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 你对中国式“人际关系”的看法

作者&投稿:寇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谈谈你对人际关系的看法~


人际关系的看法:
1、人际关系的真诚原则。真诚是打开别人心灵的金钥匙,因为真诚的人使人产生安全感,减少自我防卫。越是好的人际关系越需要关系的双方暴露一部分自我。也就是把自己真实想法与人交流。当然,这样做也会冒一定的风险,但是完全把自我包装起来是无法获得别人的信任的。 2、人际关系的主动原则。主动对人友好,主动表达善意能够使人产生受重视的感觉。主动的人往往令人产生好感。
3、人际关系的交互原则。人们之间的善意和恶意都是相互的,一般情况下,真诚换来真诚,敌意招致敌意。因此,与人交往应以良好的动机出发。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往往会陷入迷茫,到底什么样的人际交往才有利于我们呢?

在深刻认识到中国人这种“明哲保身”的根本理念之后,要处理好个人的人际关系,应该避免以下三种态度:

Æ 忌锋芒毕露

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不要锋芒毕露。年轻人往往容易犯这种毛病,到哪里都要变成焦点,什么事情都有意见。实际上,锋芒不是出头的好路子,大多数情况下别人都会抓机会来折其锋芒,对其进行打压。

Æ 忌自负

人本来不应该有等级,但是现代社会经常为每一个人都画上相应的记号,然后给予不同的定位,实际上,这是人类的一种无奈和悲哀。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名校毕业、名师之高徒往往容易目空一切。社会的实际经验告诉人们,过于自负的人通常很难与别人合作,并且要领导这样的人也非常困难。因此,处理人际关系切忌自负,这不仅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也是对天老爷的不尊敬。

【案例】

〔对“人不应该对自己有信心”的理解〕

“人不应该对自己有信心”,是相对自负而言的,并不是字面意义上表达的那么绝对。人应该对老天有信心,不应该对自己有信心,所谓“老天”就是指自然。因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必须服从自然的规律。当一个人服从自然规律的时候,自然就会给其安排一条路走。

中国人所有的道理,都是由自然而推延到人世,这也是《易经》带给人们的启发。伏羲氏当年就是从自然的景象来体会人世的规律的。伏羲氏所提出的人际关系,就是所谓的“天、人、地”三才。只要三个人在一起,必定其中有一个人像是“天”,有一个人像“人”,而另一个人像“地”,这是非常自然的。像“天”的那一位必然会成为三人之中的领导,而像“地”的那一位则很踏实,能够依靠最强的负荷力来承受所有的东西,像“人”的那一位则要承上启下,顶天立地。三个人在一起,虽然角色不同,但是互相配合,就能够相处得很愉快。否则,只会由各搞各演变为内斗,抵消所有的力量,最终一并消亡。

Æ 忌轻率

“轻率”就是做什么事情不经过大脑,一下就反应出来了。事实上,每一次所发生的事情都是很特别的,都是没有重复过的东西。因此,不要立即反应,谁都没有把握做这种事情。历史是会重演的,但是每一次都不一样,正是由于每次的这些差异,代表了其不断的演进过程。鉴于如此的客观规律,每个人在面对任何刺激的时候,首先应该把嘴巴闭起来,否则容易犯“祸从口出”的错误,而后进行谨慎全面的思考,这叫做谋定而后动。大家都应该告诉自己:“我很有能力,但是我不应该随便表现。”

4.中国人的变动性

中国式的人际关系还有一个变动性的特征,就是“依理而变”,一切经常变来变去,直到变到合理的地步为止。这是因为人的理念、行为都会变动,与之相对应的人际关系处理手法、态度等就不可能不变,而是应该做到“一切变得合理”。

中国人的“变动性”最强,而“持续性”也最高,这是比较不容易理解的。“变动中有持续,持续中有变动”可以说是中国人中庸之道的最好体现。

对“中国式人际关系”的总结之三:先修己而后安人(上)

