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事堂为什么制约皇权

作者&投稿:暨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朝与唐朝如何处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本人学习历史安全可靠 相权和王权象征斗,不过相劝逐渐减弱王权不断加强。汉朝汉武帝为抑制丞相职权实行内外朝制度。唐朝设中书门正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六部,六部的长官都是宰相,还设立政事堂作宰相议事的场所,凡遇军国大事有政事堂会议商议解决,经过皇帝批准颁布执行。让众多宰相一起议事三生互相牵制,...

宋朝二府三司分别是什么
枢密院在古代是军事上的最高决策机构,起源于唐朝,由宦官担任枢密使。后唐时期,枢密院的名称得以确立,其职责是辅助皇帝,与宰相共同处理军政事务。宋朝时期,枢密院与中书门下(政事堂)并立,两者并称为"二府",共同分割政治权力,以加强皇权。"三司"则是宋朝时期的财政管理机构,分别负责度支(财政...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为什么加强了君主专制
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简单的说,三省六部制变独相为群相,分割了丞相的权力,减小了其对皇权的威胁 ...

北宋宰相是中书门下长官还是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是中书门下长官。参知政事:宋代设中书门下(习称政事堂),此后参知政事演变成一个常设官职,作为副宰相,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削弱相权,增大皇权。参知政事协助宰相处理中枢事务有两种方式:一是几位参知政事并无具体分工,通盘协助宰相处理各方面政务;一是几位参知政事有了具体分工,各负责某...

唐朝政事堂中承办机密公文的部门是
该部门是中书省和门下省。在唐朝政事堂中,中书省和门下省共同处理机密公文,体现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相互制衡。同时,这种设置也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国家政务的正常运行。中书省是唐朝的决策中枢,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起草和颁发诏令。中书省的官员主要来自世家大族,具有很高的地位和权力。门下...

...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_百 ...
C 试题分析:材料中“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说明内阁制度创立后,内阁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这发生在明朝废除宰相制度之后。故选C。点评: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削弱相权、强化皇权的斗争...

狄仁杰他做过宰相,为什么最高官职还只是三品?
就是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然后总领中书省事的最高长官。同时内史还拥有“驳回”之权,在当时对于各部门呈上的重要奏章,先需由尚书省交由门下省审议,门下省同意后,才能交由中书省呈交皇帝批阅,如果这个时候内史认为这个奏章有不妥之处,则可驳回让其修改。 内史还拥有参加“政事堂”这个朝廷最高决策机构的...

三省六部制式怎样加强皇权的
所以也不常设。于是就给其他官员加上“参预朝政”、“参议朝政”、“参议得失”,“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担任宰相。宰相们平时在政事堂讨论军国大事。政事堂会议是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最高决策机构。宰相的权力分于三省,又由品级较低的官吏担任宰相,这就进一步削弱了相权,...

解读「 ”枢密使”:五代十国第一军政重臣的发展史
至于后晋桑维翰为枢密使,政事堂为拱手而已。 后汉郭威任枢密使兼平章事,出师平叛,途径洛阳,西京留守府加同平章事王守恩,贪庸昏暴,为祸一方,历仕后唐、后晋、后汉,自恃位兼将相,坐着轿子前去迎接。郭威因其不恭大怒,辞而不见。王守恩还在外面等候,郭威已派白文珂代他任西京留守。 郭威此举,虽然出了贪暴,但...

唐朝宰相的权力有多大
宰相的工作简单来说就是参议政事,大体上就是辅佐皇帝,指导下级官员以及掌管政务,最开始只有天然宰相的时候,为了更有效的沟通工作,三省长官会定期在门下省的政事堂议事,也就是说宰相们定期在政事堂议政,到了高宗末期,政事堂搬到了中书省。政事堂设在何处,何处的地位即是最高的。宰相的权力...

