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的相关内容

作者&投稿:聊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傩和傩仪和傩戏的区别~

中国傩 “傩(nuo)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多元宗教(包括原始自然崇拜和宗教)、多种民俗和多种艺术相融合的文化形态,包括傩仪、傩俗、傩歌、傩舞、傩戏、傩艺等项目。其表层目的是驱鬼逐疫、除灾呈祥,而内涵则是通过各种仪式活动达到阴阳调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寿年丰、国富民强和天下太平。目前,它仍活跃或残存于汉族和20多个少数民族的广大地区,涉及到二十四五个省、自治区。
20世纪80年代初,学术界兴起一股“傩戏热”、“傩文化热”,到本世纪初的不到20个年头里,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平均两年举办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迄今已出版了150多部学术专著、调查报告和大型面具画册。与此相适应,初步建构了一个新兴的人文交叉学科——傩学。
傩戏、傩文化考察与研究的陡然升温,有其社会原因。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把它们打入“另册”,尘封为学术禁区,“文革”期间更不用说,被一律斥责为宣扬封建迷信而予以禁绝。直到70年代末,拨乱反正、思想解放大潮的涌起,才彻底冲破了这人为的学术禁区。
傩,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字,古今学者对它的内涵有各种各样的诠释。最简单的说法,“傩,是古代驱鬼逐疫的仪式。”的确,有这方面的内容,但这只是表象。作为一种复杂奇特的原始文化现象,它在三千多年文化心理轨迹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极其丰富的文化积淀,隐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有着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宗教学、民俗学和艺术学等的巨大学术研究价值。
远在三千年前的周代,傩便以带有神秘色彩的雄浑、凛冽风貌,在国家规定的傩事典礼中,同自然灾害和瘟疫进行较量。古籍文献告诉我们:春季在国都范围内举行的“国人傩”,目的是“傩(逐疫之意)阴气也,驱寒祛阴”,意在“以毕春气”。秋季举行“天子傩”,“此傩,傩阳气也。”意在驱逐过剩的阳气。以防暑疠。秋季“大傩”,“此傩,傩阴气也。”与此同时,下级军官方相士率领百隶在宫廷“索室殴疫”,把瘟疫赶走。当时在民间举行的“乡人傩”,也照此办理,火爆的很。
在这些傩礼活动中,“气”,占有重要位置。甚至天子在一年的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四个节日里,都要到郊区举行隆重的“迎气”仪式。其原因是,古人认为一切自然界的变化和发生瘟疫,都是因阴阳二气的不调,致使“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疾。”而“气佚则厉鬼出使而引。”疫便成了鬼的代词。而一年三次傩礼就是为了避免冬季、春季阴气太盛,夏季阳气太盛。不论阴气或阳气太盛,都“物极必反”,造成旱涝的灾荒和瘟疫的流行。为此,古人通过傩礼使一年四季阴阳二气调和,便能风调雨顺,寒暑相宜,人寿年丰,从而达到国富民强、天下太平的最终目的。
傩字,从人,从难是由人和难(nàn)两字组成。不妨说,傩是古人对灾难的勇敢挑战。或者说,傩是古人通过巫术方法去征服自然,从而寻求人类同自然的平衡与和谐。
需要说明的是,古人在傩礼中促使阴阳二气的调和,是阴阳五行学说的早期实践。古代哲学认为,阴阳二气是宇宙的本原物质,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现象的形成,都决定于阴阳二气的变化。这里有古代的唯物论因素。傩礼中避免阴阳二气的“物极必反”,使二气在矛盾中寻求调和,即矛盾的统一。这里又有难能可贵的朴素辩证法。另一方面,古人使用所谓巫术超自然威力的方法,驱使阴阳二气调和和索室殴疫却是荒唐不经、徒劳无益的。
用揑就的土牛“以送寒气”等,也都是古人一厢情愿的主观幻想,难免陷入主观唯心论的泥坑。实在是幼稚、怪诞得可笑。但古人在驱逐瘟疫过程中,那种富于浪漫的激情和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却展示出人类幼年时期旺盛的生命意识和生存价值。
随着历史时代的前进,傩也在不断地衍变和发展。东汉时期的“大傩”,方相氏增加了十二个神兽助手,驱殴的对象。除了周代就有的疫(鬼),还增加了“魅”、“恶梦”、“不祥”和最毒害人的“蛊”。张衡在《东京赋》中说,经过震撼人心的驱傩仪式,达到了“阴阳交合,庶物时育”。这里已寓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人寿年丰的祝愿。而这种蔚为壮观的大傩仪式,增加了歌舞和情节,已具备了“仪式戏剧”——傩戏的雏形。
到了隋唐时期,各种傩的形态都有了发展。以敦煌傩为例,它成了沙洲全城官民僧侣最盛大的节日仪式。从驱傩词“儿郎伟”中得知,它驱除的鬼魃竟包括了侵扰沙洲(敦煌)的异国敌人。这里的傩,其内涵已同保卫国家、包围沙洲城、创造美好家园和幸福家庭联系在一起了。
宋代的“三教合一”,为傩注入了新的内涵,特别是与民俗活动、农村社火活动的融合,扩大了傩的家族。傩戏、傩俗、傩艺等都有较大发展。而驱逐的对象更趋向多样化。到了近代,山西的《斩旱魃》是铲除大地干旱的旱魃(传说是皇帝的女儿)、四川的《二郎降魔》是降服造成水患的孽龙。而河北《捉黄鬼》中的黄鬼,已经变成忤逆不孝、无恶不作的人间败类。鬼的形象在逐渐社会化、人格化,成为道德败坏的代表,让它经受道德法庭的审判。
以傩礼、傩仪为中心,以傩戏、傩舞、傩俗、傩艺为主要标志的傩文化,在经历了三千多年的历史发展,已经成为融合多元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艺术文化的复合体。它以原始文化为基础,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先导,以法术、巫术为手段,并且融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神鬼崇拜、祖先崇拜等内容,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里形成多姿多彩、奇异瑰丽的风采。作为我国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亦即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有巨大的学术研究价值,为文化人类学、民俗学、戏剧发生学等学科,提供了丰富、珍贵的资料,而且目前仍然活跃在各民族、各地区的傩戏、傩舞、傩俗等数百个节目,大都具有奇异、神秘的色彩和独特的审美价值。不必讳言,其中某些节目会有消极、落后的因素,我们在鉴赏过程中应当加以区别,进行必要的分析。



