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于弱之+必于胜之

作者&投稿:由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史记 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译文 注释
与齐闵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今齐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贪邯郸,其意欲复求为帝。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平原君犹预未有所决。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事将柰何?”平原君曰:“胜也何敢言事!前亡四十万之众於外,今又内围邯郸...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比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以...
推荐于2017-12-15 10:30:50 最佳答案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六国的势力虽然比秦国弱,可是还有可以用不赂秦的手段战胜秦国的形势。假如我们凭仗着这样大的国家,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老路,这就是又在六国之下了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举报| 答案纠错 | 评论(1) 56 27 1aura 采纳率:28% 擅长: 暂未定制 ...

郭嘉的十胜十败论是什么?
6、“德胜”:袁绍沽名钓誉,喜受吹捧,“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曹操以诚待士;“不为虚美”,讲究实用,刑赏必诺,“与有功者无所吝”,那些忠正而有远见的并且务实的士人“皆愿为用”。7、“仁胜”:袁绍怀妇人之仁,见人饥饿,恤念之情形之于表,而对于自己见不到的,则“虑所不...

威王问兵法文言文翻译加原文
孙子答曰:“以轻卒尝之,贱而勇者将之,期于北,毋期于得。为之微阵以触其侧。是谓大得。”威王曰:“用众用寡有道乎?”孙子曰:“有。”威王曰:“我强敌弱,我众敌寡,用之奈何?”孙子再拜曰:“明王之问!夫众且强,犹问用之,则安国之道也,命之曰赞师。毁卒乱行,以顺其志,则必战矣。”威王曰:“...

胜而有忧文言文
又如:不胜其苦(苦得受不住);胜任愉快(有能力承担并能愉快地完成任务);胜兵(能充当士兵参战的人) 4. 战胜,打败 [defeat] 胜殷遏刘。——《诗·周颂·武》 胜,克也。——《尔雅》 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势。——宋· 苏洵《六国论》 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汉· 贾谊《论积贮疏》...

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什么意思
节选原文: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

谁知道文言文孙子《虚实》的原文翻译?、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夫兵形象于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白话译文:若听从我的意见,用兵作战就会取胜,我就留下来;若是不从,打仗就会失败,我将会离开这里。我的军事思想您认为能够接受,再从外交上造成...

用文言文表示胜于
又如:不胜其苦(苦得受不住);胜任愉快(有能力承担并能愉快地完成任务);胜兵(能充当士兵参战的人) 4. 战胜,打败 [defeat] 胜殷遏刘。——《诗·周颂·武》 胜,克也。——《尔雅》 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势。——宋· 苏洵《六国论》 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汉· 贾谊《论积贮疏》...

天下至柔,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后面这句是什么?
以其无以易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出自: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道德经》第七十八章。原文如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

常柴19844996974问: 将欲弱之 必固强之体现什么哲理 -
宽甸满族自治县艾鲁回答:[答案]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的哲理.体现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就是老子的“长短相形”“有无相生”.

常柴19844996974问: 老子说:“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这一段话体现哲理[ ]①矛盾双方具有斗争性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 -
宽甸满族自治县艾鲁回答:[选项]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②

常柴19844996974问: 老子说:“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这一段话体现哲理 -
宽甸满族自治县艾鲁回答:[选项] A. 物� 老子说:“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这一段话体现哲理A.物质决定意识 B. 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 C. 事物都有前后相继的发展的过程 D.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可以向其对立面转化

常柴19844996974问: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宽甸满族自治县艾鲁回答: 将要削弱它,姑且先使它强大.指事 物达到极限后,自然就会消亡.这句话出自《老 子》三六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 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

常柴19844996974问: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是什么含义? -
宽甸满族自治县艾鲁回答: 语出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六 章 简单的解释这句话是:要收敛的,必先张驰一下.要削弱的,必先加强一下.要废弃的,必先兴起一会 儿.要夺取的,必先让与一点儿.这是微妙的亮光. 下面是具体的 将欲翕之,必故张之; 严可均...

常柴19844996974问: 将欲弱之,必先强之.还有类似道理没. -
宽甸满族自治县艾鲁回答:[答案] 将欲歙之①,必固张之②;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③,必固与之④.是谓微明⑤,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⑥,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⑦.[译文]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想要废去...

常柴19844996974问: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邦之... -
宽甸满族自治县艾鲁回答:[答案]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语出三十六章 不管老先生是不是阴谋家,如果从做到极致的客观效果说,这八个字说出了人类发展甚至存在的前提,虽然事实上“与之”的主观意愿有各色等差.给与,有可见的物质、可体会的感情...

常柴19844996974问: 为什么“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这是摘自《老子》第三十六章的一句话,大意其实很... -
宽甸满族自治县艾鲁回答:[答案] 这句话意思是:想要收束它,必须暂且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增强它;想要废黜它,必须暂且兴举它;想要执取它,必须暂且给予它.老庄哲学在今天有很多是值得学习的,但并不是照这样做就对啊,不是有什么养虎为患、先下手为强么.但...

常柴19844996974问: 将欲弱之,必先强之.什么意思.还有类似道理没. -
宽甸满族自治县艾鲁回答: 将欲歙之①,必固张之②;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③,必固与之④.是谓微明⑤,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⑥,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⑦.[译...

常柴19844996974问: 将欲弱之 必先强之 将欲废之 必先兴之 为什么这么说 包含了怎么样的道理 -
宽甸满族自治县艾鲁回答: 物极必反的道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