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评价魏征以人为镜

作者&投稿:贰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第意思...
意思是: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今魏征猝逝,遂失一镜矣!)”,可见魏征之正言直谏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是什么意思
1.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含义是: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理解国家兴衰更迭的原因。2. 这句话出自唐太宗李世民与大臣魏征的故事。魏征经常在朝廷上直抒己见,唐太宗也因为能听取正确意见,在他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家出现了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局面。3. 魏征病死后,唐太宗非常悲伤,下令...

魏征是太子的人,李世民为什么要重用他?
魏征有匡世济民的志向,他学习的是纵横家苏秦、张仪的那一套,渴望国家一统建功立业。他又有真才实学,首先是一个谋臣然后才是谏臣诤臣。他也不是那种一根筋到底的人,相反他很会说话,很善于把握合适的机会说话。魏征并不是一开始就跟随太子建成的老人,他开始是和李密打天下的,做李密的掌书记(相当...

李世民的改革措施成就了贞观之治
他非常赞同魏征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意见,懂得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的道理。他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人君必须忠臣辅弼,乃得身安国宁所以李世民以隋炀帝拒谏为戒,特别强调要求臣僚进谏。他曾多次说过:朕每思之,若欲君臣长久,国无危败...

李世民为何评价魏征妩媚动人褚遂良小鸟依人?
那么李世民为何评价魏征妩媚动人褚遂良小鸟依人呢,原因有三。第一,两人性格,性格决定命运。魏征虽然刚直,但是独立,果敢善任,不以身家为累,一生俭朴,以国事为重。有胆色,每次犯言直谏,如果李世民生气了,别人大气不敢出,替他捏把冷汗,但他神色自若,李世民也怕他三分。这种勇气正是他妩媚...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是什么意思
所以在他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唐朝出现了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局面。魏征病死后,唐太宗痛哭失声,非常悲伤,下令为魏征立碑,亲自撰写碑文并亲笔书写。太宗时常想念魏征,感叹的对群臣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他把魏征比作是一面镜子....

李世民在政治上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世民向来看重魏征的才干,又十分欣赏他的这种正直,立刻改变了态度,以礼相待,并推荐他出任谏议大夫。贞观三年(629年),又命魏征“参预朝政”,贞观七年(633年),令其出任侍中,这都是宰相职位。魏征成为贞观名臣,跟唐太宗的豁达大度、知人善任是分不开的。房玄龄“善谋”,杜如晦“能断”...

魏征是哪个朝代的
“世民”的含义是“济世安民”。从公元599年1月(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出生到649年(贞观二十三年)去世,唐太宗终年仅五十岁,他是一个在隋末乱世中成长起来的成熟早、功绩高、寿命也短的封建名君,受到历代帝王将相和百姓的推崇与赞美。魏征(580—643年),字直成,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人。幼...

李世民畏魏征
魏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③威。尝谒告④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⑤,外皆严装⑥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⑦耳。”上尝得佳鹞,自臂⑧之,望见征来,匿怀中...

卢馥19231698577问: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龙于是而张 -
白银市科赛回答:[答案] 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唐太宗说魏征的话 大臣魏征,能直率的向唐太宗提意见,经常在朝廷上直抒己见,唐太宗也因为能听取...

卢馥19231698577问: 唐太宗为什么会说“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
白银市科赛回答:[答案] 我国古代唐朝时期,唐太宗在魏征死去后,十分痛心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这是唐太宗对魏征人格的评价,以“镜”为标准,来衡量自己. 镜子可以正衣冠....

卢馥19231698577问: 李世民是如何称赞魏征的? -
白银市科赛回答: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卢馥19231698577问: 魏征死后,唐太宗说的那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
白银市科赛回答:[答案] 把历史当做镜子,可以知道国家的兴亡;用铜作镜,可以看清身上的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看见自己的得失.唐太宗常因魏征的直谏而审视自己的不足,所以魏征死了他说;没有了魏征,我失去一面镜子了;.

卢馥19231698577问: 为什么唐太宗把魏征比作镜子﹖ -
白银市科赛回答: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唐太宗把魏征比作镜子,是因为魏征是一个诤臣,从来都是直谏无惧,据理力争.唐太宗很怕他,因为很多时候在他面前没面子,唐太宗很烦他,因为只要他提的意见和建议唐太宗不采纳,他就反复提,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可是,唐太宗也绝对离不开他,因为唐太宗知道,这个人虽然耿直,但他所说的几乎全都是对的,这样一个大臣,可以让他成为真正的明君.同在朝堂之上,面对魏征,唐太宗通过他的谏言,知道了应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得与失,指的是天下百姓的乐业安居和大唐盛世的长久繁荣这就是上面三句中第二句的大意,也就是楼主所提问题的答案.

卢馥19231698577问: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是唐太宗对谁的评价?
白银市科赛回答: 魏徵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是唐太宗对魏徵的评价.出自《旧唐书·魏徵传》,意思是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旧唐书·魏徵传》李世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

卢馥19231698577问: “以铜为镜.”出自那首诗? -
白银市科赛回答:[答案] 不是出自诗,而是出自唐太宗李世民之口,是一段话,评价魏征的,最先在《旧唐书·魏徵传》里记载: 【词 目】 以铜为镜 【发 音】yǐ tong weí jìng 【近义词】 以古为镜 以史为镜 以史为鉴 【出 处】《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

卢馥19231698577问: 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句名言理解
白银市科赛回答: 以铜为镜子(在没有玻璃镜子的时候,古人梳妆都用铜镜)可以看穿戴好了没有.整理服装;以古史为镜子,可以知道历史王朝得失兴替的原因;以忠贞进谏的人为镜子,可以认识到自身的正确和错误.主要是唐太宗表达对魏征的肯定和对失去他后的惋惜. 把别人当作一面镜子,从别人这面镜子里可以真实地观看到自己在生活舞台上的表现,可以看出自己的得失成败.“知心者智,自知者名”.不少人往往总是把精力用在怎么观察别人、揣摩别人、算计别人上边,对自己确实知之甚少,操自己的心很少,最后落得个聪明人办傻事而一败涂地. 看别人,想自己.在别人的身上多看看自己,多用别人的闪光点来照亮自己,演好自己以后的戏

卢馥19231698577问: 唐玄宗称谁是他的一面镜子? -
白银市科赛回答: 是唐太宗李世民称魏征为镜:“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卢馥19231698577问: 唐太宗如何评价魏征? -
白银市科赛回答: 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衰,以人为镜,可知得失,魏征死,吾失一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