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戒十善八正道十二因缘

作者&投稿:后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相空四圣帝十二因缘四念处八正道涅盘等等在现实生活当中不适用_百度知 ...
做到五戒十善,在上去才能学习四圣谛、十二因缘、四念处、八正道,最后才能证得空性、涅盘。所以您说得没错,做不到五戒十善的人,四圣谛、十二因缘、四念处、八正道、空性、涅盘的确对他是不适用的。他们不是佛弟子,是魔弟子。

怎么理解一门精进?
回答:一门精进,就是说我们学佛了,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法门,找一个善知识,亲近他,不懂得向他请教,然后好好地渐次修行。从五戒十善做起,修好了,做到了,再往上修,八正道,十菩提分,十二因缘,三十二道品……不断地学习,修行,证悟,到后来,还要修六菠萝蜜。要深入法藏,不断地明白,理解佛理,去做到。...

为什么有些大福报的人能够珍惜福有些不能有些福报的人品行还很差这是...
1 .人乘法― 修行五戒,以求来世能再得人身。2 .天乘法― 修行五戒、十善,以求来世能生于天道,享受天人之乐。3 .声闻乘― 修行四圣谛、八正道,以求断三界见思二惑,离苦得解脱,不再 受六道轮回之苦。4 .缘觉乘― 修行十二因缘,破微细无明,以证辟支佛道,而得解脱。5 .菩萨乘...

佛教教义中“八正道”的基本内容,并帮忙加上评析。
八正道包含了信仰和道德的要素,是通往成佛大道的法门,是人类生活中应该遵守的准则。如果人人都能奉行八正道,必能解脱无明烦恼,获得清净快乐的人生,这就是佛教真正的道德生活。如果人人都能奉行八正道,可以净化自己,推进而净化社会,使大众行正道,成为善的、安乐的、幸福的人生社会! 佛陀开示实践的八正道,已具有戒定慧...

佛门基础:什么是五乘教法
人乘:人以三皈五戒为乘,得以出离三途四趣而生人道。三皈,是指皈依佛(导师)、法(真理)、僧(亲教师)等三宝,藉着三宝功德威力的加持、摄护,能超越无边的生死苦轮,远离一切的怖畏,解脱一切的忧悲苦恼。五戒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天乘以上品十善及四禅八定为乘,运载...

佛教三宝的法宝
四正勤:已生之恶令断、末生之恶令不生、已生之善令增长、未生之善令生。四如意足:欲如意足、精进如意足、念如意足、思惟如意足。五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五力:信力、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七觉分:择法觉、精进觉、喜觉、除觉、舍觉、定觉、念觉。八正道:正见、正...

寺院里怎么辩识大乘教或小乘教
其次,在修持方法上,小乘佛教主张修戒、定、慧“三学”(通过守持戒律,修习禅定而获得智慧)、“八正道”(八种正确的思维和行动方法)。大乘佛教则除了“三学”、“八正道”外,还偏重于修习包括“六度”、“四摄”在内的“菩萨行”。菩萨思想是大乘佛教思想的一大特色。所谓菩萨,即指立下弘大誓愿...

如果我在人类之中积了口德那我就会上天堂不会下地狱吧?
嗯,如果他每天都骂人一次,每天骂人一次,那么每天每天都离地狱更近一步,这样一步一步就走到地狱里了!反过来讲,积口德的人,嗯,一天说一句赞美,今天离天堂走近一步,明天又走近一步,这样天天月月年年积累,终究有一天就走到天堂里咯!所以圣人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易经上说...

大乘佛法与小乘佛法的区别?
1、在宗教学说体系上:小乘基本上保持了释迦牟尼的遗教,着重伦理教诲,只以佛陀为导师而不是神,不拜偶像 ;大乘则接受了外道思想,修正了释迦牟尼的学说,以佛为神并有不同的化身和无边的法力,宣扬神异,造出各种偶像加以崇拜 。2、在修道途径上:小乘主张众生自救,人人都能经过修道而进涅槃,但...

