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为什么怕诸葛亮

作者&投稿:钭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诸葛亮为什么不废刘禅自立
先把刘禅弄没了再说吧。因此,诸葛亮没有自立门户,他也不能自理门户。最后话说回来,假如当年他北伐成功了呢?他的权利和威望必将达到巅峰。届时,他是否会和司马懿一样,篡取刘氏政权,这个问题还真的是难以预料。附赠打油诗一首:诸葛孔明本事大,天不怕来地不怕;北方曹魏太强大,无奈只能分天下。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守国多年,难道是大智若愚?
跟阿斗没啥关系,跟诸葛亮也没啥关系,蜀汉被灭以及蜀汉何时被灭,关键得看曹魏和司马家的心情。为什么必须得说司马家?因为高平陵之变后,曹魏就由司马家族主导了。而汉末三国以来,就是豪族的历史。你看着是国斗,那是因为用放大镜观察了。一旦用显微镜聚焦,就会发现全是豪门恩怨。从公元228年到公元...

刘备托孤欲让诸葛亮代之 诸葛亮为什么不废黜刘禅
”事实证明,刘禅确实‘不才’。刘禅没有能力,诸葛亮为什么不废黜刘禅?或者,当初刘备肯定知道刘禅没有这个能力,那么诸葛亮直接接受刘备的‘禅让’不就行了?但是,诸葛亮没有,非但没有,在刘备死后,还做到了‘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有人可能说了,诸葛亮名义上是辅佐大臣,实际上行驶的却是‘...

为什么在三国演义中,刘禅被说成一个白痴?
原因出来了,因为刘禅昏庸无能,光拖诸葛亮的后腿,让诸葛亮在外打仗的时候都不能安心,所以仗也打不好,国家也完了。想继续证明刘禅非但不弱智,而且很睿智,就不得不提那个非常著名的事件:此间乐,不思蜀。语出《资治通鉴?魏纪十》:丁亥,(魏元帝)封刘禅为安乐公,子孙及群臣封侯者五十余人。晋王与禅宴,为之作故...

白帝城托孤时,为什么刘备没让诸葛亮取代刘禅继承帝位?
但是如果刘备集团崩溃,这些投靠刘备的家族也获得不了巨大的利益,所以他们还是希望能够结成一个整体,所以需要有一个名义上说得过去的领袖,哪怕刘禅年纪很小,但是他所处的位置非常重要,可以弥合各方关系,让大家站在同一战线上,共同抗击曹魏。诸葛亮虽然是刘备手下头号军师,但是如果没有刘备的支持,...

刘禅被当做弱智君王,骂了几千年,为何现在有人说他是最聪明的?_百度知 ...
蜀国的灭亡是因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刘禅已无力回天,才有了扶不起的阿斗之说。首先刘禅继位,诸葛孔明没有放权。东征西伐是诸葛亮的决策,也是刘备三顾茅庐之后定的夺取天下的方针策略。随着环境大势的变化,刘禅没有自主权,诸葛亮也没有随大势而变化,也就是说战略上没有变化,没有随大势而改变战略,...

学禅行者须注意的五法
我想孔明也在内! 我们出家人以佛为师,所以我们的聪明高于诸葛亮,「不许以驱驰」,彻底的放下世间求不得苦,全心全意乐求涅槃。 三、愿者:欣慕圣道,涅槃为最安隐,具胜功德,乐欲证得。 「厌」是放下世间尘劳之事,而「愿」,则是另有所求了。求什么呢?「欣慕圣道」:对圣道生起愿乐景仰之心。 圣道是...

诸葛亮的《隆中对》是否是向刘禅示威,答案:否,为什么不是?今天22点内...
《隆中对》的事情发生在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当时27岁)对刘备陈说三分天下之计,即著名的“隆中对”。 陈寿在268年至273年间撰写了《诸葛亮集》,这应该是太康十年(290年)陈寿完成的《三国志》中的诸葛亮传的主要内容,所以,陈寿肯定是听别人转述然后整理出来的《隆中对》,至于当时到底都有谁请...

如果刘备临死前把皇权禅让给诸葛亮,三国的命运将会怎么样呢?_百度知 ...
这个问题假设得太有想象力了。首先刘备临死前不会禅位给诸葛亮。就算刘备愿意,诸葛亮也断然不会接受的。那就退一万步说吧!刘备强行禅位给诸葛亮了,三国的命运和轨迹,总体不会有大的改变。相反,蜀国会灭亡得更快。按道理说,诸葛亮的能力甩后主刘禅几条大街,那为什么蜀国还会灭亡得更快呢?太不...

为何说诸葛亮真实的身份可怕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诸葛亮的真实省份非常的可怕,可怕到什么地步呢?这个就是我们今天需要探讨的地方了,还有的人也说了,这个诸葛亮的真实身份又到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继续来分析看看,感兴趣的网友一定别错过了!很多人说诸葛亮的身份可怕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诸葛亮的真实身份让人大跌眼镜,而且仔细的分...

