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立木》注音

作者&投稿:始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商鞅立木的第二段原文的拼音?
商(shāng)鞅(yāng)令(lìng)既(jì)具(jù),未(wèi)布(bù),恐(kǒng)民(mín)之(zhī)不(bù)信(xìn)己(jǐ),乃(nǎi)立(lì)三(sān)丈(zhàng)之(zhī)木(mù)于(yú)国(guó)都(dōu)之(zhī)市(shì)南(nán)门(mén),募(mù)民(mín)有(yǒu)能(...

商鞅立木
【注音】xǐ mù wéi xìn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新法公布以后,为使人们相信新法一定要执行,商鞅命人在国都南门处立了一根三丈多高的木柱,声明谁搬动到北门就赏五十金。有一个胆大而力大的人果然得到五十金,人们认为商鞅言出必行就按新法行事。【出处】有人徙...

走进文言文商鞅立木
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诚信是一个国家得以强大的根本.在读了《商鞅立木取信》后,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了这句话的含义.我也知道了“诚信”,是比金子还要宝贵的品质. 公元前361年,秦国很落后.而这时,秦国新国君秦孝公继位了.这位国君有着雄才大略,他决心复国,让国家强大起来.,一个叫卫鞅的年轻人参...

商鞅立信的读音
商鞅立信 shāng yāng lì xìn 出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关于诚实也会吃亏的事例
乙:我就用你刚才的例子,虽然诚实的人交还给了失主,他自己没有得到钱,可是最起码他的良心没有受到自己或是别人的谴责,他的良心是纯洁的。而且,她也会受到失主的表扬,即使失主不表扬她,还以为是她偷了自己的钱,那她也没有吃亏啊 她自己知道自己这样做是对的就行了,不信的话你试试,你自己...

诚信诚实的成语小故事
出自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里的商鞅变法“立木为信”: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4、出尔反尔 【注音】chū ěr fǎn ěr 【基本释义...

2012小学六年级语文s版课本大概内容
①《商鞅南门立木》:南门立木取信——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赏罚分明、严格执法;②《狄仁杰公正护法》:刚正廉明,执法不阿——辅国安邦;③《出色的老师》:坚守公德,遵守规则;④《美丽的规则》:☆其它知识:读书日记(格式、写法)一、字词(字音、字形)一)易错字词提示:嘟囔.dūnang 惹是.生非. 搬弄是.非. 冥...

6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
(5)商鞅( )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 )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六、补充词语并选词填空。(每词0.25分,共4.5分)冥( )苦( ) 大步( ) ( ) ( )笑( )开 1、老师解答问题。扩句:(至少扩两处)___2、远处是一丛丛绿绿的凤尾竹和遮天盖地的油棕林。...

立木为信是一个表达失信的成语吗?
立 木 南 门 【拼音】: lì mù nán mén 【解释】: 立 木:竖 木 于 地 上。用 具 体 事 实 来 证 明 新 的 法 令、制 度 一 定 要 推 行 开 来。多 用 于 形 容 取 信 于 民。【出处】: 《史 记 · 商 君 列 传》:“令 既 具,未 布,恐 民 之 不 信...

诚实不等于老实,理由?
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侯的对比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

妫屠15298263554问: 商鞅立木取信(历史事件) - 搜狗百科
横县曲奥回答: 古人商鞅想要推行新的法规,为了( 取信 )于民,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 徙木为信的故事 【注音】xǐ mù wéi xìn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新法公布以后,为使人们相信新法一定要执行,商鞅命人在国都南门处立了一根三丈多高的木柱,声明谁搬动到北门就赏五十金.有一个胆大而力大的人果然得到五十金,人们认为商鞅言出必行就按新法行事. 【出处】有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解释】徙:迁移;信:信用.指说到做到,言而有信.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言而有信 【近义词】言而有信 【反义词】食言而肥、言而无信

妫屠15298263554问: 战国商鞅的鞅字怎么读 -
横县曲奥回答: 商鞅shang yang,读一声(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1-2] 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

妫屠15298263554问: 《商鞅南门立木》的多音字,反义词和近义词 -
横县曲奥回答: 【原文】 商鞅变法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

妫屠15298263554问: 商鞅立木建信(全文翻译+重点词) -
横县曲奥回答: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经完备,还没有公布,商鞅担心人民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能把它迁移到北门的人给他十金.民众认为奇怪,没有一个敢去搬的,商鞅又说:“能搬的人给他五十金.”.有一个人搬迁了那根木头,商鞅就给了他五十金.商鞅用这个来表明自己不欺骗民众,终于公布了法令. 一词多义:具:就绪 词类活用:怪(形作意动)感到奇怪 特殊句式: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介宾后置)

妫屠15298263554问: 《史记》中商鞅立木建信如何翻译啊 -
横县曲奥回答: 原文: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译文: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十两银子.百姓对此感到奇怪,不敢去搬.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两银子”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两银子,用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最后颁布了那法令. 一词多义:具:就绪 词类活用:怪(形作意动)感到奇怪 特殊句式: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介宾后置)

妫屠15298263554问: 商鞅立木 - 《商鞅立木建信》译文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第102篇
横县曲奥回答: 参考译文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十两银子.百姓对此感到奇怪,不敢去搬.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两银子”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两银子,用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最后颁布了那法令.

妫屠15298263554问: 商鞅南门立木典故五十字左右概括? -
横县曲奥回答: 商鞅到秦国后,为取得秦人对他变法支持,在南门外立木,称谁将此木移至指定地点,赏金即付,人们不信,那能这么便宜,但有一人移之,商鞅立赏,于是博得秦人支持,变法终于成功,给后来大一统,奠定坚实基础.

妫屠15298263554问: 《商鞅南门立木》选自西汉时期什么著的什么 -
横县曲奥回答: 司马迁的《史记》. 孝公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开始推行革新时,为了取信于民,他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并告知:“谁人能将之搬到城门,便赏赐十金.”秦民无人敢信,后加至五十金,于是有人扛起木头搬到城门,果然获赏五十金,从此宣示与开展孝公变法,史称“徙木立信”.北宋王安石,在一首称赞商鞅的诗中以“一言为重百金轻”,来比喻言出必行的重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