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设立的中央合作事业管理局是中央人民政府主管全国合作事业的()A行业机构B行政机构C协调机构

作者&投稿:国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供销合作总社成立于那一年?~

1954年7月,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更名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供销合作社系统。

合作社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就多次论述过合作社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一直把发展合作社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农民问题的重要方面,切实给予引导、支持和推动。[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消费合作总社旧址[2]
1949年11月,成立了中央合作事业管理局,主管全国合作事业。1950年7月,召开了中华全国合作社工作者第一届代表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社法(草案)》、《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章程(草案)》等重要文件,成立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供销、消费、信用、生产、渔业和手工业合作社。1954年7月,召开了中华全国合作社第一次代表大会,修改了社章,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更名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供销合作社系统。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供销合作社在全国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一个上下连接、纵横交错的全国性流通网络,不仅成为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组织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而且成为联结城乡、联系工农、沟通政府与农民的桥梁和纽带,对恢复国民经济、稳定物价、保障供给、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时期,是供销合作社发展的黄金时期。[1]
  1958年以后,供销合作社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时期,与国营商业两次合并,后又两次分开。[1]
  1982年,在机构改革中,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第三次与商业部合并,但保留了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牌子,设立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保留了省以下供销合作社的独立组织系统。这一时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在改革开放的宏观环境中,供销合作社在加强为农服务、改进经营方式、提高综合实力和扩大对外交往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供销合作社事业得到较大发展,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从1982年到1988年,先后进行了恢复“三性”(群众性、民主性、灵活性)、“五突破”(劳动制度、农民入股、经营范围、内部分配、价格管理)、“六个发展”(发展系列化服务、横向联合、农副产品加工、多种经营方式、农村商业网点、科技教育)三个阶段性改革。进入90年代,又进一步探索向综合性农业服务组织发展的新路子。[1]
  1995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深化农村改革的要求,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出发,在总结供销合作社过去改革和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作出了《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中发〔1995〕5号),明确了供销合作社的性质、宗旨、地位和作用,并决定恢复成立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出了支持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是中国供销合作社的联合组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领导,行政级别为正部级。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设立理事会、监事会,实行理事会主任负责制。目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内设机构14个,监事会内设机构1个,下辖15个直属事业单位、15家主管社团和中国供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供销集团管理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16家。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办发〔1995〕39号)的规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主要职责是:
1、负责研究制订全国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指导全国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和改革;
2、按照政府授权对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经营进行组织、协调、管理;
3、维护各级供销合作社的合法权益;
4、协调同有关部门的关系,指导全国供销合作社的业务活动,促进城乡物资交流;
5、宣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农村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
6、代表中国合作社参与国际合作社联盟的各项活动;
7、承办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扩展资料
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历任主任
1、薄一波
2、程子华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历任理事会主任
1、程子华(1954年7月-1958年9月)
2、陈俊生(1995年5月-1998年12月)
3、白立忱(1999年1月-2008年5月)
4、李成玉(2008年5月-2011年8月)
5、杨传堂(2011年8月-2012年7月)
6、王侠(2013年3月至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体改办沿革
●1982年5月4日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批准,国务院设立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其前身是国务院体制改革办公室(非常设机构),成立于1980年5月。

●1998年3月设置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改为高层次议事机构,不再列入国务院组成部门序列,具体工作由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承担。国务院特区办公室并入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

计委沿革

●1952年11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成立国务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的规定,设立国家计划委员会。

●1970年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务院工业交通办公室、劳动部、物资部、地质部、全国物价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八个单位合并组成新的国家计划委员会。

●1988年3月撤销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组建新的国家计划委员会

●1998年3月国家计划委员会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外经贸部沿革

●1952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决定,撤销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对外贸易部和中央人民政府商业部。

●1954年9月原中央人民政府对外贸易部改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部。

●1982年3月8日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对外贸易部、对外经济联络部和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合并,设立对外经济贸易部。

●1993年3月对外经济贸易部更名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内贸部门沿革

●1949年11月1日正式成立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统一管理国内商业和对外贸易。1951年,贸易部机关内设国内贸易司。

●1952年8月7日撤销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商业部和中央人民政府对外贸易部。

●1958年2月城市服务部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合并,成立第二商业部,商业部改名为第一商业部,同年9月合并为商业部。

●1970年6月商业部、粮食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4个部门合并组建新的商业部。

●1975年全国供销总社从商业部分出,单独设立机构,列为国务院组成部门;1978年9月25日,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直属国务院;1979年6月12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决定设立粮食部。