nuó
形声。从人,难声。本义:步行有节度

(1)同本义 [temperance;abstinence]
巧笑之傩,佩玉之傩。――《诗·卫风·竹竿》

(2)指古迎神赛会 [an ancient festival to exorcise the devil causing any plague]
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阼:古指东面的台阶。)――《论语·乡党》

又如:傩祓(驱除疫鬼,祓除灾邪);傩逐(驱除疫鬼仪式中所唱的歌);傩鼓(驱除疫鬼仪式中敲击的鼓声)

傩神nuóshén [the god driving away the plague] 迷信传说中的驱除瘟疫的神

傩戏nuóxì [kind of a local opera] 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安徽贵池、青阳一带以及湖北西部山区。戴柳木面具的演员用反复的、大幅度的程式舞蹈动作表演,多在节日演出


(1)行走姿态柔美:“佩玉之~”。
(2)古代腊月驱逐疫鬼的仪式:~舞。~戏(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演员戴木面具,多用反复的、大幅度的程式动作表现请神驱邪、祈福及简单的战斗故事)。~神(传说中驱除瘟疫的神灵)。

郑码:NXNI,U:50A9,GBK:D9D0
笔画数:12,部首:亻

傩文化
傩是黄河流域惟一的古傩戏,被称为“戏剧活化石”。它是上古时代图腾崇拜时期的一种仪式,目的是祈求神灵逐鬼除疫,保佑百姓过上安宁生活。

据专家考证,武安傩至今至少有500多年历史,文革期间视为迷信活动停止演出,1987年元宵节恢复。一般情况下,傩戏演出须三年连续举办,然后再停三年。如遇重大社会变故或自然灾难,随时应变。

武安傩由祭祀、演出两大部分组成,两部分有时分别单独进行,有时交叉举行。举办时间为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祭祀由请神、迎神、祭神、送神四部分组成,据固义村老年人回忆,旧时要摆60多个神灵牌位。演出主要有队戏(包括脸戏,即面具戏)、赛戏、花车、旱船、舞龙、舞狮、霸王鞭、武术等民间艺术形式,直接参加演出的达600余人,把辅助人员算在内不下千人。

