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示()的成语

作者&投稿:溥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儒将的中兴(36)

主笔:闲乐生朱晖

这个人物,就是东汉初年的名将马援。

很少人知道,马援其实是战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后,因赵奢之子赵括有长平之耻,导致赵国沦亡,其子孙便不敢再姓赵,而改姓“马服君”之马,从此日益衰败。

或许还是基因好吧,至汉武帝时,邯郸马氏逐渐开始兴盛,终成燕赵顶尖豪族,其成员有数人做到两千石的省部级高官,封侯拜将,风光无比,后依徙民制度又举族迁到茂陵县定居,成为汉武帝的守陵邑民。

在此期间,马援的曾祖父马通因平定卫太子之乱有功而被封为重合侯,深受武帝宠信,并与巫蛊祸首江充往来甚密,后江充被杀,马氏惧诛,故兄弟合谋行刺武帝,却被驸马都尉金日磾发觉,兄弟皆被诛杀。自此,马家家道中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马援的祖父马宾以及父亲马仲仍在朝廷担任中级官员,品秩虽不高,却仍保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马仲的几个姐妹甚至选入宫中做了汉成帝的婕妤,声势日振。

看来,这又是一个根基深厚、源远流长的名将世家。这样的世家即便暂时遭受打击,但其人才永远不会断档,到了一定时候,总会有些出色的后代冒出来,重振门庭,再现家族辉煌。

盖中国上承千余年之宗法制,受血统论之影响甚深,故虽屡迁而不忘其祖源,言必称某某之后,一股骄傲感与荣誉感便油然而生,其少年大志往往就有了凭依,足以振奋自己努力,也更易得到别人认同,不像陈胜吴广虽喊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心里头其实还虚的很,尚须借些迷信符瑞前来帮忙。

于是,到了王莽执政时期,马氏家族的声势达到鼎盛,马援的三个哥哥马况、马余、马员,都做到两千石的高官,非常之有才干。不过马援十二岁就失去双亲,从小是由长兄河南郡太守马况抚养长大。所谓长兄如父,马况之于马援,其感情恐怕比刘氏兄弟还要深。作者读东汉史,往往被这些兄弟之情所感动,大概也是因为自己独生子,心内总渴望有个大哥的缘故吧。

马援作为官宦子弟,从小接受了很好的教育,他的学历虽然没刘秀高,没上太学,可他老师满昌却是大大的有名,乃王莽新朝“六经祭酒”之一,为《诗经》之最高学术权威,地位堪比当今“中科院院士”,桃李满天下,他最出息的一个学生张邯甚至做到了大司徒。

如果马援一直这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他的家世与人脉,我想他用不了多久必步其老哥与师兄之后尘,当上新莽朝廷的高官。然而马援最终却没有选择这条“学而优则仕”的路,这个志向远大却又有点叛逆的“愤青”,他竟然“离家出走”了。

原来,马援跟满昌学的是《诗经》中的《齐诗》,也就是研究东周时齐国的古风古诗,这种穷究章句的东西自非马援所好、亦非马援所擅也。换句话说,马援还真不是块读书做学问的材料,左读右读也读不出个名堂来,他感觉很郁闷。

恰好当时马家有个世交,叫做朱勃小神童,经常跑来马况家玩儿,这又进一步的刺激了马援幼小的心灵。

与马援不同,朱勃小朋友非常聪明非常会读书,据说十二岁就能将《尚书》与《诗经》两部经典一字不差倒背如流,简直就是一个天才。更夸张的是,朱勃小小年纪,就穿着一身方领儒服,风度翩翩,谈吐文雅,连走路都用古时儒生的经典“模特步”矩步(指步履回旋皆中规矩,也就是戏台上那种)来走,所以很快在长安的上流社会打响名号,不到二十岁就当上了渭城县令,正宗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学术新星。

一个同龄人如此出风头,还经常在自己眼前晃来晃去,即便马援也不免觉得怅然若失。

换做是我们现在很多家长,这时候肯定会拿别人和自己家孩子一番比较,然后语重心长的说:“小弟啊,你要跟人家朱勃好好学习啊,你看看人家,多厉害,多有本事,你呢?还不赶紧好好读书向人家看齐?”

然而马况不这样,他对于自己这个叛逆小弟,不是打击,而是安慰与鼓励。而且这个鼓励,一针见血,一语成谶。

马况对马援说:“朱勃小器速成,智尽此耳,卒当从汝禀学,勿畏也。”

有的人早熟,聪明来的早,但容易发展定型,其实没有上升空间;而有的人晚慧,潜质非凡,只是一时没开发出来,其实发展空间更大。

道理很简单,但很多人不明白,甚至很多家长还喜欢给屁大点儿小孩报一堆学习兴趣班,总之一切不能输在起跑点上,什么都要早一步,何必呢?