宗垄19819018757问: 二府三司制指的是什么? -
元坝区精蛋回答: 宋代为了加强对内控制,以掌管军事的枢密院(西府)和掌管政务的中书门下(政事堂、东府)共同行使行政领导权,并称为“二府”,为当时最高国务机关.二府制的特点就是文武分权. 宋代设“中书门下”掌握实权,但仅有民政权,设于内堂,称政事堂,是中央的行政机构,长官为宰相,为了限制宰相的权力,又另设副宰相“参知政事”与宰相共同议政,使宰相不能专权. 三司:度支、户部、盐铁掌管全国的财政,长官是三司使,亦称“计相”.这些措施使得军、政、财三权分立,互不统属,从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君主专制.

宗垄19819018757问: 为何有三省六部又有政事堂 -
元坝区精蛋回答: 参知政事是副相,是皇帝为了削弱宰相的权力而设立的,以此来巩固皇权.设政事堂,里面的参知政事由皇帝任命亲信,便于直接操控,这样皇帝就能绕开宰相而夺得一部分权力.这是皇权与相权争夺的必然结果.祝你进步.

宗垄19819018757问: 唐太宗设政事堂的目的是什么?
元坝区精蛋回答: 唐宰相议事的地方.政事堂会议是常设的,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最高议事机构.唐初设政事堂于门下省.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原仅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是当然宰相.其后,皇帝又以他官参加政事堂会议,称为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以后逐渐统一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名),亦为宰相.唐中宗即位后,移政事堂于中书省.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改政事堂名为中书门下.但其后仍有称为中书政事堂或中书都堂.后晋时,又曾改名为政事厅. 政事堂后分列五房: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分理众事,供职者称为堂后官都是吏员,地位极为重要. 希望答案您还满意xi希望采纳,谢谢

宗垄19819018757问: 魏晋南北朝君权与相权的演变我想了解一下魏晋南北朝君权与相权的演
元坝区精蛋回答: 两晋到南北朝是绝望与动乱的时代,北方被胡马践踏,南方不停上演军人篡权的野蛮戏码.古训及社会习俗而外,几乎没有其他可以制约君权的因素.而盗篡君权者,以魏...

宗垄19819018757问: 秦到唐相权变化过程 -
元坝区精蛋回答: 一是分割相权,把相权一分为二(三或更多),使之相互牵制,彼此制约,从而保证君权的独尊;二是转移相权及机构,以免相权“尾大不调”,权力转移的总趋势由离皇帝身边远的人(外朝或外廷的大臣)向皇帝身边的人(内朝或宫内的侍臣...

宗垄19819018757问: 皇权与相权的斗争(汉唐宋明) -
元坝区精蛋回答: 汉朝丞相相权与皇权相对比较稳定,但已经出现削弱相权的趋势了,等到隋唐时期创立三省六部制度,朝廷设好几个丞相,相权进一步减小皇权增大,等到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使,相权一分为三,皇权增大,等到明朝直接废丞相,君主专制到达顶峰

宗垄19819018757问: 政事堂始建于什么时候?
元坝区精蛋回答: 政事堂为唐、宋宰相和皇帝议事的地方,乃两朝最高决策中心.唐初,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共执宰相之权,三省长官常常与皇帝一...

宗垄19819018757问: 简述唐朝如何处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
元坝区精蛋回答:[答案] 唐朝设中书门正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六部,六部的长官都是宰相,还设立政事堂作宰相议事的场所,凡遇军国大事有政事堂会议商议解决,经过皇帝批准颁布执行.让众多宰相一起议事三生互相牵制,让个别宰相难以专断独权,通过分权达到集权的...

宗垄19819018757问: 如何理解宋代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
元坝区精蛋回答: 对于北宋尤其是宋初的相权,多持削弱说,通行的教科书中,基本如此.其实,宋初削弱相权说或是北宋削弱相权说是颇可质疑的.笔者有《宋初中书事权初探》、《三司·台谏·中书事权》两文,详加考察,证实在宋初三朝,“相权削弱”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