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一生感情经历

作者&投稿:畅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梅花,素有“雪中高士”的美誉,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被列为“四君子”之首,“岁寒三友”之一。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对梅花青睐有加,咏梅佳作更是精彩纷呈,流芳千古。

到宋代,梅花更是以其清高、高洁的品质,赢得了无数文人的心,梅文化被宋代文人发扬光大,宋代涌现了大量的咏梅诗词,光是流传下来的宋代咏梅诗词就有一千多首。

其中有许多至今被人们传唱、学习,如林逋笔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王安石眼中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辛弃疾笔下的“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宋代文人不仅在诗词中选择梅花这一意象作为抒情的载体,他们的着意眷恋和描摹使梅花的形象更充分地文人化了。他们不仅继承了梅花的传统民俗观念和感情,更将自己独特的人格精神和人生感悟赋予在梅花中。

在芬芳馥郁的宋词百花园中,一代代词人用他们飞泻的才情点缀着一株株琪花瑶草。而被誉为“婉约词宗”的女词人李清照,更是对梅花情有独钟,她一生爱梅,她将自己的情感经历和人生际遇填进梅花词中,她的梅花词别有韵味,引人注目。在她现存的40余首词作中,写梅花的词作就有9首。

李清照之前的咏梅作品,不管是诗歌,还是被誉为“一代文学”的宋词,都只是借梅花的形态、气味、色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梅花在这类诗词中象征着一种高雅的情趣,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托物言志”。也就是说,这类作品仅仅停留在对梅花的形态或韵致的描写上,并没有更进一层的生发。

对于这一点,李清照有着清醒的认识。所以,她在《孤雁儿》一词的序言中,毫不客气地说:“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请末学者王国维评论此词:“格调虽高,却无一语道着。”

李清照之前的咏梅作品总体水平并不高。而李清照的咏梅词除继承前辈词人的传统外,她还以一位思想深刻、目光敏锐、才华卓越的作家赋予梅花以更深广的思想内涵、更高的美学价值和艺术特色,表现了词人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审美情趣。

事实上,这不是李清照对前人的“月旦评”,也不是她自命清高、颐指气使的话语。李清照的咏梅词也确实突破了前人咏梅的固定套路,她没有简单地停留在一般咏梅词的托物言层面,而是将所咏之物与所抒之情融为一体,达到了人与景合二为一,景与人水乳交融的境地。

李清照出生于山东济南的一个士大夫家庭,自少便有诗名。在李清照18岁那年,她邂逅了赵明诚,两人一见钟情,坠入爱河。同年,两人步入婚姻殿堂,婚后,李清照的生活幸福美满。

后来,李清照和赵明诚回到青州老家,她在这里度过了十三年的以学术研究、金石书画为主的惬意时光。在青州初期,他们相濡以沫,举案齐眉。在青州后期,赵明诚被仕途牵绊,经常要到外地出差,夫妻二人也是聚少离多,李清照不得不独自面对生活,所以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更是强烈。

虽然这十三年有牵肠挂肚,有独守深闺,有悲喜交加,相对于他晚年的飘零寓居,这十三年是李清照一生最为难忘的岁月,至少她的生活是相对稳定的。

南渡之后,丈夫赵明诚不幸病故,晚年的李清照辗转漂流于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孤苦中度过了自己的余生。

因为有着这样的人生经历,梅花自然而然地成为李清照寄寓情感和人生际遇的载体,梅花也成为李清照自我形象的象征,她将自己情感和人生际遇寄托在梅花中。所以,在李清照的咏梅词中,梅即是人,咏梅赏梅、爱梅怜梅,即是自咏自赏、自爱自怜情感的外化。

李清照的咏梅词不是像以往的男性词人那样,在歌舞宴会上随手写成,让歌女演唱,为歌舞助兴的应酬之作;也不是花间樽前的自我消遣,而是真实地记录她的生活感受。

梅花是李清照寄寓情感和人生际遇的载体,这一点前面已经说过,但要将这一点完完全全地表述出来,还得以她的梅花词为参照,从她的梅花词中一窥词人的心境和情感历程。

李清照在青州生活期间,曾写过一首《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的梅花词,词中的梅花俨然成为了词人自身形象的喻体,原词如下: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这一时期的李清照经历了丧父之痛,熙宁、元丰、元祐的时代环境也让李清照初尝了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她回青州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但此时的李清照因为爱情,所以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憧憬。青州的时光可以说是李清照一生中最快乐充实的日子。

初到青州,李清照和赵明诚举案齐眉,琴瑟和鸣。青州宁静的生活让她暂时远离了城市的车马喧嚣和世事的纷纷扰扰,他们在青州老家修筑了一座以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命名的归来堂。他们在归来堂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收集、研究和整理,共同交流探讨诗词文学的创作。

创作研究之余,他们便携手来到庭院,共赏庭院中盛开的梅花,这种充实的、令人愉悦的、品性高洁的生活在《渔家傲》中得到了充分展现。词中所写便是他们踏雪赏梅的景致,梅花冰清玉洁或许就是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的象征吧。

