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公触山+古文

作者&投稿:庾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砥柱山文言文赏析
蔡氏《书传》以三门为砥柱[5],《州志》亦谓砥柱即三门山:皆未尝亲临其地,故谬误若此。 又按《隋书》载大业七年,砥柱山崩壅河,逆流数十里。砥柱,今屹然中流,上无土木,而河之广仅如三门,奚有崩摧而壅河逆流至数十里之远?盖距河两岸皆山,意者当时或崩,人遂以为砥柱,而史氏书之也[6]。 孟子曰:...

关于描写山的文言文
1. 描写山水的文言文 石钟山游记 苏轼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欬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描写山水的文言文赏析
我借天上天公笔, 写君惨淡人生。 记当时: 只有楚山客, 愤世嫉俗, 难改初衷。 欲诉万种情, 石破天惊。 天下人落天下魄, 独做寥寥寒星。 喋血黄昏空喋血, 不见旧日雄风。 看今日: 空有凌云志, 弃我而去, 何太匆匆? 五七、千里江山图 “大鹏一日乘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五千年里数骄子: 武羞...

慎言文言文吕氏春秋
” 【原文】 肉之美者:猩猩之唇,獾獾(音欢)之炙,隽(音卷)触之翠,述荡之挈(音万),旄(音矛)象之约。流沙之西,丹山之南,有凤之丸,沃民所食...4. 《吕氏春秋,唇亡齿寒》文言文翻译 原文出自《吕氏春秋·慎大览·权勋》中的故事,即:原文内容: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於虞以伐虢.荀息曰: “请以...

古代文言文激历
6. 关于古代神话故事的文言文有哪些 关于神话故事的文言文有: 1《盘古开天辟地》(出自《三五历纪》) 2 《女娲补天》(出自《淮南子》): 3,《刑天》(出自《山海经》) 4,《夸父逐日》(出自《山海经》): 5,《共工怒触不周山》(出自《淮南子》): 6,《后羿射日》(出自《淮南子》): 7,《精卫填海》(出自...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原文 游褒禅山记 作者: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huā)山(褒禅山,旧称华(花)山,位于安徽巢湖市含山县城东北7.5公里),唐浮图(1)慧褒始舍于其址,而(2)卒葬之;以故(3)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4)者,褒之庐冢(zhǒng)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huā)山洞(5)者,以其乃华...

杨名时文言文
1. 求翻译古文 祥符中,禁火。 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土远,公乃令凿通衢取土,不日皆成巨堑 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一个“一举而三役济”...最后由教师指导读,学生跟读,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在准确反复的跟读中,对文言文的音韵、节奏、停顿以及文意的感悟上逐渐加深。 三、感悟内涵,触境生情。教学...

《何道士》文言文
妻不信。 王效其作为,去墙数尺,奔而入,头触硬壁,蓦然而踣。 妻扶视之,额上坟起,如巨卵焉。...山上到处是荆棘乱石,没到太阳下山,王七的手上、脚上都磨起了血泡。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王七的手脚...高等院校古代汉语课学习和研究的对象,是文言而不包括古白话。这是由文言的特点决定的。 文言是与先秦...

黄牛滩文言文翻
她来到江边,猛然看到一头巨大、雄壮的黄牛,身绕霞光,扬蹄腾跃,忿怒地以角触山,顿时山崩石裂,响声如雷鸣。 民女吓得瞠目结舌,大声呼喊起来。喊声惊动了神牛,便一下跳下山岩。 从此把影像留在石壁间。这是人们对征服大自然的美丽想象,黄牛象征着人民改造河山的伟大创造力。 2、作者简介 郦道元(约470—527),字...

下雪好的文言文
山多石,少土。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时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4. 关于雪的诗句,文言文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尧嘉15934579922问: 共工怒触不周山 原文 -
麦盖提县克托回答: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 满西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尧嘉15934579922问: 共工怒触不周山》 原文和翻译
麦盖提县克托回答: 原文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首领,(共工在大战中惨败)(共工)愤怒地用头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大地的绳索也断了.(结果)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角流去了.

尧嘉15934579922问: 《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全篇断句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
麦盖提县克托回答:[答案]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尧嘉15934579922问: 山海经里的神话故事和翻译文言文公共怒触不周山~ -
麦盖提县克托回答: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皇帝,(共工在大战中惨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大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结果)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这里移动;地向东南方向下塌,所以江河道路上的流水尘埃都在这里汇集.

尧嘉15934579922问: 共工怒触不周山 译文 -
麦盖提县克托回答:[答案] 原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译文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首领,(共工在大战中惨败)(共工)愤怒地用头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柱子...

尧嘉15934579922问: 共工怒触不周山改为文言文 -
麦盖提县克托回答: 文言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译文: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天帝之位,(共工在大战中惨败)(共工)愤怒地用头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大地的绳索也断了.(所以)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角流去了.共工:部落名,是“共工氏”的略语.共工:共工部落首领的泛称.共工:中国上古汉族神话传说中的水神,掌控洪水.在中国古代奇书《列子》中记载,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没有成功而愤怒的撞向天柱不周山.

尧嘉15934579922问: (三)《 共工怒触不周山 》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 -
麦盖提县克托回答:[答案] 1.(1)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2)故/水潦尘埃/归焉2.C3.(1)到那里(2)所以、因此4.(共工氏)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大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5.是一个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无私奉献精神的人.但...

尧嘉15934579922问: 共工触山的意思 -
麦盖提县克托回答: “共工触不周山”的故事流传已久.话说宇宙之初,天和地本来是吻合在一起的.后来,因为共工犯上作乱,跟颛顼争江山,因打不过颛顼,一气之下,一股脑向西北方的一座山上撞去.这一撞,不得了,天也斜了,地也歪了.从此就变成“天...

尧嘉15934579922问: “共工触山”神话出处
麦盖提县克托回答: “共工触山”的神话出处很多,大战对阵双方也多有不同,但触山的主角是共工,这是毋庸置疑的.神话见《淮南子·天文训》、《淮南子·原道》、《雕玉集·壮力》、...

尧嘉15934579922问: 能给我解释一下这首小古文的意思么?一些难度的字也帮我解释一下,共工触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 -
麦盖提县克托回答:[答案] 直译:当初共工与颛顼争帝位,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结果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移动;地向东南方向下塌,所以江河流水和泥沙都向东南汇集.扩展:当初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