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简答题

作者&投稿:丑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学好语文
按国家分类,按朝代分类,发现唐代诗歌九首,文章三篇,宋代诗歌五首,文章四篇,而汉以前的作品诗歌三首,文章八篇,只有《桃花源记》是晋朝,个别作家作品容易混,如王维王勃都是唐朝,写的诗都是歌颂朋友情谊,不妨用“杜勃海”区别这像个人名好记,用它把《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尉亭19544572986问: 《桃花源记》简答题1.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的人们进行描写的?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 -
高港区克瑞回答:[答案] 1、年纪、衣着、神态、生活状态 2、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说了世间朝代更迭等.桃源人与世隔绝,不知道世事变幻,... 5、通过描绘这样的美好景象,引起读者的向往,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 6、写了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写渔人进入桃花源...

尉亭19544572986问: 《桃花源记》简答题 -
高港区克瑞回答: 1、年纪、衣着、神态、生活状态2、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说了世间朝代更迭等.桃源人与世隔绝,不知道世事变幻,已经这么多年过去了,所以叹惋.3、寄托了一种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

尉亭19544572986问: 《桃花源记》简答题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的理想境界?联系作者的生平简要分析 -
高港区克瑞回答:[答案]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时期,战乱频繁,人民流离失所,他对这一黑暗的社会现实极为不满,对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深切同情,因此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民风淳朴的美好境界,以此来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尉亭19544572986问: 有关《桃花源记》的简答题和答案? -
高港区克瑞回答: ⒈本文描写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状况?从那些内容可以看得出来?这与作者所处的时代有什么不同?⒉“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推想一下,渔人对桃花源人说了些什么?桃花源人为什么“叹惋”?⒊渔人报告太守后与人再次寻找桃花源的结果怎样?他们还能找到桃花源吗?这个结果预示了什么?⒋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该怎样评价他? 答案补充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渔人甚异之【异】 ②阡陌交通【交通】 ③不足为外人道也【足】 ④便扶向路【向】 ⑤寻病终【寻】 ⑥后遂无问津者【津】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尉亭19544572986问: 《桃花源记》简答题 -
高港区克瑞回答: 渔人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要讲究诚信.

尉亭19544572986问: 语文文言文《桃花源记》的题1.文中作者以虚景实写、虚实结合的写法构造了一个宁静安乐、虚无缥缈的世外桃源.想一想,它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 -
高港区克瑞回答:[答案] 第三题1、“皆叹惋.”他们为什么叹息(对外面的动荡时局感慨);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他们为什么不要渔人对外面的人说他们这里的情况(不希望外面的“动荡”,影响他们安逸的生活);3、“寻向所志...

尉亭19544572986问: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用课文原句回答问题.本文中描绘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陶渊明是什么家?他的文章有哪... -
高港区克瑞回答:[答案] 前两问是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陶渊明只是一个做官的, 《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

尉亭19544572986问: 求全部答案!!《桃花源记》练习题!!??读短文,回答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
高港区克瑞回答:[答案] 16A 17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8先世避秦时乱 19外面的世界过于黑暗,与桃源生活有极大的反差 20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口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尉亭19544572986问: 桃花源记问题答案 十万火急!!!!! -
高港区克瑞回答: 一、古今异义词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妻子 古义:配偶以及子女 今义:仅指配偶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即世外桃源) 今义:绝路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 古义:互相...

尉亭19544572986问: 《桃花源记》文言文问题解答 -
高港区克瑞回答: 1、因为桃园里的人不愿意接触外面的烦乱战争.作者这样安排是为了结尾处的的“不复得路,后遂无问津者”相呼应.暗示桃园本来就是一个虚拟的不复存在的理想天堂! 2、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向往的地方,他特意编造出这个虚幻的地方,最后写渔人找不到而迷路,就是突出这点,南阳刘子骥“规往”而“未果”,这是作者有意添加的一个尾声——有这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出来作证,故事就更显得亦真亦幻,传奇色彩也就变得更浓了. 3、《桃花源记》融入了作者全部的人生体验,全部的思想情感,写出了他对黑暗丑恶现实的强烈不满,对自己济世壮志难酬的深沉愤慨,对诚实劳动、和平幸福生活的由衷赞美,对“抱朴含真”美好社会的热情向往. 如有疑问欢迎追问.如果满意谢谢采纳O(∩_∩)O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