当然,马援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但他还是有点不甘心,又道:“虽如此,吾读《齐诗》数年,卒不能通章句,而才逊诸生,实在惭愧。”

马况大笑:“汝少有大志,诸兄奇之,今何以自轻?”

马援听得兄长这样说,心中便有了底气,干脆一发狠,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吾思《齐诗》不能经世致用,欲弃之;且诸兄为官清廉,家用不足,故愿就边郡畜牧,以资补贴,何如?”

作为一个官宦贵公子,马援不读书做官,反要去边塞牧马放羊,这要是换做《红楼梦》里的贾政,肯定要把他屁股打烂了,可没想到马况竟对此非常支持,连道:“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成语“大器晚成”典出于此)

后来,少年得志的朱勃,到老了居然还在做县令;而马援功成名就,拜将军,封列侯,为千古之民族英雄,名垂青史。

一个家长,能准确发现自家孩子的优点,进而予以启发和引导,这样才能避免扼杀天才,成就伟人。马况的教育态度很值得我们学习。

然而悲剧的是,马援还未及出发去边郡,马况忽染重病,不久就去世了。

马援十二即孤,一向对马况敬之如父,今马况去世,于情于礼,马援都决定暂时放弃自己的理想,为兄守孝一年,这一年他便在茔上结庐而居,片刻不离,以为兄守孝,并赡养寡嫂。

据《东观汉记》记载,马援这个人长的很帅,容貌有如画中人物,放在今天那就是日本漫画中的花美男,不过他外表风流倜傥、潇洒不羁,其实内里非常重视儒家礼节,每次拜见、问候寡嫂,必衣冠齐整而后方敢入内。用西方的话来说,这是一个真正的绅士。

马援服丧期满后,河南郡的继任太守又征召他担任郡中督邮。所谓督邮,郡之极位也(《汉官仪》)。秩虽不过百石,但位轻权重,不仅负责督送邮书、宣达政令、奉诏捕系、追案盗贼、录送囚徒、催租点兵、询核情实等事,还可对辖内诸侯王、长吏、地方豪族及县署行政官员进行监察举劾,实行双规。刘备和陶渊明当县官时都被督邮折腾过,可见其职掌之大。

显然,这是一个前途光明的职业,只要干得好,加官进爵指日可待。可惜,马援这次还是搞砸了,命运就像一只手,始终牵引着他走向北方,去往那专属于他的不寻常之路。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马援押解郡中一批重罪囚犯去长安司命府,所谓司命府,乃王莽所新创的监察机构,其首脑为王莽亲信“五威司命”陈崇,专门负责督查上公以下各级官吏。我们知道,王莽在这期间正大搞托古改制,其政苛繁,还大搞连坐,所以我猜这批罪犯可能是违反了改制的政治犯,马援对他们非常之同情,竟然半路把他们都放了。

看来,年少轻狂的马援,对王莽这些“新法”并不认同——如果法律不再怜悯他的人民,人民又何必承认这个法律?!于是竟然执法犯法,痛快倒是痛快了,却连累自己,最后把自己也变成了犯人。

马援为自己的“正义”付出了代价,从朝廷命官沦为通缉重犯,大好仕途从此化为乌有,他不敢回家,更不敢回河南郡府,当下便来个溜之大吉,远遁至北地郡(治今甘肃庆阳西北,属凉州)一带,从此东躲西藏,亡命江湖。

幸好王莽这个人比较迷信,一碰到天异或改元就搞全国大赦,马援的重罪不久也给免了,但他并没有就此回家,而是听从内心的声音,不走寻常路,留在北地郡开始了他的放牧生涯。

也就是在这段最落魄的期间,马援说了一句很经典的励志名言:“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这正是马援一生的座右铭。大丈夫在世,就应该永远追求精彩的人生,穷也罢,老也罢,宁移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于是,年过三十却一事无成的马援,终于在北地踏上了他的梦想舞台。

马援的祖父马宾曾多年客居天水,父亲马仲也当过“牧师令”(汉文帝时在西北边郡地区设立了三十六所牧师苑,为朝廷蓄养军马),三哥马员此时又正当着“护苑使者”(畜牧巡查官),所以马家有很多亲朋故旧、下属同僚都在凉州一带搞与畜牧相关的生意,这些人正是马家四公子马援在北地创业的最好资本与人脉,他很快就把这块“蛋糕”给做大做强了。

“如斯为远客,始是好男儿。”由于家庭的缘故,马援从小就有一个边塞梦,只是从前有太多的牵挂与羁绊,才将事情一拖再拖,如今老天指引他亡命边塞,又兼地利人和,万事俱备,他想不成功都难。

