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资料

作者&投稿:幸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鲁迅的资料大全~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幼名樟寿,字豫才,鲁迅为其主要笔名。清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城内都昌坊口一个败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从叔祖周玉田启蒙。12岁师事寿镜吾,在三味书屋攻读近5年。少年时代接受长达10余年的传统教育,课余喜杂览,爱读野史笔记。因其外祖母等亲友在绍兴乡间,得以常常接触农村,与农民相亲近。13岁时,祖介孚因科场案下狱,父伯宜去世,家道中落,经常出入当铺与药店,备感世态炎凉。不满传统的封建“正道”,“走异路,逃异地”,二十四年,考入无需学费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不久,因厌恶这所学堂的“乌烟瘴气”,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在南京,开始接触新学,形成“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二十八年春,毕业后被派赴日本留学,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课余,“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与徐锡麟、秋瑾、陶成章等革命党人一起,积极从事反清革命活动。因有感于中国人的愚弱,为改造中国的国民性,于三十二年毅然中止学医,选择文学艺术作为自己的战斗武器,开始革命文学生涯,并加光复会。留日期间,坚定地站在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一边,与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展开大论战,发表《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重要论文,并翻译介绍世界上弱小民族的文学作品。

宣统元年(1909)夏回国,应邀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翌年夏,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教员。工作之余,搜集、整理古籍和乡邦文献,编成《会稽郡故书杂集》和《古小说钩沉》。参加越社青年组织的集会,并以会议主席身份发表演说。武昌起义后,率领绍兴府中学堂师生上街宣传,并率众迎接王金发革命军进驻绍兴,以极大的政治热情,积极参加光复绍兴的实际斗争。绍兴光复后,被绍兴军政分府都督王金发委任为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支持绍兴军政分府采取的革命措施。不久,王金发腐化蜕变,鲁迅深感痛惜,支持越社青年创办《越铎日报》,以监督、批评军政分府的错误行为民国元年(1912)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未几,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到该部任职。同年5月,随教育部迁往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佥事。7年,首次以鲁迅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人吃人的封建礼教。后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结识李大钊、陈独秀和胡适等人。8年,“五四”运动爆发,站在运动的最前列,猛烈抨击封建文化与封建道德。文学创作一发而不可收,除《孔乙己》、《阿Q正传》等名篇外,还发表了大量杂文,抨击新文化运动的反对者。9年开始,先后在23年后的文化“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中,建立了特殊的功勋,从而成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24年10月,工农红军经过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消息传来,他与茅盾托人经巴黎向中共中央拍贺电:“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25年,身患重病。4月底,会见奉中共中央之命由陕北来上海的冯雪峰,了解中共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6月抱病口授《答托洛斯基派的信》,反击托派对中共的诽谤。8月,口授《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表示无条件地拥护和加入这条战线。从16到25年间的以杂文为主的论著,先后编成《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此期间,还以很大精力翻译、介绍外国进步文学作品《毁灭》等,为传播马列主义文艺思想,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关心教育战线的斗争和青年学生的成长,多次应邀在上海、北京等地的大学演讲和热情接待来访的青年,回答他们提出的种种问题。热心提倡战斗的木刻艺术,是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民国25年(1936)10月19日,在上海逝世,终年56岁。其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可为一生写照。遗体安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迁至上海虹口公园,由毛泽东题署墓碑。毛泽东称颂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一生著译甚丰。有多种版本《鲁迅全集》问世。其作品一版再版,并翻译成50多种文字,传播国内外。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本名周树人,原名樟寿,字豫才,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浙江绍兴人,为中国的近代著名作家,新文化运动领袖之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开山巨匠,在西方世界享有盛誉的中国近代文学家、思想家。
鲁迅的主要成就包括杂文、短中篇小说、文学、思想和社会评论、学术著作、自然科学著作、古代典籍校勘与研究、散文、现代散文诗、旧体诗、外国文学与学术翻译作品和木刻版画的研究,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扩展资料:
鲁迅也以译作著名。在鲁迅留下的1000多万字作品中,有一半是翻译文字。他在前期主要翻译欧美文学及日本文学作品,如尼采、凡尔纳等,后期则主要翻译东欧文学及苏联文学的革命文学作品。他的翻译强调忠实原文,有时甚至连原句的结构也不加改动,以“硬译”风格闻名。他曾希望借引入欧式的长句,来增加汉语对复杂关系的表现力。据统计,鲁迅总共翻译过14个国家近百位作家200多种作品。
此外还有《鲁迅书信集》、《鲁迅日记》等存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迅

