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巴赫猜想》

作者&投稿:枝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哥德巴赫猜想是谁发现的
陈景润的研究借着当时“科学的春天”之风,经徐迟报道后迅速传遍全国各地,当时几乎国内所有的大型报刊都转载了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陈景润也成了家喻户晓的数学家。陈景润证明的1+2,其中的1指的是1个质数,2指的是2个质数的乘积,他证明的并不是1+2等于3。然而在媒体的狂轰滥炸之下,...

哥德巴赫猜想是什么意思?
哥德巴赫猜想(Goldbach's conjecture)是数论中存在最久的未解问题之一。这个猜想最早出现在1742年普鲁士人克里斯蒂安·哥德巴赫与瑞士数学家莱昂哈德·欧拉的通信中。用现代的数学语言,哥德巴赫猜想可以陈述为: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这个猜想与当时欧洲数论学家讨论的整数分拆问题有...

什么是歌德巴赫猜想
歌德巴赫猜想是永远无法从理论上,逻辑上证明的数学结论。“用当代语言来叙述,哥德巴赫猜想有两个内容,第一部分叫做奇数的猜想,第二部分叫做偶数的猜想。奇数的猜想指出,任何一个大于等于7的奇数都是三个素数的和。偶数的猜想是说,大于等于4的偶数一定是两个素数的和。”(引自《哥德巴赫猜想与潘承洞》) 关于歌德...

《哥德巴赫猜想》中的好词好句有哪些?
1972年冬的某一天,陈景润把论文《哥德巴赫猜想(1+2)》送闵嗣鹤审读。陈景润的论文晦涩难懂,审阅难度大,闵嗣鹤花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才弄明白他的证明过程,确认无误。这个审稿过程,极大地消耗了闵嗣鹤的精力。审完之后,闵嗣鹤不禁叹道:“审稿三个月,我要少活三年。”闵嗣鹤与陈景润非亲非故,...

哥德巴赫猜想有什么用处?
曾与其兄潘承洞在数论方面一起做出重大贡献的数学家、北大教授潘承彪感慨地说,搞数论研究的人谁不想摘取那颗“明珠”啊,但那只是一种理想,按目前国际数学界的理论发展水平,看来在相当时期内是难以达到的。王元教授编辑了《哥德巴赫猜想》一书,汇集了世界上较优秀的论文20篇。他在该书前言中写道:...

哥德巴赫猜想是谁最早证明的
(原文200多页,不乏冗杂之处。)1972年,陈景润改进了古老的筛法,完整优美地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改进了1966年的论文。1973年,《中国科学》杂志正式发表了陈景润的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该文和陈景润1966年6月发表在《科学通报》的论文题目是一样的,...

什么是哥德巴赫猜想?
事实上,任何一个大于5的奇数都可以写成如下形式:2N+1=3+2(N-1),其中2(N-1)≥4.若欧拉的命题成立,则偶数2(N-1)可以写成两个素数之和,于是奇数2N+1可以写成三个素数之和,从而,对于大于5的奇数,哥德巴赫的猜想成立。 但是哥德巴赫的命题成立并不能保证欧拉命题的成立。因而欧拉的命题比哥德巴赫的命题要求...

《哥德巴赫的猜想》是谁的著作
如果没有“的”的话,有三种意思 1、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了的猜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2、徐迟的一篇报告文学,文章以陈景润为主人公 3、由王晓红编剧、王根导演的原创话剧,讲述了著名数学家、一代科学大师陈景润的故事。

哥德巴赫猜想被证明,实际用处是什么?
上个世纪70年代末,由于徐迟的一篇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让陈景润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科学家,也让哥德巴赫猜想成了在中国最著名的数学难题,激发了无数民间人士梦想成为陈景润第二。直到今天,在中文互联网上几乎每一个科学探索论坛都可以见到这些被戏称为“哥德巴赫猜想家”的人几年如一日孜孜不倦...

