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作者&投稿:代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黄河大合唱创作背景
1939年冼星海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这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之后,在延安陕北公学...

简要论述黄河大合唱的音乐特征和艺术成就
冼星海除了《黄河大合唱》之外,其他优秀的音乐作品:1、满江红:这是冼星海创作的一部管弦乐组曲,以岳飞的同名词作为主题,表现了深沉的民族情感。2、中国狂想曲:这部作品以中国民间音乐为素材,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历史长河中的奋斗和抗争。3、神圣之战:这部作品以苏联卫国战争为背景,表现了战争中人民的...

《黄河大合唱》的八大乐章分别是什么
《黄河大合唱》八大乐章:《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怒》《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影响力最大的一部音乐代表作。创作于作于1939年3月 ,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

黄河大合唱作曲是谁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作曲。《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1939年首次映,歌曲慷慨激昂。冼星海,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中国近现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冼星海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师从作曲家萧友梅和俄籍小提琴教授托诺夫。1928年进入...

《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一、黄河大合唱时代创作背景:《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 年 11 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 日根据地.途中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冼星海从3月26日听到诗稿后支撑着病弱的身体,在土炕上日夜赶写。六天后,1939年...

《黄河大合唱》,1939年作于抗日根据地 , 作词, 谱曲,由 个乐章组成...
《黄河大合唱》,1939年作于抗日根据地 延安, 光未然作词, 冼星海谱曲,由八 个乐章组成。作品共有八个乐章,每章开首均有配乐朗诵。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本乐章运用领唱及合唱相呼应的演唱形式,描绘了船夫们与风浪搏斗的动人场面以及登上河岸时的乐观情绪。第二乐章:《黄河颂》...

《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谁?
1939年冼星海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创作一星期,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意义:《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由七种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构成,...

《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谁?
在壶口附近两次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击的情景,诗人因此一直酝酿着写黄河的诗,又应星海之约,遂写成大合唱的歌词。星海接到歌词后抱病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乐曲的创作。《黄河大合唱》的精神价值 《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气势磅礴,歌颂中华民族悠久...

黄河大合唱作者简介
冼星海的音乐作品充满了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热爱,体现了中国人的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他的代表作之一是大型合唱《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以黄河为背景,描绘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和中国人民的英勇奋斗。此外,他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歌曲,如《游击队之歌》《到敌人后方去》等,这些歌曲在抗日战争期间...

黄河大合唱作曲是谁
1939年首次映,歌曲慷慨激昂,在中国抗日战争时起到鼓舞作用。1960年代后期被殷承宗等音乐家改编为《黄河协奏曲》,后来又出现了有石叔诚版的《黄河协奏曲》。《黄河大合唱》创作背景 1939年1月,光未然抵达延安后,创作了朗诵诗《黄河吟》,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此作,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