这是一个漫天飞雪的日子,庭院中的一树红梅傲然而立、凌雪绽放,朵朵娇艳的梅花点缀在冰玉般洁白的枝条上,窗外唯美动人的景象深深吸引着李清照,她顾不得外面的风雪,迫不及待地来到庭院,她要细细地欣赏雪中的寒梅。

词人用细腻的笔法描摹了早春寒梅的姿貌情态:“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词人眼中的梅花,犹如美丽的女子妩媚的笑脸。词人对梅花美丽的容颜称道不已,同时对寒梅凌霜傲雪、纯洁静美的品性进行了热情的歌颂。

在百花凋零的冬天,梅花迎着风雪傲然怒放,它传递着春天的消息,它是春天的使者,它能给人们带来无限美好的希望。人们喜爱梅花高洁、坚强的品格,喜爱它不畏严寒,立志奋发的精神。

结尾一句“此花不与群花比”,词人眼中,梅花代表了词人的审美情趣,也代表了词人对美的理想和追求。李清照把形神兼备、唯美蕴藉的寒梅和自己的心灵美、感情美融为一体,赞美了梅花高洁的品格。

梅姿映衬于雪中月下,愈显其品性高洁、风韵优雅,正如高人雅士之风韵气质。而李清照的这一句也将词人卓尔不群、豪放超迈、自豪自信的个性抒写得淋漓尽致。

那美丽娇柔、寒洁素艳的梅花是才华横溢、才情并茂、正处于颜值巅峰期的女词人的写照,而寒梅超尘绝俗、不畏霜雪的品质则是李清照对美好人格精神的追求和期待。

在李清照的诸多与梅花有关的词作中,这首《满庭芳·小阁藏春》可以说是真切地体现了这一点,词作写的是花期接近尾声的梅花,也就是残梅。可贵的是,不耐风揉的残梅,仍风雅依然、韵胜于形,当是从外美走向内美的一个过程。

李清照将自身形象寄予在梅残影疏却不改风流的梅花身上:梅花虽然难以避免随风飘落的命运,梅花也会因为失去白雪的映衬而香消色褪,但因梅花浓香彻骨,暗香疏影,丽姿绰约,即使落花扫去,也仍然会留下它的香气和情韵。李清照《满庭芳·小阁藏春》原词如下: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这首词是李清照多首咏梅词中的其中一篇,词人借梅花清瘦高雅的形象,描写个人情思,抒发个人感想,堪称咏物词中的佳作

开篇三句“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是词人对居所内部环境的描写,大意是说:阁楼里是如此惬意,美好的春光好像都汇聚到了这里,那就自然不用将窗帘拉开,迎接窗外的春光了,因为春光早已来到了室内。

女词人在洒满阳光的画廊里享受着春日的美好时光,这里没有人打扰,也没有其他人与她分享阳光,她才发现这里非常深幽静谧。

词人描写的这个阁楼就是她的居所,是她平时读书、休息的场所。在这个春光漏泄的明媚日子里,词人有的是闲情逸致。她有大把的时间与春光来一场亲密的接触,在这个幽深静谧的阁楼里,她可以随心所欲地消磨这奢侈的春光

在这三句里,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那就是词人对文字的推敲。李清照在《词论》里写道:“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

她对词的音乐性拿捏是很到位的,他很清楚好的词作不仅要有优美的辞章,还要有协婉的韵律,唱出来要好听。所以词人在对闺房居室和阳光的描写中,用了“藏”与“锁”两个字,这两个字不仅互文见义,而且朗朗上口,即使读来都能感觉到这是一个美妙的时刻。

美好的春光和充满生气的春天,被锁藏在这闲静舒适、温馨的画堂内,这是多么浪漫的一件事啊。这里还有一个建筑装修常识需要说一下,宋代上流人家的居家装修风格,流行将内室与厅堂相连,内室也就是卧室,厅堂的屏风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也叫画堂或者画廊。

因为春光和白昼都被锁藏在了画堂之中,所以词人一时没有察觉到。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呢?或许就是苏轼所说的“只缘身在此山中”中的那种感觉吧。

词人之所以这么写,是因为她本来就身处居所之内,阳光的照射,日影的移动,时间的流逝都在她的身边一点点地变化着,她不用刻意去注意这些。反倒是通过这样的描写,将画堂的幽深静谧与词人享受这幽深静谧的心情体现了出来

接下来两句“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大意是说:卧室里的熏香烧尽了,日影移上窗帘了,词人这才惊觉,原来已是黄昏时分,才发现黄昏将近。篆香是一种中古时期的高级盘香,它的烧尽,表示白天的时光已经流逝,而日影移上窗帘则是对时间的侧面描写,表明已经到了黄昏时分。

宋代,人们又有熏香的习惯,爱好风雅的人还亲自参与制香。李清照父亲的好朋友黄庭坚就是一位制香高手,黄庭坚在《制婴香方帖》中就记载了一种熏香的制作方法:“婴香,角沉三两末之,丁香四钱末之,龙脑七钱别研,麝香三钱别研,治弓甲香壹钱末之,右都研匀。”

而且熏香在当时的上流社会与文人墨客中很流行,是四季应景的雅事之一。南宋文人吴自牧《梦粱录》中就如是记载:“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

从词人对小阁、闲窗、画堂、篆香、窗帘等家居装修风格和物品陈设的描写中,不难看出,李清照安闲的生活状态和有品位的生活情调

接下来的“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大意是说:我喜爱梅花,自己种的江梅渐已长好,为什么一定要临水登楼赏玩风月而荒废了时光呢?