什么是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Goldbach Conjecture)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猜想(前者称"强"或"二重哥德巴赫猜想,后者称"弱"或"三重哥德巴赫猜想):1.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素数之和;2.每个不小于9的奇数都可以表示为三个奇素数之和 哥德巴赫猜想的小史 1742年,哥德巴赫在教学中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

吴变19597253007问: 哥德巴赫猜想的内容是什么 -
清丰县降脂回答:[答案] 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 哥德巴赫是德国一位中学教师,也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生于1690年,1725年当选为俄国彼得堡科学院院士. 1742年,哥德巴赫在教学中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只能被和它本身整除的数)之和.如6=3+...

吴变19597253007问: 哥德巴赫猜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
清丰县降脂回答:[答案] 哥德巴赫猜想(Goldbach Conjecture)大致可分为两个猜想(前者称"强"或"二重哥德巴赫猜想,后者称"弱"或"三重哥德巴赫猜想):1.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素数之和;2.每个不小于9的奇数都可以表示为三个奇素数之和....

吴变19597253007问: 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的内容 -
清丰县降脂回答:[答案]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问题研究中取得重要成就,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他证明:任何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表示成一个素数加上顶多是两个素数的乘积(简称为“1+2”).从而把200多年来未能解决的哥德...

吴变19597253007问: 哥德巴赫猜想有哪些? -
清丰县降脂回答:[答案] 用当代语言来叙述,哥德巴赫猜想有两个内容,第一部分叫做奇数的猜想,第二部分叫做偶数的猜想.奇数的猜想指出,任何一个大于等于7的奇数都是三个素数的和.偶数的猜想是说,大于等于4的偶数一定是两个素数的和.”(引自《哥德巴赫猜想与...

吴变19597253007问: 哥德巴赫猜想猜什么 -
清丰县降脂回答:[答案] 哥德巴赫猜想(Goldbach Conjecture)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猜想(前者称"强"或"二重哥德巴赫猜想,后者称"弱"或"三重哥德巴赫猜想):1.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素数之和;2.每个不小于9的奇数都可以表示为三个奇素数之和.

吴变19597253007问: 哥德巴赫猜想是啥的. -
清丰县降脂回答:[答案] 在1742年给欧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一大于2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因现今数学界已经不使用“1也是素数”这个约定,原初猜想的现代陈述为:任一大于5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欧拉在回信中也提出...

吴变19597253007问: 哥德巴赫猜想是什么,具体
清丰县降脂回答: 哥德巴赫猜想是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1742年,由德国中学教师哥德巴赫在教学中首先发现的. 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写信给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正式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a.任何一个大于 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 b.任何一个大于9的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素数之和. 这就是哥德巴赫猜想.欧拉在回信中说,他相信这个猜想是正确的,但他不能证明. 从此,这道数学难题引起了几乎所有数学家的注意.哥德巴赫猜想由此成为数学皇冠上一颗可望不可及的“明珠”. 中国数学家陈景润于1966年证明:任何充份大的偶数都是一个质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可表示为两个质数的乘积.”通常这个结果表示为 1+2.这是目前这个问题的最佳结果.

吴变19597253007问: 哥德巴赫猜想究竟是什么? -
清丰县降脂回答:[答案] 任一大于2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因现今数学界已经不使用“1也是素数”这个约定,原初猜想的现代陈述为:任一大于5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欧拉在回信中也提出另一等价版本,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今日常见的...

吴变19597253007问: 哥德巴赫猜想是谁提出的? -
清丰县降脂回答:[答案] 哥德巴赫猜想 : 这个问题是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C.Goldbach,1690-1764)于1742年6月7日在给大数学家欧拉的信中提出的,所以被称作哥德巴赫猜想(Goldbach Conjecture). 同年6月30日,欧拉在回信中认为这个猜想可能是...

吴变19597253007问: 哥德巴赫猜想的题目是什么 -
清丰县降脂回答:[答案] 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写信给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正式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a.任何一个大于 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 b.任何一个大于9的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素数之和. 这就是哥德巴赫猜想.欧拉在回信中说,他相信这个猜想是正确...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