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饮酒中表现诗人虽身居闹市,但仍能有隐者心境的句子是什么?

作者&投稿:前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陶渊明的饮酒表现诗人虽身居闹市,但仍能有隐者心境的句子是什么~

1、陶渊明的饮酒表现诗人虽身居闹市,但仍能有隐者心境的句子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这两句诗出自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原诗如下:
饮酒(其五)
【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3、注释:
(1)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2)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3)君:指作者自己。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尔:如此、这样。
(4)悠然:自得的样子。见:看见(读jiàn),动词。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5)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
(6)相与还:结伴而归。
4、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5、简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
前四句就是表现一种避世的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的否定。开头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门庭若市的情景。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的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门前冷寂得很。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精神上已经对这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疏远、超脱、漠然的态度,所住的地方自然会变得僻静。“心远”是对社会生活轨道的脱离,必然导致与奔逐于这一轨道上的人群的脱离。
接着四句,作者还是写人物活动和自然景观,而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诗中写到,自己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无意中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庐山)相会。“悠然见南山”,这“悠然”既是人的清淡而闲适的状态,也是山的静穆而自在的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间,有一种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同时发出,融合成一支轻盈的乐曲。所见的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这就是自然的平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诗人好象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最后二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实际的意思,是说人与自然的和谐,根本上是生命的感受,逻辑的语言不足以表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
6、诗人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因厌烦官场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侧面烘托揣摩隐者的品格 贾岛没有遇到隐者,但与童子的对话中,贾岛心情发生了一系列变 化,请大家仔细揣摩贾岛的心情,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1、陶渊明的饮酒表现诗人虽身居闹市,但仍能有隐者心境的句子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这两句诗出自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原诗如下:
饮酒(其五)
【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3、注释:
(1)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2)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3)君:指作者自己。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尔:如此、这样。
(4)悠然:自得的样子。见:看见(读jiàn),动词。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5)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
(6)相与还:结伴而归。
4、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5、简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
前四句就是表现一种避世的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的否定。开头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门庭若市的情景。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的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门前冷寂得很。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精神上已经对这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疏远、超脱、漠然的态度,所住的地方自然会变得僻静。“心远”是对社会生活轨道的脱离,必然导致与奔逐于这一轨道上的人群的脱离。
接着四句,作者还是写人物活动和自然景观,而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诗中写到,自己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无意中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庐山)相会。“悠然见南山”,这“悠然”既是人的清淡而闲适的状态,也是山的静穆而自在的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间,有一种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同时发出,融合成一支轻盈的乐曲。所见的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这就是自然的平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诗人好象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最后二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实际的意思,是说人与自然的和谐,根本上是生命的感受,逻辑的语言不足以表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
6、诗人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因厌烦官场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 其五》

如题,当为“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应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意为:把自己的房子建筑在人世间,可是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表现了诗人虽身居闹市,但仍能有隐者心境。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饮酒》(初中必背16)
《饮酒》是晋代诗人陶渊明的一组五言古诗。陶渊明辞官隐退后,他时常醉酒后诗兴大发,书写感慨,第二天清醒后再修改润色,一共得到20首诗,陶渊明把这一组诗题为《饮酒》。此诗表现了陶渊明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其一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十六)》原文与赏析
渊明是因为夜寒而无眠,还是由于心情而不寐,或二者兼之,不必拘说。唯此二句诗,实富于象征意味,可以说正象征着时代的黑暗与志士的操守。时代愈黑暗,志士愈孤独。此一层意味,亦可以体会。“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孟公是东汉刘龚的字。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中载: 张仲蔚,平陵人,隐身不...

陶渊明的《饮酒,其五》的赏析
这种哲学可以称为“自然哲学”,它既包含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又深化为人的生命与自然的统一和谐。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的,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直接面对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出来,诗就变成论文了。

饮酒其一 陶渊明 赏析
在《饮酒》诗中,陶渊明不仅对时局表示了自己之忧虑和关切,社会现实之昏暗、道德风气之败坏,也使诗人感到愤慨不安这些也就成了他在诗中一再遣责之对象。原文: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作者:...