“手种江梅渐好”是全篇词意的转折,从这一句开始,词人将笔墨和视线聚焦到梅花的描写上。黄昏时分,词人在室外见到亲手种植的江梅,忽然产生一种欣慰。江梅的生长兴旺能给种树人带来某种心理安慰。

欣赏自己种植的梅花,有多少有了一种成就感,但梅花又勾起了词人对往事的回忆。她与赵明诚夫妻伉俪,浓情相守时,是“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的饮酒赏梅的情景

如今,赵明诚不在身边,自己形单影只,过着独守空闺的生活。如何在这样的日子里,打发寂寞与无聊,回想往事倒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这可以让时间过得快一些。在词人回忆往事的同时,时光的足迹也在一分一秒地走过

所以词人认为没有必要再临水登楼赏玩风月了。除了对梅花的特殊情感之外,她对周围的一切景致都没有心思去流连,词人心情慵倦,也就失去了户外游赏风景的兴致,甚至对庭院中的景物都失去了兴致。唯独对庭院中的梅花,她仍是情有独钟,这是因为梅花承载了太多美好的回忆。

上片最后三句“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大意是说:没有人来找我谈话聊天,如今在这样的寂寥环境里独自面对梅花,就好像当年何逊在扬州对花彷徨。

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立黄昏。即使李清照生活在装修高档、布置精美的居所里,但她心头的孤独与寂寞是挥之不去的。

因为她的身边连一个可以倾吐心事的人都没有,也没有一个懂自己的人。这从开篇句对居所幽静静谧的描写中,也可见一斑,环境的冷清寂寞也透露了词人过着孤单寂寞的生活

词人由赏梅联想到南朝文人何逊迷恋梅花的事,使词情的发展向借物抒情的方向过渡,渐渐向词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靠拢。

何逊是南朝梁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情婉转、意味隽美,唐宋诗人杜甫和黄庭坚都很欣赏他的诗风。何逊喜欢梅花,对梅花的一片痴情,他在扬州期间写下了很多咏梅的诗篇,他的咏梅诗往往寄托着寂寞苦闷的心情。

杜甫在诗中也曾写道:“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杜甫在成都看到官梅盛开,诗兴大发,因而写下了一首咏梅诗,他说自己这样的举动像极了何逊在扬州咏梅的事迹

李清照在词中引用何逊咏梅的故事,因为词人认为,何逊在扬州是寂寞的,因为寂寞才会写下咏梅诗。她在寂寞的环境里面对梅花,与何逊赞咏梅花的故事是何其相似。

时过境迁,何逊早已成过去时,但词人的孤独感跨越了时空,他在何逊赞咏梅花的故事中得到了某种心理上的慰藉,找到了某种心理上的共鸣

下片开头一句“从来知韵胜”,是李清照对梅花的赞美之词,也是对梅花整体的评价。“韵”是风韵、神韵,是形态与品格美的结合。词人眼中的梅花色泽美艳,不像别的花那么畏惧霜雪,所以梅花是当得起“韵胜”的。

她肯定了这一点之后,却不再多说,转笔来写梅花的不幸,发现女词人发现梅花零落后别有一番格调意趣。梅花虽不畏寒冷霜雪,但它毕竟是花,娇弱、娇嫩是花的自然特性,因而也难以经受风吹雨打,这也是梅花的命运

梅花飘落,让词人产生了各种联想,词意呈现出曲折婉转的状态。她由落梅联想到古曲《梅花落》,以此表现落梅引起的感伤情绪,造成一团“浓愁”而难以排解。但词人又试图进行自我排解,词情为之一变。

不耐风吹的梅花,在人间留有香气和情韵,这高雅中的生命凋零感,同样也是女词人高贵品格的一种形象解说。

暗香消逝、落花似雪,说明梅花已经飘谢凋零,风韵不存。这本应使人产生伤春、惜春的情愫,迁恨于春日风雨的无情。但词人以为最好还是不要怨恨暗香消逝,落花似雪,要相信,虽然梅花踪迹难寻而它情意长留。

词作最后三句“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大意是说:我很难说出我的家世,多想有一个美好的夜晚,淡淡的月光投下梅枝横斜优美的姿影,从这姿影里还能显示出梅花的俊俏风流。

