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湖+袁安碑

作者&投稿:孛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盈贫15781515790问: 袁安碑的介绍 -
三山区小儿回答: 中国东汉碑刻.全称“汉司徒袁安碑”.东汉永元四年(公元92)立.原石出土地点不详,1929年在河南偃师县城南辛家村发现,现藏河南博物院.碑高1.53米,宽约0.74米.篆书,共10行,满行16字,下截残损,每行各缺 1字,故现存15行...

盈贫15781515790问: 著名的篆碑字帖有哪些?有代表性的 -
三山区小儿回答: 呵呵,又是阿卜啊,楼上所说的都是现代书家写的,不行,临篆书要临清朝的大家的临本,然后上溯原帖.清人临本显笔法,原拓本重刀意,古拙.首先要看你喜欢大篆,(甲骨,金文等先秦文字)适合刻古玺风格的印,难度很大,没处理好就很容易俗了.小篆,我比较了解的,吴让之,王福庵,赵之谦,吴昌硕石鼓文(大小篆过度时期),吴让之临天发神谶碑(篆隶过度时期)等等.小篆适合刻流派印.还有一种重要的印风,就是汉印,初学者必临,那个篆书叫缪篆.秦篆分八体,这是其中一种.

盈贫15781515790问: 东汉篆书《袁安碑》怎么临 -
三山区小儿回答: 此碑全称《汉司徒袁安碑》.袁安,东汉汝南人,举孝廉,从县令做起,历任太守、河南尹、司空、司徒,为官严明,不畏强权,节行甚高,名重朝廷.其子亡后有《袁敞碑》,二碑书风类似,常并称.东汉流行隶书墓志,而此碑以小篆刻成,字数多,艺术水平高,颇为罕见.因隶书的流行,汉代篆书逐渐脱去了秦篆的实用性,向纯艺术性迈进,所以更加注重系统、完善的书写技法.《袁安碑》正体现了这一特征.它上乘秦篆,线条纤细婉转,结体工稳宽博,体势遒劲流畅、端庄方正,且由于发现较晚,故刀口清晰、比较完整,是我们今人学习篆书很好的入门佳品~

盈贫15781515790问: 毛公鼎,袁安碑,张迁碑,峄山刻石中哪个属于大篆 -
三山区小儿回答: 在四个当中,毫无疑问毛公鼎的金文属于大篆. 毛公鼎(鼎内有金文):毛公鼎为西周晚期青铜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鼎内壁铸有铭文,32行,近500字,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堪称西周青铜器中铭文之最.铭文的内容可分成...

盈贫15781515790问: 东汉时期隶书碑刻中最为出名的有哪些 -
三山区小儿回答: 东汉以隶书碑刻数量最多,篆书碑刻存世的只有《袁安碑》、《袁敞碑》、《祀三公山碑》、《少室石胭铭》、《开母石胭铭》. 东汉碑刻多以今文—隶书(八分)书写.《袁安》、《袁敞碑》以篆书书写,实是特例.

盈贫15781515790问: 我国最早的碑文体作品是什么? -
三山区小儿回答: 是袁安碑东汉永元四年(92年)刻立,原在地不详.明万历二十年(1598年)被人移置河南偃师县西南辛村东牛王庙中,1930年发现,1934年移置偃师县教育局,其后辗转迁徙,下落不明.1961年又发现后移至河南省博物馆.碑上下皆残,现存碑高 139厘米,宽73厘米,厚21厘米,中间有穿.无撰书人姓名.碑文为小篆,10行,行15字.除第8、10两行为不满行外,其他行下一字均缺(现已考出),仅存139字.字体结构宽博流畅,笔画较瘦.碑侧有明万历二十六年题字.

盈贫15781515790问: 春秋战国时期,人死后要立碑吗﹖ -
三山区小儿回答: 在春秋以前,墓葬不封不树(即没有封土也不再上面树立明显标志、植树) 秦汉时期,普遍喜欢高高的封土,但此时没有墓碑 一直到东汉才开始有立碑.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墓碑是袁安碑,东汉永元四年(92年)刻立

盈贫15781515790问: 汉代早期的篆书 -
三山区小儿回答: 《袁安碑》、《莱子侯刻石》为西汉比较有名气的篆书碑刻.《五凤刻石》类似简书,但篆味还是很重.还有很多当时的一些刻石和残字,不过因字少或太烂漫,所以不太有名,就不说了.

盈贫15781515790问: 刘彦湖没学书法专业为什么可以当教授 -
三山区小儿回答: 你去查查最早的书法硕导博导,欧阳,王镛,徐无闻王学仲......没一个是书法专业的,历史上的大家也都没有是书法专业的.

盈贫15781515790问: 磐石人是哪位书画家 -
三山区小儿回答: 刘彦湖,1960年3月生于黑龙江省,原籍吉林磐石人.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傅新立,吉林磐石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书协理事.张函,又名张涵,吉林磐石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教育协会理事.王颖,女,吉林磐石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吉林北山画院画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