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苦昼短》

作者&投稿:宰父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李贺
而在《日出行》、《苦昼短》、《天上谣》、《梦天》、《相劝酒》、《官街鼓》等篇中,则表现了悲慨时光迅速、人生短促的消极一面。 ③写神仙鬼魅的题材。李贺是一个青年诗人,但在他作品中出现的“死”字却达20多个,“老”字达50多个,反映了他对好景不常、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曲水飘香去不归,梨花落...

李贺的遭遇
而在《日出行》、《苦昼短》、《天上谣》、《梦天》、《相劝酒》、《官街鼓》等篇中,则表现了悲慨时光迅速、人生短促的消极一面。 ③写神仙鬼魅的题材。李贺是一个青年诗人,但在他作品中出现的“死”字却达20多个,“老”字达50多个,反映了他对好景不常、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曲水飘香去不归,梨花落...

诗鬼是谁?他的背景也要.
而在《日出行》、《苦昼短》、《天上谣》、《梦天》、《相劝酒》、《官街鼓》等篇中,则表现了悲慨时光迅速、人生短促的消极一面。 ③写神仙鬼魅的题材。李贺是一个青年诗人,但在他作品中出现的“死”字却达20多个,“老”字达50多个,反映了他对好景不常、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曲水飘香去不归,梨花落...

李贺《》
李贺所写这一类诗篇,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相当广阔,有的是直陈时事,有的是借古刺今:①隐射抨击永贞宫变的,如《汉唐姬饮酒歌》;②批判唐宪宗沉湎迷信、追求长生的,如《仙人》《昆仑使者》《神弦》《苦昼短》《官街鼓》;③拥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的,如《秦王饮酒》《雁门太守行》《古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

燕山月似钩.的前半句是什么
而在《日出行》、《苦昼短》、《天上谣》、《梦天》、《相劝酒》、《官街鼓》等篇中,则表现了悲慨时光迅速、人生短促的消极一面。 ③写神仙鬼魅的题材。李贺是一个青年诗人,但在他作品中出现的“死”字却达20多个,“老”字达50多个,反映了他对好景不常、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曲水飘香去不归,梨花落...

贺铸《行路难·缚虎手》原文及翻译赏析
似欲挽住太阳,系之于扶桑之树,「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李贺《苦昼短》)。这种超现实的奇想,都恰好反映出作者无法摆脱的现实苦闷。「志士惜日短」,只有怀才不遇的人最易感到生命短促、光阴虚掷的痛苦。·所以下片写生命短暂的悲愁,与上片写志士失路的哀苦也就紧密联系在一起...

定柄13050972391问: 谁能给一下《苦昼短》李贺的翻译?拜托了 -
马尾区万汶回答: 不满意这个,再给你逐字逐句翻译. 作品赏析 服:一作饵.似:一作是.碧:一作白.这是一首议论性很强的歌行体诗.全诗分为三部分.诗的前十句(至“太一安有”)是第一部分,慨叹时光流逝,生命短促.其中前六句开门见山,感...

定柄13050972391问: 苦昼短是词牌名吗 -
马尾区万汶回答: 不是 《苦昼短》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这是一首议论性很强的歌行体诗歌,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慨叹时光易逝年命短促,并蕴含以理智的态度看待人生之意;第二部分写如何解除“昼短”的痛苦;第三部分是对求仙的荒唐愚昧行为进行了批判和讽刺.后两部分是对第一部分主旨的发挥,在更高的层次上重复、升华了诗歌主旨.全诗充满激情,气势回旋跌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定柄13050972391问: 苦昼短 李贺要死的时候写的吗? -
马尾区万汶回答: 答:不是的. 苦昼短是讽刺当时上位者盲目求仙的情况.虽然写完后没几年李贺就死了,不过那是因为李贺英年早逝,只活了26岁.这不是绝命诗.

定柄13050972391问: 苦昼短 乘夜游? -
马尾区万汶回答: 苦昼短,乘夜游没听过.倒是有首诗:苦昼短 作者:李贺(唐代)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食熊则肥,食蛙则瘦.神君何在?太一安有?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何为服黄金、吞白玉?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定柄13050972391问: 关于李贺的文学常识 -
马尾区万汶回答: 李贺(公元790-816年)是中唐著名的诗人,又是从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的一个代表者. 李贺虽然只活了27岁,但存诗达200多首,诗中充分显露他的天才.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怀才不遇的苦闷,风格幽冷凄婉.他喜欢用「死」、「血」、「鬼...

定柄13050972391问: 谈谈李贺的诗歌创作. -
马尾区万汶回答: 强烈的生命悲剧意识:“日月飞逝于上,体貌日衰于下”,病弱的身躯与强大的灵魂构成了巨大的反差,李贺似乎常常感受到死神的降临而对生命表现出无限焦灼、深刻的思索和强烈的渴望. 对衰病的吟咏: v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镜中聊...

定柄13050972391问: 刘彻茂陵多滞骨,赢政梓棺费鲍鱼 -
马尾区万汶回答: 这是李贺《苦昼短》中的末两句.是为了写世俗人服药求仙的愚蠢,长生之不可得.并举了两个例子,讽刺的味道很足. 刘彻即汉武帝,他好方术,但西王母却说他“非仙才”,最后果然只能在茂陵中慢慢腐烂成骨. 嬴政即秦始皇,多次派人出海求仙药,但依然难免一死.死后其丞相李斯为了掩饰尸臭,在棺材里放了鲍鱼(古代指咸鱼,可不是现在的意思)来掩盖,堂堂求仙皇帝竟和咸鱼为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