武安傩的重头戏是捉黄鬼。捉黄鬼是一出沿街演出的哑剧,其角色有阎罗王、判官、大鬼、二鬼、跳鬼和被捉拿的对象黄鬼。黄鬼既是洪涝、虫害、疫病等灾异的人格形象,又是人间忤逆不孝、欺小凌弱等邪恶势力的代表。通过对黄鬼开膛抽肠和一系列仪式,表现了百姓战胜自然灾害,向往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呈现鲜明黄河流域文化特征的武安傩戏,其规模之巨大、气势之雄浑、内容之丰富、历史文化意蕴之深厚以及群众参与的狂热程度,为全国罕见。据悉,河北省已将“武安傩”列为全省十大民族民间文化抢救工程之一。
文字傩 萍乡傩之所以被傩研界称为中国傩文化的宝库,除了它源远流长外,也是因为它具备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傩庙、傩面具和傩舞这三大宝。这三大宝中的傩庙数量多、规模大,可称为全国之冠。而古傩面具的遗存可堪称中国之最。在萍乡,记者了解到,萍乡傩阵容庞大,一堂傩最多时竟有126个面具。那么,流传至今的萍乡傩面对数千年的多元历史文化冲击,是否玉瓦俱全呢?

萍乡流传着关于“铜面具”的传说。据说古时傩面具全为铜制。一千多年前,因“亵渎了神灵”才绝迹,改用樟木雕刻。现民间流传着“大安里的皇帝———轮流做”的歇后语颇有来由。一种说法是指五个傩队为争最后一个铜面具而大打出手,最后由族长调解,五个傩队每年轮流供奉铜制面具。

萍乡“五里一里将军,十里一傩神(庙)”之谚将傩推进鼎盛时期。据考证,其原因是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的洪武元年,立即派安徽籍人氏杜谷珍接任萍乡知州,因时发大疫,杜谷珍是个傩信奉者,因此借傩驱疫遍及萍乡每个村落。到了清代,萍乡县令胥绳武曾用萍乡方言作过一首咏傩诗:“五隅年例扮迎春,忙煞城里城外人;所幸太平没个事,我随你去跳傩神”。可见傩祭已成为萍乡官民同乐的文化活动之一。
危远辉说,1994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傩学研究会顾问薛若林考察萍乡傩文化时,盛赞“萍乡傩文化三宝俱全,全国少有”。

不但如此,中央美术学院梁任生教授也说:“江西萍乡傩文化很精彩,其中有的更具人物色彩,也即是以当地百姓形象为依据着力创造的形象。”想必,震撼梁教授的除了傩舞、傩面具和傩庙之外,傩神每逢“出洞”(出行),扫堂(又称扫荡)所带的兵器、用来放置唐、葛、周三大将军面具的傩轿、古朴而又绚丽的傩服,都让梁教授心潮澎湃。

“活化石”萍乡傩终于迎来了八方赞誉:1991年,萍乡傩参加北京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展,一件3000多年前的石傩兵器和一批古朴豪放的傩舞录像,引得首都观众和各地学者的赞赏;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胡乔木感叹说:“你们为挖掘抢救古文化做了一件好事”;法国全国艺术委员会主任吉莱姆留言:“看到萍乡的傩文化,好像小孩第一次看到月亮一样新奇”的赞叹……

傩文化
傩是黄河流域惟一的古傩戏,被称为“戏剧活化石”。它是上古时代图腾崇拜时期的一种仪式,目的是祈求神灵逐鬼除疫,保佑百姓过上安宁生活。

据专家考证,武安傩至今至少有500多年历史,文革期间视为迷信活动停止演出,1987年元宵节恢复。一般情况下,傩戏演出须三年连续举办,然后再停三年。如遇重大社会变故或自然灾难,随时应变。

武安傩由祭祀、演出两大部分组成,两部分有时分别单独进行,有时交叉举行。举办时间为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祭祀由请神、迎神、祭神、送神四部分组成,据固义村老年人回忆,旧时要摆60多个神灵牌位。演出主要有队戏(包括脸戏,即面具戏)、赛戏、花车、旱船、舞龙、舞狮、霸王鞭、武术等民间艺术形式,直接参加演出的达600余人,把辅助人员算在内不下千人。

武安傩的重头戏是捉黄鬼。捉黄鬼是一出沿街演出的哑剧,其角色有阎罗王、判官、大鬼、二鬼、跳鬼和被捉拿的对象黄鬼。黄鬼既是洪涝、虫害、疫病等灾异的人格形象,又是人间忤逆不孝、欺小凌弱等邪恶势力的代表。通过对黄鬼开膛抽肠和一系列仪式,表现了百姓战胜自然灾害,向往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呈现鲜明黄河流域文化特征的武安傩戏,其规模之巨大、气势之雄浑、内容之丰富、历史文化意蕴之深厚以及群众参与的狂热程度,为全国罕见。据悉,河北省已将“武安傩”列为全省十大民族民间文化抢救工程之一。
文字傩 萍乡傩之所以被傩研界称为中国傩文化的宝库,除了它源远流长外,也是因为它具备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傩庙、傩面具和傩舞这三大宝。这三大宝中的傩庙数量多、规模大,可称为全国之冠。而古傩面具的遗存可堪称中国之最。在萍乡,记者了解到,萍乡傩阵容庞大,一堂傩最多时竟有126个面具。那么,流传至今的萍乡傩面对数千年的多元历史文化冲击,是否玉瓦俱全呢?

