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之能行的之什么用法

作者&投稿:稻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言文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2、活用为第一人称 3、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之拼音zhī 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4、代词,代替人或...

文言虚词"之"的用法及其举例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之:我)——《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呀!2、指示代词:这;此。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前一个“之”,这样.后一个“之”,它.)——《季氏将伐颛臾》译文...

之用法是什么意思?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此句中“之”的用法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译文: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基本字义:1、往:由京~沪。君将何~?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不得。取~不尽。操~过急。言~成理。取而代~。有过~无不及。反其道而...

文言文翻译之什么意思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④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当“之”用在一个名词或代词(主语)和一个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之间时,“之”不译.3、“之”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这种用法,在初中阶段并不多见...

有人能帮忙归纳文言文中之、以、而的用法吗?
之的用法:1.“之”字用作指示代词.如:①“之二虫又何知?”“之”表示“这”,意为“这两条鱼又怎么知道?”②“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之”表示“这样”,意为“(他)是我的老师,像这样(我)又怎么(可以)诋毁他呢?③“请京,使居之.”“之”代指处所,表示“那里”.④“见其发矢...

文言文里之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如: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毛遂自荐》)。 2. 文言文中之的意思和用法 一、施行、进展。 例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夫君子之行”中的“之”意思是什么?
“夫君子之行”中的“之”意思是指结构助词“的”。出处:三国·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白话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文言文当中的之的用处
例:1填然鼓之。——《孟子·粱惠王上》 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3. 文言文中的之有哪些作用 之的用法 一、作助词用。主要用法有四种类型: 1、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定语的标志。 其格式为:定语+之+中心语。 例如: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沈复《幼...

古文中的“之”什么意思啊?
“之”字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汉字,在不同的语句中意思也不同,下面是“之”字出现在文言文中的示例,1、<动>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2、<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

文言文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而止之食:就留他吃饭。之,代词,他,那位老朋友。起不食待之:吴起不吃饭等待他。之,同上。故人来,方与之食:老朋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之,同上。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吴起不吃饭而等候着,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之,用法与前面三个不同,这里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御药15581663345问: 未之有也中的之是什么意思和用法怎么理解未之有也中的之的意思
双台子区安曲回答: 1、“未之有也”中的“之”是事的意思,指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实行王道的事.2、“未之有也”是倒装句,应该是“未有之也”,属于宾语前置.3、出自《寡人之于国也》中 , 然而不王(wàng)者,未之有也. 翻译成: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实行王道,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御药15581663345问: 之的古文意思有哪些? -
双台子区安曲回答: 在古汉语中“之”字用法颇为复杂,“之”字在古汉语里可作实词,也可作虚词,不同的语境里“之”有不同的用法. 作实词的“之”有两种情况:一作代词;二作动词. “之”字作动词,意为“到……去”、“往”、“到”、“至”.如:...

御药15581663345问: 之在古文中的用法 -
双台子区安曲回答: 一、“之”作代词用 “之”作代词的用法在教材中有很多,如下列加点的“之”字: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名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记》) 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御药15581663345问: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是什么? -
双台子区安曲回答: 1.用作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如: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践灭吴》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3)放在倒...

御药15581663345问: 在古文中 如何判别“之”字的意思 -
双台子区安曲回答: "之”的用法 一、 作助词用.主要用法有四种类型: 1、 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定语的标志. 其格式为:定语+之+中心语. 例如: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沈复《幼时记趣》)译:物体本身以外的乐...

御药15581663345问: 古文中“之”的意思 -
双台子区安曲回答: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

御药15581663345问: 初中文言文里常用的之字的意思有哪些? -
双台子区安曲回答: 1.第一人称代词,可译为“我”“我们”. 如:“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之:代“我”. 2.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他们)”“她(她们)”. 如:“遂使之行成于吴.”(《勾践灭吴》)之:代大夫文种. 3.近指代...

御药15581663345问: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评析 -
双台子区安曲回答: 意思是:子路听到了什么道理,如果还没有来得及去实行,便唯恐又听到新的道理. 出自春秋孔子弟子《论语·公冶长篇》. 原文: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译文:子路听到了什么道理,如果还没有来得及去实行,便唯恐又听到新的...

御药15581663345问: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用于什么情况下 -
双台子区安曲回答: 【释义】子路在听到一条道理但没有能亲自实行的时候,惟恐又听到新的道理. 子路是孔门弟子中最能做到躬行实践的一个人,听到了就要去实行,“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论语·公治长》),意即当听到了一件事,还没有做...

御药15581663345问: 初中文言文之字的用法以及例句 -
双台子区安曲回答: 一、 作助词用.主要用法有四种类型: 1、 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定语的标志. 其格式为:定语+之+中心语. 例如: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沈复《幼时记趣》)译: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②于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