于是,前来投奔“马氏边塞畜牧集团有限公司”的人越来越多,最终竟有了数百家宾客依附于他,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畜牧私营企业”。马援就带着大家在陇西、天水一带游牧贩马,开荒种地,几年下来,竟积累了一笔巨大的财富,有牛、马、羊数千头,谷数万斛,这在王莽乱世可谓富比一郡。然而,马援面对他的巨大财富,淡定的说出了又一句经典名言:“凡殖货财产,贵其能施赈也,否则守钱虏耳。”(俗语“守财奴”典出于此)

正所谓千金散去还复来,马援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将他万贯家财,全部散给了亲友族人以及边塞上为苛政所苦的可怜百姓,可他自己只穿着羊裘皮袴(注1),在西北原野上悠游自在、纵情驰骋,看上去就是一个正宗的边塞“牛仔”,与当年风流俊雅的马家贵公子简直判若两人。

我们发现,马援和马云很像,都号称对钱不感兴趣。由此可见,马援的思维,也是一种互联网思维,先烧钱笼络人心,快速占领市场,打响名声,然后再利用这种无形资产来创业,自然事半功倍无往不胜。

但马援和马云不同的是,他不仅当前对钱不感兴趣,对日后的荣华富贵也不感兴趣。他只追求努力奋斗的过程和精彩自由的人生,他才是真正将荣华富贵看做浮云,超然物外无挂无碍,光这一点马援已超越芸芸众生,达到伟大人物之精神境界,只差一个耀眼舞台展现其才华而已。

插一句,由于马援老散家财,宁愿过清苦的生活,所以后世当铺业竟尊他为祖师爷,这可真是中国式的黑色幽默。

转眼到了王莽末年,天下糜烂,义兵四起。为了镇压此起彼伏的叛乱,王莽从弟、卫将军王林开始广招天下雄俊。当时已名震边塞的马援便被他征召并举荐给了王莽,王莽倒也爱才,竟一口气将原通缉犯马援提拔为省部级干部新城大尹(汉中太守)。这一年(公元23年),马援已三十七岁,果然大器晚成。

然而,还没等马援新官位的屁股坐热,王莽就垮台了,这皇帝的脑袋都被送去宛城给人当球踢,他封的官自然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马援哭笑不得的扔掉官印,与时任“增山连率”的三哥马员一起跑回凉州,继续去当他们的土财主。“增山”就是西汉上郡在莽朝之改称,而“连率”则是郡太守之改称,如前注所述,连率乃以伯爵担任太守者,足见马氏家族本是王莽集团的重要人物,只是王莽倒行逆施,所以马氏抛弃了旧朝。

这样又过了两年,至公元25年,刘秀在河北称帝,不久建都洛阳,马援与马员两兄弟作为社会知名豪杰,都被刘秀邀去洛阳封官,马员欣然前往,官复原职为上郡太守,数年后死于任上。

可是,马援却没有跟三哥一起去洛阳,一则他舍不得边塞的故旧及宾客,二则更重要的是,当时凉州之主隗嚣非常欣赏和器重他,对他极力笼络,要他留下来辅佐自己。

隗嚣显然不是一个成大事的人,但他有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谦恭爱土,义薄云天,常常倾其所有与江湖好汉结交,这一点倒是很对马援的脾气,再加上马援在凉州经营牧场也多受隗嚣照顾,于情于理,他都拉不下面子一走了之。

结果,马援就当了隗嚣的绥德将军,参与军政大事,为其心腹幕僚。

恰好这时候,公孙述也在成都称帝了,隗嚣感觉非常彷徨,他就像一个青春期的少年,对未来深深迷茫,急需有人为他指点迷津。而刚好马援少时曾与公孙述同住关中茂陵县一条里巷(名“成欢里”),长大后又同在河南郡为官(马援任督邮,公孙述任清水县长),不说是发小,也可称是老街坊兼老同事的老交情,于是决定派马援去成都走一趟,看看公孙述是否一成大事之人,跟刘秀比到底怎么样,以确定凉州军事集团未来的政治方向。

当然,作为志存高远的马援,他也很想比较一下这天下三大巨头(刘秀、公孙述、隗嚣)的高低上下,选择一个真正的明主来投效。所以这对他也是一个机会。

公元28年十月深秋,马援终于成行,来到成都,见到了公孙述。

马援本以为,以二人故旧,久别重逢,公孙述定会与他促膝长谈,忆往昔旧事,握手欢如平生。

然而,公孙述让马援失望了,他这位同乡兼老朋友,竟大大的摆起了皇帝的架子。言谈举止之间,得意洋洋之情毕露,浮夸炫耀之态毕显。

首先,公孙述搞了个盛大的“老友见面会”,从成都城门到皇宫,整条大街戒严,两边站满礼仪卫队,老百姓全不许出门,马援就这样一路被引进大殿,远远遥望公孙述满脸威严的坐在皇帝宝座上,想去握手打个招呼啥的,却发现人根本没叫他上前的意思,只是与他隔空行交拜之礼,然后叫太监传了些客套话,演一番仪式,便请马援先回客馆休息。

