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哀诗+王粲其一赏析

作者&投稿:窄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王粲《七哀诗》的写作特色
1、诗歌运用了高度的概括与典型事件的特写相结合的笔法。2、诗歌以叙事为线索,形象地描写了由于军阀混战所造成的乱离景象,以抒情为主旨抒发了作者的强烈的悲愤与深沉感慨。《七哀诗》的写作特点:(1) 诗歌运用了高度的概括与典型事件的特写相结合的笔法。(诗人对社会动乱的背景和送别的场面,以及「...

王粲七哀诗名句
七哀诗 作者:王粲 【其一】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其...

七哀诗·西京乱无象作者简介
他与曹植并称为“曹王”,显示出他在文学界的崇高地位。刘勰在著名的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中,更是给予了他“七子之冠冕”的高度评价。王粲的诗、赋、论等作品共计60篇,其中不少被收入《文选》这一经典文献中。后世对他的文学遗产极为珍视,明代人编撰了他的《王侍中文集》,使其作品得以流传...

引用或化用“王粲登楼”典故的文学作品并分析
因为蔡邕的垂青扬誉,少年王粲名满东西两都。17岁时授为侍郎,未及上任即逢吕布杀董卓,京师大乱。王粲逃出长安,往荆州投奔同乡刘表,著名的《七哀诗》就是在途中作的。王粲满怀济世之志,风尘仆仆地来到荆州。不道这“景升豚犬”却因他相貌丑陋、不拘小节,而不予重用。这就是“王粲依刘”的典实...

七哀诗发展历史
早期的《七哀诗》以五言诗为主,如王粲以平韵为主,张载则倾向于使用仄韵。到了明末清初,王马为的作品以七言诗为主,诗句数量不固定,既有对称又有不规则,转句处添加衬词,韵律上由平转仄。而李世锡的《哀沅》更为独特,句式多样,以三言诗居多,韵律平仄交错。这显示出《七哀诗》在表现形式上...

七哀诗·荆蛮非我乡作品鉴赏
《七哀诗》作为建安诗歌的一部分,展现了那个时代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的慷慨激昂风格。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建安诗歌的特点是“梗概而多气”,即充满激情和气势。王粲的这首诗正是这种特色的表现,他的诗才使他被刘勰赞誉为“七子之冠冕”,足见其诗歌成就之高。

王粲的代表诗作是什么?
中文名: 王粲 别名: 王仲宣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出生日期: 公元177年 逝世日期: 公元217年 职业: 文人 主要成就: 三国文学的杰出代表 代表作品: 《登楼赋》爱好: 喜欢听驴叫 所属文学团体:建安七子 荣誉: 七子之冠冕 登楼赋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七哀诗谁写得
七哀诗是一种体裁,最早的,比较出名的,是王粲和曹植的《七哀诗》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592123.htm

关于可怜的诗句
4、《七哀诗三首·其三》-魏晋:王粲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 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 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 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 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 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 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 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 5、《曲江二首》-唐代: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

帮我解析一首诗
宋人文在《对床夜话》卷一中称赞第十三拍说:“此将归别也。 时身历其苦,词宣乎心,怨而怒,哀而思,千载如新;使经圣笔,亦必不忍删之也。 ”诗中女主人公的别离之痛,一直陪伴着她离开胡地,重入长安(第十七拍“岂知重得兮入长安,叹息欲绝兮泪阑干”)。屈辱的生活结束了,而新的不幸-思念亲子的痛苦,才...

泰征13298041308问: 谁有王粲《七哀诗》的赏析啊????????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靖江市盐酸回答: 七 哀 诗 王 粲 西京乱无象①,豺虎方遘患②. 复弃中国去③,委身适荆蛮④. 亲戚... ◇赏析《七哀》,大概是当时的乐府新题.所谓“七哀”,是表示哀思之多. 《七哀...

