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避讳的主要方法

作者&投稿:主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姓名避讳的原则
《公羊传·闵公元年》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这是古代避讳的一条总原则。避讳的对象有四类:1、帝王,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属于当时的“国讳”或“公讳”。如在刘秀时期,秀才被改成茂才;乾隆曾下诏门联中不许有五福临门四字,为的是避讳顺治帝福临之...

什么叫避讳避讳的方法有哪几种请分别举例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国讳,指举国臣民,甚至包括皇帝本人,都必须遵循的避讳。本指皇帝本人及其父祖名字;故又称君讳、公讳。后来扩大,讳及皇后及其父祖的名字、皇帝的字、前代年号、帝后谥号、皇帝陵名、皇帝生肖等等。例汉宣帝名刘询,故荀子在汉代成为...

古代的避讳制度是怎样的?
避讳大体可分两类:一是公讳,即国家强令臣民所作的避讳,如避本朝皇帝名、孔子之名等;二是私讳,乃是文人士大夫对其长辈之名所作的避讳。避讳制度起源于周代,到秦代时,随着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避讳的办法才初步确立。秦始皇名政,于是下令全国改正月为端月;秦始皇的父亲名楚,楚这个字就被改称...

避讳字避讳字有以下几种情形
再者,字的笔画减少,如唐太宗李世民,唐代人将“世”字写作“F”。拆字也是常用方法,如五代晋君石敬瑭,姓敬的人改姓为“文”,仅保留部分部件以避讳。姓名中的某字被删除也是避讳的一种,如南朝齐萧道成,萧道渊去掉名字中的“道”变作萧渊。还有形似字的替换,如五代后周君郭威,郭彦威将“威...

中国古代避讳文化
避讳的形式,主要有三种:其一为改字。若遇到应避讳的字时,就改用其他的字。这种避讳的方法出现较早,也较普遍。如秦始皇讳政,秦朝改正月为端月。“端月,正月也。秦讳政,故曰端。”(《史记》)汉文帝讳恒,传说的后羿之妻姬娥遂改称嫦娥。汉光武帝讳秀,秀才改称茂才。清圣祖讳玄烨,紫禁城的...

避讳字是什么意思
形成原因:避讳字,是指中国古代回避君主和尊长等一系列相对使用者地位高的人的的名字而改写的字。避讳方法:一是用同义字或义近字代替。秦始皇名正,秦代避讳“正”,所以,用“端”代替“正”。比如,把“正月”改为“端月”。汉高祖名邦,汉代人便以“国”代替“邦”。古代叫邦家,汉代就叫国家...

古代讲究避讳,除了皇室、尊者、贤者外,还有哪一类避讳最让人头痛...
私讳顾名思义就是指家讳,是对家中一些长辈名称的忌讳。这种避讳要比国讳要容易很多,因为一般家中需要避讳的长辈姓名都比较清楚所以不是太容易犯错。和国讳相同的事家讳也采用了改字替字的方法,到了宋代这种避讳才盛行起来。所以古代的避讳都是非常让人头痛的因为稍不留神就可以因此犯下大错,古代的...

避讳制度概况
在人际交往中,名通常用作谦逊或下对上的称呼,而在非亲密关系中,直呼对方的名字会被视为不敬。相反,平辈之间互称字,被认为是礼貌的表现。在尊卑关系中,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除非特殊情况,一般只称呼字,提及名字则是极大的不敬,甚至可能触犯禁忌。古人对于避讳有一套严谨的规则,例如班固在...

什么叫讳饰?
  这种习惯秦代已形成制度,以后历代相沿,直到民国以后才渐渐不为人们所注重,它是封建道德的产物。避讳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改字、空字、缺笔等。改字:如秦始皇名赢政,“正月”的“正”与“政”谐音,便被改为“端月”。汉文帝名“恒”,就要把“恒山”改为“常山”。  ...

中国古代避讳文化有哪些?
避讳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其一为改字。若遇到应避讳的字时,就改用其他的字。这种避讳的方法出现较早,也较普遍。如秦始皇讳政,秦朝改正月为端月。“端月,正月也。秦讳政,故曰端。”(《史记》)汉文帝讳恒,传说的后羿之妻姬娥遂改称嫦娥。汉光武帝讳秀,秀才改称茂才。清圣祖讳玄烨,紫禁城的北门玄武门遂改称神...

豫饺17395854524问: 古代避讳有何方法? -
顺昌县生血回答: 常见的避讳方法有: 1.减避讳的字的笔画(即使这样会使字不成字). 2.改变避讳的字的读音. 3.用意思相近的字词代替避讳的字词.

豫饺17395854524问: 古人常需避讳.“避讳”在《辞海》中解释说:“封建社会对于君主或尊长的名字,避免写出或说出叫避讳.”在历代古籍中,避讳之字的书写方法最常见的... -
顺昌县生血回答:[选项] A. 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 唐代“观世音”改为“观音” C. 契丹将“衙府”改为“牙府” D. 明代将“南京”改为“京师”

豫饺17395854524问: 历史上的避讳有哪些?
顺昌县生血回答: 古人在写文章或说话时,不直接写出或讲出君主或尊长的名字,甚至连同音的字也不提到,以表示尊敬之情,这 叫 做 “避讳”.皇帝为天下至尊,他的名字天下人都要避...

豫饺17395854524问: 避讳什么意思 -
顺昌县生血回答:[答案] 避讳是中国古代为回避君父尊亲的名字的一种要求.在言谈和书写时,遇到君父长上的名字一律要回避,否则认为极不礼貌.取名时也不能取他们的名字中有的或同音的字. 在古代,避讳被明文写进了法律.唐朝的法律规定,直呼皇帝的名字犯「大不敬...

豫饺17395854524问: 古代的避讳制度是怎样的?
顺昌县生血回答: 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别人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平辈之间,相互称字,则认为是有礼貌的表现.下对上,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可以称字,但绝对不能称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长辈的名,更是连提都不能提,否则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所以便产生了我国特有的“避讳”制度.

豫饺17395854524问: 中国古代避讳习俗研究有哪些方法 -
顺昌县生血回答: 避讳是封建时代等级制度的产物,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习俗.所谓避讳,就是中国封建时代人们为了尊敬君主、圣人、贤者和长辈,在说话时不直呼其名,在写文章时不照字直书,而用其他的字词代替来加以回避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在古书...

豫饺17395854524问: 语文问题 -
顺昌县生血回答: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民国成立后废除.那时...

豫饺17395854524问: 改字是哪个时期的避讳方法呢?
顺昌县生血回答: 改字,是自秦朝开始的一种避讳方法.如秦始皇名政,与正同音,为 避讳,后人称正月为征月,写成端月.汉高祖刘邦称帝后,把邦改为国, 如“何必去父母之邦”,因此现在常把邦国视为同义词.

豫饺17395854524问: 避讳,是中国古代十分突出的文化事项,有一套严密的规定还是规则?. -
顺昌县生血回答: 一般而言,古人避讳是有一定规则 《讳辩》中也有三不讳的讲法,归纳来说是以下八条: 1.讳名不讳姓:“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孟子·尽心下》) 2.二名不偏讳. 3.不讳嫌名. 4.父已死,不讳祖名. 5.君前不讳父名:“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讳辩》) 6.己桃不讳. 7.临书不讳. 8.临文不讳. 在各个朝代这些规则又均有变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