马援满心郁闷的回到客馆,也吃不下什么东西,愤愤的就想睡觉,没想到这时又来了一堆裁缝,围着马援一通比划,然后给他量身定制了一件白疊布的单衣礼服,和一顶叫做“交让冠”的大礼帽,让他第二天穿戴齐整去宗庙参加国宴。俗语有言:“丈夫之高华,只在于功名气节。鄙夫只炫耀,但求诸服饰起居。”看来,公孙皇帝要将摆谱进行到底了。

第二天,马援无奈跟成都文武百官来到宗庙。正午时分,公孙述的皇帝车驾终于来了,但见鸾旗旄骑,武士警跸,前呼后拥,好不气派,到得宗庙门口,公孙述煞有介事的走进来,宣布礼飨百官,场面极尽盛大。看来,公孙述毕竟曾做过王莽朝的封疆大吏,王莽那一套派头倒还学得挺溜。席间,马援被安排在旧交之位,这下子总该跟老友好好聊聊了吧,可没想到公孙述二话不说,直接给好处,要封马援为列侯,并授予大将军之职。

马援心内一声长叹:公孙述这些年肯定去领导学院进修了一番,超会摆谱,作秀一流。

当然马援身边的随从们并不这么认为,大家都觉得公孙皇帝出手大方,又很有领导派头,这个列侯大将军更是拉风,怎么也比凉州那有名无实的绥德将军强,不如就留下来干得了,盛情难却嘛!

马援摇头笑:“公等所言差矣!今天下雄雌未定,公孙不效‘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之法,而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孔子曰:‘俑人不仁’。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

一句话,马援看不惯公孙述的形式主义。盛世搞搞形式主义倒也无可厚非,毕竟领导要有领导的派头,但如今天下还未定,成败也未可知,就搞起了这些花里胡哨的花架子,装腔作势,夜郎自大,真可谓沐猴而冠。只有脓包才会被这种花架子所慑服,看到英雄豪杰眼中,徒惹失笑!

看来,马援的政治思想颇有先秦古风,所谓“士贵耳,而王者不贵。”拥有独立人格的士人,在精神上比世俗统治者更高贵。马援生于专制渐强之时代,却不为功名富贵所惑,通明时势,士风浩浩,真是难能可贵,可敬可佩。

马援拒绝了公孙述的好处后,告辞回到凉州,向隗嚣报告:“子阳(公孙述字)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成语“井底之蛙”、“妄自尊大”典出于此)

隗嚣很高兴,公孙述果然不咋地,那接下来就看看东方的刘秀是何等人物了。希望马援也能带回一个同样让他满意的答案。

于是在公元28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晚一些,马援再次启程,前往洛阳。

对于刘秀,马援倒是素无交情,只能说是久仰久仰,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远胜闻名。

然而,两人的这次历史性会晤,却发生的极其平淡,既无鲜花掌声,也无鞭炮齐鸣,更无旗鼓仪仗(注2),只有空荡荡的宣德殿,一个小太监,还有一个便服罗巾、满脸微笑、帅气无比的青年人。

这个青年自然是刘秀,当时比马援小八岁,正在三十出头;只见他亲切的降阶相迎,与马援握手言欢,这等平易随和,竟然一点帝王的架子 都没有。

相同的帅气兼洒脱,此二人倒是同类。

果然,两人走近一个照面,心中便各赞了一声好帅,二人生平,从未见过这等风流如画的人物,这一对眼,大概就叫一见倾心吧!这世上不管是男女之情,朋友之谊,甚或是君臣之义,往往就在这一眼瞬间。

于是刘秀放声笑道:“卿遨游二帝间,今见卿,使人大惭。”

好一个器宇恢廓的刘秀,盛名高位至此,仍自言惭愧,马援心内的好感不由又多了几分,于是低眉轻笑,顿首辞谢,可同时又问了一个敏感问题:“当今之世,非独君择臣也,臣亦择君矣。臣与公孙述同县,少相善。臣前至蜀,述陛戟而后进臣。臣今远来,陛下何知非刺客奸人,而简易若是?”

