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的资料

作者&投稿:赞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王昌龄的资料。~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王昌龄的籍贯,有太原、京兆两说。《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而《新唐书 文苑传》称其为江宁人,或为误会。殷璠《河岳英灵集》又称"太原王昌龄"。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洛阳、长安,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璠所编著的唐人诗集,载王昌龄为太原人,《唐才子传》也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

一分钟了解王昌龄

【生平简介】

王昌龄(六九八-约七五七),字少伯,长安人。开元十五年(七二七)进士,官汜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安史之乱后,回到故乡,为刺史闾丘晓所杀。他与诗人王之涣、高适、岑参、王维、李白等都有交往。
王昌龄以擅长七绝而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他善于把错综复杂的事件或深挚婉曲的感情,加以提炼和集中,使绝句体制短小的特点变成优点:言少意多,更耐吟咏和思索。他的边塞诗充满了积极昂扬的精神,乡思和送别之诗,节奏明快,而抒情风格更以诚挚深厚见长。现存诗一百八十余首,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http://61.146.236.62/cyq/mzhxd/tangshishangxi/poem/author5.htm
王昌龄诗精选

王昌龄(?~约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 (727)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曾与孟浩然交游,“二人数年同笔砚”(孟浩然《送王昌龄之岭南》)。开元二十二年,王昌龄又应博学宏词科登第,授□水(今河南巩县东北)县尉。开元二十七年,因事被贬谪岭南,途经襄阳时,孟浩然有诗送他(《送王昌龄之岭南》)。经湖南岳阳,他有送李白诗《巴陵送李十二》。次年,他由岭南北返长安,并于同年冬天被任命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世称王江宁。在江宁数年,又受谤毁,被贬为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李白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寄予深切的同情与怀念。安史乱起,王昌龄由贬所赴江宁,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诗在生前就负盛名,人称“诗家夫(一作天)子王江宁”。他的七绝前人往往以之与李白并称。今存《王昌龄集》2卷,辑入《唐人小集》、《唐诗二十六家》,《王昌龄诗集》 3卷,辑入《唐百家诗》。《全唐诗》编录其诗为 4卷。又《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王昌龄《诗格》2卷、《诗中密旨》1卷。现在所见到的《诗格》与《诗中密旨》,收于明人所编的《格致丛书》。但前人也有怀疑不是王昌龄作的(《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五司空图《诗品》提要、卷一九七《吟窗杂录》提要)。考唐时日本僧人遍照金刚所作《文镜秘府论》已述及王昌龄评诗之语。在遍照金刚所作的《献书表》中也说到《王昌龄诗格》 1卷(《唐文续拾》卷十六),可见王昌龄确曾作过《诗格》。至于现存的《诗格》和《诗中密旨》是否即王昌龄原著,则尚待考证。

塞下曲四首 缑氏尉沈兴宗置酒南溪留赠 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 同从弟销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九江口作 初日 宿京江口期刘慎虚不至 同王维集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五韵 送郭司仓 从军行七首 出塞二首 采莲曲二首 春宫曲 长信秋词 闺情 听流人水调子 芙蓉楼送辛渐 送单十三毕五归

http://www.lingshidao.com/gushi/wangchangling0.htm

王昌龄,宇少伯,盛唐著名诗人,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

王昌龄的籍贯,有多种说法,太原之外,又有江宁、京兆两说。《新唐书》本传与《唐诗纪事》说他为江宁人,但并无直接材料,大概是因为王昌龄被时人称作“王江宁”而致误。王昌龄曾任江宁丞,李肇《国史补》与裴敬《翰林学士李公墓碑》均称他为王江宁,与宋考功、韦苏州、王右丞等同列,而宋、韦、王诸人都是以官职称,所以玉江宁也是以官职称,而不是以籍里称。

《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洛阳、长安,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番所编著的唐人诗集,载王昌龄为太原人,当可信,所以《唐才子传》从《河岳英灵集》,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现在一般人也认为他为太原人。

两《唐书》本传都未载王昌龄登进士第的时间,徐松《登科记考》也未载。《唐才子传》说他为开元十五年的(727年)进士。又唐诗人顾况《监察御史储公集序》说开元十五年“擢第常建少府、王龙标昌龄,此数人皆当时之秀。”顾况之序所记当确。王昌龄进土及第后,补秘书省校书郎。校书郎自古由文学之士充任,为当世所重,所以学者称校书之所为志氏之藏室、道家之蓬莱山。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

