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孙衍张仪的评价

作者&投稿:皮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断句
这句话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是孟子对公孙衍和张仪的评价。公孙衍和张仪都是战国时期的著名纵横家,善于运用权谋和口才,他们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在这句话中,大丈夫是一个形容人的词语,表示具有高尚品德和伟大胸怀的人。孟子用大丈夫来形容公孙衍和张仪,表达了他对这两位纵横家的...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诚的意思
这句话出自《孟子滕文公下》中的一段话,是孟子对公孙衍和张仪的评价。这两个人虽然是当时的著名策士,但行为并不符合儒家所强调的道德标准和人格理想。因此,孟子用“诚”这个词来强调两人的行为是真正的、实质性的,以此来说明行为并不符合大丈夫的标准。

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
如果富贵了能够控制住自己不骄奢淫逸,如果贫贱但是不改变自己志向气节,如果面对威胁能够有不屈服的意志,不仅如此孟子还认为大丈夫还要懂得礼仪。有了这些品质的人才算是大丈夫。孟子是儒家之人,儒家主要主张礼仪,走正义之道,多为百姓着想,而身为纵横家的张仪和公孙衍则主张战争,不站在儒家所谓的正义...

景春是怎样评价公孙衍和张仪的?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

历史对张仪的评价
1.张仪的历史评价 苏秦: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 景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

孟子为什么说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

张仪是个怎样的人?
三、补充解释名人对于张仪的评价,其中也包括他的对手苏秦:苏秦: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景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

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能称为大丈夫 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非大...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不能称为大丈夫,是因为他认为公孙衍、张仪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独立判断是非的标准。他们都是魏国人,却投奔秦国,帮助秦国对付魏国,公孙衍甚至把自己的救命恩人逼死。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为了个人利益,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要讲仁德、守...

如何评价公孙衍
公孙衍与张仪并称,后世所谓“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评价相当之高。公孙衍初在秦国为相,为秦惠文王收复河西之地立下汗马功勋,后半生却合纵五国,与秦国数次大战,更是给秦国稳若磐石的大后方,培育了一支相当有力量的队伍,成为秦国心腹大患,公孙衍在史书中,虽评价较高,但是因依附于...

张仪的历史评价
荆:公孙衍和张仪不是老实人吗?怒而诸侯惧,定而天下灭。孟子:怎样才能成为君子?你没学过仪式吗?夫冠亦父命;女人出嫁,她妈命令她送上门,她说:‘你到女儿家去,一定要尊重她,给她戒指,又不违背你主人!’嫔妃之道,在于顺从。广居天下,立于天下之正位,走天下之道;成功,以及被成功所...

杭温13255737076问: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萝岗区中诺回答:[答案]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发怒,诸侯就会恐惧,他们平静的生活,天下战火就熄灭了.”(其实是说公孙衍张仪是天下奇才,足以震慑诸侯)

杭温13255737076问: 张仪,公孙衍值得敬佩吗 -
萝岗区中诺回答: 不值得,至少孟子是这么认为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 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 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 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 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 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 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啊!

杭温13255737076问: 用几句话评价慨括一下历史上的张仪 -
萝岗区中诺回答: 张仪在商鞅变法的基础上,“外连衡而斗诸侯”,与秦国的耕战政策相配合,运用雄辩的口才,诡谲的谋略,纵横捭阖,游说诸侯,建立了诸多功绩,在秦国的政治、外交和军事上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在风云多变的险恶环境中,主要凭借外交手段,采用连横策略,“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使秦国的国威大张,在诸侯国中产生了巨大的威慑作用.孟子的弟子景春称赞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张仪使用军事和外交手段,使得秦国“东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这为秦国的霸业和将来的统一起了积极的作用

杭温13255737076问: 孟子眼中的纵横家是怎样的?
萝岗区中诺回答: 有个叫景春的人和孟子对话.景春认为战国时魏国著名的说客公孙衍和魏国著名的纵横家张仪能够“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是真正的大丈夫.孟子反驳说:“如...

杭温13255737076问: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是不是大丈夫 -
萝岗区中诺回答: 不是. 孟子则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谈不上是大丈夫. 出自《富贵不能淫》(《孟子·滕文公下》),原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

杭温13255737076问: 孟子否定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 -
萝岗区中诺回答: 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行天下正道,而公孙衍、张仪等纵横家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没有原则底线,是孟子否定他们的理由. 原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

杭温13255737076问: 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
萝岗区中诺回答: 这个典故出自《孟子·滕文公》陈代为孟子所出的是一个以屈求伸的主意.“枉尺而直寻”,先 弯曲自己,哪怕显得只有一尺长,有朝一日实现抱负,伸展开来, 就可以有八尺长了. 陈代所说的,其实正是苏秦、张仪等纵横家的做法.先顺着...

杭温13255737076问: 战国时期秦国的张仪 魏国的公孙衍属于儒家 法家 还是 道家 -
萝岗区中诺回答:[答案] 跟苏秦一样,是纵横家.但张仪是横,主张连横六国以事秦;苏秦、公孙衍是纵,主张诸国合纵抗秦. 纵横家出现于战国至秦汉之际,多为策辩之士,可称为中国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战国时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是诸子百家...

杭温13255737076问: 史记中对张仪的评价! -
萝岗区中诺回答: 三晋多权变之士,夫言从衡强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夫张仪之行事甚於苏秦,然世恶苏秦者,以其先死,而仪振暴.其短以扶其说,成其衡道.要之,此两人真 毕竟司马迁是汉朝的史官,张仪破坏了苏秦的合纵,连横使得秦国强大最终灭掉六国统一天下.作为推翻秦朝的汉朝史官,司马迁评价张仪为:倾危之士,也就能理解了,这既是对张仪能力的肯定,也是对张仪帮助秦国的做法表示不认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