鲁迅相关资料
作者:佚名 转贴自:梦里水乡 点击数:1105

[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年至1907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展开大规模的论战时,鲁迅站在革命派一边,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重要论文。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猛烈的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并同早期共产主义者李大钊等取一致步调,坚决反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妥协、投降倾向。
1918年至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旁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在这一时期,鲁迅开始接触马列主义,阅读过《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著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来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蒋介石反革命政变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一切职务。其间,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教育,彻底放弃了进化论思想。1927年10月到达上海,认真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1930年,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学运动的主将。这期间,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国民党反动派御用文人及其他反动文人、反动文学进行不懈的斗争,逐步成为我国文化革命的旗手和无产阶级的伟大战士。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1927年到1935年,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后十年的杂文,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地、深刻地分析了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这些作品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鲁迅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介绍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中国的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艺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集》、《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1938年出过《鲁迅全集》(二十卷),新中国成立后,鲁迅的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56年,党和人民政府迁移重建了鲁迅墓。毛泽东亲自为鲁迅墓题字,并多次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向鲁迅学习。北京、上海、绍兴等地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

作者简介之二

鲁迅(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先驱。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七岁入私塾“三味书屋”,读诗书经传,但他更喜欢野史、杂记,同时又喜欢美术和民间文艺。十三岁时,祖父因科场案被捕入狱,父亲又患了重病,家庭由小康而坠入困顿。十六岁那年,父亲去世,家里“几乎什么也没有了”。家庭经济地位的变化,使鲁迅饱尝了世态炎凉的况味,看到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封建道德的虚伪。鲁迅幼年及祖父下狱后常住外婆家,使他有机会接触农民的孩子,了解农民的痛苦生活和勤劳朴素的品质。所有这些,对鲁迅后来的思想和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1898年5月鲁迅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转入江南矿务铁路学堂。在南京四年,鲁迅从维新派变法中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和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使他接受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相信“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1901年12月鲁迅从矿路学堂毕业,怀着“救国救民”的信念决定去日本留学。次年1月入东京弘文书院学习。为了表示与满清统治斗争到底、献身祖国解放事业的决心,鲁迅毅然剪掉象征种族压迫的辫子,并存照题诗,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庄严誓言。1904年鲁迅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以为“日本维新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想借此走“科学救国”的道路。但严酷的现实使他醒悟到改变“愚弱的国民”的精神尤为重要。于是弃医从文,立志以文艺来唤起民众。1906年6月,鲁迅回到东京,积极参加反清爱国的革命活动,翻译与介绍了具有反抗精神的外国小说。1907年,他写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文章,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以进化论为主要武器,对形形色色的反动思潮进行猛烈的批判,提出改革中国社会的政治主张。

1909年夏,离日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教书。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鲁迅非常兴奋,热情地欢迎、支持这一革命。1912年1月,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请,赴南京教育部任职,后随部迁往北京,先后任社会教育司科长、佥事。他亲眼看到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的丑剧,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他在寂寞和苦闷的心情中抄写碑帖,整理古籍;同时考察中国的历史,思索中国的前途。《唐宋传奇集》和《嵇康集》等大多是这个时期辑录整理的。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正在沉思、探索的鲁迅以强烈的震动,使他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和人民革命的希望。“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使鲁迅的革命精神更加振奋。从1918年起,鲁迅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这一年四月,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揭露封建制度和孔孟之道的吃人本质,发出“救救孩子”和推翻这个社会的号召。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鲁迅“一发而不可收”,接连发表了《孔乙己》、《药》等优秀短篇小说和大量匕首投枪式的杂文,以彻底反封建的思想和犀利冷峻的艺术风格,显示文学革命的实绩。