●1982年商业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粮食部合并,设立商业部。

●1993年4月撤销商业部、物资部,组建国内贸易部。

●1998年3月国内贸易部改组为国家国内贸易局。

80年代以来的四次机构改革

------------

1982年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进行的第一次规模较大的行政改革,其主因是倡导经济改革、推动官僚体系变革、选拔年代化与知识化的干部。

文化大革命之后,基本坍塌的国家各级政府机构都面临着重建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大量在“文革”中受冲击的干部需要平反,需要回归,使得政府干部队伍迅速膨胀。此次机构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要求减少副职,提高素质。国务院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的机构数量和人员也按要求大幅度减少。通过改革,下放了经济管理权限、财政收支权限、人事管理权限,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即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开始落实,建立起了正常的干部离退休制度。国务院的机构由改革前的100个,精简为61个,工作人员总编制缩减1/3左右。

1988年

这次改革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强调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要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淡化微观管理职能。改革的重点是那些与经济体制改革关系密切的经济管理部门。

国务院部委由原来的45个精简为41个,直属机构从原有的22个减少为19个,人员机构编制比原来的实际人数减少19.2%。

这次改革没有在地方推行,机构、人员的精简后来也有一定的反复。

1993年

这次机构改革是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进行的,其核心任务是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市场经济的同时,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管理体制。

改革的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中心内容是“政企分开”。其具体要求是: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督部门,强化社会管理职能部门,减少具体审批事务和对企业的直接管理;理顺国务院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合理划分职责权限,避免交叉重复,调整机构设置,精简各部门的内设机构和人员。这次改革是在认真试点的基础上自上而下展开的,历时近三年。

通过改革,国务院原有18个专业经济部门,撤销七个,新组建五个,工业部门的行政编制一般核定为二三百人。这次改革对国务院直属机构、办事机构进行了大幅度的精简。这部分机构分三种情况进行改革。一种是保留直属机构、办事机构;一种是并入部委,作为部委管理的国家局;还有一种是并入部委成为部委内设的职能局。经过改革和调整,国务院直属机构设13个,办事机构设五个,共设置18个,比原有的44个减少26个。不再设置部委归口的国家局。

这样,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41个(含国务院办公厅),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18个,共设置59个,比现有86个减少27个。国务院的非常设机构也进行大幅度的裁减,由85个减少到26个。国务院各部门无论是保留的,还是新设置的,都要严格定编定员。国务院机构定员共精简20%左右。

1998年

这次行政体制与政府机构改革是1949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改革的原则和主要内容是:第一,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来,把生产经营的权力真正交给企业。第二,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加强宏观调控部门,调整和减少专业经济管理部门,适当调整社会服务部门,加强执法监督部门,发展社会中介组织。第三,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相同或相近的职能交由一个部门承担,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第四,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这次改革的重点是国务院组成部门,为适应改革的要求,对国务院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也进行了调整。

通过改革,首先对国务院的组成部门进行了大幅度的精简,由原来的40个压缩为29个;同时撤消专业经济主管部门,组建为直属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管理的国家局,人员也进行了大幅度裁减。2000年,为了加快政企分开的步伐,又将这些国家局再次进行改革,除极少数保留改造外,多数已撤消,加强相应的行业协会的建设。其次对国务院的直属机构、办事机构以及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和议事机构也进行了调整。三是大幅度地裁减各部门的内设机构,重新界定各部门的职能,并将大批职能转移、下放或取消。

据统计,在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各部门的内设机构减少了1/4,有100多项职能下放给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还有100多项职能在国务院各部门内进行转移、合并。经过改革,国务院的机关人员编制由原来的3.2万人减少为1.67万人。

正确答案是:B行政机构。
中央合作事业管理局,是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的下属机构,其性质类似于今天国务院的直属机关或国家局,因而属于行政机构。

一、综合事务管理机构 二、 对外事务管理机构 三、 公共安全管理机构 四、社会事务管理机构 五、 经济事务管理机构 六、 政府事务管理机构 七、 行政监督检查机构

B行政机构

  体改办沿革
  ●1982年5月4日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批准,国务院设立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其前身是国务院体制改革办公室(非常设机构),成立于1980年5月。

  ●1998年3月设置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改为高层次议事机构,不再列入国务院组成部门序列,具体工作由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承担。国务院特区办公室并入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

  计委沿革

  ●1952年11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成立国务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的规定,设立国家计划委员会。

  ●1970年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务院工业交通办公室、劳动部、物资部、地质部、全国物价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八个单位合并组成新的国家计划委员会。

  ●1988年3月撤销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组建新的国家计划委员会

  ●1998年3月国家计划委员会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外经贸部沿革

  ●1952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决定,撤销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对外贸易部和中央人民政府商业部。

