是对自己满足于这种乐趣感到吃惊,觉得好...

芷建13696251915问: 武昌九曲亭记译文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坡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 -
玉田县复方回答:[答案] 子詹到了齐安,以下都是他看那的风土人情,总之这个地方很美.

芷建13696251915问: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武昌九曲亭记                       ... -
玉田县复方回答:[答案]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句意为:听说子瞻到来.闻:听说,知道. (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文章叙述...

芷建13696251915问: (乙)阅读下文,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①,子瞻杖策②载酒,乘渔舟,(乙)阅读下文,武昌九曲亭记苏辙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①,... -
玉田县复方回答:[答案] 对潇潇,暴雨洒大地,一番洗芒夏.”窗外并无江水,仍是那眼熟的并排着草木的街道,然而疯狂的一阵雨,扫碎了这枯燥的事物,望过去,一路温润,让我不由得想起施耐庵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原来竟是这般情怀.

芷建13696251915问: 苏轼《武昌九曲亭记》翻译 -
玉田县复方回答: 先给出注释:武昌九曲亭:据《清一统志》说:“九曲亭在武昌县西九曲岭,为孙吴遗迹,宋苏轼重建,苏辙有记.”武昌,今湖北鄂城.子瞻:苏轼的字.齐安:古郡名,即黄州,今湖北黄冈.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轼因有人告发他...

芷建13696251915问: “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苏辙《武昌九曲亭记》)怎么翻译成现代文? -
玉田县复方回答:[答案] 一直走到深山的尽处,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方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适时,竟至忘记了回去,往往留在山上夜宿.

芷建13696251915问: 武昌九曲亭记表达苏轼怎样的情怀 -
玉田县复方回答: 《武昌九曲亭记》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一篇描写武昌九曲亭的散文. 全文记述了苏辙的哥哥苏轼重建武昌九曲亭的缘由,说明苏轼“适意为悦”的思想情趣,表现出苏轼游乐山水中的那份洒脱和磊落.显然,作者也在此寄托着思想.全文构思奇特,既抓住建亭的事实特点,也凸现苏轼的思想性格. 文章巧用双线结构,描写苏轼游山建亭行动与赞美苏轼“适意为悦”情怀相辅相成,而以后者为主线,每段结末之旬前后呼应,点明文章脉络,反复强调苏轼寄情山水,其乐无比.文章时空跨度大,忽而武昌之游,忽而少年之游,笔墨挥洒自如,并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熔为一炉.景致美、人情美、哲理美浑然交融.

芷建13696251915问: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9分)武昌九曲亭记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 -
玉田县复方回答:[答案]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见译文 小题1:(斤斧:斧头) 小题2:(A:①介词,到;②介词,被动句中,引出动作主... (9分)武昌九曲亭记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

芷建13696251915问: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文言文翻译 -
玉田县复方回答: 子瞻被贬到齐安后,他的家就住在江边. 该句出自宋代苏辙的《武昌九曲亭记》. 所在段落原文: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