1920年秋天开始,鲁迅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教中国古典文学,并坚持文学创作。《中国小说史略》就是根据教课讲义整理成的文学史专著。1921年12月鲁迅写成著名小说《阿Q正传》。作品通过雇农阿Q这个典型,鞭挞封建制度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和精神奴役,深刻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这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现代文学史上一座丰碑。1923年和1926年相继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呐喊》和《彷徨》,展示了辛亥革命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广阔的生活画面。散文诗集《野草》也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1925年,围绕“女师大风潮”,鲁迅同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自由派进行尖锐的斗争。1926年1月,在大革命高潮声中发表著名杂文《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提出“打落水狗”彻底革命的口号。在“三·一八”惨案中,面对反动军阀的血腥暴行,鲁迅愤慨地指出:“血债必须用同物来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同年八月,因受反动军阀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执教,著有《汉文学史纲要》和优秀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五篇。这些散文笔调优美、含蓄,感情深沉、激宕,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1927年1月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发表了著名文章《庆祝沪宁克服的那一边》,热烈赞颂革命,发出“永远进击”的号召。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血腥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学生,鲁迅因营救中山大学学生无效,愤而辞去该校一切职务。血的事实使鲁迅“轰毁”了进化论思想,认识到“青年必胜于老人”的偏颇,向共产主义的思想飞跃。

1927年9月底,鲁迅到上海定居。从此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和文艺运动。在1928年文学论争中,鲁迅比较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深刻地进行自我解剖,确信“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长期阶级斗争的磨炼和艰苦的自我教育,使鲁迅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鲁迅最后的十年,在党的领导下,在新文学的战场上,冲锋陷阵,浴血奋战。他参加“左联”的领导工作,并先后参加了革命互济会、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他还主编和与人合编过《语丝》、《奔流》、《前哨》等革命刊物,倡导过文艺大众化运动和新兴木刻运动,培养了不少革命作家。他以杂文为武器,同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文人进行英勇、坚决的斗争,揭露他们充当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走狗的丑恶嘴脸。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鲁迅怀着极大的喜悦,向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发了贺电,表达了对党和毛主席的崇敬和热爱。

鲁迅为革命为人民鞠躬尽瘁,积劳成疾,但谢绝到国外就医。“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坚持在中国战斗到最后一息。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逝世,终年五十六岁。鲁迅的“治丧委员会”由毛泽东、蔡元培、宋庆龄、茅盾等人组成。上海各界敬献的“民族魂”旗帜,覆盖着他的遗体。中共中央从延安发来唁电,谨表哀悼。当鲁迅遗体在虹桥公墓安葬时,成千上万的群众赶来送殡。解放后,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主席亲书“鲁迅先生之墓”六个大字,出版了《鲁迅全集》二十卷,《鲁迅书信集》和《鲁迅日记》各两卷。鲁迅著作已被译成五十多种文字广为传颂,为世界各国人民所热爱。

鲁迅相关资料
作者:佚名 转贴自:梦里水乡 点击数:1105

[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年至1907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展开大规模的论战时,鲁迅站在革命派一边,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重要论文。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猛烈的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并同早期共产主义者李大钊等取一致步调,坚决反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妥协、投降倾向。
1918年至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旁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在这一时期,鲁迅开始接触马列主义,阅读过《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著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来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蒋介石反革命政变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一切职务。其间,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教育,彻底放弃了进化论思想。1927年10月到达上海,认真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1930年,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学运动的主将。这期间,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国民党反动派御用文人及其他反动文人、反动文学进行不懈的斗争,逐步成为我国文化革命的旗手和无产阶级的伟大战士。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1927年到1935年,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后十年的杂文,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地、深刻地分析了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这些作品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鲁迅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介绍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中国的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艺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集》、《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1938年出过《鲁迅全集》(二十卷),新中国成立后,鲁迅的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56年,党和人民政府迁移重建了鲁迅墓。毛泽东亲自为鲁迅墓题字,并多次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向鲁迅学习。北京、上海、绍兴等地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

