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详解

作者&投稿:励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来藏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之意义
五阴,又称色阴与受、想、行、识四阴,是自性功能的体现,包括感知、活动(行阴)以及存储等功能。它涵盖了众生的八种识、五蕴身以及物质世界,这些都与身心作用密切相关。然而,它们本质上都是虚幻的表象。六入则侧重于人六种感官器官的功能,如“眼入”代表眼根在接收到色尘时,通过识的作用(如...

什么是五蕴,六根,六尘,十二处,十八界
除“五蕴”、“十二处”之外,“十八界”也是佛教理论的一种重要范畴。所谓“十八界”,就是在“十二处”的“内六处”(六根)、“外六处”(六境)之外加上“六识”构成十八种法,称为“十八界”。《俱舍论》谓“种族义是界义”,也就是说,“十八界”是指一切万法可分为“六根”、“六境”...

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
原文:“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译文:“...

请问有没有人知道什么是四科七大,如来藏性呢?
四科---即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 七大---即地、水、火、风、空、见、识。 --- 佛于《楞严经》讲四科七大 阐明万法之存在,乃是「相妄性真」,藉显「真心」之体认,以建立修行的正确知见。 四科七大,乃如来藏清净本然「真心」即「妄现」,如空华水月,镜像灯影,当体即空;空故仍...

东开背经46:会通四科,即性常住,总标别明,即妄即真
要背诵的这段经文如下: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2020-12-16 六根虚妄
《楞严经》第三卷中,佛向阿难说明了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皆为是虚妄,是如来藏的妙用。文字上并不难懂,但道理上现代人就很难理解或接受。因为,佛陀的推理链条上少了一个现代的物件——“大脑”。无论在东方西方,古人都说“心”是人的意识主体。原因很简单,人是死是活,就看有没有心跳...

常听“色既是空 空既是色”着句佛家哲理 谁这道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五阴、六入、七大、十二处、十八界皆为自性真心所含藏,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偱业发现,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而自性真心如如不动,故均称为自性真心的如来藏妙真如性,能见的性能与所见的物质色相,皆为自性真心所幻现,皆如空中之幻华,其体本无所有,故曰性色真空,自性真心,一如之体,元本...

东开学经记——随想7:色阴虚妄,还念念执着吗?
每一次读到“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这部分,再思索这颠倒的众生与世界,联想到有这么一个“我”在生老病死,在执着和轮回。还有这么一个“妄心”处在贪恋和无明的状态中,而这个世界却“看起来”如此真实,如果它是虚妄的,让人觉得是多么惊叹与奇妙!如心经所云,“ 色不异空,...

十二处十八界是什么意思
2、“十二处”,是佛教解释人生的又一理论范畴,分成“内六处”与“外六处”两种。佛教从人的生理特点和认识活动出发,将分属人身六个部分的眼、耳、鼻、舌、身、意称为“六处”或“六入”(六入是六处的古代译法),实际上是人的六种感觉认识器官。3、所谓“十八界”,就是在“十二处”的“...

佛教认为这世上的一切都是空,也就是万物都没有存在意义,这个世界也没...
楞严经中讲我们这个世界,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都是虚妄不实的,地水火风空、见闻觉知都是幻觉,因为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病了,才看到这个世界,认假为真,根深蒂固。法身佛安住在如来藏性中,是看不见这个虚妄的世界,像佛祖释迦牟尼佛,是化身佛走进了幻境,来救度迷失的众生的。这是末学...

郦锦18776786877问: 十二处十八界是什么意思 -
疏附县奥硝回答: 十二处十八界是指佛教中的十二处和十八界.十二处即六根、六境、六识,合称十八界.六根是能对色声香味触法产生感觉的六个器官:眼耳鼻舌身意,又称六种认识功能.六境指认识的对象:色声香味触法(法的含义与前相同).六识则是前...

郦锦18776786877问: 何谓“十二处”“十八界”? -
疏附县奥硝回答: 十二处: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和意根,再加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和法尘.十八界:六根、六尘,再加上六识.根尘相对便生出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

郦锦18776786877问: 《楞严经》如何显明真心 -
疏附县奥硝回答: 正宗分之如来密因 四、阿难对自心的七种错误认识 五、超越生死轮回,心须认清的两种根本 六、妄想识心非是真心,乃生死流转之根本 七、借盲人有见,显见性是心非眼 八、借客尘不住,显见性常住不动 卷二 一、色身迁变而观河之见无改,...

郦锦18776786877问: 神话中的三界、八界各指什么? -
疏附县奥硝回答: 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佛教的“三界”, 佛教的三界简介: 即欲界、色界、无色界.界,义为类别.三界又可总分为有情界(有情识的生物)和器世界(处所)两类,而以有情界为主体.三界是据有情所造善、恶业及修不同定业所感苦、乐...

郦锦18776786877问: 如何正确背诵《般若波罗密心经》 -
疏附县奥硝回答: 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玄奘译本之文字分段参考、注释及读音 [##之间内容为注释]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色受想行识...

郦锦18776786877问: 佛教所说的六根清净中的六根指的哪六根?六尘、六识指的又是什么? -
疏附县奥硝回答: 六根 指六种感觉器官,或认识能力.眼、耳、鼻、舌、身、意.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 【 六根 】《佛学大词典》:梵语s!ad! indriya^n!i.又作六情.它指五种感觉器官,和反应能动能力,为十...

郦锦18776786877问: 佛法讲“所知障”与“烦恼障”为众生不能证道的两大障碍. -
疏附县奥硝回答:妄言 不要拿网上看到的小故事,觉得有理就到处转发,这是不正确的. 佛法说:一切法由心想生.法是什么?大小乘都承认一切诸法分为五蕴、十二处(又称十二入)、十八界.1、五蕴.即指构成人的五种要素的集聚.色,即物质...

郦锦18776786877问: 十二因缘是哪十二? -
疏附县奥硝回答: 十二有支,也叫十二因缘,十二缘起.原出《阿含》经典,包括无明、行、识、名色、六处(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十二支,称为“十二有支”. 这种结构,在佛教原始经典中是为探求有情众生生死苦恼的缘起而设立的.无...

郦锦18776786877问: 有谁可以释义的?!有奖~~ -
疏附县奥硝回答: 色受想行识,是五蕴,已如上说.眼耳鼻舌身意是六根,色声香味触法是六尘,合称十二处.六根、六尘再加上六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为十八界.蕴处界在佛教中称曰三科,是对宇宙人生一切现象所作的三种不同形式的...

郦锦18776786877问: 佛教“八识”中的第八识是? -
疏附县奥硝回答: 第八识心体又名如来藏、阿赖耶识、本际、实际、真如、如、我……等无量名,是佛法的实相心,《心经》所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和龙树菩萨所说“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之八不中道,皆指如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