马援道出了一句在后世大独裁者看来甚是离经叛道的话,他说这君臣就跟老板伙计一样,是可以双向选择的,同时也暗示自己就是那随时准备跳槽的好伙计,天下老板都想高薪挖走自己。

刘秀见马援坦率至此,且语带机锋,心内也是非常激赏,忙紧握住马援的手,哈哈大笑:“卿非刺客,顾说客耳。”意思说你装啥刺客,别装了,你小子也就是个探风的吧!

此言一出,即便是见识广博、心高气傲的马援,也不由为刘秀推诚结纳、自信从容之领袖魅力所倾倒,情不自禁告白起来:“天下反覆,盗名字者不可胜数。今见陛下,恢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

这世上没人不喜欢告白,刘秀当然也不能免俗,遂与他日夜相伴,促膝长谈,不亦乐乎!不久,刘秀起驾南巡,又让马援随行,先一起到黎丘劝降秦丰,后同至东海指导平乱,行间尽显其战神风范,让马援佩服到五体投地。

巡游回到洛阳后,刘秀又拜马援为待诏,日备顾问,经常向他咨询西北大事。转眼到了次年正月,马援提出该回凉州了,刘秀依依不舍,乃令表弟太中大夫来歙持节一路相送,规格极其尊崇。

马援一回到天水,就被隗嚣拉到自己府中,同起同卧,跟刘秀邓晨般,躺在床上开起了“卧谈会”。

隗嚣迫不及待想知道东方的情况和刘秀的优劣,马援直言不讳:“前到朝廷,上引见数十,每接宴语,自夕至旦,才明勇略,非人敌也。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经学博览,政事文辩,前世无比。”

听到马援对刘秀如此崇拜,隗嚣顿感不悦,于是满心醋意,酸溜溜的问道:“卿谓何如高帝?”

他刘秀再牛,也不能跟我大汉朝开国先帝比吧!这问题还真不好回答,于是马援斟酌了一番,又语带机锋道:“不如也。高帝无可无不可;今上好吏事,动如节度,又不喜饮酒。”

马援果然是一个“说客”,口辩无双,既政治正确,又灵活中肯,言辞之间颇有意味。盖刘邦为人随性,虚衷无执,做事情毫无定法,心中也没有明确的黑与白,只要能达成目标,不出原则性问题,一切都可随机变通,不必拘泥于条条框框,正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最终达到无招胜有招的领导化境;而刘秀这个人精于吏治,生性谨慎,重视制度,行事调度讲究章程,还具有极强的自制力,连酒都不怎么喝。这是因为一个王朝就跟一个公司一样,创业阶段的经营往往是个人风格式的,而规模经营的阶段必须是规范化的;创业阶段过于追求规范,就有可能扼杀活力;而后期过于突出个人风格,则可能破坏制度。换句话说,刘邦开创大汉、是摸索创新型的领导;而刘秀中兴大汉、是继承发扬型的领导。在境界上,其实刘邦更高,已高到常人无法理解的地步;而刘秀则是靠个人勤奋与后天努力才走到这一步。马援评价,可谓中肯,但隗嚣偏偏听不懂他的话,当下就不快道:“如卿所言,今上岂非反胜高帝一筹?岂有此理!

马援哈哈一笑,从此无语,摆出一幅“我笑他人看不穿”的样子。隗嚣再问不出什么,心中直打鼓,只得让马援护送自己的长子隗恂去洛阳为质,向刘秀表忠心。

就这样,马援作为隗嚣与刘秀之间的联络人,以“凉州驻京办主任”的身份,携家眷与宾客一同来到洛阳,开始了他的“纵横家”与“说客”生涯。

由于马援身份敏感,刘秀一时也不好安排他什么职务,只能将他暂时冷落一旁,关键时刻再用。

孔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马援成天在洛阳吃闲饭,感觉很不爽,何况他手底下宾客众多,饭量也都不小。马援考虑,自己是关中茂陵人,在老家还颇有一些宗族势力可以利用,况且自王莽赤眉之乱后,长安上林苑一带沃野千里,地却全荒了,实在可惜,不如就去那儿屯田以供养宾客,同时也为恢复关中生产做一点贡献。刘秀照准。

这就是马援,从来不甘平淡,片刻也不得闲,人活着就是要做事情。他宁愿做个特殊的农夫、幕客,也不愿接受隗嚣的将军、公孙述的列侯,因为三方遨游后,他的慧眼已完全看清了天下大势。

转眼又过了半年,至建武五年(公元29年)冬,刘秀基本平定东方,可这时隗嚣却在部将王元的煽动下,开始谋划独立了,因与群臣商议,军界表示支持,而文臣表示反对,隗嚣狐疑不决,首鼠两端,心内非常纠结。

如此优柔寡断,隗嚣果然不是个成大事的人,要反就早点反,等刘秀搞定了东方才想反,这岂不是找死么?

