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二三里原文

作者&投稿:寇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前六七树。八九十枝花。是谁写的?
这首诗名为《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

一去二三里的全诗是什么?
我记得小时候是一去二三里,乡村四五家。儿童六七个,八九十枝花。现在的改了,和以前不同了。现在的是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一去二三里和山村咏怀有什么区别
《一去二三里》和《山村咏怀》的区别是:《山村咏怀》是宋代诗人邵雍所作,而《一去二三里》是北宋诗人邵雍所作。《山村咏怀》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一去二三里...

一望二三里哪个版本正确?
仔细看百科上这个故事,应是最有可能还原了这首诗的原貌。假如故事是这样的,那么回过来审视诗歌,「一去」和「一望」显然「一去」更有道理,而且能细察到「八九十枝花」这样的细节,显然不可能是在远望二三里的情况下作出的,故第一句应为「一去」。再看「烟村四五家」,一个小小的只有四五户人家...

小学学过杨万里的古诗一望二三里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一说是元代徐再思的一首五绝: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还有一说是唐代无名氏的无名诗: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还有一种说法是: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枝花。流传版本就有四个,无所谓哪个是正确的,...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题目和作者是什么...
” 我的补充 2009-09-09 13:28 有人也作“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支花。”有人也作“一去二三里,田村四五家,高楼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是宋代理学家邵康节的作品,诗名《山村咏怀》,一作《一去二三里》,也称《蒙学诗》: 邵雍(公元1011-1077年),北宋著名...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要第一首是《一望二三里》的。 如有者悬赏重金_百度...
《无题》元代:徐再思 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唐诗 一望二三里 一望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门前六七树 八九十枝花_百度知 ...
是的啊 还有一篇是“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香山红叶红满天。”

杜甫写的关于数字的诗句
数字入诗,在我国古诗中数不胜数,信手拈来,比比皆是:李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白居易的“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有些诗,虽用了许多数字,但由于用得巧妙,则同样给人以美的享受。如古代的儿童启蒙诗“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一去二三里”和“一望二三里”是两首不同的诗句的开头吗?
是的。"一去二三里"是《山村咏怀》中的诗句,作者是宋代文学家邵雍,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乡村中漫步的情景,其中“一去二三里”是指他离开村子二三里。而"一望二三里"是另一首诗《望夫山》中的诗句,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其中“一望二三里”是指她站...

茹吕15857338185问: “一望二三里”出自哪首诗?原文是什么? -
沂南县复方回答: 1.出自:《山村咏怀》 2.原文: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1.出处: 邵康《山村咏怀》2.释义: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 3.赏析: “一去二三...

茹吕15857338185问: 一望二三里这首古诗是什么意思 -
沂南县复方回答: 一去二三里 又名 山村咏怀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意思是:到二三里远的地方,有四五个生着炊烟的人家.路过六七座亭台楼阁,周围有十几枝花.

茹吕15857338185问: 一望二三里 -
沂南县复方回答: 年代:【元】 作者:【徐再思】 体裁:【五绝】 类别:【】 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作者小传】: 徐再思,元散曲家.字德可,号甜斋,嘉兴(今属浙江)人.其小令多写江南风物和闺情,风格清新秀丽.与贯云石(号酸斋)齐名,后人合辑其作品,称为《酸甜乐府》.

茹吕15857338185问: 一去二三里是什么古诗 -
沂南县复方回答:[答案] 《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是宋代邵康节所作.全诗如下: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释义: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

茹吕15857338185问: 古诗《一去二三里》诗意 -
沂南县复方回答: 《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是宋代邵康节所作.全诗如下: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释义: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 ,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茹吕15857338185问: 小时候都听过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可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
沂南县复方回答: 出自宋代理学家邵康节的作品: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诗名不详,一作《一去二三里》,一作《山村咏怀》 这首五言绝句把“一”到“十”的数字嵌入诗中,组合成一幅静美如画的山村风景图,质朴素淡,令人耳目一新.曾入选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材. 邵康节,字尧夫.北宋真宗大中祥符4年(公元1011年)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又迁共城(今河南辉县),37岁时移居洛阳.通晓易经,擅术数.著有《梅花易数》.

茹吕15857338185问: “一去二三里.”这首古诗有几句话? -
沂南县复方回答: 四句话. 译文:诗人沿着小路向前走了二三里路,烟雾缭绕的村庄里只有四五户人家.亭台楼阁有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正在绽放.原文: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茹吕15857338185问: 一去23里下一句是什么 -
沂南县复方回答: 后面的一句诗是:“烟村四五家”. 这句是摘自宋朝邵康节的《一去二三里》(又叫做《山村咏怀》,原文如下: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关于这首诗,还有一个有趣的小短文呢. 从前有一个小孩,牵着妈妈...

茹吕15857338185问: 古诗《一去二三里》《望庐山瀑布》《赠汪伦》 -
沂南县复方回答: 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之花.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茹吕15857338185问: 一去二三里这首诗的意思 -
沂南县复方回答: 《山村咏怀》朝代:宋代/作者:邵雍 原文: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译文:到二三里远的地方,有四五个生着炊烟的人家.路过六七座亭台楼阁,周围有十几枝花.. 故事: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 ,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