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兵不强不可以摧敌

作者&投稿:漆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春秋时期各国兵力各是多少
列国军力 --- 晋:春秋时国势最强,军力当然不弱。曲沃篡晋,周王命曲沃武公以1军为晋侯;献公作2军;惠公时作”州兵“,并且”甲兵益多“;文公作3军;城濮之战,晋车还只有700乘;后又在3军之外,作3行以防御狄人;不久因将才缺乏,舍去2军;沁之战,晋军渡河"终夜有声",可见其兵之多...

“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
出自春秋时期兵法家孙武的《孙子兵法·谋攻篇》选文选段: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译文:根据用兵规律,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歼灭敌人,有五倍...

古代为何会有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规定?
在古代,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是我国古代战争中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其本身没有任何强制性的约束力,但是即便是双发都杀红了眼也不会轻易的破坏这条规定。那么不斩来使的这一条规定究竟是怎么来的呢?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吧。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侯国之间违背周天子的诏命频繁交战的事...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这句话正确的解释! 求高人指点!
这是指挥家制胜的秘诀,不可预先讲明。出自:春秋时期兵法家孙武《孙子兵法·始计篇》。原文: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

春秋时期,不起眼的晋国为什么能压制秦国200年之久?
一个是借此攻打晋国,趁机收了晋国。另一方面认为百姓没错,不能见死不救。善良的秦穆公最后听取了百里奚的意见,大规模赈灾,解救水火当中的老百姓。由此可以看出秦穆公是比较正义的。但是晋文公就没有这么大度了,后期秦国也遭受灾荒,向晋国求帮助,晋国不但没有伸出援助之手,还趁机发兵。

春秋时期各国会盟为什么不带上秦国?
春秋时期秦国的地位比较尴尬,主要原因有三:1.地理位置偏僻 2.出身低贱 3.初期实力不强 首先,秦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他既不能像东齐一样靠海吃海,也不能像魏楚吴一样靠着肥沃的土地与众多的邻国快速发展,坐落在大漠荒僻之地的秦国与西戎为邻,与黄沙为友,在其他各国心目中留下了落后,粗...

春秋时期许多小国跟着大国征战,兵力怎么消耗不完
春秋时期佩剑 和战国时代的全民皆兵不同,春秋时代的职业士兵是由贵族武士构成的,职业士兵的战斗素养很高,作战方式以死战为主。据 《尉缭子·兵教下》 中记载: "四曰开塞,谓分地以限,各死其职而坚守也;五曰分限,谓左右相禁,前后相待,垣车为固,以逆以止也;六曰号别,谓前列务进,以别其后者,不得争先登...

孙子兵法里面”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
出处:出自春秋时期孙武《孙子兵法》的《孙子兵法·谋攻篇》。原文: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

孙子兵法里面”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
出处:出自春秋时期孙武的《孙子兵法·谋攻篇》。原文:是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白话译文:所有的用兵之法意思是我十倍于敌,就实施围歼,五倍于敌就实施进攻,两倍于敌就要努力战胜敌军,势均力敌则...

为什么古代会遵守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斩了会怎样?
“两国互派兵力不减兵”是我国古代战争中的不成文规定。它没有任何强制性约束力。然而,即使交战双方都红了眼睛,他们也不会轻易打破这一规则。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侯国之间经常发生违反周天令的争斗。孟子曾说:“春秋不义之战”,但春秋时期的战争不是你想打就可以打的。

哈缸17889064663问: 材料一  卫鞅对曰:“夫国不富,不可以用兵,兵不强,不可以摧敌.欲富国,莫 如力田,欲强兵,莫如劝战”材料二  鞅对曰:“夫富强之术,不... -
仁和区胆宁回答:[答案] (1)第一小问的根本目的,依据材料一“夫国不富,不可以用兵,兵不强,不可以摧敌”可以得出富国强兵.第二小问的措施,结合商鞅变法经济、军事措施可以得出力田:废除井田制,奖励耕战.劝战:废除世卿世禄制,奖...

哈缸17889064663问: 商鞅和秦孝公的对话 -
仁和区胆宁回答: 孝公问曰:“闻子有伯道,何不早赐教于寡人乎?”鞅对曰:“臣非不欲言也.但伯者之术,与帝王异.帝王之道,在顺民情,伯者之道,必逆民情.”孝公勃然按剑变色曰:“夫伯者之道,安在其必逆人情哉!”鞅对曰:“夫琴瑟不调,必改...

哈缸17889064663问: 春秋战国历史 -
仁和区胆宁回答: 春秋战国历时500余年,其间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局势跌宕变幻.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军营中的运筹帷幄,外交场合的谋略交锋,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 烽火戏诸侯: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

哈缸17889064663问: 春秋战国时期军事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
仁和区胆宁回答:[答案] 中国是个原始社会解体和奴隶制社会产生、发展、繁荣较早的国家.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萌芽较早的国家.社会生产力逐步发展... 以看到,中国军事思想萌芽于夏商时期,初步成型于西周时期,渐趋成熟 于春秋战国时期. 对战争的认识逐步深化,建国治...

哈缸17889064663问: 战国时期的战争与春秋时期的战争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有说明了什么?简单简述 -
仁和区胆宁回答: 虽然都是打仗但这个有根本的不同,春秋时期所有诸侯国都尊王,尊周王.大家争当的是霸主而非皇帝,打击争的是最强而不是唯一,独尊.而且也春秋时期战争深深收到礼义的影响,打败敌人为主,而不是灭掉.战国则是纯粹的吞灭,弱肉强食.春秋无论什么战斗都讲究礼义,把礼义看得比战争的胜利重要,而且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人性的光芒,争斗是为了强,战国简直就是硬生生的灭掉强大再灭,只有自己的强大而不在乎礼义与王!一切以胜利为最终目的!最简单的例子,春秋时期的楚庄王大胜之后下令停止追击残兵,看到死伤的敌人,他很些许悲伤,他说不必追人致死,打赢打服就可以了,这就直接可以看出其和战国死战屠戮的区别!

哈缸17889064663问: 春秋时期打仗的几条军规 -
仁和区胆宁回答: 春秋时代的战争不允许平民和奴隶上战场,他们参战但不作战,主要担任扛行李、喂马、做饭这些后勤工作.担任作战任务的是士,也就是最低一等的成年贵族男子,称为“战士”. (二) 战争必须在两国交界处进行,约好的地点在边疆,...

哈缸17889064663问: “春秋”“战国”简介 -
仁和区胆宁回答: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另一说,前770年~前403年),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

哈缸17889064663问: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家提出了哪些重要的观点 -
仁和区胆宁回答: 春秋时候思想家太少了,真正的百家争鸣是战国时形成的,春秋时就这些 孙武,战争对孙武来说是政治手段,故他说兵者,国之大事.上兵伐谋等 老子,完全反对战争,直接说 唯兵不详. 孔子,对战争比较反对,特别反对不仁义的战争,而他...

哈缸17889064663问: 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背景 -
仁和区胆宁回答: 春秋】: 一提起春秋时期,就令人想到诸子百家.的确,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而且也是中国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化的重要时期. 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

哈缸17889064663问: 春秋战国的由来 -
仁和区胆宁回答: 春秋战国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合称东周时期;西周时期,周朝君王保持着天下宗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王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同时,一些被称为蛮夷戎狄的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