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经》故事

作者&投稿:标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经中最有禅意的句子,让你顿悟人生
王国维《浣溪沙山寺微茫》 20、心是静的。一几,一壶,一人,一幽谷,浅酌慢品,任尘世浮华,似眼前不绝升腾的水雾,氤氲,缭绕,飘散。 21、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小善不积,无以成圣。莫轻小恶,以为无罪,小恶所积,足以灭身。释迦牟尼佛《法句经》 22、佛语有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脾气决定一个人财气
佛在《法句经》中说:击人得击,行怨得怨,骂人得骂,施怒得怒。 你的抱怨和愤怒,只会换回更多的抱怨和愤怒。 有个老秀才,为人尖酸刻薄,凡是好人好事,他都要故意从中挑剔,于是得了个赛商鞅的外号。 翰林院编修钱敦堂先生逝世,他的门生们筹措款项,仔细料理先生的身后事,并赡养抚恤他的家人。事事周全妥帖,这赛...

嗔心的对治嗔心
下面末学例举的这些方法在对末学来说皆很受益,但对某些人来说,其中的一法或几法共用就可对治嗔心,而对某些人可能有其个人自己对治嗔心的其它方法就也很受用。因此末学列出的调伏嗔心的方法仅供诸网友参考。1、修忍辱法在南传的《法句经》说:“于此世界中,从非怨止怨,唯以忍止怨,此古圣...

经典佛语的语录
这就是《法句经》中"如影随着行"的故事。 52、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住初禅。灭觉观,内净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住第二禅。离喜住舍,……能舍有念受乐,住第三禅。……不苦不乐,舍念清净,住第四禅。 53、佛陀在《三摩地王经》中曾说:"眼耳及鼻非正量,舌身意亦非正量,倘若诸根...

杨定一,王瑞华谈子女教育 自由发展前,先给孩子大严格
最近,当杨元宁写作一本谈自己在哈佛的大学生活及心灵触动的书,开头竟不自觉把四,五岁朗读的《法句经》写进去,后来唯恐过於宗教化,才又删去. 除了早年读经,杨家姐弟的浓厚书卷气质,也来自父母爱书的影响. 杨元宁形容,美国的家就像一座图书馆,满满的全是书,虽然有电视,但似乎派不太上用场. 「家里的书多的是,...

佛教十三经先后顺序
《华严经》是覆盖面最广、史书最悠久、内容最丰富的一部佛教经典,它提供了佛教哲学、佛教修行和佛教禅宗的重要知识,影响着许多佛教教徒的修行之路。第七经——《楞严经》《楞严经》是佛教经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它主要讨论了观想和禅修的方法,并阐述了缘起的概念。第八经——《法句经》《法句经》...

佛教 老是被欺负,又恨糯弱怎么办
第二,要考虑到生起嗔恨心的过患。若是生起嗔恨心的话,我们的善根、福德都会毁坏。佛在经中讲过,若是生起刹那的嗔恨心,就会毁坏在千劫当中积累的一切资粮。所以嗔恨心的罪业非常严重,过失非常大。因此一定要修忍辱,不能对对方生起嗔恨心。第三,我们可以思维修忍辱的功德。能够修刹那的忍辱,...

舍利弗与却维摩诘大菩萨,阿难与摩伽登女,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大目犍连...
大概意思就像六祖所说禅非坐卧...阿难与摩登伽女出自大佛顶首楞严经,阿难出去应供,回来途中,被摩登伽女用幻术所迷,差点破戒,后来文殊菩萨持咒前往救护,回来后阿难请问,佛说出了一部大佛顶首楞严经...大目犍连之死是被外道刺杀,前世业报,自愿承受,出自法句经:...

100句佛语经典语录
《法句经》释义:贪婪^v^使人衰老,愤怒使人患病,痴迷会夺去生命,消除三毒能得佛法真谛49. 佛说:^v^祸福已至,一切随缘。^v^当面对灾难时,要用主动、平静的心态对待,因为这种态度本身就有逢凶化吉的作用。当收获喜悦时,要保持淡然的心态,因为欢呼收割之前,必须流汗播种。50. 在生活中,许多人也是如此,为了...

优美而伤感的经典名言佳句
——周国平《人性现象》 30、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爱因斯坦 31、不矜而行,终累大德《法句经》 32、只有在这块土地上,在这块对人类和教士的生存来说基本上是危险的土地上,人才能够发展成为一种有趣的动物。只有在这里,人的精神才更高深,同时也变得更...