小乘佛教的渊源由来?
信仰者通过“八正道”等宗教道德修养,可以达到阿罗汉果(断尽三界烦恼,超脱生死轮迥)和辟支佛果(观悟十二因缘而得道),然不能成佛。大乘佛教则认为,三世十方有无数佛同时存在,释迦牟尼是众佛中的一个。信仰者通过菩萨行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修习,可以达到佛果(称...

史邵17248859576问: 五戒十善八正道 -
古冶区奥博回答: 五戒: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语 五不饮酒十善: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言. 五不绮语. 六不两舌. 七不恶口.八不悭贪. 九不嗔恚. 十不邪见.八正道:正见 正思维 正语 正业 正念 正精进 正命 正定

史邵17248859576问: 佛教的“三学”、“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的内涵是什么? -
古冶区奥博回答: 1.三学即戒,定,慧三无漏学,对治贪嗔痴,为佛学根本,一切诸宗皆尊此. 2.四谛,即苦,集,灭,道 四圣谛.四圣谛(Cattāri-ariya-saccāni,谛的意义就是真理)即:世间的苦(苦谛Dukkha-sacca)和苦的原因(因谛或称集谛Samuday-...

史邵17248859576问: 佛教的基本教理“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分别指代什么? -
古冶区奥博回答: 佛教基本教理有“四谛,八正道,十二缘起”等,这些思想有很强的逻辑性;它主张经,律,论为三藏;以修持戒,定,慧三学断除烦恼,成佛为最终目的. 无常:佛教认为世界一切事物,都处在生起,变异,坏灭的过程;若就时刻不断的生灭...

史邵17248859576问: 佛法中十二因缘说的是什么? -
古冶区奥博回答: 这是佛教的基本概念之一,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生命的轮回”.佛在《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中说“十二因缘”最为详细:(1)无明:就是不明,乃一切烦恼的总称.于缘起性空无所明了,因而妄生一切执著,此谓“无明”;...

史邵17248859576问: 佛教教义经典是什么 -
古冶区奥博回答: 佛教的教义经典是:缘起、法印、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因果业报、三界六道、三十七道品、涅盘,以及自成一体的密宗法义.扩展资料: 佛教教义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关于善恶因果与修行方面的,这是佛教教义的实践方...

史邵17248859576问: 什么是五戒十善? -
古冶区奥博回答: 由“十戒”而来的“十善”即以不净观离贪欲,以慈悲观离嗔恚,以因缘观离愚痴,以诚实语离妄语,以和合语离两舌,以爱语离恶口,以质直语离绮语,以救生离杀生,以布施离偷盗,以净行离邪淫.

史邵17248859576问: 12因缘是什么? -
古冶区奥博回答: 十二因缘(感果名为“因”,助因为“缘”;“因”为能生之种,“缘”为助生之机,辗转感果,互相由藉故合称“十二因缘”): 1、无明:就是不明白缘生缘灭的实相,也就是愚痴的意思 2、行:能造作、能牵引三界的身口意三业力量为“行” ...

史邵17248859576问: 十二因缘是哪十二? -
古冶区奥博回答: 十二有支,也叫十二因缘,十二缘起.原出《阿含》经典,包括无明、行、识、名色、六处(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十二支,称为“十二有支”. 这种结构,在佛教原始经典中是为探求有情众生生死苦恼的缘起而设立的.无...

史邵17248859576问: 十二因缘的内容 -
古冶区奥博回答: 十二因缘法:众生自性本来清净,由于一念无明妄动,便有了行为造作之性,有了行为造作之性便有入胎之识,有入胎之识便有现生之胚胎,有了胚胎便具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有了六根出胎后就有六种觉触,有六种觉触便有六种...

史邵17248859576问: 关于佛教教义的问题? -
古冶区奥博回答: 佛教的基本戒律称为五戒十善 一、佛教的基本教理-缘生性空佛教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因缘而生,又因缘而灭,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一切物态现象,都是假有的、暂时的、幻有的,从小至一个水泡,大到一个星球,都不是永恒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