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外之旨

作者&投稿:线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味外之旨是谁提出来的
“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就是说,好的诗词,会有一种神韵和韵味,能够让人体会到那种回味无穷的美感,从而引起读者共鸣,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是也。司空图艺术风格上体现了由阳刚、阴柔两种基本风格美所发展出来的多种多样的风格美。《四库总目提要》说它“所列诸体毕备,不主一格”,许...

强调“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晚唐诗论家是()。
强调“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晚唐诗论家是司空图。司空图(837年—907年),字表圣,河中虞乡(今山西运城平陆)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诗论家,他的诗论专著《诗品》强调诗歌的情感美和意境美,主张诗歌创作应当讲究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

味外之旨与味外之味的区别
没有区别。味外之旨与味外之味是没有区别的,味外之旨与味外之味都是指的是唐司空图用语,味外之旨指的是唐司空图用语。指味外之味,审美意象所蕴含的深远情思和无穷意味。

强调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诗人
强调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诗人如下:韵外之致是唐司空图用语。指言外之意,语言文字外别有余味。《与李生论诗书》:“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要求诗歌作品含义深远,超越语言文字描写的本身作深入的艺术思维。百度百科:司空图(837年—908年),河中虞乡(今山西运城永济)人...

“味外之旨”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味外之旨”就是要求诗歌所描绘的客观环境(主要是自然风景的描绘)与作者的感受、情致相融洽,富有韵味,能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悠远的意趣,这种感受、情致,可能是某种人生感慨、情绪,也可能是比较单纯的被自然风景引发的兴致、美感;可能比较真实,也可能空灵而不易把握,难以言传。

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晚唐诗人是谁
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晚唐诗人:司空图。司空图(837~908)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

提出意境有“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人是谁?
刘禹锡提出“境生于象外”(《董氏武陵集记》),司空图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味外之旨”“韵外之致”等观点,更深入地解释了意境含蓄蕴藉与发人想象的美学特征。至此,意境论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宋以来,意境论逐渐成了我国诗学画论的中心范畴,其研究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宋代严羽的“别材...

司空图韵味说的三个基本观点
司空图韵味说的三个基本观点:1、着重从韵味的角度谈诗歌意境的创造,他认为好诗须有“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味在咸酸之外”。2、强调“味外之旨”,诗歌要以有限的语句、形象表达无尽的韵味。3、强调“直致所得”,写作时即境会心、自然写出。其思想:韵味说是唐司空图的论诗主张。他着重...

提出意境有“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人是谁?
司空图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味外之旨”“韵外之致”等观点

如何理解皎然"两重义以上,皆文外之旨"的
皎然诗论关注到了这意境作品完成之后,便具有了一种特殊的审美品格,即超越于表层文字和形象之外的多层的、乃到不尽的审美意味:“两重意以上,皆文外之旨。”“但见性情,不睹文字,盖诗道之极也。”“情在言外,旨冥句中。”这些论述,实际上已经提示出了诗歌单的本质特征,即在意、境契合的基础上...

抄倩13044308197问: 文外之旨 - 搜狗百科
石景山区秋水回答: 皎然诗论关注到了这意境作品完成之后,便具有了一种特殊的审美品格,即超越于表层文字和形象之外的多层的、乃到不尽的审美意味:“两重意以上,皆文外之旨.”“但见性情,不睹文字,盖诗道之极也.”“情在言外,旨冥句中.”这些论述,实际上已经提示出了诗歌单的本质特征,即在意、境契合的基础上,具有超出表层文字、形象的审美包容量,能激发读者产生多层次乃至无穷无尽的审美情思.

抄倩13044308197问: 中国古代诗歌批评中的“意境”理论有哪几个主要发展阶段一个简答题,简要回答一下 -
石景山区秋水回答:[答案] 诗歌意象的和谐形成意境.意象内部分为意隐象中、意象俱显、见象生意、以意取象四种构成方式.虚实相生的诗歌意境包含两种基本美学特征:寓无限于有限,使诗歌的审美内涵更加丰富,形成“象外之象”“味外之味”的意境;情与景的统一,主...

抄倩13044308197问: 《隐秀》篇:“是以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 -
石景山区秋水回答: 隐秀》篇:“是以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 《隐秀》篇:所以说写文章要做到到文采飞扬,生机勃勃,说得象树木和草一样有突出的秀美和时隐时现的.隐的呢,在文章之外而注重意境,注重主旨;华丽秀美的呢,在文章中像花儿一样,一枝独秀,有可观之处. 这段话主要是从文章的写作技巧上进行阐述,意在讲究写文章不能只图词汇和语句优美堆砌,也不能只注重意思和主旨而放弃修饰,要两者并重,才能写出好的精美文章.

抄倩13044308197问: 《隐秀》篇:“是以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怎么翻译? -
石景山区秋水回答:[答案] 隐秀》篇:“是以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秀》篇:所以说写文章要做到到文采飞扬,生机勃勃,说得象树木和草一样有突出的秀美和时隐时现的.隐的呢,在文章之外而注重意...

抄倩13044308197问: 时光荏苒几盈虚的意思? -
石景山区秋水回答: 时光荏苒几盈虚:光阴荏苒,明月几度圆缺,今古变易确似沧桑. 本句出自唐·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原文: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

抄倩13044308197问: 操千曲而后晓声的后一句 -
石景山区秋水回答: 观千剑而后识器. 此句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 1、原句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2、释义 练习很多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很多柄剑之后才懂得如何识别剑器. 引申为要学会一种技艺,不是容易的事;做个鉴赏家,也...

抄倩13044308197问: 提出意境有“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人是谁? -
石景山区秋水回答: 是刘禹锡提出的. 盛唐以后,意境论开始全面发展.王昌龄在《诗格》中明确提出了“意境”的概念,认为“诗有三境”,即物境、情境、意境.“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诗僧皎然《诗式》中的“静,非如松风不动,林...

抄倩13044308197问: 唐代诗僧皎然的诗论是什么?
石景山区秋水回答: 皎然(生卒年不详),字清昼,吴兴(今属浙江)人.俗姓谢.五代宋谢灵运之十世... 对于既成的作品,皎然认为“两重意已上,皆文外之旨”. 这里接触到了诗歌的形象...

抄倩13044308197问: 浣溪沙 风压轻云贴水飞 苏轼 -
石景山区秋水回答: 上片用了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简笔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图.他既没有用浓重的色彩,也没有用艳丽的词藻,而只是轻描淡写地勾勒出风、云、水、燕、泥等颇初春气息的景物.在一个多云转晴的春日里,作者徜徉于池馆内外,但见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