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境佛学大词典

作者&投稿:俟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法相宗的教义中,将所缘对境分为三类,即性境、独影境和带质境。

性境,即真实境,其特点在于自守其性,不随心而变。它包括第八识的相分(种子、五根、器世间)、前五识以及与之同时生起的五俱意识的相分。性境有三种不随心:一是性不随,即所缘境的见分通于善、不善、无记三性,相分仅体现无记性;二是种不随,见分与相分分别由各自的种子生成,不受能缘种子影响;三是系不随,所缘境的界地与能缘之心的界地独立不相关联。

独影境则是由能缘之心的妄分别所生起的幻象,无本质,仅为影像。如第六意识的幻象如龟毛、兔角等。独影境有三种随心:性随心,境与心具有同一性;种随心,境与心由同一种子生出;系随心,境与心处于同一界系。

带质境是兼带本质的境地,由心与境的力量共同构成,介于性境和独影境之间。例如第七识缘第八识见分之相分,或第六识追想过去形像。带质境的三种通情本包括:性通情本,如第七识见分与第八识见分相分生成的性种等随应;界通情本,相分的界地与本质和见分的界地系不确定;种通情本,相分的种子随本质和见分而变。

虽然三类境的名称在古代经典中未直接提及,但关于相分与见分的生起方式在印度已有多种说法。如玄奘法师依据护法之说,将相分与见分为别种生的性境、同种生的独影境和两者兼有的带质境。这些分类见于《大四三·六三三中》等经典中,如《成唯识论》、《成唯识论了义灯》、《成唯识论述记》和《大乘法苑义林章》以及《百法问答钞》等。


佛教里说的六根,六尘都指哪些
〔俱舍论卷一至卷三、成唯识论卷一、顺正理论卷六、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一〕(参阅‘五根’1137、‘六境’1298、‘六识’1312、‘根’4131) 【 六根 】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 (名数)眼耳鼻舌身意之六官也,根为能生之义,眼根对于色境而生眼识,乃至意根对于法境而生意识,故名为根...

乐佛学的分类有哪些?
另外,乐还被分为三种不同的层次:天乐、禅乐和涅槃乐。天乐源自善行的结果;禅乐指禅定带来的内在平静;涅槃乐,又名寂灭乐,是达到涅槃境界的极乐。在《佛学大词典》中,乐又被分为四类:出离乐,即出家求道的解脱之乐;远离乐,指初禅境界,远离欲望和恶行;寂静乐,是第二禅以上境界,止息精神...

众生的佛学大词典
梵语bahu-jana,jantu, jagat 或 sattva 之意译。音译仆呼那、禅头、社伽、萨埵。又译作有情、含识(即含有心识者)、含生、含情、含灵、群生、群萌、群类。‘众生’一语,普通指迷界之有情。杂阿含经卷六(大二·四○上):‘佛告罗陀,于色染着缠绵,名曰众生;于受、想、行、识染着...

佛教有没有什么结界
后来佛教引用作为保护圣地的方法。结界是能在土地、建筑物上隔离出一块特殊领域的结印术,数百年来一直是用来作为保护的防御阵等用途,常见为。它是地形结印术的一种,通常来说是无法移动的,但像荒耶宗莲身旁的三重静止结界和固有结界这种强大魔术除外,大都是在原有的物体上施加单独的结印这样的手段...

佛学词典怎么解译“有漏”
有漏佛学大词典 佛学大辞典(一)梵语sa^srava。为'无漏'之对称。漏,梵语a^srava,乃流失、漏泄之意;为烦恼之异名。人类由于烦恼所产生之过失、苦果,使人在迷妄的世界中流转不停,难以脱离生死苦海,故称为有漏;若达到断灭烦恼之境界,则称为无漏。在四圣谛中,苦谛、集谛属于迷妄之果与因,...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文
华严经中提到,菩提心如同种子,能生发一切佛法,包含悲心、智心和愿心等三种核心,以及自性清净圆明的妙心。佛学经典强调,要认识到此心体的微妙无相,同时在日常修行中勤加运用。度一切诸佛境界经中,文殊菩萨解释了菩提的无形相和无为特性,以及性含万德、体绝百非的佛性本质。普润法云和佛学大词...

佛学四大皆空是什么意思
在佛教哲学中,“四大”是指地、水、火、风这四种基本元素,它们构成了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四十二章经》中,其中提到:“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这意味着人体和宇宙间的万物都是由这四大元素组合而成,但没有永恒不变的自我。《佛学大词典》对“四大皆...

涅磐是什么意思?
涅槃,佛教语,梵语的音译。正觉的境界,在此境界,贪、嗔、痴与以经验为根据的我亦已灭尽,达到寂静、安稳和常在。拼音:niè pán 注音:ㄋㄧㄝˋ英文:nirvana 引证解释 佛教语。梵语的音译。旧译“泥亘”、“泥洹”。意译“灭”、“灭度”、“寂灭”、“圆寂”等。是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

【 善知识 】《 佛学大词典 》
分类: 社会民生 >> 宗教 解析:【 善知识 】 《 佛学大词典 》梵语kalya^n!amitra,巴利语kalya^n!a-mitta。音译作迦罗蜜、迦里也曩蜜怛罗。指正直而有德行,能教导正道之人。又作知识、善友、亲友、胜友、善亲友。反之,教导邪道之人,称为恶知识。据大品般若经卷二十七常啼品载,能说...