“难言处”是对下片所表达的复杂情感的总结。词人想象着在一个美好的夜晚,淡淡的月光洒在梅花上,梅枝横斜优美的姿影又投影到地面上,从这姿影里还显示出梅的俊俏风流,应该是它扫迹后留下的一点情意。

梅花还会重开,并带来春的信息。“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突出了梅花格调意趣的高雅,使全词的思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两句赞美了一种饱经苦难折磨之后,仍孤高自傲,对人生存信心的高尚的精神品格

这样的赞美与她在《渔家傲》中对梅花的赞美之词“此花不与群花比”,可谓是如出一辙,可以说词人毫不吝惜赞美之词。显然,词人赞叹的是梅花孤高逸韵、傲世不群、冰清玉洁的品格

李清照的这首词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她把梅花把花与人结合起来表现,自成高格,这正是李清照咏花词作高明之处。词人对梅花的审美态度和写作方法,折射出她对自身和人生的认识理解。

这首词读来弥漫着一股凄凉悲苦的情调,因而在这首词里,词人借物咏怀,暗寓了身世之感,词作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厚,词意与词境高度契合、情与景完美交融。

李清照塑造的梅花形象,坚贞和清高的特点跃然纸上,从中透露出其鄙弃世俗的情怀和品性,更表现出她高格独迥、卓然超群的人格

咏梅词作在李清照的咏花词作中数量为最,梅花几乎就是她本人的化身。李清照咏梅词的可贵之处不仅仅在其高雅清丽,也在于孤芳自赏,即高雅中傲放的孤独感。

李清照在这首词中突出了梅花格调意趣优雅高远的特点,赞美了梅花饱经风雪而仍孤高自傲、对人生存有信心的高尚的精神品格,这梅花的形象难道不是李清照对自身的叙写吗?

李清照的另一首咏梅词《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被清代词学家、文学家朱彝尊誉为“得此花之神”的佳作。原词如下: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在这首词中,李清照匠心独运,不仅写出了梅花的色香和精神,更将其幽深的女性情怀融入其中,整首梅词自然浑成,曲尽人意。

在李清照眼中,初开的红梅花瓣娇嫩,犹如红色的凝脂,鲜嫩的梅蕊像美玉一样温润,恰恰是这样温润如美玉,娇嫩似凝脂的梅花在词人眼前绽放开来。

词人忍不住对着梅花轻轻地询问:幸运的梅花,你的花儿是否已开遍?词人不知道它蕴含多少幽香,只觉得蕴藏着无限的情意。春日里窗下有人忧伤憔悴,愁闷煞人,连阑干都懒得去倚。想要来饮酒赏梅的话便来吧,等到明天说不定要起风了呢。

《玉楼春》上片由外而内,由形到神,层层深入地刻画了梅花之美,探花、赏花,意趣盎然。“不知蕴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赞美了梅花沁人心脾的幽香和含而不露的无限情意,显示了梅花不仅以外在的娇美吸引世人的注意,更以其内在的高洁品质和深厚涵养赢得了人们的点赞与关注。

下片则由花及人,她曾如红梅绽放、青春娇艳,但如今经历人生风雨,已显憔悴。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韶华易逝,岁月倥偬。梅花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末句“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便摆脱了伤春的愁绪,邀梅对饮,劝自己珍惜眼前的美景与青春。情怀愁闷的李清照与花互赏互惜,而内心深处渴望的却是爱人能及时到来与她相对小酌,共赏梅花。

这是词人昔日曾经拥有的幸福,而今却变得难以把握。一旦明朝风起,花难再赏,人也将更加憔悴失意,如梅含香的她虽情意无限,却不知丈夫还能否再来欣赏、怜惜。

细细品味李清照的这首《玉楼春》,词句中充盈着的淡淡的怜梅惜春的感伤情绪,如同流水一样,从词人的笔尖心头流泻而出。但读完词作,又不会给读者带来些许压抑,有的只是对李清照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的赞叹与惊羡。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是一首惜春怀人之作,词人以梅花为抒情线索,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塑造了一个感情丰富而专注的女主人公形象: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词作开头描绘出初春的美好景象:春天已到长门宫,春草青青,梅花初开,有的已经绽开了花瓣,迎接明媚的春光,有的还是含苞待放。那江梅蓓蕾与花朵相间,花蕊与梅枝互衬。词人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派娇艳的、生机勃勃的新春景象。

通过这样的描写,抒发了词人热爱春天和回到亲人身边时的欢愉心情,蕴含着词人对即将重新开始的新生活的憧憬。

词人取出上好的碧云茶,碾碎的茶叶像白玉一样晶莹,她想留住春光清晨的好梦,就在她轻轻端起茶杯想喝一口的时候,一杯碧绿的春景瞬间就将给惊破了。

层层花影掩映着重重门,疏疏帘幕透进淡淡月影,多么好的黄昏。但这样美好的春光,却被词人在两年中辜负了三次。在此时此刻,她说什么也不能再辜负了这美好的春光了,说什么也要好好品味今春的温馨。在这里,词人抒发了不辜负美好春光的愿望,因此可以说,梅花是她新生活的寄托和希望。