马援非常无语,决定与隗嚣划清界限,于是一个劲写信规劝、责备隗嚣,不料隗嚣却认为马援胳膊肘往外拐,背叛自己,心中越发恼火,终于在建武六年五月起兵拒汉,两边大打出手。

马援明白,现在就是他选择站队、建功立业的时候了,否则再拖下去,他将永无出头之日。于是向刘秀上书,诉说衷曲,剖明心迹,并请求面见皇帝,具陈灭嚣之术,言:“臣与隗嚣,本实交友。臣初次诣阙,嚣曾与约事汉,不料他反复如此。臣非负嚣,嚣实负臣。故臣愿献密议,决除此虏。”历来叛徒大多为人所不耻,可马援却为何没有背上叛臣的恶名呢?这就是由于马援和隗嚣的政治切割做的很好。马援表示:自己和隗嚣不是君臣,而是朋友,且当初是一起归汉的,可隗嚣却背叛了当初的承诺,这就是不够朋友,所以自己要和他划清界限,更要代表正义尽快消灭他!

刘秀览章大笑,关键时刻,还是马文渊站出来了,这一子棋他埋伏至今,如今就要发挥大作用!

于是刘秀立刻召见马援,马援为之具言谋画,道:“陇西山险兵强,不可强取,应做缓图。可先翦羽翼,继攻腹心。臣居此半生,故旧甚多,因请往来游说陇将羌豪,为陈祸福,以离嚣支党。”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刘秀会心一笑,发给马援五千突骑,让他率队纵横于凉州各方势力之间,往来游说高峻、任禹等陇将羌豪,策反、瓦解隗嚣党羽,

携区区五千骑,马援深入敌境,虎口夺食,这胆量,这气魄,千载之下,让人绝倒。宋太宗赵光义赞马援说他“词辨分明”(李攸《宋朝事实》),其纵横家之卓越口才,对其帮助亦不小。

可惜,关于马援这段纵横家之旅,史书并未记其详情,只全文录载了一封马援写给隗嚣大将杨广的劝降信,其书恺切动人,合情入理,乃东汉文学史上名篇,惜篇长未录,大家可自去搜,以观马援文采。马援非以博学鸿儒著称,但毕竟跟过名师,文章写的还真不赖。其实文字这东西,讲究的是天赋,绝非苦读可就。

建武八年六月,来歙占领略阳,隗嚣心腹大坏,刘秀趁势亲征,至漆县(今陕西彬县)陇山之下,召开战前军事会议,诸将都认为王师亲征,事关重大,且前方得报,隗嚣在陇山设有重兵把守多处关隘,大军实不宜深入险阻,不如暂且回兵,再做计议。刘秀一时犹豫未决,就想起马援这个“凉州通”,赶紧召他来军中议事。

马援闻召,连夜赶至,然后根据这些年所掌握的情况,给大家详细分析了陇地兵将的现状,并断言道:“今隗嚣侧足无所立,将帅有土崩之势,王师兵进必破之!”

诸将听马援说的风生水起,心内却大不以为然:你说必破就必破了,也不知是隗嚣必破,还是你的牛皮必破?

马援见大家表情仍有狐疑,便吩咐兵士去取一斛米来,笑道:“援破敌之策,便在米中!”

诸将更加莫名其妙:马援你拿这些米来作甚?肚子饿了就跟你妈妈回家吃饭,现在开会呢!

马援当然不是肚子饿了,而是要创一项世界军事之最。盖西北地形复杂,以地图这种平面模式已无法适应军事指挥的需要,于是马援大胆创新,在世界战争史上首次使用了战争博弈论与立体沙盘推演作业(注3),确切的说,是“米盘”,即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以直观展示陇地道径、险要,从而明确汉军的最佳进军路线。诸将见了这等新鲜方法,不由啧啧称奇,就连身为超一流名将的刘秀,也不由兴奋赞叹:“幸有马文渊,虏在吾目中矣。”

结果,马援这极富想象力的天才创举,让汉军轻松穿越数处关隘,在巍巍陇山之中如履平地,几乎不受任何阻碍便北上至陇北要塞,高平第一城(今宁夏固原),与窦融的河西兵团顺利会师,然后继续按照马援的沙盘推演,从陇山北部的平缓山区迂回,沿着宽阔的陇水河谷南下,一路势如破竹,终于没让来歙成为悲壮的弃子。

接下来的一年里,马援都在凉州随诸将平乱,数次力挽狂澜。诸将每有疑议,都向马援请教,对他十分敬重。至建武九年六月,刘秀拜马援为太中大夫、兼任西征大军副监军,算是正式进入了东汉朝廷的军界高层。又经过一年的辛苦征战,至建武十年十月,马援与诸将终于攻破落门,全歼隗嚣父子割据势力。

