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立信文言文拼音

作者&投稿:辉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商鞅立信的读音
商鞅立信 shāng yāng lì xìn 出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商鞅立木的第二段原文的拼音?
商(shāng)鞅(yāng)令(lìng)既(jì)具(jù),未(wèi)布(bù),恐(kǒng)民(mín)之(zhī)不(bù)信(xìn)己(jǐ),乃(nǎi)立(lì)三(sān)丈(zhàng)之(zhī)木(mù)于(yú)国(guó)都(dōu)之(zhī)市(shì)南(nán)门(mén),募(mù)民(mín)有(yǒu)能(...

徙木立信全文翻译 史记 商君列传
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本来姓姬。公孙鞅年轻时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侍奉魏国国相公叔座做了中庶子。公叔座知道他贤能,还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正赶上公叔座得了病,魏惠王亲自去看望他,说:“你的病倘有不测,国家将怎么办呢?”公叔座回答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虽然年轻,却有奇才,希望大王能把国政全部交给他...

商鞅徙木立信论翻译白话文
吾读史至商鞅徙木立信一事,而叹吾国国民之愚也,而叹执政者之煞费苦心也,而叹数千年来民智之不开、国几蹈于沦亡之惨也。谓予不信,请罄其说。法令者,代谋幸福之具也。法令而善,其幸福吾民也必多,吾民方恐其不布此法令,或布而恐其不生效力,必竭全力以保障之,维持之,务使达到完善之...

谁知道商鞅立信的主要内容的(现代文)
公孙鞅说:“这些人都是乱法的刁民!”把他们全部驱逐到边疆去住。此后老百 立信(1张)姓不敢再议论法令的是非。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338701.htm

古文中有没有词解释重金悬赏
徙木立信:出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指通过某种手段树立典型,...

资治通鉴(周纪二)原文加译文批注
公孙鞅的变法策略,如严格的耕战制度和爵位制度,既体现了法家的效率原则,又挑战了儒家的道德规范。公孙鞅的改革,如同现代策略游戏,聚焦于国家富强,他的“徙木立信”成为改革信用的象征。战国时期,改革者如公孙鞅,既要面对现实的困境,如公孙鞅的严惩赞歌者,也要在道德和神学理论间寻找平衡。变法的...

苏轼始皇论原文赏析鉴赏
宋代的诗文革新运动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继续和发展。但其领导者欧阳修摒弃了唐人散文求深务奇的风格,继承了韩、柳散文平易晓畅的笔法。苏轼又以奔放的才情,发展了欧阳修散文的统绪,为北宋散文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天地。苏轼的散文代表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最高成就。这篇《始皇论》,又因它的议论精当,通体不懈,雄奇万变,...

为何说商鞅变法也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鞅当孝公之世,中原鼎沸,战事正殷,举国疲劳,不堪言状。于是而欲战胜诸国,统一中原,不綦难哉?于是而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政者之具费苦心也,吾于是知吾国国民之...

皇娄17629301126问: 商鞅立木取信(历史事件) - 搜狗百科
集安市安吉回答: 原文:商 鞅 立 信 商鞅令①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也,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②.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民信之,卒下令. 注:①令:指变法的命令. ②金:古代货币单位 翻译:商鞅法令已经制订完成,尚未公布,恐怕老百性不相信自己,就在都城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有谁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给十金.人们觉得奇怪,没有人敢搬动.又下令说:“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木头搬走了,当即就赏给他五十金,以表明决不欺骗.然后终于发布法令.

皇娄17629301126问: 商鞅立信的文言文解释 -
集安市安吉回答: 商鞅初上任便起草了变革法令,但害怕自己没有威望,不能使百姓听命于己.于是,他命人在秦都南门外竖立起一根三丈高的木柱子,并宣布,谁若能将之扛到北门,便赏十两黄金.人们对商鞅的话将信将疑,竟无人肯试.于是,商鞅又把赏金增加到五十两.重赏之下,有一壮汉,真的把木头从南门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刻派人送上赏金.这件事迅速传遍了秦国,人们都知道了左庶长言出必行.商鞅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开始大规模推行新法. (自己打的,累死了.)

皇娄17629301126问: 史记商鞅立信原文有删改翻译 -
集安市安吉回答: 原文: 商鞅变法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

皇娄17629301126问: 战国商鞅的鞅字怎么读 -
集安市安吉回答: 商鞅shang yang,读一声(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1-2] 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

皇娄17629301126问: 商鞅的拼音? -
集安市安吉回答: shang 一声ying一声

皇娄17629301126问: 战国商鞅的“鞅”字怎么读? -
集安市安吉回答: 读音:[ yāng] 名词 释义:1.(形声.从革,央声.旧读作 yǎng.革,去了毛的兽皮.本义:套在马颈或马腹上的皮带) 2.同本义 鞅,颈靼也.——《说文》 绣鞅璁珑走钿车.——杜牧《街西长句》诗 又如:鞅绊(拘系马腹和马脚的绳带);鞅轭(马驾具);鞅勒(套马的绳带和勒马的索) 3.借指车马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陶潜《归园田居》 4.姓 5.另见 yàng

皇娄17629301126问: 商鞅立信(古文翻译) -
集安市安吉回答:[答案] 原文:商 鞅 立 信 商鞅令①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也,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②.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民信之,卒下令. 注:①令:指变法的命令.②金:...

皇娄17629301126问: 商鞅立信的文言文翻译 -
集安市安吉回答: 法令已经制订完成,尚未公布,恐怕老百性不相信自己,就在都城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有谁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给十金.人们觉得奇怪,没有人敢搬动.又下令说:“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木头搬走了,当即就赏给他五十金,以表明决不欺骗.然后终于发布法令.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