为什么这样说呢?原来李清照在青州期间,和丈夫曾有过多次短暂的分别,分离曾让她多次辜负了春日的美好时光,所以在期待与丈夫的再度重相逢时,词人的喜悦之情是溢于言表的。

同样是梅花初绽的春天,词中一扫以往相思幽怨的灰暗色调,再也没有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相思与愁绪。在这首词中,体现了女词人李清照对丈夫的依恋、款款深情以及期待丈夫归来后的无限欣喜之情。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这是李清照17岁的词作《浣溪沙》中的前几句。此时的她还待字闺中,还没有遇到她的白马王子赵明诚。词中写了在初春时节她与闺蜜们“斗草”的游戏。

虽然燕子还没飞回来,江梅也已凋谢,但丝毫不影响她们的心境,她们在青草初生的田野里寻寻觅觅,在明媚的春光里自由地追逐。这幅图景显现出词人天真烂漫、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征。

南渡途中,词人四处奔波,夫妻二人平生收藏的金石古玩在转运途中也丧失殆尽,词人居无定所,长时间过着飘零寓居的生活。即使是词人在这样的生活境遇中,她也不失优雅,她也从容地面对生活。

而在这首名为《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的词中,女词人就用轻松略带俏皮的笔调生动地记录下了在一个寒梅初绽的日子里赏梅、折梅、佩戴梅花的情景:“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当芳香可爱的梅花盛开时,对梅花爱得执著的李清照还是忍不住要采摘一枝梅花,插戴在自己的头发上,这也显示了词人矢志不渝的爱梅品格。对于赏梅的心态,李清照在《殢人娇·玉瘦香浓》一词中,有着精彩的描写: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江楼楚馆,云闲水远。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直待西楼、数声羌管。

上片开门见山,吟咏梅花且叹悔此次赏梅又迟来了一步。翻开词章,词人描写了这样的一个画面:玉色的白梅花清瘦飘逸,浅红色的梅中上品檀香梅相形之下显得色泽浓艳,它们散发着袭人的香气;白雪正在消融,那雪压梅枝的美景已不见;真真令人遗憾,没想到赏梅竟然又来晚了。

在江水之滨,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无数亭台楼馆,这里梅花竞放,又是赏梅的好去处;词人间或仰望天空中飘荡的白云,间或俯视东流的江水;清凉的白昼是这样漫长,沉醉在阵阵梅香中的探梅人,凭倚着雕栏放眼远望,信手卷弄着低垂着的翠绿色的帷帘。

江滨的楼阁中,赏梅的人络绎不绝,当良友相聚时,他们举杯飞觞、开怀畅饮、纵歌抒怀,充满诗兴豪情的文人雅士对酒当歌,面对着高雅又令人心旷神怡的梅花。于是,群情激动,纵情高歌。这歌声嘹亮悠扬,响遏行云,响彻流水。

该词至此,欢乐之情已达高潮,激越的情绪随着歌声止歇渐渐平静下来,另一种心态便代之而起。词人笔锋一转,回到赏梅的现场,然后词作恰恰在词人的感叹声中,在独自登上西楼的脚步声中,在幽怨的羌笛声中曲终阕尽。

那南边向阳枝头上的花儿令人喜爱,可以攀折供插,需趁着它方开未残,快多些采撷,或簪在鬓边,或插放桌案,把梅花的疏姿倩影和梅花的寒香冷艳尽可能地多留一些在身边。词人甚至呼吁:千万不要等到花瓣残落、随风化泥的时刻再惆怅留恋。

这首词看似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其实李清照是运用了“以乐写哀”的手法。词人的弦外之音却是借物抒情,感伤光阴流逝,花开花落,容颜易老,聚少离多,人生得意与相聚之时需尽情欢畅,待到《梅花落》的曲调已经奏起,羌笛声声泣诉别离的时候,离愁别怨便会铺天盖地地袭来了。

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用一首梅花词《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开启了咏梅悼亡的先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孤雁儿》寓悼亡于咏梅之中。全词没有直接描绘梅的色、香、姿,也没有歌颂梅的品性,而是把梅作为个人悲欢的见证者。词人着力描写了丈夫去世后自己清冷孤寂的生活和凄凉悲绝的心情。

词作开篇,词人的视线由室内投向室外:藤床纸帐,沉香玉炉,如水的情怀,景物是清净素雅的,心情是孤寂悲凉的。词人在开篇几句中,将景与情结合起来,营造了一个凄清的意境。

词人心如止水,正当她孤独悲凉之时,忽然传来那哀绝凄切、催人泪下的“梅花三弄”。笛声引得词人放眼窗外,小风疏雨,梅心乍开,物是人非,更使人愁肠百结,泪如雨下。含苞欲放的春梅似乎也能体会词人凄凉悲绝的心情,当她为笛声所动,悲痛欲绝时,梅花也不禁动魄惊心、芳心破碎了。