作者简介之二

鲁迅(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先驱。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七岁入私塾“三味书屋”,读诗书经传,但他更喜欢野史、杂记,同时又喜欢美术和民间文艺。十三岁时,祖父因科场案被捕入狱,父亲又患了重病,家庭由小康而坠入困顿。十六岁那年,父亲去世,家里“几乎什么也没有了”。家庭经济地位的变化,使鲁迅饱尝了世态炎凉的况味,看到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封建道德的虚伪。鲁迅幼年及祖父下狱后常住外婆家,使他有机会接触农民的孩子,了解农民的痛苦生活和勤劳朴素的品质。所有这些,对鲁迅后来的思想和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1898年5月鲁迅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转入江南矿务铁路学堂。在南京四年,鲁迅从维新派变法中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和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使他接受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相信“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1901年12月鲁迅从矿路学堂毕业,怀着“救国救民”的信念决定去日本留学。次年1月入东京弘文书院学习。为了表示与满清统治斗争到底、献身祖国解放事业的决心,鲁迅毅然剪掉象征种族压迫的辫子,并存照题诗,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庄严誓言。1904年鲁迅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以为“日本维新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想借此走“科学救国”的道路。但严酷的现实使他醒悟到改变“愚弱的国民”的精神尤为重要。于是弃医从文,立志以文艺来唤起民众。1906年6月,鲁迅回到东京,积极参加反清爱国的革命活动,翻译与介绍了具有反抗精神的外国小说。1907年,他写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文章,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以进化论为主要武器,对形形色色的反动思潮进行猛烈的批判,提出改革中国社会的政治主张。

1909年夏,离日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教书。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鲁迅非常兴奋,热情地欢迎、支持这一革命。1912年1月,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请,赴南京教育部任职,后随部迁往北京,先后任社会教育司科长、佥事。他亲眼看到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的丑剧,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他在寂寞和苦闷的心情中抄写碑帖,整理古籍;同时考察中国的历史,思索中国的前途。《唐宋传奇集》和《嵇康集》等大多是这个时期辑录整理的。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正在沉思、探索的鲁迅以强烈的震动,使他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和人民革命的希望。“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使鲁迅的革命精神更加振奋。从1918年起,鲁迅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这一年四月,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揭露封建制度和孔孟之道的吃人本质,发出“救救孩子”和推翻这个社会的号召。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鲁迅“一发而不可收”,接连发表了《孔乙己》、《药》等优秀短篇小说和大量匕首投枪式的杂文,以彻底反封建的思想和犀利冷峻的艺术风格,显示文学革命的实绩。

1920年秋天开始,鲁迅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教中国古典文学,并坚持文学创作。《中国小说史略》就是根据教课讲义整理成的文学史专著。1921年12月鲁迅写成著名小说《阿Q正传》。作品通过雇农阿Q这个典型,鞭挞封建制度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和精神奴役,深刻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这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现代文学史上一座丰碑。1923年和1926年相继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呐喊》和《彷徨》,展示了辛亥革命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广阔的生活画面。散文诗集《野草》也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1925年,围绕“女师大风潮”,鲁迅同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自由派进行尖锐的斗争。1926年1月,在大革命高潮声中发表著名杂文《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提出“打落水狗”彻底革命的口号。在“三·一八”惨案中,面对反动军阀的血腥暴行,鲁迅愤慨地指出:“血债必须用同物来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同年八月,因受反动军阀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执教,著有《汉文学史纲要》和优秀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五篇。这些散文笔调优美、含蓄,感情深沉、激宕,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1927年1月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发表了著名文章《庆祝沪宁克服的那一边》,热烈赞颂革命,发出“永远进击”的号召。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血腥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学生,鲁迅因营救中山大学学生无效,愤而辞去该校一切职务。血的事实使鲁迅“轰毁”了进化论思想,认识到“青年必胜于老人”的偏颇,向共产主义的思想飞跃。