  ●1954年9月原中央人民政府对外贸易部改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部。

  ●1982年3月8日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对外贸易部、对外经济联络部和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合并,设立对外经济贸易部。

  ●1993年3月对外经济贸易部更名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内贸部门沿革

  ●1949年11月1日正式成立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统一管理国内商业和对外贸易。1951年,贸易部机关内设国内贸易司。

  ●1952年8月7日撤销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商业部和中央人民政府对外贸易部。

  ●1958年2月城市服务部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合并,成立第二商业部,商业部改名为第一商业部,同年9月合并为商业部。

  ●1970年6月商业部、粮食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4个部门合并组建新的商业部。

  ●1975年全国供销总社从商业部分出,单独设立机构,列为国务院组成部门;1978年9月25日,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直属国务院;1979年6月12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决定设立粮食部。

  ●1982年商业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粮食部合并,设立商业部。

  ●1993年4月撤销商业部、物资部,组建国内贸易部。

  ●1998年3月国内贸易部改组为国家国内贸易局。

  80年代以来的四次机构改革

  ------------

  1982年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进行的第一次规模较大的行政改革,其主因是倡导经济改革、推动官僚体系变革、选拔年代化与知识化的干部。

  文化大革命之后,基本坍塌的国家各级政府机构都面临着重建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大量在“文革”中受冲击的干部需要平反,需要回归,使得政府干部队伍迅速膨胀。此次机构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要求减少副职,提高素质。国务院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的机构数量和人员也按要求大幅度减少。通过改革,下放了经济管理权限、财政收支权限、人事管理权限,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即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开始落实,建立起了正常的干部离退休制度。国务院的机构由改革前的100个,精简为61个,工作人员总编制缩减1/3左右。

  1988年

  这次改革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强调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要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淡化微观管理职能。改革的重点是那些与经济体制改革关系密切的经济管理部门。

  国务院部委由原来的45个精简为41个,直属机构从原有的22个减少为19个,人员机构编制比原来的实际人数减少19.2%。

  这次改革没有在地方推行,机构、人员的精简后来也有一定的反复。

  1993年

  这次机构改革是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进行的,其核心任务是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市场经济的同时,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管理体制。

  改革的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中心内容是“政企分开”。其具体要求是: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督部门,强化社会管理职能部门,减少具体审批事务和对企业的直接管理;理顺国务院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合理划分职责权限,避免交叉重复,调整机构设置,精简各部门的内设机构和人员。这次改革是在认真试点的基础上自上而下展开的,历时近三年。

  通过改革,国务院原有18个专业经济部门,撤销七个,新组建五个,工业部门的行政编制一般核定为二三百人。这次改革对国务院直属机构、办事机构进行了大幅度的精简。这部分机构分三种情况进行改革。一种是保留直属机构、办事机构;一种是并入部委,作为部委管理的国家局;还有一种是并入部委成为部委内设的职能局。经过改革和调整,国务院直属机构设13个,办事机构设五个,共设置18个,比原有的44个减少26个。不再设置部委归口的国家局。

  这样,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41个(含国务院办公厅),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18个,共设置59个,比现有86个减少27个。国务院的非常设机构也进行大幅度的裁减,由85个减少到26个。国务院各部门无论是保留的,还是新设置的,都要严格定编定员。国务院机构定员共精简20%左右。

  1998年

  这次行政体制与政府机构改革是1949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改革的原则和主要内容是:第一,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来,把生产经营的权力真正交给企业。第二,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加强宏观调控部门,调整和减少专业经济管理部门,适当调整社会服务部门,加强执法监督部门,发展社会中介组织。第三,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相同或相近的职能交由一个部门承担,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第四,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这次改革的重点是国务院组成部门,为适应改革的要求,对国务院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也进行了调整。

  通过改革,首先对国务院的组成部门进行了大幅度的精简,由原来的40个压缩为29个;同时撤消专业经济主管部门,组建为直属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管理的国家局,人员也进行了大幅度裁减。2000年,为了加快政企分开的步伐,又将这些国家局再次进行改革,除极少数保留改造外,多数已撤消,加强相应的行业协会的建设。其次对国务院的直属机构、办事机构以及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和议事机构也进行了调整。三是大幅度地裁减各部门的内设机构,重新界定各部门的职能,并将大批职能转移、下放或取消。

  据统计,在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各部门的内设机构减少了1/4,有100多项职能下放给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还有100多项职能在国务院各部门内进行转移、合并。经过改革,国务院的机关人员编制由原来的3.2万人减少为1.67万人。


厦门为何称为鹭岛?
道光二十三年九月十一日(1843年11月2日),厦门正式开埠。光绪二十八年十月二十二日(1902年11月21日),清政府正式批准《厦门鼓浪屿租界土地章程》,鼓浪屿成为“万国租界”。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5月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沦陷,10月恢复厦门市建制,设中心(后改思明)、开元、鼓浪屿、禾山...

