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喻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塞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家喻户晓中 喻 字的意思
因此‘见边’一词按汉语习惯意译为‘喻’。《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中云(大正44·109a)︰‘喻者,譬也,况也,晓也。由此譬况,晓明所宗,故名为喻。’譬况就是比喻;晓,则是使人了解的意思。喻就是通过譬况来使人了解所立之宗的。不过因明学上的喻与修辞学上的比喻并非一回事。如我们形容一个人力气很大,就说...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喻什么意思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翻译是(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喻:知道,明白,了解 和上面那句是对着写的 意思是人只有犯了错误才能改正 就是不犯错误就没有改正的机会 然后是 只有心中困惑 思虑堵塞 才能奋起有所作为 困于心衡与虑...

喻字取名寓意
喻字取名的寓意:寓指明理、聪明、能说会道之意。喻是人们用来形容某种事物的特点的词语。很多时候我们说的喻是表示词语本身的意思,它的本意是指事物的特性。喻字表示一种植物的名字,比如说“喻”。这种喻词表示比喻,事物的特点。比喻事物的特征。如喻树、喻鱼和喻人等。在取名时喻字指用于形容...

不言而喻喻是什么意思
不言而喻:意思是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成语出处 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白话文:“君子的本性,仁义礼智植根于心,其色彩的,王这样出现在脸上,袁盎在背,用在四肢,四体不言而...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中的“喻”是什么意思?
征,征验,即表现出来.色,颜色,即脸色.发,发出.声,主要指吟咏叹息之声.喻,明白,了解.“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出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这几句的意思是“征验于颜色,吟咏叹息之声发之于声音,这样以后人们才了解他.”说的是经受磨炼的好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篇...

不言自喻的喻什么意思
喻:了解,明白。不言而喻 bù yán ér yù 〖解释〗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出处〗《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示例〗你想他们这朋友之乐,尽可~了。 ★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

喻之以理的喻什么意思
问题一:喻之以理的喻是什么意思 喻:说明,开导。用道理来开导说服人们 问题二:喻之以理是什么意思??? 喻之以理:用讲道理的方式让他明白;用道理来开导说服人 很高兴为你解答,祝你学习进步!【数学辅导团】为你解罚~~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点击下面的【选为满意回答】按钮,谢谢~~如...

舟水之喻的喻是什么意思
一、舟水之喻的喻是比喻的意思。舟水之喻,拼音为zhōu shuǐ zhī yù,一个汉语成语,意为对船和水的比喻,即水可以载舟,也可覆舟。老百姓可以帮助君王建立朝廷,也可以起来反抗推翻朝廷。舟水之喻中,舟字翻译为“船”,“之”字表示“的”,而“喻”字对应比喻。《荀子·王制》中写道:“...

不能喻之于怀的喻是什么意思
“不能喻之于怀”的“喻”是明白的意思,出自王羲之《兰亭集序》。1、原文(节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qì),未尝不临文嗟(jiē)悼(dào),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

可以大喻中的喻是什么意思
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谚语说:“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底下会自然地形成一条小路.这话虽然说的是小的事物,却能比喻大的事情.”喻:比喻,描述,阐述 如满意请采纳谢谢:-)

毅梅17871205327问: 引喻 - 搜狗百科
东湖区迈之回答:[答案] 引喻失义[yǐn yù shī yì] [解释]引喻:引用类似的例证来说明事理.义:公正合宜的道理.指说话不恰当,不合道理.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毅梅17871205327问: 引喻失义的引的意思谢谢啦~~~~~~~~~~~~~ -
东湖区迈之回答:[答案] 成语词条:引喻失义 成语发音:yǐn yù shī yì 成语释疑:引喻:引用类似的例证来说明事理.义:公正合宜的道理.指说话不恰当,不合道理. 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毅梅17871205327问: 比喻句中有引喻吗? -
东湖区迈之回答: 有 引喻,从修辞学的角度上说,是比喻的一个分类.引喻是从明喻演变而来的.当明喻的被比喻物(本体)和比喻物(喻体)分别为一个单句时,将比喻词隐去,就构成了引喻.引喻在句式上的特点是平行句式,即被比喻物和比喻物必须是一个并列的复句.当然引喻在结构上比较复杂一些,它不再是词与词的打比方,而是发展到句与句了.在一个简单的句子中难以容纳的意思,就由引喻来表达.在内容上,它也比明喻要复杂得多.被比喻物和比喻物,分别是一个单句,读起来仿佛有一方引进另一方的意思,所以就把它称之为“引喻”.

毅梅17871205327问: 借代跟引喻的区别? -
东湖区迈之回答: 借代,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的修辞手法.例如: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整体的“船”. 引喻,是借着某一种事物来阐述另外一种事物的比喻.例如: 他成了一个踽踽独行、形单影只、自言自语、孤苦伶仃的畸形人.长空里,一只孤雁.用“孤雁”来比喻“人”,但中间没有喻词“如”“像”.

毅梅17871205327问: 出师表中“喻”的意思 -
东湖区迈之回答: 喻:事例.例证 引喻失义 发音 yǐn yù shī yì 释义 引喻:引用类似的例证来说明事理.引喻:称引、譬喻. 义:适宜、恰当.指说话不恰当,不合道理.

毅梅17871205327问: 引喻是不是扩喻呢?它们有什么区别? -
东湖区迈之回答: 不是的,两者是并列的比喻种类..引喻是借着某一种事物来阐述另外一种事物,这两种事物可能是天南地北之差,可是由于我们熟悉前者,因为它们的相似性便能很快地了解后者.例句:看到这棵树,我就想起了家乡的村落.扩喻又叫类比,本体和喻体不在同一句话中,一般构成短句,组成平行句式.

毅梅17871205327问: 引经据典、引喻失义的意思是? -
东湖区迈之回答: 1. 引经据典,也说“引经据古”.指引用经典著作中的语句或故事.语本《后汉书·荀爽传》:“ 爽 皆引据大义,正之经典.” 清 张岱 《家传》:“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续集·某少君》:“少君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众皆悦服.” 2. 引喻失义,汉语词语,指比喻不恰当.出自三国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引喻失义yǐn yù shī yì引喻:引用类似的例证来说明事理.

毅梅17871205327问: 对喻属于引喻吧?详解. -
东湖区迈之回答: 引喻乃是借着某一种事物来阐述另外一种事物,这两种事物可能是天南地北之差,可是由于我们熟悉前者,因为它们的相似性便能很快地了解后者.既然引喻也是一种符号,自然也能激起人们的情绪,甚至比一般用的字眼更有效且更快.诗钟开创了写"对喻"的新局面.以前诗歌里的对喻,是随文思之所至自然写出的.诗钟是根据设计好的题目专心致志写对喻的,开拓了对喻的很多写法.诗钟也有些作品是既不用喻,又不用典,白描写出的.而那些既有深刻文思,又有活泼情趣的作品,往往是用对喻写出的.在议论诗钟和评选作品时,不宜只重字面对仗,忽视对喻.

毅梅17871205327问: 《出师表》中的重点字词及其解释 -
东湖区迈之回答:[答案] (1)先帝:指蜀昭烈帝刘备.先,尊称死去的人 (2)创:开创,创立.业:统一中国的大业. (3)中道:中途. (4)崩殂(cú... (16)妄自菲薄:随便看轻自己;妄:过分;菲薄:小看,轻视. (17)引喻失义:讲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喻:比...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