1927年9月底,鲁迅到上海定居。从此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和文艺运动。在1928年文学论争中,鲁迅比较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深刻地进行自我解剖,确信“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长期阶级斗争的磨炼和艰苦的自我教育,使鲁迅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鲁迅最后的十年,在党的领导下,在新文学的战场上,冲锋陷阵,浴血奋战。他参加“左联”的领导工作,并先后参加了革命互济会、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他还主编和与人合编过《语丝》、《奔流》、《前哨》等革命刊物,倡导过文艺大众化运动和新兴木刻运动,培养了不少革命作家。他以杂文为武器,同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文人进行英勇、坚决的斗争,揭露他们充当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走狗的丑恶嘴脸。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鲁迅怀着极大的喜悦,向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发了贺电,表达了对党和毛主席的崇敬和热爱。

鲁迅为革命为人民鞠躬尽瘁,积劳成疾,但谢绝到国外就医。“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坚持在中国战斗到最后一息。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逝世,终年五十六岁。鲁迅的“治丧委员会”由毛泽东、蔡元培、宋庆龄、茅盾等人组成。上海各界敬献的“民族魂”旗帜,覆盖着他的遗体。中共中央从延安发来唁电,谨表哀悼。当鲁迅遗体在虹桥公墓安葬时,成千上万的群众赶来送殡。解放后,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主席亲书“鲁迅先生之墓”六个大字,出版了《鲁迅全集》二十卷,《鲁迅书信集》和《鲁迅日记》各两卷。鲁迅著作已被译成五十多种文字广为传颂,为世界各国人民所热爱。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早年留学日本。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原学医,后改攻文,期望以此唤醒民众。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从事教育事业。辛亥革命后,曾在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并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授课。新文化运动中,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等文,向封建宗法礼教制度提出挑战,揭露批判吃人的封建制度,成为伟大的民主主义文化战士。1926年,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通缉,南下至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执教。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愤然辞职赴上海,研究马列主义理论。1930年参加并领导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利用文化为武器,与反动派做斗争。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响应中国共产党号召,积极参加文学界、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遗著集成《鲁迅全集》《鲁迅译文集》各十卷,还有《鲁迅日记》《鲁迅书信集》等。“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作品有小说集《呐喊》(1923年),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药》、《故乡》、《社戏》、《一件小事》、《风波》等14篇作品;《彷徨》(1926年),包括《伤逝》、《祝福》等11篇作品;《故事新编》(1936年),包括《补天》、《奔月》、《理水》等8篇作品。
散文集《朝花夕拾》(1927年),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10篇作品。
散文诗集《野草》(1927年),包括《秋夜》、《过客》等24篇作品。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早年留学日本。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原学医,后改攻文,期望以此唤醒民众。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从事教育事业。辛亥革命后,曾在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并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授课。新文化运动中,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等文,向封建宗法礼教制度提出挑战,揭露批判吃人的封建制度,成为伟大的民主主义文化战士。1926年,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通缉,南下至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执教。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愤然辞职赴上海,研究马列主义理论。1930年参加并领导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利用文化为武器,与反动派做斗争。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响应中国共产党号召,积极参加文学界、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遗著集成《鲁迅全集》《鲁迅译文集》各十卷,还有《鲁迅日记》《鲁迅书信集》等。“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作品有小说集《呐喊》(1923年),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药》、《故乡》、《社戏》、《一件小事》、《风波》等14篇作品;《彷徨》(1926年),包括《伤逝》、《祝福》等11篇作品;《故事新编》(1936年),包括《补天》、《奔月》、《理水》等8篇作品。
散文集《朝花夕拾》(1927年),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10篇作品。
散文诗集《野草》(1927年),包括《秋夜》、《过客》等24篇作品。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

内容预览: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 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先后 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 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 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 运动的伟大 旗手。 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 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


迅的偏旁是什么?
1、迅 快:迅速。2、速 快:速记。3、追 赶,紧跟着:追逐。

迅字的笔画顺序
迅字的笔画顺序是:横折弯钩、横、竖、点、横折折撇、捺、拼音:xùn 释义:1、作形容词用,有迅速,立即之意。2、迅速:迅跑。3、常用词组搭配为迅速,迅猛,迅疾。

迅的笔顺怎么写
一、迅的笔画顺序:横斜钩、横、竖、点、横折折撇、捺。二、迅的笔顺图解:三、迅的读音:xùn 四、迅的基本字义:1、用作形容词,意思是:快速的。2、用作副词,意思是:快速的。

迅是什么意思?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迅常用词组
迅即一词,表示立即、刻不容缓,例如在强调某个会议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时,我们会说:"这场会议至关重要,请你立即赶来参加。"迅疾则有迅速、快捷之意,形容动作或事物的快速,比如"他的动作迅疾,令人惊叹。"迅捷一词更侧重于敏捷和高效,常用于描述行动或思维的快速反应,如"他的思维非常迅捷,总能...