曹段14736962125问: 一个关于佛的哲理的故事: -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麝香回答: 猎人钩葛的今世和前生南传法句经故事“若犯无邪者,清净无染者,罪恶向愚人,如逆风扬尘.”【恶品第(125 偈颂)】《南传法句经》--------------------------------------------------此一偈颂,是佛陀在祗树给孤独园的时候,为一个自食恶果的...

曹段14736962125问: 家里有很多蟑螂怎么办?要如何处理才不会杀生? -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麝香回答: ,哪怕你念佛回向,让他往生极乐世界,反正它也死了,但是你没有杀心,这个就不是杀生,这个原则你要记住,因为你没有要杀它的心,你对它你没有嗔恨心,你没有恶毒心,你是无可奈何,这要是真的才可以,这二者区别很微妙.有的人为...

曹段14736962125问: 天人五衰之事 -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麝香回答: 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六道众生循环不息.盘古神死后,为保六道恒定,于是布下天劫.天地间,无恒长,无恒强,无恒宁,无恒斗,无恒存.六道众生若有逾越者,必将衰竭泯灭,之后重生,一切从头开始.神佛人鬼妖皆不可逃脱. 所谓的...

曹段14736962125问: 若无爱与憎,彼即无羁缚.是什么意思 -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麝香回答: 源自《法句经》 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 离爱无忧患,何处有怖畏? 是故莫爱着,爱别离为苦. 若无爱与憎,彼即无羁缚.俗话说:由爱生恨.爱是世间最美的事情,但也可变成最憎恨的事情;若无爱无恨,无欲无求,自然无喜爱、无怨恨的束缚.

曹段14736962125问: 《法句经.泥洹品》——无病最利,知足最富,厚为最友,泥洹最快 -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麝香回答: 用白话文来说: 健康是最大的利益,知足是最大的财富,可信任的朋友是最亲的亲人,涅盘是至上的寂乐. 如果用引申的话来说: 无病最利,知足最富,厚为最友,这三句说的是世间的常理,也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最简单方便的快乐感受,一是身体健康,二是知足常乐,三是有安详平静的心态.厚,即可以表示有忠信的朋友,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心态.自己没有这样的心,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朋友. 泥洹最快,是说能够认识到为什么这样的生活能够获得简单直接的快乐,那么就能很快很轻松的获得对涅盘的理解.也就是说,不一定非要指出家修行涅盘境界,而是指在现实生活中实际去体验和理解什么是自性清净的涅盘境界.

曹段14736962125问: 请问南传佛学者 法句经是第一次结集就结集成的经典吗? -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麝香回答: 不是的,法句经是后代弟子根据佛经中的内容集结摘抄出来的.根据一切有部的传说:『佛去世后, 大德法救( Dharmatrāta )展转随闻,随顺纂集,制立品名:谓集无常颂立为无常品,乃至梵志颂立为梵志品』(婆娑论一),即指法句而说....

曹段14736962125问: 男众出家七次是指现世 (一世)?? -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麝香回答: 男众出家次数不受限制,现在说的出家七次是指吉答尊者证悟阿拉汉的故事.吉答尊者的故事,来源于《法句经》:「心若不安定,又不了正法,信心不坚者,智慧不成就.」「若得无漏心,亦无诸惑乱,超越善与恶,觉者无恐怖.」...

曹段14736962125问: 一切都是上天安排好的吗? -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麝香回答: 不是上天安排好的, 而是你自己安排好的. 命运,从来就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莫轻小善,以为无福, 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小善不积,无以成圣. 莫轻小恶,以为无罪, 小恶所积,足以灭身. ——《法句经》 南无阿弥陀佛.

曹段14736962125问: 关于生死的言谈 -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麝香回答: 一片枯叶在秋风中燃烧,灰烬飞扬.甲和乙、丙在旁边呆滞的看着. 甲:这个现象应当用'生'来形容?还是应当用'灭'来形容? 丙:这是个问题. 乙:你说它是生,那它就是生;你说它是死,那它就是死.自从你思维借入了一个面,你就只能看见二分之一了,你的智慧就缩减到无限了 (旁白:乙,你会错甲的意思了) 甲:可是为什么是我们能分别生死呢?如果这个现象是答案,那么问题是什么? 丙:我晕! 乙:我们,因为这个生死而存在. ——————

曹段14736962125问: 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修行 -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麝香回答: 因衣服不整齐,或太华丽,将为世人所讥;若穿著太垢腻破烂,亦将为人所耻. 佛陀曾教弟子于穿衣时,当念偈云:“著下裙时,当愿众生,服诸善根,具足惭愧.” “整衣束带,当愿众生,检束善根,不令散失.”“若著上衣,当愿众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