教子无方的含义
应该是教育孩子没有绝对固定的方法,或者说,教育孩子方法很多,无一定之方法。附 佛学大词典 对“无方”解释如下:【无方】谓佛摄化众生,泯绝方位之区别,无所际限,亦无一定之方法。方,指方所、方法。即纵横自在,发挥妙用之意。临济录序(大四七·四九六中):‘妙应无方,不留朕迹。’盖...

花垣县19774995779: 佛学三大境界是什么? -
终费万仪: 我的答案是:入道、解脱、无我三个境界.入道是心里刚刚开始种下佛的种子,这是第一步.通过不断的修行、历练,身心灵都已经达到清静的境界,不再贪着、执着一切的事,心已经清静无扰了.最后就是无我的境界,也就是觉行圆满,得到阿诺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境界.

花垣县19774995779: 唐僧创立的佛教门派叫什么宗?请介绍相关知识谢谢
终费万仪: 【法相宗】 又作慈恩宗、瑜伽宗、应理圆实宗、普为乘教宗、唯识中道宗、唯识宗、... (六)三类境,即性境、独影境、带质境.(1)能缘之心对所缘之境时,唯以现量如实...

花垣县19774995779: 佛家三个境界? -
终费万仪: 佛教的最高境界就是修出大慈悲心,看众生都苦,于是发愿要普度众生. 佛教是由释迦牟尼在2千5百年前创立的,他那一法门的特点就是“戒、定、慧”.戒就是戒去人世间一切不好的欲望,达到无欲无求;定就是打坐实修,增强自己的定力;慧就是达到大智大慧,最后开功开悟. 现在的世人是很难理解修炼人的.因为现在的人都讲究现实,还是眼前实实在在的利益来的实惠

花垣县19774995779: 六根是哪六根? -
终费万仪: 六根,是指生理学的全部范围.佛教看宇宙人生,既不是唯物论者,也不是唯心论者,更不是唯神论者,乃是主张因缘和合的缘生论者.所以,佛教看一个人的构成,是从心理、生理、物理的三方面来分析的.上面所说的六根是属于生理学,加...

花垣县19774995779: 佛教有境是什么意思? -
终费万仪: 你心里的一切,都是境界. 佛学词典里的几个术语供你参考. 境界: 自家势力所及之境土,又,我得之果报界域,谓之境界.无量寿经上曰:“比丘白佛:斯义弘深,非我境界.”入楞伽经九曰:“我弃内证智,妄觉非境界.” 妄境界: 虚妄不实的境界.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妄境界,因皆虚假不实. 一实境界: (一)指平等而真实之悟境. (二)指众生自性清净之心体.占察经卷下(大一七·九○七上):'一实境界者,谓众生心体,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所不至.' (三)指如来之法身.

花垣县19774995779: 什么叫做境界 -
终费万仪: 【境界】 (术语)Vi&sdotblw;aya,自家势力所及之境土,又,我得之果报界域,谓之境界.无量寿经上曰:'比丘白佛:斯义弘深,非我境界.'入楞伽经九曰:'我弃内证智,妄觉非境界.'[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花垣县19774995779: 什么叫喜?什么叫悲?什么叫哀?什么叫乐? -
终费万仪: 就这样给你解释吧: 医家的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六欲:眼、耳、鼻、舌、身、意. 佛说六识 眼、耳、鼻、舌、身、意 产生六尘 色、声、香、味、触、法 故有七情 喜、怒、哀、乐、爱、恶、欲 佛学大词典》 七情,指一般人...

花垣县19774995779: 佛学大词典 -
终费万仪: 佛学大辞典由近代无锡人丁福保先生转译日本真宗大谷派学僧织田得能著作《织田佛学大辞典》而成.

花垣县19774995779: 佛学大辞典的编纂过程 -
终费万仪: 1912年起,丁福保正式着手编纂《佛学大辞典》.在长达八年的时间里,他呕心沥血,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佛学大辞典》“自序一”中,他说自己为编纂这部辞典“摒弃一切,痛自淬厉”,“沉面濡首,至忘寝食”.在编纂的过程中,...

花垣县19774995779: 七情六欲是指什么?什么是七情?什么又是六欲? -
终费万仪: 现代人似乎更喜欢笼统地提“七情六欲”,而不把七情六欲作具体的区分.有一首流行歌曲,歌名就叫“七情六欲”,歌词记不太清楚了,但有几句印象很深,说什么“醉了吧反正清醒更断肠”,“陪你走过一段七情六欲全都品尝/爱你的苦不要你扛泪不要你挡/七情六欲打翻/笑着哭哭着笑去想你的模样 ……”具体哪七情六欲歌者虽然没有说清楚,但却把现代青年失恋后醉生梦死的心态和感觉唱得淋漓尽致、死去活来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