(一)“修己”与“安人”的关系

“安”的观念,长久以来都在各个方面影响着中国人。要“安人”必先“修己”,不修己则难以安人,“修己”与“安人”贯穿与中国式人际关系的始终。处理中国式人际关系,应秉持着“伦理道德”的精神,以“彼此彼此”为原则,拿“圆满、圆融、圆通”作为标准,使个人立于不败之地,发挥推己及人的力量,分中有合,而又合中有分,从而谋求安居乐企及人与人之间的互敬互惠,最终各得其安。

(二)人际关系从自己做起

1.“修己”的要旨

“修己”是指修造自己,而不是改变他人。前文所提到的“一表人才”、“两套西装”、“三杯酒量”、“四圈麻将”、“五方交友”、“六出祁山”、“七术打马”、“八口吹牛”、“九分努力”以及“十分忍耐”都是在“修己”方面所应该注重的。除了应该做到以上内容之外,要处理好中国式的人际关系,还应该把握“修己”的三个要旨:

自觉

当别人对你客气的时候,你必须提高警觉,自动讲理,不管对方怎么说,你自己要赶快衡情论理,表现出合理的态度和行为,以求合情合理。

中国人讲求“由情入理”,便是喜欢采取“给足面子,让他自动讲理”的途径,借由客气的口吻来提醒对方:“最好赶快清醒过来,自觉地讲理,以免闹得彼此都下不了台。”有了面子,则应该赶紧自动按照道理去做,这就是所谓的“自觉”。而有了面子之后,还误认为对方一点都不介意,不懂得赶快调整自己,甚至得寸进尺就是“不自觉”的表现了。

自律

当人们不满意别人的表现时,不可以直接加以指责,也不能够立刻和其讲道理。最好先给其面子,用情来点醒他,使其自动讲理,合理地调整其言行。人们希望别人由情入理,先给自己面子再来诱导你自动讲理,因此,需要将心比心,必须了解到别人也有同样的期待,以满足顾全面子的需求。

由此可见,处处克制自己,时时提醒自己在人际关系处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人都可能有糊涂的时候,不可以一下子就将其逼到死胡同里,使其没有自动改善的机会。这种态度就是“自律”,即自己对自己管制得恰到好处,可以减少很多无谓的麻烦,节省许多时间和精力。

自主

随时提醒自己,必须以自动自发的精神来维护自己的自主权,一旦被动,处处依赖别人的指示,势必会丧失自主的权利,成为一个不够资格自立的人。

人有自主性,可以自行决定自己是要主动还是要被动,但是有心主动的人,仍然可以保有其自主性;若是选择被动,则要接受别人的支配和指使,会逐渐丧失自主性。中国人的自主性特别强,喜欢自作主张,则更应该自动自发,以维护自己所重视的高度自主性。

什么中国式“人际关系”啊!!!我国在人际关系上虽有不足,但自有优点,外国的也不见的一定好啊。
我国的人际关系从古代起就从“三纲五常”出发。
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名教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名即名份,教即教化,名教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等级制度。
▲三纲、五常这两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求全责备三种关系是最主要的,而这三种关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亦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三纲皆取于阴阳之道。具体地说,君、父、夫体现了天的“阳”面,臣、子、妻体现了天的“阴”面;阳永远处于主宰、尊贵的地位,阴永远处于服从、卑贱的地位。董仲舒以此确立了君权、父权、夫权的统治地位,把封建等级制度、政治秩序神圣化为宇宙的根本法则。董仲舒又认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治国者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他看来,人不同于其他生物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五常之道。坚持五常之道,就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从宋代朱熹开始,三纲五常联用。
名教观念最初也始于孔子。孔子强调以等级名份教化社会,认为为政首先要“正名”,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董仲舒倡导审察名号,教化万民。西汉武帝时,把符合封建统治利益的政治观念、道德规范等立为名分,定为名目,号为名节,制为功名,用它对百姓进行教化。称“以名为教”。其内容主要就是三纲五常。但“名教”这个词的出现是在魏晋时期,用来指以孔子的“正名”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封建礼教。魏晋时期围绕“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展开了论辩。王弼糅老庄思想于儒,认为名教出于自然;嵇康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西晋郭象则认为名教即自然。宋明以后,名教被称作“天理”,成为禁锢人们言行的桎梏。如违犯封建伦理纲常,即被视为“名教罪人”。
三纲五常和名教观念,为封建阶级统治和等级秩序的神圣性和合理性而辩护,成为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基本理论,为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维护和提倡。它们作为封建社会的最高道德原则和观念,被写进封建家族的族谱中,起着规范、禁锢人们思想、行为的作用。2000多年来,它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国民性。当然,这种思想在一定时期也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际关系的作用。

