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面具主要是哪个民族

作者&投稿:项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常鹏17326794881问: 傩面具的来历 -
弥勒县经舒回答: 傩(nuo),与中国原始巫术相关,是一种传承数千年“迎神赛会,驱鬼逐疫”的宗教艺术,因此在厚重和“不朽”中浮现着种种神秘. 傩面具为傩戏专用具,造型生动活 ,形态各异,具有一定的工艺价值和观赏价值. 傩堂戏(又称傩坛戏...

常鹏17326794881问: 傩面具在傩戏中起什么作用 -
弥勒县经舒回答: 中国的傩祭和傩戏具有悠久的历史.伴随傩祭而产生和发展的傩戏面具,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多年来一些地方已出土和发现了不少属于远古、上古、中古、近古的傩戏面具实物和面具图像,发现近代以来的傩戏面具的实物则更为丰富.无论是傩祭活动还是傩戏演出,傩戏面具都被赋予了神秘的宗教与民俗含义.在傩文化圈子里的人们的意识中,傩戏面具是神灵的象征和载体,如何对待面具,往往要遵守约定俗成的各种清规戒律.

常鹏17326794881问: 这样的面具叫什么?求解 -
弥勒县经舒回答: 应该是傩面具.傩面具是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傩仪、傩舞、傩戏.傩面具种类众多,造型各异,均为杨柳木和香樟木所雕,然后敷彩上漆,表现出粗犷朴拙、庄典华丽.

常鹏17326794881问: 宁都傩面具的制作材料是什么 -
弥勒县经舒回答: 傩面具是傩文化的象征符号,在傩仪中是神 的载体,在傩舞中是角色的装扮,有假面、神像、圣相、头盔、鬼面、脸壳等多种称呼.赣傩现存面具约400多种3000多个,神鬼人兽,造型各异.以开山面具最有特色,人兽合一,狰狞凶悍,犄角、獠牙、火眉、金目、黥面、剑鬓和青铜镜等意象符号造型,反映了传说中以蚩尤为方相的傩文化演变痕迹. 傩面具的材料原有铜制,后多为樟木或杨木雕刻,色彩大俗大雅,表现了新老民间艺人的精湛工艺和民族的审美情趣.有的傩班面具雕刻后,还要举行开光仪式,使其充满神灵之气.

常鹏17326794881问: 1. 什么是面具戏?它主要分为哪几类? -
弥勒县经舒回答: 不同的色彩象征不同的角色特征,如深红色象征国王,浅红色代表大臣,黄色象征活佛,蓝色代表反面人物,而半黑半白象征两面派等.藏戏开始时,最先登场的是戴猎人面具的角色.猎人面具多为蓝色或青色.常见的分类方法面具作为一种古...

常鹏17326794881问: 木雕是哪个民族的特产 -
弥勒县经舒回答: 在我国,木雕流派大多是以地域来区分的.例如: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泉州木雕,广东潮州金漆木雕,福建龙眼木雕,北京宫灯,台湾木雕,宁波朱金木雕,云南剑川木雕,湖北木雕船,曲阜楷木雕刻,苏州红木雕刻,上海红木雕,南京仿古木雕,江苏泰州彩绘木雕,山西木雕,山东潍坊红木嵌根雕,上海黄杨、白木小件雕,辽宁永陵桦木雕,贵州苗族龙舟雕、面具雕,江西傩面具雕,湖北通山木雕、咸浦邦木雕,天津木雕,东山海柳雕等等. 这些木雕流派在全国或者当地都极具影响力,而最为著名的是泉州木雕、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广东潮州金漆木雕、福建龙眼木雕,这五大流派被称为“中国五大木雕”.

常鹏17326794881问: 请教有关傩面具的知识和问题?
弥勒县经舒回答: 我觉得是傩舞的面具 傩【nuó】舞,又叫"大傩"、"跳傩",俗称"鬼戏"或"跳鬼脸".它渊源于上古氏族社会中的图腾信仰,为原始文化信仰的基因,广泛流传于各地的一种具有驱鬼逐疫、祭祀功能的民间舞蹈,是傩仪式中的舞蹈部分...

常鹏17326794881问: 仡佬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
弥勒县经舒回答: 仡佬节是仡族人的春节,仡佬族是贵州历史最悠久的土著民族,多居住在本省,自称为贵州“本地人”.人口约5万多,散居在黔西南和黔北等地.仡佬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很多人都会说汉语、苗语、布依语等.但没有文字,通用汉文.服饰与汉族及邻近的少数民族大体相同.更多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3459336.htm

常鹏17326794881问: 火把节,蛙婆节和芦笙节分别是什么族的节日 -
弥勒县经舒回答: 1、火把节 火把节是不是哪个民族的节日,而是哪几个民族的重要节日.像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火把节对这些民族来说都是重要的节日.火把节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在节日当天会举办很多活动,如斗牛,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2、蛙婆节 蛙婆节是壮族节日,又称蚂拐节.它以祭祀蚂拐为重心,包括找蚂拐 、蚂拐祈福、唱蚂拐、葬蚂拐等几个环节.每年的正月初一,人们都要举行蚂拐祭祀活动,形成当地规模最大的民间节日.3、芦笙节 芦笙节,是苗族地区最普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该节日以芦笙踩堂、赛芦笙为主要活动.芦笙节一般以坡会的名称命名(如十三坡、古龙坡).

常鹏17326794881问: 靺鞨是什么民族的祖先 -
弥勒县经舒回答: 靺鞨,中国古代民族名,自古生息繁衍在东北地区,先世可追溯到商周时的肃慎和战国时的“挹娄”.北魏称“勿吉”,唐时写作靺鞨.辽宋时期恢复了最早的肃慎名称,但汉语中改译为女真或女直.清代建立后,清太宗皇太极将已经统一的本民族从龙六十六部各自的自称统一废除,改族名为满洲,延传至今. 古东北地区的满族先祖在历史上多次被中原王朝载入史籍,但是这些称呼都不是族群的自称.靺鞨是满洲先祖的第一个自称,意译的意思林中人.最早的称呼肃慎和后世知名度极高的女真在满洲语中是一个词汇(JUSHEN),意译是森林的意思.今天中国的满族、鄂温克族、锡伯族等东北地区原住民族都是靺鞨人的后裔.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