詹(钅英)先生据王昌龄诗文,考证他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被贬岭南,这是未见于史籍记载的一个新发现,详《李白诗文系年》。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即北归,游襄阳,访著名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愈了,两人见面后非常高兴,由于喝酒过多而病复发,竟因此而死,在这时期,王昌龄又结识了大诗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诗。与孟浩然、李白这样当时第一流的诗人相见,对王昌龄来说,自是一大乐事,可惜与孟浩然一见,竟成永诀,与李白相见,又都在贬途。当时李白正流放夜郎。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冬,王昌龄离京赴江宁丞任,此时已与名诗人岑参相识,岑参有《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王昌龄也有诗留别。途经洛阳时,又与綦毋潜、李颀等诗人交游,也都有诗。

王昌龄作为一代诗杰,流传下来的资料却很少。除了上文所说贬岭南外,还曾遭过贬,具体时间和原因也不太清楚。《詹才子传》说他“晚途不谨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河岳英灵集》说他“再历遐荒”,《旧唐书》本传也说他“不护细行,屡见贬斥”。看来这位诗人屡次遭贬斥,仕途极不顺利。

更为可悲可叹的是,王昌龄后来连龙标尉这样一小小的职务也没能保住,离任而去,迂回至毫州,竟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唐才子传》载:王昌龄“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后张镐按军河南,晓衍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晓大渐沮。”一向同情诗人的张镐终替王昌龄报了仇。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除上文谈到与李白、孟浩然的交游外,还同高适、綦毋潜、李颀、岑参、王之涣、王维、储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谊。他因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甚至可能去过碎叶(在今吉尔吉斯)一带。因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如《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又如《从军行》等,也都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宫女们不幸遭遇的《长信秋词》、《西宫春怨》等,格调哀怨,意境超群,抒写思妇情怀和少女天真的《闺怨》、《采莲曲》等,文笔细腻生动,清新优美。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同样为千古名作。沈德潜《唐诗别裁》说:“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

阎丘晓因忌才而杀害了王昌龄,实在是对我国古代诗歌的一大破坏,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据叫《旧唐书》本传和《新唐书·艺文志》,知王昌龄有集五卷,唐时传世之本,今已难觅,《全唐诗》收王昌龄诗四卷,《全唐文》收其文六篇。目前能看到的王昌龄诗文便只这些了。

王昌龄介绍

王昌龄,宇少伯,盛唐著名诗人,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 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

王昌龄的籍贯,有多种说法,太原之外,又有江宁、京兆两说。《新唐书》本传与《唐诗纪事》说他为江宁人,但并无直接材料,大概是因为王昌龄被时人称作 “王江宁”而致误。王昌龄曾任江宁丞,李肇《国史补》与裴敬《翰林学士李公墓碑》均称他为王江宁,与宋考功、韦苏州、王右丞等同列,而宋、韦、王诸人都是以官职称,所以玉江宁也是以官职称,而不是以籍里称。

《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 “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洛阳、长安,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番所编著的唐人诗集,载王昌龄为太原人,当可信,所以《唐才子传》从《河岳英灵集》,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现在一般人也认为他为太原人。

两《唐书》本传都未载王昌龄登进士第的时间,徐松《登科记考》也未载。《唐才子传》说他为开元十五年的( 727年)进士。又唐诗人顾况《监察御史储公集序》说开元十五年“擢第常建少府、王龙标昌龄,此数人皆当时之秀。”顾况之序所记当确。王昌龄进土及第后,补秘书省校书郎。校书郎自古由文学之士充任,为当世所重,所以学者称校书之所为志氏之藏室、道家之蓬莱山。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

詹成锳先生据王昌龄诗文,考证他开元二十七年( 739年)被贬岭南,这是未见于史籍记载的一个新发现,详《李白诗文系年》。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即北归,游襄阳,访著名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愈了,两人见面后非常高兴,由于喝酒过多而病复发,竟因此而死,在这时期,王昌龄又结识了大诗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诗。与孟浩然、李白这样当时第一流的诗人相见,对王昌龄来说,自是一大乐事,可惜与孟浩然一见,竟成永诀,与李白相见,又都在贬途。当时李白正流放夜郎。