萍乡流传着关于“铜面具”的传说。据说古时傩面具全为铜制。一千多年前,因“亵渎了神灵”才绝迹,改用樟木雕刻。现民间流传着“大安里的皇帝———轮流做”的歇后语颇有来由。一种说法是指五个傩队为争最后一个铜面具而大打出手,最后由族长调解,五个傩队每年轮流供奉铜制面具。

萍乡“五里一里将军,十里一傩神(庙)”之谚将傩推进鼎盛时期。据考证,其原因是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的洪武元年,立即派安徽籍人氏杜谷珍接任萍乡知州,因时发大疫,杜谷珍是个傩信奉者,因此借傩驱疫遍及萍乡每个村落。到了清代,萍乡县令胥绳武曾用萍乡方言作过一首咏傩诗:“五隅年例扮迎春,忙煞城里城外人;所幸太平没个事,我随你去跳傩神”。可见傩祭已成为萍乡官民同乐的文化活动之一。
危远辉说,1994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傩学研究会顾问薛若林考察萍乡傩文化时,盛赞“萍乡傩文化三宝俱全,全国少有”。

不但如此,中央美术学院梁任生教授也说:“江西萍乡傩文化很精彩,其中有的更具人物色彩,也即是以当地百姓形象为依据着力创造的形象。”想必,震撼梁教授的除了傩舞、傩面具和傩庙之外,傩神每逢“出洞”(出行),扫堂(又称扫荡)所带的兵器、用来放置唐、葛、周三大将军面具的傩轿、古朴而又绚丽的傩服,都让梁教授心潮澎湃。

“活化石”萍乡傩终于迎来了八方赞誉:1991年,萍乡傩参加北京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展,一件3000多年前的石傩兵器和一批古朴豪放的傩舞录像,引得首都观众和各地学者的赞赏;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胡乔木感叹说:“你们为挖掘抢救古文化做了一件好事”;法国全国艺术委员会主任吉莱姆留言:“看到萍乡的傩文化,好像小孩第一次看到月亮一样新奇”的赞叹……


诚信考试的内容有哪些?
诚信考试要做到遵守考试规则,不作弊作假,保持诚实和真实性。相关内容如下:1.遵守考试规则:严格按照考场规定,服从监考人员的指挥和管理。不得携带任何与考试无关的物品进入考场,如通讯工具、纸条等。在考试期间保持安静,不与他人交流或传递信息。2.不作弊作假:不得抄袭他人答案或参考资料,保证个人...

excel如何根据给定的数据匹配出相关的内容
Excel可以通过使用“查找与引用”功能,如VLOOKUP函数或INDEX与MATCH函数组合,来根据给定的数据匹配出相关的内容。在Excel中,数据匹配是一个常见的任务,它允许用户在一个数据集中查找特定的信息,并返回与之相关联的值。VLOOKUP函数是执行此类操作的一种流行方法。例如,假设我们有一个包含员工...

little women主要内容
关于little women主要内容,相关内容如下:《小妇人》主要描述了四个姐妹的成长与人生经历。1.少女时代 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姐姐梅格、次女乔、三女贝丝和小女孩艾米四姐妹在19世纪末美国东部城镇康科德的少女时代。她们的父亲在内战中作为牧师服役,家境并不宽裕。但是姐妹们依然过着优雅而有意义的生活。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普遍交往的思想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普遍交往的思想包括以下主要内容有人类普遍交往的形成和发展、客观必然性、多样性、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未来展望,相关内容如下:1、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普遍交往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它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分工的出现而产生,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而发展;人类...

西汉历史相关知识点内容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西汉历史相关知识点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国号 项羽以“巴蜀汉中四十一县”封刘邦,以治所在汉中称“汉王” ,称帝后遂以封国名为国号,又都城长安位于刘秀所建东汉都城洛阳的西边,故称“西汉”,而刘邦建立的汉室在刘秀所建汉室之前,故又称为“前汉”。 二.历史 楚汉之争 秦末...

老子的修身思想包括哪些
老子的修身思想强调内心的修炼和自我完善。他认为修身要遵循自然规律和本真状态,保持谦虚谨慎、淡泊名利、返璞归真、守静笃诚等品质,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共处。相关内容如下:1、谦虚谨慎:老子认为,修身首先要谦虚谨慎,不要骄傲自满,不要轻易显露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他主张“虚心实腹”,即保持内心的...