泰征13298041308问: 鉴赏……名句“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王粲 -
靖江市盐酸回答:[答案] 这首《七哀诗》深刻描述了东汉末年军阀争战,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人民苦不聊生.诗人以朴实无华的词语,讲述了在那个年代,因为中原战乱,诗人只有投奔偏远的荆蛮之地.而诗人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那,身边的亲戚和朋友都受到了战乱的伤...

泰征13298041308问: 求王粲的《七哀诗(其一)》...
靖江市盐酸回答: 七 哀 诗 王 粲 【原文】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

泰征13298041308问: 王粲《七哀诗》的写作特色 -
靖江市盐酸回答: 1、诗歌运用了高度的概括与典型事件的特写相结合的笔法. 2、诗歌以叙事为线索,形象地描写了由于军阀混战所造成的乱离景象,以抒情为主旨抒发了作者的强烈的悲愤与深沉感慨. 《七哀诗》的写作特点: (1) 诗歌运用了高度的概括与...

泰征13298041308问: 王粲七哀诗的翻译 -
靖江市盐酸回答: 《七哀诗》 作者:王粲 【原文】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①.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②.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问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泰征13298041308问: 《七哀诗(其一)》译文 -
靖江市盐酸回答: 西汉的都城长安城上空已是黑云乱翻,李傕、郭汜等人在这里制造事端.我忍痛告别了中原的乡土,把一身暂托给遥远的荆蛮.送行时亲戚眼里噙着泪水,朋友们依依不舍攀着车辕.走出门满目萧条一无所见,只有堆堆白骨遮蔽了郊原.一个妇人面带饥色坐路边,轻轻把孩子放在细草中间.婴儿哭声撕裂母亲的肝肺,饥妇人忍不住回头看,但终于洒泪独自走去,“我自己还不知道死在何处,谁能叫我们母子双双保全?”不等她说完,我赶紧策马离去,不忍再听这伤心的语言.登上霸陵的高地继续向南,回过头我远望着西京长安.领悟了《下泉》诗作者思念贤明国君的心情,不由得伤心、叹息起来记得采纳啊

泰征13298041308问: 驱马去之弃、不忍听此言,什么意思? -
靖江市盐酸回答: 七哀诗_其一 作者:王粲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这是东汉文学家王粲《七哀诗》中的句子, 意思是:驱赶坐骑离开她,不忍心听她说这些话. 这首诗中诗人离开了长安,一路上见到的是累累的白骨,遮蔽了无垠的平原.尤其是饥妇弃子的悲惨景象,使诗人耳不忍闻,目不忍睹.所以他“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这表现了诗人的哀伤、悲痛又无能为力.

泰征13298041308问: 鉴赏……名句“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王粲 -
靖江市盐酸回答: 这首《七哀诗》深刻描述了东汉末年军阀争战,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人民苦不聊生.诗人以朴实无华的词语,讲述了在那个年代,因为中原战乱,诗人只有投奔偏远的荆蛮之地.而诗人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那,身边的亲戚和朋友都受到了战乱的伤害,向他哭诉.出门看到的却是,地上到处都是死人的尸骨.路边有一个挨饿的妇人,把亲生儿子丢弃在草丛中,听着儿子的哭声留着泪离开了,口中说着,还不知死在那儿,怎么两相保全呢?此时的诗人也不忍再听,驱马离去.诗人登上霸陵的高处,回望长安,只能喟然声叹,暗自伤心了.

泰征13298041308问: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
靖江市盐酸回答: 我忍痛告别了中原的乡土,把一身暂托给遥远的荆蛮.送行时亲戚眼里噙着泪水,朋友们依依不舍攀着车辕.七哀诗三首·其一朝代:魏晋作者:王粲原文: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

泰征13298041308问: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什么意思 -
靖江市盐酸回答: 驱赶坐骑离开她,不忍心听她说这些话. 这是东汉文学家王粲《七哀诗》中的句子,诗人离开了长安,一路上见到的是累累的白骨,遮蔽了无垠的平原.尤其是饥妇弃子的悲惨景象,使诗人耳不忍闻,目不忍睹.所以他“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这表现了诗人的哀伤、悲痛又无能为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