饮酒中孤鸟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旬进行分析,试联系诗歌分析其表现...
饮酒诗二十首其四 陶渊明 栖栖失群鸟, 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 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晨, 远去何所依。因值孤生松, 敛翮遥来归。劲风无荣木, 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 千载不相违。失群的鸟不得已成为了个体,所以它要寻找,在寻找中悲鸣,这寻找的飞翔是孤独的。这鸟是一种动。当失...

谁知道陶渊明的<<饮酒>>?
《饮酒》淘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淘渊明的一生最喜欢的一个是美酒,一个是菊花,这两点都非常突出,这两点在《饮酒》其五中都有生动的体现。这首诗是非常好的一首诗,他开头说“...

《饮酒》的诗句赏析
《饮酒》组诗共二十首,这是第五首,也是最著名的一首。此诗表现了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读者喜爱它,不仅仅因为它语言浅近,结构巧妙,写景如画,意境高远,还由于它所蕴涵的深刻哲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反对“心为行役”的“物化”。诗的前四句袒露了诗人能够超然出世的原因是“...

陶渊明的《饮酒》共几首?
这首诗的前八句说名不足贵,后四句说身不足惜,都是愤世之言。 陶渊明写《饮酒二十首》诗时,酒喝得不少,家中也经常断酒喝。当他写成十九首诗时,家里的酒坛酒罐又空了好几天。就在这个时候,一天清晨突然听见有人敲门。陶渊明披上衣裳,打开门一看,原来是邻居李老汉,抱着一个酒坛,站在门外。李老汉说:“...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二十)》原文与赏析
读陶渊明诗,想见其为人,其性情之真而且正,比较容易体认,其思想境界之深沉,则须细心了解。《饮酒》第二十首“羲农去我久”,即是了解渊明思想之一重要作品。此诗可以当作渊明的一部中国学术文化史读,但是其终极关怀,则在于现实社会。“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羲谓伏羲,农谓神农,皆传说中...

饮酒选自陶渊明之中的饮酒组诗是第五首。东晋著名和什
境界中含蓄着万物各得其所、委运任化的哲理;这哲理又被诗人提炼、浓缩到 “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等警句,给读者以理性的启示,整首诗的韵 调也更显得隽秀深长。宋代朱熹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

运河区13194633929: 陶渊明的饮酒中表现诗人虽身居闹市,但仍能有隐者心境的句子是什么?饮酒的第五首 -
凭耐养血:[答案]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 其五》 如题,当为“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运河区13194633929: 《饮酒》中表现诗人虽身居闹市,但仍能有隐者心境的句子是 -
凭耐养血:[答案]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运河区13194633929: 陶渊明的饮酒表现诗人虽身居闹市,但仍能有隐者心境的句子是什么 -
凭耐养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要问我怎能如此之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运河区13194633929: 《饮酒》其一中点明诗人因居闹市而心自静原因的诗句是 -
凭耐养血:[答案] 陶渊明《饮酒》:1.点明诗人居闹市而心自静原因的诗句是( ). 答: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原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

运河区13194633929: 陶渊明《饮酒》中表达诗人远离世俗名利羁绊,虽身居“入境”而闲静无忧的原因的诗句回答追加,陶渊明《饮酒》中表达诗人远离世俗名利羁绊,虽身居“... -
凭耐养血:[答案]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就是这个 如果出现问题请回邮或hi我(feiyu5217) 满意尽快采纳答案 ```(*^__^*) 谢谢`````

运河区13194633929: 《饮酒》诗中表明作者无求名利之心,使居住在闹市,也与居住在深山无甚佳不同的诗 -
凭耐养血:[答案]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最能展示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运河区13194633929: 《饮酒》其一中点明诗人因居闹市而心自静原因的诗句是 -
凭耐养血: 陶渊明《饮酒》:1.点明诗人居闹市而心自静原因的诗句是( ).答: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原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

运河区13194633929: 陶渊明《饮酒》一个句子身居闹市,如能不受世俗诱惑,保持高洁的情操,也能获得一份心灵的宁静.正如陶渊明在《饮酒》中所说 -
凭耐养血:[答案]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运河区13194633929: 陶渊明的《饮酒》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
凭耐养血: 《饮酒》主题:这首诗通过描写陶渊明归隐田园后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和悠闲自得的心境,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同时,通过描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运河区13194633929: 生活在闹市 陶渊明的饮酒中体现 的定力 -
凭耐养血: 饮 酒①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②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悠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③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④ 【作者】 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