我想知道关于《临界爵迹》中的“迅”资料。
这些讯息中 最基本的【绿讯】是指国内所有的魂术师都可以知晓的讯息 带有杀戮色彩的讯息 比如对某个叛乱魂术世家的讨伐 或者对亚斯蓝领土上带有恶意的国外魂术师们的猎杀 都称为【红讯】所有讯息里级别最高的一种 只限在【王爵】和【使徒】中传达的 叫做【白讯】参考资料:《临界 爵迹 燃魂书》...

珠光宝气里的三妹的儿子迅迅是怎么死的?
是宋世万把迅迅带走了,一开始他是想报复贺峰,但是后来又觉得孩子无辜,所以就想把迅迅放了。但他把迅迅带走后,迅迅一直哭,他就随便给迅迅买了包薯条。迅迅有谷物过敏症(就是对淀粉类的食物过敏),不能吃薯条。后来迅迅被送回到贺哲男那里,在贺哲男到迅迅去医院的途中,迅迅发病了,抢救无效...

中央十套味道主持人孙迅多大
姓名:孙迅,小迅子,CICI 生日:7月19日 星座:巨蟹座 出生地:江苏无锡 血型:A身高:172cm 体重:54kg 民族:汉 就读中学:江苏省无锡市东林中学 就读院校:中国传媒大学 专业:本科日语专业;研究生国际关系专业 主持节目:CCTV10《希望英语》《味·道》爱好:拉丁舞,健身,旅游,唱歌 最喜欢的...

迈克尔杰克迅的资料
Michael Jackson 迈克尔·杰克逊 20世纪的流行乐坛群星璀璨,Micheal Jackson则是这100年间极具代表意义的歌手。1958年8月29日,Micheal Jackson出生于美国印每安纳州(Indiana)的工业小城镇加里市(Gray)。他是Micheal Jackson家族的第九个黑人成员。父亲约瑟夫是一家钢铁厂的吊车工,有一双能娴熟摆弄吉它的...

鲁迅先生的资料
扩展资料: 主要作品: 1、《朝花夕拾》 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

库尔勒市13923304756: 鲁迅(中国文学家,思想家) - 搜狗百科
俟堵龙源:[答案] 鲁迅(1881-1936)原名 ,后改名 ,鲁迅原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其投身 后使用的一个 ,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库尔勒市13923304756: 鲁迅的个人资料 -
俟堵龙源: 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作品有小说集《呐喊》(1923年),包括《狂人日...

库尔勒市13923304756: 鲁迅先生的简介
俟堵龙源: 1936年10月19日清晨,近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鲁迅先生,于上海去世,该消息一出,举国同悲,当即除了许多名人大家们前来送上了挽联悼念,更有无数普...

库尔勒市13923304756: 鲁迅的详细资料 -
俟堵龙源: 鲁迅[1](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小说家,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城内东厂房口,汉族.他幼年丧父,生活寒苦,就靠母亲和姐姐帮人洗衣服维持生计.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库尔勒市13923304756: 鲁迅的简介 -
俟堵龙源: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后改为豫亭,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21年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

库尔勒市13923304756: 关于鲁迅的资料 -
俟堵龙源:鲁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是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是中国现...

库尔勒市13923304756: 有关作家鲁迅的相关资料
俟堵龙源: 1881年 农历八月初三,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口.姓周,名树人,字豫才,小名樟寿,至三十八岁,始用鲁迅为笔名. 1886年 入塾,从叔祖玉田先生初诵《鉴略》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