梅花是李清照人生际遇的见证者,同时也是与词人心灵相通的生命体。窗外的寒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女词人望着窗外的雨滴,她若有所思,她一语不发,只见她早已泪流满面。

处于风吹雨打环境中的梅花与泪眼朦胧、无所凭依的词人相互映衬,疏风细雨又隐托着词人现实境遇,梅花与词人进一步融合。

赵明诚已经去世,人去楼空,睹物思人,纵有梅花好景,又有谁与自己携手同赏呢?词人思念丈夫,悲痛欲绝,她想模仿东晋陆凯折梅赠友的故事,折枝寄梅,以使她和被思念者都得到一些慰藉。然而,此刻折下的这一枝梅花,寻遍人间天上,竟无一人可供寄赠。

那人间天上再无人堪寄的一枝梅花已与李清照的生命情怀融合为一,再难分解。这是饱经风霜的女词人在晚年的生命哀歌,是她发自内心深处的真情告白。

词人的孤独悲痛似乎也只有手中的梅花能懂。无人堪寄的孤枝与飘零寓居的女词人的命运是何其相似,梅与词人的形象完全融合,梅花超越了它的植物形象,成为词人情感宣泄的载体,梅花承载了作者丰富深厚的情感精神。

李清照词中的生活和情感都是她亲身经历和亲身体验过的,带有词人自己的个性和情趣,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真情美。

李清照晚年写过一首《清平乐·年年雪里》,便概括了自己一生赏梅的经历。与其说是李清照一生赏梅的经历,还不如说是女词人一生情感轨迹的写照,原词如下: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上片是词人对她和赵明诚往昔赏梅情景的回忆,词人抓住“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这两处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生动地再现了词人早年赏梅的情景和兴致,表现出她早年生活的欢乐、闲适,也能看出步入婚姻殿堂的李清照对生活的热爱。

李清照婚后,与丈夫赵明诚感情极笃,几乎朝夕相处,歌咏唱酬,文字校斟,抽书斗茶,颇得唱随之乐。

据宋代文人笔记《清波杂志》记载:“倾见易安族人言:明诚在健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明诚每苦之也。”可见,词中“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一句,正是女词人对往昔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

下片是词人对南渡之后长期飘零寓居生活的综述。词人以“故应难看梅花”寄寓自己的今昔之感、身世之苦、命运之忧,表现出当时词人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南渡之后,李清照过着飘零寓居的生活,特别是赵明诚的去世给词人造成了极大的精神打击,她的生活也曾一度陷入困境。

此时虽梅花依旧,而词人的心境已大异于前,追忆往昔,那虽零落但仍能带给自己无限欢愉的梅花,而今即使把它揉碎也换不起一点欢乐,反而赢得了满身的清泪。醉看梅花片片飘落,怎能不让词人睹物思人、黯然伤神?梅花的命运,不正象征了词人自己晚年漂泊无依、飘零寓居的身世吗?

从以上李清照的咏梅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她是这样的一位词人,她将个人经历与文学传统相结合,且能破俗就雅,推陈出新,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和非凡的匠心精神将自己的人生和情感寄寓在梅花中,并赋予梅以鲜活的生命力。

李清照把梅的生命历程与自己的身世际遇、人生道路加以对照,写梅同时也是在写自己,关照梅同时也是在关照自我。李清照咏梅,不单单是赞扬梅花的品格,同时也是在写自己的人生,抒自己的情怀。

在艺术手法上,李清照赋予了梅花更高的美学价值和艺术特色,突出了梅花的生命之美。在李清照笔下,梅花的每一种情态都融注了自己浓烈的情感,词人赋予了梅以人一般的生命和灵性,使它也会有人一样的情感。