亲子阅读手抄报写什么内容
亲子阅读手抄报的方法有阅读的意义和种类、阅读的方法和好处、阅读作品推荐和名言名句,其相关内容如下:1、阅读的意义和种类:阐述阅读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拓展知识面、培养思维想象力等。介绍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种类,如绘本、故事书、科普读物等,并简要说明每种书籍的特点和作用。

物极必反什么意思
物极必反是一个哲学理念,意指任何事物都有其极限,当达到极限后,必将走向相反的方向。相关内容如下:1、物极必反的思想首先表达了事物的完整性和循环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事物的发展总是呈现出一种周期性的循环。比如四季更替、昼夜交替、生死轮回等,都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当一个...

了解国家安全的相关内容有哪些?
当代国家安全包括了11个基本内容:1、国民安全 2、领土安全 3、主道权安全 4、政治安全 5、军事安全 6、经济安全 7、文化安全 8、科技安全 9、生态安全 10、信息安全 11、核安全 国家安全的概念就是国家的基本利益,是一个国家处于一种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也就是国家既没有外部的打击威胁,又没...

敬意的意思
敬意,是一个表达对他人尊重、敬仰和感激的词汇。相关内容如下:1、在人际交往中,敬意是一种重要的情感交流方式,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互相尊重。敬意可以通过言语、行为、礼仪等多种方式表达出来,以达到传递善意、增进友谊、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2、尊重:尊重是敬意的基础,是对他人的价值、...

萝北县13886466432: 傩(汉语汉字) - 搜狗百科
舟胀天晴: 傩,为神秘而古老的原始祭礼.《诗经•卫风•竹竿》云:“巧笑之磋,佩玉之傩.... 傩戏仪式繁多,器具众多, 傩面具则是界定傩戏艺术的重要特征.

萝北县13886466432: 十二神兽的傩文化十二神兽简介 -
舟胀天晴: 上古的傩,简单而又粗犷,保持着浓厚的原始群舞特点.进入秦汉时期,由于信仰和艺术活动的新发展,要求傩礼也要有所提高.从秦和西汉的傩礼开始,逐渐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和程序.先是在方相氏和百隶的基础上加进了童男童女,东汉前...

萝北县13886466432: 傩戏的传统剧目(傩戏剧目分类)
舟胀天晴: 1、傩戏的演出剧目不多,内容也较为简单,大都与宗教和驱疫纳福有关.一般来源于两方面,一是从请神的需要出发;二是从娱神娱人的需要出发,扮演一些与请神法事...

萝北县13886466432: 傩舞是一种什么舞蹈 -
舟胀天晴: 傩舞,又叫“大傩”、“跳傩”,俗称“鬼戏”或“跳鬼脸”.它渊源于上古氏族社会中的图腾信仰,以后发展成原始巫教中的一种仪式,并逐步演变成有固定目的和内容的节令祭仪.这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舞蹈,一般有两种表演形势:一种由主...

萝北县13886466432: 南丰傩舞十分有名南丰傩舞起源于何时?文傩与武傩有什么分别?
舟胀天晴: 每年春节,从正月'一开始的十天内外,南丰傩舞班就流动 在乡间村头,一场场精彩... 各种与剧情相关的道具,在音乐中起舞. 傩舞有独舞、双人舞、群 舞及小舞剧.每...

萝北县13886466432: 戏曲片段 傩戏 “傩戏”是怎样的“戏曲剧种” -
舟胀天晴: 傩戏,nuó xì 中国戏曲剧种,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歌舞、戏剧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傩戏起源于商周时期的方相氏驱傩活动,汉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浓厚娱人色彩和戏乐成分的礼仪祀典.大约在宋代前后,傩仪由于受...

萝北县13886466432: 傩戏的读音 -
舟胀天晴: 傩戏的读音为:nuó xì. 傩戏起源于商周时期的方相氏驱傩活动,汉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浓厚娱人色彩和戏乐成分的礼仪祀典.大约在宋代前后,傩仪由于受到民间歌舞、戏剧的影响,开始衍变为旨在酬神还愿的傩戏. 傩戏是历史、民...

萝北县13886466432: 文化景观基因这个词是谁最先提出来的? -
舟胀天晴:[答案] 中国的古村落数量众多,历史文化信息丰富,被称为乡土文化的“活化石”、民间收藏的国宝,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 还包括公共配套的其他设施如广场、桥梁、宗祠等公共设施,以及相关的土地附属内容.因此,聚落景观的识别主要是从宏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