全鲍15062782282问: 蜀汉灭亡非将军之过也! -
吕梁市立芷回答: 楼主读书境界已经很高了, 能切身于书中,确实很好, 楼主是感性中人,应该理性看待 刘禅并非昏君,而是怕诸葛亮篡位, 当时猛将太多,人才太多,诸葛亮威望大, 稍微有不小心,就可能诸葛篡朝,所以楼主大可不必去揪心

全鲍15062782282问: 刘禅的性格特征是怎样? -
吕梁市立芷回答: 1、单纯,易被表面现象迷惑而轻信人:从宠幸宦官黄浩可看出;而且他对于自己所认为的坏人——在他们面前,还一副正义凛然的样子,这亦是单纯的表现 2、懦弱,对未知的领域和强者表现出惧怕抗拒的意思:为什么他会轻信诸葛亮谋反?...

全鲍15062782282问: 刘备临死前是给诸葛亮下套吗????? -
吕梁市立芷回答: 我想在真正的历史中,估计真是套,不管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有多么正人君子,诸葛亮多么有才,那毕竟都有作者对其的美化,但是在历史中,任何一位君王都希望自己的江山能让自己的儿子继承.而且刘备对诸葛亮很是了解,当时那种情况他应该很清楚诸葛亮会选择哪种情况.所以才会有托孤的故事.商鞅变法在秦孝公时实施,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秦孝公死后,商鞅却受到秦贵族诬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死后被车裂.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想诸葛亮之所以衷心的效忠阿斗也应该知道功大盖主,树大招风的道理吧,他也知道他衷心与阿斗一样会名垂前世的吧.

全鲍15062782282问: 刘禅真的如众人所说如此无能,不堪一击吗 -
吕梁市立芷回答: 在世人眼里,刘禅是一个昏庸之人,但从历史现实来看,刘禅虽不算明君,但也不能算昏庸!关于这一点,有两个证据,可以充分证明刘禅是有治国能力的! 234年,诸葛亮死于五丈原.263年,蜀汉灭亡.也就是说,诸葛亮死后,蜀汉又存在...

全鲍15062782282问: 诸葛亮为什么没有统一中原?
吕梁市立芷回答: 他并不想统一中原,因为他害怕“兔死狗烹”,诸葛亮统一中原后,第一个要死的就是他自己,“功高盖主”自古就有.后主刘禅并不像他父亲那样信任诸葛亮,诸葛亮3出祁山,后主刘禅听信宦官谗言,把诸葛亮召回,致使北伐中原失利,这...

全鲍15062782282问: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句话可以看出刘备对刘禅和诸葛亮分别具有怎样感情 -
吕梁市立芷回答: 刘备明知诸葛亮是不会对刘禅取而代之,却在临终说这样的话,无非苦肉计来换取诸葛亮的忠心和承诺,为刘禅日后的顺利继位铺平道路,既可以保刘禅又可以使诸葛亮继续为刘氏江山效忠,还可以借诸葛亮之力把文武大臣凝聚在一起,可谓一举三得之妙计.尽管知道自己的儿子是无用之材,却仍然希望其可以继承大统,真是极其的自私狡猾.

全鲍15062782282问: 刘备对诸葛亮 -
吕梁市立芷回答: 刘备托孤时用意很深,虽然仅仅几句“我儿可辅则辅,若不可辅君当自立为王.”但是用意极其深刻,当时刘备清楚,举国上下,除了刘备就是对诸葛亮最敬重了,若刘禅真的是个昏庸无能的人,那么,诸葛亮势必会取代刘禅,夺走他的天下,...

全鲍15062782282问: 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
吕梁市立芷回答:[答案] 实在不知道你问的重点在哪.我就浅薄的理解与你分享吧.因为诸葛亮受刘备托付,要辅佐刘禅.一个皇帝要想江山稳固,肯定要用贤能人才了,刘禅有点愚钝,容易听人教唆,所以诸葛亮要“竭力”规劝了.背景:刘禅怕诸葛窃他帝位,因为有佞臣挑拨...

全鲍15062782282问: 为什么最后灭亡的是蜀国,而不是吴国??论实力,应该是蜀国比较强大的.. -
吕梁市立芷回答: 因为蜀国自从刘备死后,刘禅继位,主要依靠丞相诸葛亮治理国政,蜀汉出现短暂的复兴.然而诸葛亮几次出兵北伐,攻打魏国,均遭失利,又消耗了国力,诸葛亮最终也病死于五丈原.诸葛亮死后,蒋琬和费祎辅政,他们遵行诸葛亮的既定方...

全鲍15062782282问: 《出师表》中有两句“悉以咨之”,诸葛亮是出于什么原因这样要求刘禅这样做的? -
吕梁市立芷回答: 有两个原因:一是刘禅这个人是个笨蛋,世人皆称“扶不起的阿斗”,什么事都不懂,只知玩乐.诸葛亮素来谨慎,“事必躬亲”,此次远离,对刘禅不放心,文中“事无大小”,“悉”等字眼都反应了诸葛的这种心理.二是诸葛亮对这些“悉以咨之”的人都比较信任,他们也很有才能.比如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诸葛称他们“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而向宠则是个军事行家,为了使刘禅信服,诸葛亮 还特意说这些人都是刘禅的父亲刘备“先帝”肯定的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