李清照咏梅词确实做到了情与景的完美交融,正因如此,才使她的一首首咏梅词在千年之后依然有着惊艳岁月、温润岁月的生命力。

","force_purephv":"0","gnid":"92b3ce2a5100f1151","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91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42a73ea23f53aaf2.jpg","width":"1366"},{"desc":"","height":"722","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783c47142262e31c.jpg","width":"980"},{"desc":"","height":"80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e8c9d6528c9c8af9.png","width":"1200"},{"desc":"","height":"852","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966ccc5663156bc2.jpg","width":"1280"},{"desc":"","height":"72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b9266ac94f5ebbf9.png","width":"1080"},{"desc":"","height":"731","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e9ec332d614e0b02.png","width":"1099"},{"desc":"","height":"128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b24a5ce6d7397236.png","width":"1920"},{"desc":"","height":"553","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10b1f3cb034db0ea.png","width":"830"},{"desc":"","height":"78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77a5855d9c075de8.jpg","width":"1248"},{"desc":"","height":"64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781808a37a210286.png","width":"960"},{"desc":"","height":"722","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7fb27b970b718931.png","width":"1083"},{"desc":"","height":"667","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9c737aea8f7fb0db.png","width":"999"},{"desc":"","height":"52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2b2d323fd45a0e14.png","width":"780"},{"desc":"","height":"972","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a690ba3051d80d5e.png","width":"1338"},{"desc":"","height":"80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f8ff42fde262d692.jpg","width":"1200"},{"desc":"","height":"50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53bd58aaeb013e65.png","width":"750"},{"desc":"","height":"752","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26ea710910a931e8.jpg","width":"1000"},{"desc":"","height":"787","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d0abba244b81ee4d.jpg","width":"950"},{"desc":"","height":"853","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22d2e02d584a17ae.png","width":"1280"},{"desc":"","height":"68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ca32e830d7007fdc.png","width":"1032"},{"desc":"","height":"689","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6299f3e435e9e4f3.png","width":"799"},{"desc":"","height":"717","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bceee075a3cd731d.png","width":"1076"},{"desc":"","height":"84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8d9c1a5d2a385b4a.png","width":"1272"},{"desc":"","height":"108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6193a139ace702d7.png","width":"1620"},{"desc":"","height":"913","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f4cda18f4ee8ffa5.png","width":"1370"},{"desc":"","height":"102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651c4dafb9a98e55.png","width":"1279"},{"desc":"","height":"92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29c6f9d9ddeccdf4.jpg","width":"1300"},{"desc":"","height":"96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2d5f80b8b3548aae.jpg","width":"1180"},{"desc":"","height":"85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c3ddb25db62ba69d.jpg","width":"1280"},{"desc":"","height":"715","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76f41e3bdc8246b6.jpg","width":"1080"},{"desc":"","height":"80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6cf77b1ebbaaff4c.png","width":"1200"},{"desc":"","height":"853","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adc772e15650366f.png","width":"1280"},{"desc":"","height":"72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5e9bef0fbc58be61.jpg","width":"1080"},{"desc":"","height":"534","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2678feeb2466fb13.jpg","width":"800"},{"desc":"","height":"853","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2b1d124db0149b29.png","width":"1280"},{"desc":"","height":"614","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947c0864d7de0253.png","width":"921"},{"desc":"","height":"1982","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e0a86cb8fcc07c64.png","width":"2973"},{"desc":"","height":"965","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992183e67b9e7f62.png","width":"1298"},{"desc":"","height":"533","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4e9a4c9fd3d8d6c2.jpg","width":"800"},{"desc":"","height":"50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ec1d40a2268425d0.png","width":"750"},{"desc":"","height":"85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ae35cea9d5c0a906.jpg","width":"1280"},{"desc":"","height":"94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870a3a54e8591029.png","width":"1278"}]}],"original":0,"pat":"art_src_0,fts0,sts0","powerby":"hbase","pub_time":1668569612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2fbc6e99b3d944d3965a76f39e97805d","redirect":0,"rptid":"83286a4d1daa59ca","s":"t","src":"小话诗词","tag":[{"clk":"kculture_1:李清照","k":"李清照","u":""},{"clk":"kculture_1:咏梅","k":"咏梅","u":""},{"clk":"kculture_1:赵明诚","k":"赵明诚","u":""}],"title":"李清照的情感经历和心路历程,恰似那朵梅花:此花不与群花比

李清照有过几次婚姻
对于这对夫妻的这段生活状态,后人的评价多是“琴瑟和谐”、“伉俪情深”。“靖康之变”前的夫妻二人大部分时间处于分离状态,李清照对丈夫的感情也变得复杂起来,战争不断、颠沛流离,丈夫蓄养小妾这些事一直在折磨着我们的大词人李清照。李清照深爱着丈夫,对如此种种虽有不满但也并未有过多的影响。...

介绍李清照的感情经历,要详细的。谢谢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据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云:“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当时李清照之父作礼部员外郎,赵明诚之父作吏部侍郎,均为朝廷高级官吏。李清照夫妇虽系“贵家子弟”,但因“赵、李族寒,素贫俭”,所以,在太学读书的...

李清照的爱情经历
夫妻之间的感情也愈来愈深,赵明诚在大学读书,每月朔、望才能请假回来,尽管同在一个汴京城中,李清照仍觉得如隔迢迢云汉,半月一次的相逢,也当做一年一度的七夕。 这天是上元佳节,正好也是赵明诚回家的日子,赵明诚刚在书房中坐定,丫环来报,有一位大学来的青年公子求见。当那公子走进书房,但见他头戴绣花儒巾,身着湖...

李清照平生的感情故事
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

李清照的词多和爱情相关,那她现实中的爱情究竟是什么样的?
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知名的女词人,她是宋朝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的诗词语言清丽婉转,意境开阔,韵味绵长。更难得的是,她的作品兼具爱国情怀,在繁荣的北宋诗坛上毫不逊色。李清照的作品有相当一部分与爱情相关,但现实中李清照的感情并不顺遂,而是屡经波折。李清照出生书香门第,她的父亲是后苏门...