凉州略定,刘秀就可以专注于成都公孙述了,陇地诸军也开始积极筹备南下伐蜀,但就在这时,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

注1:羊裘,即老羊皮做的裘衣;袴,同“裤”,即皮裤。《淮南子·齐俗训》:“贫人则夏披葛带素”,“冬则羊裘解札”。因此衣羊裘,穿皮裤,乃是说马援生活简朴。

注2:刘秀一生简朴,称帝十余年都没有设仪仗队,直到蜀帝公孙述被灭,蜀郡太守张堪把成家皇帝的仪仗、乐器收起来运到洛阳,东汉王朝才有了仪仗队。

注3:战争博奕论,即运用随机数学的理论和现代计算机技术,研究如何通过沙盘作业和军用地图作业,拟定与论证有关的作战计划,组织军事行动等,以培养提高军队指挥人员及参谋人员指挥作战能力的一门学科。马援发明此等沙盘作业,据说比欧洲军队早1800多年。

","gnid":"9f366c202e1eb1aed","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104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558fc204bd1b7029.jpg","width":"784"},{"desc":"","height":"60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e918dfda847c12eb.jpg","width":"1080"},{"desc":"","height":"922","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c9a98285752d5fa6.jpg","width":"1280"},{"desc":"","height":"544","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f038653b54dbe1ef.jpg","width":"1080"},{"desc":"","height":"87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955d76a301075d9a.jpg","width":"1280"},{"desc":"","height":"72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dc62f236bc71f1d4.jpg","width":"1240"},{"desc":"","height":"128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1bbfb2497c1fa38d.jpg","width":"2048"},{"desc":"","height":"775","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145a1b06a5b2b96d.jpg","width":"1000"},{"desc":"","height":"797","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c6c45d75d02baff6.jpg","width":"640"}]}],"original":0,"pat":"zzc,art_src_3,fts0,sts0","powerby":"hbase","pub_time":168903552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10e56c737b2540782dfd879d9e69d941","redirect":0,"rptid":"d7b7b118bdcfa778","rss_ext":[],"s":"t","src":"千古名将英雄梦","tag":[{"clk":"khistory_1:马援","k":"马援","u":""},{"clk":"khistory_1:公孙述","k":"公孙述","u":""},{"clk":"khistory_1:王莽","k":"王莽","u":""},{"clk":"khistory_1:刘秀","k":"刘秀","u":""}],"title":"汉朝经历最传奇的一位人物,刘秀见了都自觉惭愧

什么不示什么的四字成语
没有什么不示什么的四字成语,不的成语:念念不忘、不由自主、美中不足、川流不息、不约而同、卓尔不群、漫不经心、纹丝不动、求之不得、二话不说、一动不动、不知所措、哭笑不得、目不暇接;妙不可言、数不胜数、急不可耐、络绎不绝、不可思议、势不两立、心照不宣、滔滔不绝、自强...

不( )示( )
不(甘)示(弱)bù gān shì ruò 成语:不甘示弱 【解释】:示:显示,表现。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表示要较量一下,比个高低。【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附集·我的第一个师父》:“台下有人骂起来。师父不甘示弱,也给他们一个回骂。”【近义词】:不甘后人、力争上游 【反义词】:甘拜...

成语不甘什么成语
不甘示弱:[成语解释]示:显示,表现。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表示要较量一下,比个高低。[典故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附集我的第一个师父》:台下有人骂起来。师父不甘示弱,也给他们一个回骂。[近义词]不甘后人、力争上游 [反义词]甘拜下风、自暴自弃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

能不能帮忙推荐一下"凉"这个字在前面的成语,就是谐音,最好能大度一些的...
良辰吉日:美好的时辰,吉利的日子。后常用以称宜于成亲的日子。良辰美景 :美好的时光和景物。良工心苦: 形容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都费尽心思 良弓无改: 指继承父祖的优良传统和事业 良工不示人以朴: 高明的木匠不把非成品拿给人看。比喻有贤德的人一定要把人培养成材或所做的事一定...

含有不字的成语四字成语大全
1. 带有不字的四字成语大全 不期而遇、不虚此行、不留余地、零碎不全、口不应心、卓尔不群、采椽不斫、朝不虑夕、不可轻犯、不辨菽粟、祸出不测、闭门不出、矜持不苟、恶不去善、只骑不反、乐祸不悛、无所不容、大节不夺、变动不居、言不及行、俗不可耐、不由分说、一字不落、食而不化、威刑...

