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

作者&投稿:尔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有什么关系
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是一句古语,出自《左传》,意为法律如果不公布的话,它的威力是无穷尽的。

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出自哪里?
(2)提出"以宽服民"、"以猛服民"的主张。在统治劳动人民的方法上,子产第一个提出"宽"、"猛"相济的策略。"宽"即强调道德教化和怀柔;"猛"即严刑峻法和暴力镇压。后来,儒家主要继承和发展了"以宽服民",法家主要继承和发展了 "以猛服民"。3,“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左传》昭公六...

成文法的公布,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 )。
【答案】:A 本题考察的是春秋时期成文法运动的意义。成文法的公布,把原来只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的法律公之于众,变秘密法为公布法,令社会大众所知晓。

成文法的公布,结束了奴隶制时期“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
【答案】:A 春秋战国时期监察最大的进步便是成文法的公布,而成文法的公布,不仅加强了这一时期的法制建设,更是结束了奴隶制时期所盛行的“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统治模式。

刑不可知威不可测民畏上也
第一,当政策在上层制定时,下层往往会采取相应的对策。第二,恩赐与威严并行,是至善之道。第三,"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意味着刑罚的未知性增加了威慑力。这种做法适用于管控少数和小规模的组织或团体,但无法成就大业。因此,刘邦进入关中后,立即明确提出了杀人偿命的政策。而商纣王的刑罚之所以失去...

春秋时期批判"刑不可知",主张公开法律的思想家是谁
在春秋时期,郑国的执政子产批判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观点,并首次主张公开法律。他执政时期,《铸刑书》的实施,将法律条文铸在金属鼎上,向全社会公布,这一举措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成文法公布的先河。这一行为不仅象征着国家权力的确立,而且有利于法律的普及和执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民不知有辟, 这句话与“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有什么关系?
是指古代的统治阶级为了加强司法镇压的威慑力量,虽然制定有一些成文法,但并不向全社会公开,不告诉民众,所以民众不知道有什么样的法律条文,也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处罚措施.这样说来,“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也可以理解,(在古代统治阶级看来),他们不让民众知道制定了什么法律,当民众触犯了法律的时候对...

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
第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第二,恩威并施,善莫大焉。第三,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只适合小组织,小团体,成不了大气候。故而,刘邦进关后马上提出杀人偿命。商纣王的刑罚不可知,已经超出了杀人偿命的范畴,故而失去民心。

刑不知名,威不可测的同义字句有哪些?
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是一句古语,意为法律如果不公布的话,它的威力是无穷尽的。同义字句有士可杀不可辱。

成文法的公布,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
【答案】1. 成文法的公布,将原本仅由统治阶级掌握的法律公之于众,实现了从秘密法到公布法的转变,让社会大众都能够了解和知晓。2. 这一举措打破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传统观念,使法律变得更加透明,增强了法律的权威性和公信力。3. 成文法的公布标志着我国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进步,为...

易杭13585364877问: 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汉语句子) - 搜狗百科
昭觉县头孢回答:是一句古语,出自《左传》,意为法律如果不公布的话,它的威力是无穷尽的. 1.这种思想就是利用人对未知的畏惧心理而提出,如果不知道什么情况下就会受到惩罚,就只能循规蹈矩、不敢做出格的事. 2.这是基于传统中国的农业社会的重...

易杭13585364877问: “民不知有辟,这句话与“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有什么关系? -
昭觉县头孢回答:[答案] 是指古代的统治阶级为了加强司法镇压的威慑力量,虽然制定有一些成文法,但并不向全社会公开,不告诉民众,所以民众不知道有什么样的法律条文,也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处罚措施. 这样说来,“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也可以理解,(在古代...

易杭13585364877问: 不可即不可知先 -
昭觉县头孢回答: 1,刑不可知,威不可测是说法律如果不公布的话,它的威力是无穷尽的.它与法制相违背的,要达到一个法治社会第一点要公布法律,人人知道法律如何规定,我们才能够知法、守法.2,倒!怎么会出自子产《铸刑书》!!正是子产的《铸刑书》否定了"刑不可

易杭13585364877问: 我国历史上首次公布的成文法是什么?
昭觉县头孢回答: 前536年三月,郑国执政者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象征诸侯权位的金属鼎上,向全社会公布,史称“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铸刑书开创了古代公布法律的先例,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对后世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易杭13585364877问: 什么叫铸刑书 -
昭觉县头孢回答: 公元前536年3月(阴历),郑国执政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象征诸侯权位的金属鼎上,向全社会公布,史称“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左传·昭公六年》记载“"三月,郑人铸刑书”. 中国夏商与西周的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