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为什么改了

作者&投稿:斋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及翻译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译文: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创作背景:《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题壁诗作,曾...

“但余钟磬音”全诗是什么?
万籁(lài):各种声音。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此:在此,即在后禅院。都:一作“俱”。但余:只留下。一作“惟余”,又作“唯闻”。钟磬(qìng):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馨香”的上句是什么?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馨香”的上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原文:《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翻译: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

余钟磬音是什么意思?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出自唐代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曲径 一作:竹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都寂 一作:俱寂;但余 一作:惟闻)完善 唐诗三百首,初中古诗,写景,咏物 古诗文网APP客户端立即打开 译文...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是什么意思?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两句以声衬静,营造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钟磬之音,远远超出了“晨钟暮鼓”的报时功能,而被赋予一些寓意深微的象征意义,这是来自佛门圣地的世外之音,这是引领人们进入纯净怡悦世界的奇妙佛音,这是回荡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天籁之音,悠扬而宏亮,深邃而超脱。显然,诗人欣赏这禅...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的意思是什么?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译文: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赏析: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的意思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的意思是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出自唐代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原文: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及翻译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译文: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作品赏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题破山寺后禅院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及翻译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闻王昌林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译文:清晨,当...

《题破山寺后禅院》的主旨是什么?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译文如下: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词句注释如下:⑴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

江虏15213684981问: 题破山寺后禅院 中“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
蒙城县去羟回答: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不矛盾,是典型的反衬手法.如同蝉噪林愈静,正是用静幽的环境来衬托当时钟声入耳的清晰与作者自然的感受

江虏15213684981问: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 -
蒙城县去羟回答: 不矛盾,因为这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衬托出诗人悠闲自得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江虏15213684981问: 题破山寺后禅院 赏析能告诉我最后两句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
蒙城县去羟回答:[答案] 不矛盾,这是以声写静的写法,通过钟声衬托出当时的寂静.

江虏15213684981问: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万籁此俱寂"还是"万籁此都寂" -
蒙城县去羟回答: 有块三绝碑比较有名.上面所写不一,再说古书许多诗版本都多.一绝:唐朝诗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二绝:宋朝书法家米芾书写.三绝:清朝名家穆大展刻碑.此诗与原诗比改了五个字:1、原诗为“初日照高林”,而此诗为“初日明高林”.2、原诗为“曲径通幽”,而此诗为“竹径通幽”.3、原诗为“万籁此俱寂”,而此诗为“万籁此都寂”.4、原诗为“唯闻钟磬音”,而此诗为“但馀钟磬音”.

江虏15213684981问: 题破山寺后禅院诗歌尾联后来演变成为成语\“万籁俱寂\”.\“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
蒙城县去羟回答:[答案] 不矛盾.万籁是指自然界所有会发出声音的事物,而钟磬声则是人为发出的声音:自然的所有事物一片寂静,只剩下寺院里的钟和磬的声音,是合乎情理合乎逻辑的.

江虏15213684981问: 尾联中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两句是否矛盾为什么 -
蒙城县去羟回答:[答案] 万籁指的是自然界的声音 钟磬指的是寺庙的声音 不矛盾 同时运用了以声写静的方法

江虏15213684981问: 《题破山寺后禅院》.“悦”或“空”字的妙处?尾联中“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
蒙城县去羟回答: .“悦”、“空”是"诗眼”.“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不矛盾.这种以“寂”衬“音”的写法,这里是以静衬动,以动写静的手法.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正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如果周围一片喧闹,人们就不会在意钟磬的声音了.

江虏15213684981问: 天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是什么意思 -
蒙城县去羟回答: 苍穹之下如此安静,连钟磬的余音都听得到. 分析:这是用以动衬静的艺术手法烘托环境安静,天籁此都寂,感觉苍穹之下一切寂寂无声,钟磬是指乐器,寂静到连乐器发的余音都听得到,更加重渲染了环境的安静.这里可以结合诗人背景和时代背景,看看诗人借此景表达了什么情感

江虏15213684981问: 万籁此俱寂, 但馀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
蒙城县去羟回答: 文学的表现形式有一种叫静动之说 文学无矛盾之说`此句只是表现一种意境罢了 如果诗歌在你的眼中要以逻辑之说来解释的话 那你可能会累死```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 用逻辑给我翻译翻译啊 难道光明的时候我的眼睛就不是黑的了?```如果是外国人的话那眼睛不是绿的吗?瞳孔有时还是棕色的呢````对吧``所以```文学的东西``有时候是无法符合逻辑的``

江虏15213684981问: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 -
蒙城县去羟回答:[答案]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不矛盾,是典型的反衬手法.如同蝉噪林愈静,正是用静幽的环境来衬托当时钟声入耳的清晰与作者自然的感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