李清照生平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

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大致是怎样的
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赴越(今浙江绍兴),在土民钟氏之家,一夕书画被盗。当年与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佚,令她饱受打击,其写作转为对现实的忧患,因此后期经历了国破家亡、暮年飘零后,感情基调转为凄怆沉郁,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晚景颇为凄凉,一...

李清照的一生经历?和她的诗的联系在什么地方?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

李清照的具体人生轨迹?谢谢
由于清照一生遭受丧国失家之痛,夫君早逝、飘转等诸多打击,使她对愁苦情怀有更深入的体会,晚年的词创作由个人遭遇拓展为痛悼社会历史的悲剧,意境更为开阔,感情更加深沉,其忧患意识亦愈加凝重深沉。 可以看出,李清照的笔下女主人公形象,具有与作家的自身身份、经历、素养、情感、格调、志趣相互融合的高智商、高情商贵族...

飘摇一生的古代才女,经历坎坷是因为哪些因素?
李清照是一个在感情生活上绝不凑合的人,她宁肯受皮肉之苦,也不受精神的奴役。她说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她是何等刚烈之人,宁可坐牢也不肯与“驵侩”之人为伴。这场官司的结果是张汝舟被发配到柳州,李清照也随之入狱。可能是李清照的名声太大,当时又有许多人关注此事,再加上朝中友...

辕荀18010335209问: 李清照一生共嫁了几个丈夫? -
上城区麻芩回答: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第二年赵明诚病死于建康...

辕荀18010335209问: 李清照一生有过几段爱情
上城区麻芩回答: 两段婚姻,但说到爱情可能就只有一段了

辕荀18010335209问: 关于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的故事 -
上城区麻芩回答: 李清照少女时,词名已然轰动京师,赵明诚尝有相思之梦.据《琅娘记》卷中引《外传》,赵明诚小时,一日做梦,在梦中朗诵一首诗,醒来只记得三句话:“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百思不得其解,就向父亲讨教.他的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吾儿要得一能文词妇也.”明诚大惑不解.他父亲说:“'言与司合',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 二字.合起来就是'词女之夫'.”一时传为佳话美谈.

辕荀18010335209问: 李清照结婚以后,为何一辈子都没有生孩子? -
上城区麻芩回答: 李清照长大后的一生可以说是过得不尽人意,她一共有过两段婚姻,从小李清照就是一个才女,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生活在一个书香门第,过着大家闺秀的生活.那接下来说一说她的两段婚姻,大家应该就可以知道为什么一生,李清照都没有...

辕荀18010335209问: 有谁能给我明晰的讲讲李清照的“爱情史”→我嫉妒赵明成 -
上城区麻芩回答: 李清照 (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

辕荀18010335209问: 李清照的爱情 -
上城区麻芩回答: 《中国历代名女》——一代词人李清照 一对描金彩绘龙凤喜烛,插在修长的美人型烛奴上,它的光焰欢快地跳跃着.两盏垂着金色流苏的八角薄纱大红宫灯,悬在屋中央,把洞房四壁映成了一片绯红.新人静地坐在妆台前,绣红的大红盖头把她...

辕荀18010335209问: 能告诉我李清照的爱情故事吗?谢谢咯!
上城区麻芩回答: 李清照1101年与长她三岁的赵明诚结婚.赵是金石家.前期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闺阁之怨或是对出行丈夫的思念;1107年移居青州.1127年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与丈夫南渡江宁.南渡后词人的生活困顿.1129年丈夫病故,当年与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佚,令她饱受打击,其写作转为对现实的忧患.

辕荀18010335209问: 李清照经历了怎样坎坷的一生? -
上城区麻芩回答: 李清照这位才女的坎坷经历感叹不已!她本是宦门出身,又嫁了一个善良而有才华的老公,夫妻恩爱,可谓顺风顺水!谁知风云突变,金兵南侵,饱经战乱,丈夫英年早逝,又受到张汝州的欺凌,被投进监狱,情同姐妹的丫鬟、生死与共的兄弟相继离世,周大人为了救她也自刎身亡!这些遭遇,真的很让人同情!但面对这些不幸的经历,她仍痴心不改,保持了一代文人的铮铮傲骨!又是何等令人钦佩!

辕荀18010335209问: 李清照的几个阶段 -
上城区麻芩回答: 李清照的生活历程可以分为泾渭分明的三个阶段,即婚前、婚后及其丈夫赵明诚病逝后三个阶段. 李清照现存的48首词作,按其内容和格调来分,也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婚前和新婚期所作;第二部分为婚后第二年至南渡前所作;第三...

辕荀18010335209问: 李清照不同时期思想感情特征的文献综述 -
上城区麻芩回答: 李清照(1804~1155),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她的一生就,既享受过幸福,也饱经苦难.她出自书香世家,父亲李格也是当时著名的学者.18岁时嫁于当朝宰相之子赵明诚,二人情投意合,夫妇俩诗词酬唱,共同收集整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