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可能导致邻避事件

作者&投稿:蔽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邻避效应的避免与化解
避免和化解邻避效应的关键是建立邻避项目的选址机制。选址机制应规定选址机构的组成办法、选址程序和选址方法,既发挥政府及其公共事业机构的作用,又保障公众合适参与,贯彻为民行政理念 。一是建立选址程序。规定建设需求的提出、备选址筛选、民意征集、论证会及听证会组织、设施建设与营运监督组的成立等程序及...

如何化解邻避效应
当前,我国开始进入环境敏感期,环境污染已逐步成为继违法征地拆迁、劳资纠纷之后造成群体性事件的第三驾“马车”。而且,随着公众环境意识和维权意识的迅速提升,建设项目的邻避效应势必会对项目建设营运和政府管制提出更高的要求。邻避效应是社会失灵的表现之一,指成果受益者只愿意付出与其他人等价的成本,而...

邻避效应的余杭事件补充内容
然而,在垃圾焚烧项目引发群体事件被频频报道的今天,在番禺事件、启东事件、大连PX事件之类环保群体性事件被掰开揉碎,大肆宣传“不信谣不传谣”的今天,在距东南经济发达地区省会城区25公里的地段,竟然有数以万计闭目塞听的“义和团”?当然,在群体心理形成“共意”的情况下,群体的情绪动员并不困难...

买房“避坑秘籍”请收好!
凶宅:曾发生过恶性事件造成心理压抑具体表现:凶宅是一种迷信说法。本文特指曾经发生过自杀、凶杀或其他各类犯罪和恶性事件的住宅。大多数业主对这类房子在心理上难以接受,就算住进去也会有一层心理阴影。现实案例:不好举例。防范建议:看新闻或向物业及周边邻居打听一下。◎痛点10掉价房:高价接盘没几天就遭遇价格回调...

那么如何看待负面舆情?
需要注意的是,单个企业的需求曲线变动与行业整体性变动有所不同,由于大多数企业并不是直接的事件关联企业,其需求曲线的变动是连续的,呈现图3所示的折线型。即使是对涉事企业,也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愈来愈明显,折线型变动情况也是多数。而只有那些事件冲击对企业影响过大的情况才可能引发图1...

垃圾站应该离居民楼多远有规定么
垃圾中转站与建筑物的距离根据垃圾中转量不同规定为8-30米。根据《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垃圾转运站一般在居住区或城市的工业、市政用地中设置垃圾转运站的设置数量和规模取决于收集车的类型、收集范围和垃圾转运量并应符合下列 要求:(1)小型转运站每0.7~1km2设置一座,用地面积不小于100m2,与...

垃圾焚烧发电等公益项目如何避免一闹就停?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涉及环境安全的工程项目往往都会引发群众关注,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表达意见。对此有关部门及时回应、答疑解惑,不回避、不遮掩,把问题摊开来说,无疑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态度。?常见的说法是:垃圾焚烧发电确实是一个好项目,但出于“邻避效应”,大家都不愿建在自己家...

如何看待舆论场上的"吃瓜群众
在公共事件中,一部分人心中有一根弦始终紧绷,对事件背后的人际关系、权力影响,可能存在的潜规则保持高度警觉,甚至到了过敏的程度。“吃瓜群众”的围观还有可能以舆论狂欢的方式侵犯隐私。如,围观明星的“狗仔队”爆料,常对当事人和家庭造成伤害。再如,领导干部一旦被发现抽了一包高价烟,有某种豪华的配饰,就可能被...

余杭中泰垃圾焚烧厂事件的调查分析
10日,大量群众涌上02省道和杭徽高速余杭段,导致交通长时间中断和部分人员受伤。 杭州市委、市政府有关负责人则表示,理解公众的心情,但这种“欢迎建垃圾焚烧场,但不要建在我家门口”的“邻避思维”让政府左右为难。杭州在城市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建有垃圾焚烧厂,但每天的处理能力已经严重跟不上垃圾...

最长的一首诗
南邻走入北邻藏,东邻走向西邻避。北邻诸妇咸相凑,户外崩腾如走兽。轰轰混混乾坤动,万马雷声从地涌。火迸金星上九天,十二官街烟烘烔。日轮西下寒光白,上帝无言空脉脉。阴云晕气若重围,宦者流星如血色。紫气潜随帝座移,妖光暗射台星拆。家家流血如泉沸,处处冤声声动地。舞伎歌姬尽暗捐,...

汪该18585385028问: 什么叫邻避效应 -
攀枝花市延华回答: 邻避效应指居民或当地单位因担心建设项目(如垃圾场、核电厂、殡仪馆等邻避设施)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和资产价值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从而激发人们的嫌恶情结,滋生“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即采取强烈和坚决的、有时高度情绪...

汪该18585385028问: 邻避效应的影响 -
攀枝花市延华回答: 邻避效应的心理与认知因素越强烈,则居民的邻避意识越强,对经济性补偿方案的各方面要求也就会越高.对相关问题的处置不当,除了可能延误建设进程、加大建设成本外,还可能引发社会政治问题、带来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同时,由于邻避效应而拖延甚至取消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必要性的公益性项目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汪该18585385028问: 什么是邻避运动 -
攀枝花市延华回答: 邻避运动即邻避效应,指居民或当地单位因担心建设项目(如垃圾场、核电厂、殡仪馆等邻避设施)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和资产价值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从而激发人们的嫌恶情结,滋生“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即采取强烈和坚决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