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俗而治和因地制宜的区别

作者&投稿:仝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辽朝的“因俗而治”政策是怎样的?
辽太宗的“因俗而治”政策就是“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即在契丹人和北方诸族居住地实行他们原有的奴隶制,在南方渤海人和燕云十六州的汉人居住地实行较高形式的封建制度。为了适应“因俗而治”政策,辽的官制和法律也做出了相应的修改:第一,辽在中枢官制分为北面官制和南面官制两大系统...

番汉分治 是什么意思
番汉分治是辽代一种少数民族政策 “蕃汉分治”的特点: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实行南北双轨政治制度分别管理。是一种民族分治。“蕃汉分治”的作用:这种承认汉法,设立南面官的做法,实际上是对先进封建文明的肯定和保护,并促进了契丹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有利于民族融合。民族分化政策目的意义以及影响...

因俗而治
其他回答 按照他们不同的风俗而采取不同的治理政策,想想因地制宜,因才施教 lqxx1 | 发布于2009-03-10 举报| 评论 0 0 为您推荐: 因俗而治的意义 唐因俗而治 因俗而治名词解释 因俗而治的缺点 对因俗而治的看法 清朝因俗而治 因俗而治什么意思 因俗而治加强竹理 ...

因俗而治的表现
其内部传统的法律习俗仍可继续实行。“因俗而治”来源于儒家思想。唐代孔颖达在其所著《礼记正义》中就提出“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主张,意为:整治周边民族地区的政教而不改变他们的习俗,整治政令而不改变他们的风俗。后人将此语简化为“因俗而治”。

辽朝的政治制度
辽由北方游牧民族所建。其转徙不定、车马为家的游牧生活决定了皇帝的巡狩制,其政治中心不在首都,而在捺钵(契丹语“行在所”、“行宫”的音译)一切重大政治问题均在捺钵随时决定,是处理政务的行政中心。因气候、自然条件的制约,四时各有捺钵之地。南北院制 为了统治当地汉族,辽太宗采取“因俗而治...

元代的因俗而治什么意思
1, 尊儒学,礼贤下士,兼容并包。尊儒,广招贤俊的用人路线;虚心学习儒家经典;恢复儒学教育,尊师重教;被尊为“儒教大宗师”;重用南朝名士。结果:金莲川幕府人才济济,研讨帝王之道。为夺取政权,统一全国准备了力量和理论。加强了南北士人的团结。2,用汉法,祖述变通,因地制宜。称汗之前的...

思辩| 因俗而治
其核心是“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③这就是辽朝推行的“因俗而治”政策。 《辽史百官制》记载:“太祖神册六年,诏正班爵。至于太宗,兼治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因俗而治得其宜矣。”由此可知,因俗而治的政策是由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和辽太宗耶律德光制定、完善和推行的。

元朝疆域和清朝治理边疆的共同点有哪些?
有效统治:元朝和清朝都通过中央集权的方式实现了对疆域的有效统治。元朝在漠北草原社会储备了大量的优质骑兵资源,清朝在非汉地也进行了有效的统治。治理策略:元朝和清朝都采取了灵活的治理策略,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元朝在西藏地区采取了羁縻性质偏重的策略,清朝则对不同地区实行了因地制宜的治理...

辽国竟是一国两制的起源
作为马上民族的契丹人,在长期与汉人的战争与交往中,逐步认识到中原政权治国的优越,为此他们巧妙地因地、因俗、因人实行了北南分治的两种不同行政治理手段。为了统治当地汉族,辽太宗采取“因俗而治”的统治方式,实行分治汉人和契丹人、南北两面官的两院制。并且改幽州为南京、云州为西京。辽设南面官和...

齐政修教,因俗而治”是什么意思
齐政修教”典出《礼记•王制》,意思是管理边疆民族地区,实施礼仪教化。“因俗而治”典出《辽史•官制》,意思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社会发展状况实施统治或管理。

鞠莫18972044187问: 因俗而治和因地制宜是一样的意思吗 -
阜康市西甲回答: “因俗而治”和“因地制宜”有一定的区别.总的来说,“因地制宜”的范围更广,而“因俗而治”则更注重民族和文化的因素.“因地制宜”的意思是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采取行之适当的措施.它的范围覆盖了地理、气候、环境、经济、教...

鞠莫18972044187问: 辽,西夏的政治制度各有什么特点?这些政治制度产生了什么历史作用? -
阜康市西甲回答: 都是采取藩汉分治的制度,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实质是一种民族分治.分治对汉族地区先进封建文明起了肯定和保护的作用,也促进了其社会本身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同时也利于各民族的融合.但是少数民族区域内实行旧制度不利于社会进步.

鞠莫18972044187问: 因地制宜的因地和制宜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
阜康市西甲回答: 因地:依据当地的情形. 制宜:制定适宜的措施. 意思是:按照不同的地点、时间,采取相应的措施. 【出处】: 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岂有天气之数以威邻国者乎?” 【解释】: 应当建筑城墙,建立仓库,根据地形选择合适的做法,怎能靠上天或运气之类吓唬相邻的国家呢? 扩展资料: 【近义词】 因势利导 【反义词】刻舟求剑、生搬硬套、一成不变 成语故事:从前长安城里有一个佝偻人郭骆驼以种树为生,很多有钱人争相请他去移栽树木,因为他有丰富的种树经验,经他移栽的树木长势很好,有人询问经验时,他说只是因地制宜,让其自然生长,很多人从他种树经验上悟出治国的道理.(出自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鞠莫18972044187问: 唐、辽、元朝的民族政策分别是什么 -
阜康市西甲回答: <1>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汉族与边疆民族的交往空前频繁. <2>辽朝实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既保证契丹人的利益,又不过分剥削汉族. <3>元朝实行等级压迫的民族政策,全国实行四等人制,严重剥削其他民族的利益.

鞠莫18972044187问: 因地制宜的意思是什么?
阜康市西甲回答:因地制宜 ( yīn dì zhì yí ) 英文: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解 释 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条件、制定相应的妥善措施. 因:根据;制:制定;宜:适当.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出 处 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鞠莫18972044187问: 因地制宜的制宜是什么意思 -
阜康市西甲回答: 制定适当的措施. 因地制宜 [ yīn dì zhì yí ] 【解释】: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岂有天气之数以威邻国...

鞠莫18972044187问: 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这反映了清朝民族政策的什么特点? -
阜康市西甲回答: 也就是说要“因俗而治”,在保持各少数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的基础上,笼络和利用其上层分子,根据各个少数民族的不同情况进行统治和管理.

鞠莫18972044187问: 因地和制宜是什么 -
阜康市西甲回答: 因地制宜是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或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干某件事情或处理一些事. 因:根据;制:制定;宜:适宜的措施.

鞠莫18972044187问: 清代在新疆采取因俗施治的政策其中治理维吾尔族聚居的南疆等地的政?
阜康市西甲回答: 清朝 在“军府制”的总体框架之下,对地方行政事务管理则从天山南北各地社会实际出发,依据“因地制宜”、“因俗施治”的原则,分别采取了州县制、伯克制、扎萨克制等不同政策:即对于天山北部和南疆东部的汉、回族居住区实行郡县制统治,由乌鲁木齐都统兼理

鞠莫18972044187问: 辽人之法治辽人汉人之法治汉人出至那里? -
阜康市西甲回答: 随着契丹国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辽太宗为了更好地治理不同民族的事务,就制定了“因俗而治”的原则,形成了北、南两套完整的官制.即北面官制和南面官制.北面官以契丹旧制治契丹人,南面官以汉制治汉人,也就是俗称的“辽人之法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