不开头的褒义四字成语有哪些
1. 四个字的成语不字开头有哪些 不进则退、 不求甚解、 不置可否、 不可思议、 不卑不亢、 不刊之论、 不耻下问、 不言而喻、 不以为然、 不落窠臼、 不一而足、 不绝如缕、 不惑之年、 不约而同、 不可一世、 不忍卒读、 不速之客、 不胫而走、 不破不立、 不亦乐乎、 不期而遇、 ...

含有不字的成语有什么
俭不中礼、不干不净、不值一笑、临难不屈、毫不犹豫、兵不污刃、未为不可、游荡不覊、成事不说、按甲不动、淡而不厌、岁比不登、盖不由己、目不苟视、贵不召骄、良莠不分、不次之位、风景不殊、不卜可知、不当不正、曲不离口、豪放不羁。不什么的四字成语不白之冤:白:...

不 人的成语
【君子不夺人之好】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好:喜爱。道德高尚的人不夺取人家喜爱的东西。【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只:助词。我的妈呀,我的天哪!不体谅人家的心哪。原指少女因爱情得不到支持而发出的概叹。后泛指得不到尊长的体谅。【良工不示人以朴】朴:没有细加工的木材。高明的木匠不把非...

目不什么成语四字词语
目不别视 目不给赏 目不苟视 眼睛不随便乱看。形容为人正派。 目不忍睹 眼睛不忍看,形容景象很凄惨。 目不忍见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同“目不忍视”。 目不忍视 眼睛不忍看视。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目不识书 目不暇给 目不斜视 目不知书。 2. 目不什么什么四字成语 目不见睫 目不交睫 目不窥...

不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不三不四 不伦不类 不值一提 不才之事 不依不饶 不问而知 不寒而栗 不翼而飞 不祥之兆 不白之冤 不卑不亢 不辨菽麦 不干不净 不明不白 不差累黍 不差毫发 不成体统 不逞之徒 不辞而别 不打自招 不安於室 不按君臣 不拔一毛 不避斧钺 不...

楚菡15254679709问: 成语填空“( )不示( )” -
开化县人参回答: 大匠不示人以朴,良工不示人以璞密不示人

楚菡15254679709问: 什么不示什么的四字成语 -
开化县人参回答: 没有什么不示什么的四字成语,不的成语: 念念不忘、不由自主、美中不足、川流不息、不约而同、卓尔不群、漫不经心、纹丝不动、求之不得、二话不说、一动不动、不知所措、哭笑不得、目不暇接; 妙不可言、数不胜数、急不可耐、络绎...

楚菡15254679709问: 什么不示什么的成语 -
开化县人参回答: 【良工不示人以朴】朴:没有细加工的木材.高明的木匠不把非成品拿给人看.比喻有贤德的人一定要把人培养成材或所做的事一定要完美.

楚菡15254679709问: 不( )示( ) -
开化县人参回答: 不(甘)示(弱) bù gān shì ruò 成语:不甘示弱 【解释】:示:显示,表现.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表示要较量一下,比个高低.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附集·我的第一个师父》:“台下有人骂起来.师父不甘示弱,也给他们一个回骂.” 【近义词】:不甘后人、力争上游 【反义词】:甘拜下风、自暴自弃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表示要较量出高低来

楚菡15254679709问: 成语填空“不()示()” -
开化县人参回答: 不甘示弱

楚菡15254679709问: 我要查一个词语不示中间填写什么词 -
开化县人参回答:[答案] 【良工不示人以朴】朴:没有细加工的木材.高明的木匠不把非成品拿给人看.比喻有贤德的人一定要把人培养成材或所做的事一定要完美.

楚菡15254679709问: 不[ ]示[ ],成语填空. -
开化县人参回答: “幽幽疏影”:您好. 我刚刚看到你的提问,所以回答得比较晚了一点,可能你已经解决了,但是我还是想回答你,不嫌弃吗, 不甘示弱——不愿意显得比别人差.[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他们厂不甘示弱,奋起直追. 祝好,再见.

楚菡15254679709问: 补充词语:( )不示( )
开化县人参回答: (从 )不示(弱 ) (毫 )不示(弱 ) (绝 )不示(弱 )

楚菡15254679709问: 什么不示什么成语 -
开化县人参回答: 良工不示人以朴【读音】:liáng gōng bù shì rén yǐ pǔ 【解释】:朴:没有细加工的木材.高明的木匠不把非成品拿给人看.比喻有贤德的人一定要把人培养成材或所做的事一定要完美. 【出处】:《后汉书·马援传》: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楚菡15254679709问: 不什么示什么的成语 -
开化县人参回答: 不(甘)示(弱) 【不甘示弱】示:显示,表现.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表示要较量一下,比个高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