兴圣教寺塔历史沿革
1978年,上海市园林局以方塔为中心,在其周围征地辟建方塔园。1962年9月7日,兴圣教寺塔由市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兴圣教寺塔自建寺以来,历经多次修葺与重建,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与文化的传承。从949年邑人张仁舍宅建寺,到1068~1094...

陕西镇安县属于哪个市
镇安县,是陕西省商洛市所辖的建置。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商洛市西南,汉江支流乾佑河与旬河中游,东西长175.5公里,南北宽72.5公里,总面积3477平方公里。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山大沟多,耕地少,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镇安县是全国科普试验县,全国医改试点县,陕西省园林...

融安县的历史名人
覃光佃,大乐乡人。北宋开宝五年(972年)进士。任监察御史,专司弹劾。他不畏权贵,对失职的朝庭官员,均呈请皇帝惩办,皇城人尊为“真御史”。当时,北敌经常犯境,他3次上疎力主抵抗,升武骑尉、知雁州军事。对沿边将士贪功妄杀及偷惰失职者,悉惩以法。 韦纲,明末永宁州浪溪(今雅瑶乡...

梁朝时候的南楚是今天的哪里
930年马殷死,马殷次子马希声继位。932年马希声死,马殷第四子马希范继位。947年马希范死,马希广继位。949年马希萼起兵夺位,次年马希广兵败被杀。于是马希萼自立为楚王。但马希萼仅当了八九个月的楚王又被弟弟马希崇发动政变推翻。949年到951年的这段争夺王位的战争,被称为众驹争槽。951年11月,...

历史上唯一以湖南为中心建立的政权的是谁?
930年马殷死,马殷次子马希声继位。932年马希声死,马殷第四子马希范继位。947年马希范死,马希广继位。949年马希萼起兵夺位,次年马希广兵败被杀。于是马希萼自立为楚王。但马希萼仅当了八九个月的楚王又被弟弟马希崇发动政变推翻。949年到951年的这段争夺王位的战争,被称为众驹争槽。951年11月,...

厦门名字的由来?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常有成群的白鹭栖息在厦门岛上,因此,人称厦门岛为鹭岛,厦鼓海峡又称为鹭江。人类生活在厦门岛上,可以追朔到距今三四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而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则始自唐朝中期,至今已有1140多年了。唐朝天宝年间,汉族人薛姓和陈姓从闽东的福安和闽南的漳州移民入岛分别在洪济山下...

赵匡胤的生平简介
天成二年(927年3月21日),赵匡胤出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他出身军人家庭,高祖赵朓,在唐朝官至幽都(今北京)县令;曾祖赵珽,于唐朝任御史中丞。他从一名不文的流浪汉到当上皇帝,只用了10年时间,即位的时候不过33岁。赵匡胤非常仁慈,统一中国后对所有被他灭掉的君主,...

11月3日高丽代表哪个国家的称呼
公元982年,成宗(981-997在位)采纳了儒学家崔承老的上疏,为用儒家国家模式治理国家铺平了道路。地方官吏由中央政府任命,一切私人拥有的武器都收集起来改铸为农具。政府组织是按唐朝体制设立的,但是建立了官吏向国王进言和对国王的决定进行审查的制度。有了这样的国内秩序,高丽便得以抵挡住外国的入侵。

重庆奉节以前叫什么
奉节县东邻巫山县,南界湖北省恩施市,西连云阳县,北接巫溪县,至2014年,常住人口77、39万人,辖32个街道乡镇,幅员面积4087平方公里。奉节县旅游资源以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主,主要有夔门、白帝城、天坑地缝、龙桥河、夔州古象化石、黄金洞、古悬棺、长龙山等,2016年11月,奉节县被国 ...

当涂县18868024008: 中共建立的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具体是在哪一年改成中央广播事业局的? -
濮苑烧伤: 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中国广播事业管理处”(因为国民党也有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所以用“中国”二字)是从1949年11月(也有的史料记载的是1949年10...

当涂县18868024008: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 - 上学吧
濮苑烧伤:[选项] A. 开创了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 B. 是中国人自办邮电通信事业的开始 C. 使我国开始与国际邮电事业接轨 D. 说明邮政通信开始囊括中心城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