中国式人际关系:“施恩慎勿念”,人情不讨人情永远在



酒桌上的礼仪关系 起很大作用。


龙井市18213543615: 谈谈对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的看法
墨贱磷霉: 亲疏有度,不偏不倚,公平公正,以诚待人.这是我们该去做到的 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拉关系走后门凭关系办事跟上头有关系就好这是我们的关系户找一点关系等等,对我们中国人是再熟悉不过了.中国人很注重人际关系. 很多外国人在刚来中...

龙井市18213543615: 如何处理好中国式人际关系 -
墨贱磷霉: 1、首因效应:首次见面给人好感觉;2、诚信定律:热情是焦点,真诚是最高点;3、赞美定律:善赞美能博人心;4、面子定律:给人面子才善交际;5、谎言定律:善意谎言助交往;6、忍让定律:忍让能创和谐;7、异性效应:男女具互相吸引力作用;8、互惠定律:让对方产生“负债感”

龙井市18213543615: 你如何理解中国的人际关系? -
墨贱磷霉: 1个中国人是条龙,10个中国人是条虫,人多了会互相嫉妒. 中国人的成就感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和无能之上.

龙井市18213543615: 怎么理解中国的人际关系 -
墨贱磷霉: 人际关系很复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对待强势女要以退为进.对待腹黑者要静待时机,对待墙头草只做临时战友, 对待两面三刀者要多心,对待闺蜜要有真挚义气.建议看一下甄嬛传,学习一下甄嬛的为人处事方式.很受用.凡事不要想太多,也不要什么都不想.

龙井市18213543615: 中国的人际关系和外国的人际关系有什么区别. -
墨贱磷霉: 其实万事万物都有两面性,地域的不同造成的文化差异也不同,如果在国外的话,即使遇到了大麻烦,我想好朋友之间也不会帮上你太大的忙,但是在国内就会不同了,中国人是比较讲义气的,好朋友有难会“两肋插刀”,但是在国外你就会觉...

龙井市18213543615: 中国人际关系的主要类型,分别遵循的交往原则是什么? -
墨贱磷霉: 万变不离其宗,现在社会和古代中国人际关系无外乎如下: 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目前的主体是朋友有信,如果你在职场生涯中没有诚信,什么的都白扯.无信不立.交往的原则就是诚信.更深一层是 “致中和” 最高原则就是《中庸》里面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为之和” 做到恰当好处是大学问,而目前很多人不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 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5个关系中,只存在一个 “朋友有信” 其他的4个都没有了,不像我们中国保存的比较完整.

龙井市18213543615: 人际关系反映了什么?
墨贱磷霉: 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事物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市场营销中的关系是指精明的市场营销者为了促使企业交易成功而与其顾客、分销商、经销商、供应商...

龙井市18213543615: 在中国式人际关系网中,什么是构成这种关系最本质的基础?
墨贱磷霉: 应该是血缘关系是构成这种关系最本质的基础

龙井市18213543615: 论述中国人人际关系有哪些社会取向特征
墨贱磷霉: (1)家族取向 家族主义是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特征之一,不论是在传统的中国社会,还... (2)关系取向 人际关系是中国文化与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层面,梁漱溟(1963)...

龙井市18213543615: 根据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谈谈你对人际关系的看法 -
墨贱磷霉: 隆重推荐:(一点心寒等)当代学者专业观点: 研究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旨在揭示中国社会管理实践、理论、学派和方法的具体过程及其发展规律;阐明诸家管理理论和思想流派历史嬗变的轨迹;探讨中国古代史中各个管理流派和思想发展过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