开元二十八年( 740年)冬,王昌龄离京赴江宁丞任,此时已与名诗人岑参相识,岑参有《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王昌龄也有诗留别。途经洛阳时,又与綦毋潜、李颀等诗人交游,也都有诗。

王昌龄作为一代诗杰,流传下来的资料却很少。除了上文所说贬岭南外,还曾遭过贬,具体时间和原因也不太清楚。《詹才子传》说他 “晚途不谨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河岳英灵集》说他“再历遐荒”,《旧唐书》本传也说他“不护细行,屡见贬斥”。看来这位诗人屡次遭贬斥,仕途极不顺利。

更为可悲可叹的是,王昌龄后来连龙标尉这样一小小的职务也没能保住,离任而去,迂回至毫州,竟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唐才子传》载:王昌龄 “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后张镐按军河南,晓衍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晓大渐沮。”一向同情诗人的张镐终替王昌龄报了仇。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 “诗家夫子王江宁”。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除上文谈到与李白、孟浩然的交游外,还同高适、綦毋潜、李颀、岑参、王之涣、王维、储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谊。他因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甚至可能去过碎叶(在今吉尔吉斯)一带。因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如《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又如《从军行》等,也都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宫女们不幸遭遇的《长信秋词》、《西宫春怨》等,格调哀怨,意境超群,抒写思妇情怀和少女天真的《闺怨》、《采莲曲》等,文笔细腻生动,清新优美。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同样为千古名作。沈德潜《唐诗别裁》说:“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

阎丘晓因忌才而杀害了王昌龄,实在是对我国古代诗歌的一大破坏,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据叫《旧唐书》本传和《新唐书 ·艺文志》,知王昌龄有集五卷,唐时传世之本,今已难觅,《全唐诗》收王昌龄诗四卷,《全唐文》收其文六篇。目前能看到的王昌龄诗文便只这些了。

王昌龄介绍

王昌龄,宇少伯,盛唐著名诗人,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 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

王昌龄的籍贯,有多种说法,太原之外,又有江宁、京兆两说。《新唐书》本传与《唐诗纪事》说他为江宁人,但并无直接材料,大概是因为王昌龄被时人称作 “王江宁”而致误。王昌龄曾任江宁丞,李肇《国史补》与裴敬《翰林学士李公墓碑》均称他为王江宁,与宋考功、韦苏州、王右丞等同列,而宋、韦、王诸人都是以官职称,所以玉江宁也是以官职称,而不是以籍里称。

《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 “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洛阳、长安,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番所编著的唐人诗集,载王昌龄为太原人,当可信,所以《唐才子传》从《河岳英灵集》,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现在一般人也认为他为太原人。

两《唐书》本传都未载王昌龄登进士第的时间,徐松《登科记考》也未载。《唐才子传》说他为开元十五年的( 727年)进士。又唐诗人顾况《监察御史储公集序》说开元十五年“擢第常建少府、王龙标昌龄,此数人皆当时之秀。”顾况之序所记当确。王昌龄进土及第后,补秘书省校书郎。校书郎自古由文学之士充任,为当世所重,所以学者称校书之所为志氏之藏室、道家之蓬莱山。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

詹成锳先生据王昌龄诗文,考证他开元二十七年( 739年)被贬岭南,这是未见于史籍记载的一个新发现,详《李白诗文系年》。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即北归,游襄阳,访著名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愈了,两人见面后非常高兴,由于喝酒过多而病复发,竟因此而死,在这时期,王昌龄又结识了大诗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诗。与孟浩然、李白这样当时第一流的诗人相见,对王昌龄来说,自是一大乐事,可惜与孟浩然一见,竟成永诀,与李白相见,又都在贬途。当时李白正流放夜郎。

开元二十八年( 740年)冬,王昌龄离京赴江宁丞任,此时已与名诗人岑参相识,岑参有《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王昌龄也有诗留别。途经洛阳时,又与綦毋潜、李颀等诗人交游,也都有诗。

王昌龄作为一代诗杰,流传下来的资料却很少。除了上文所说贬岭南外,还曾遭过贬,具体时间和原因也不太清楚。《詹才子传》说他 “晚途不谨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河岳英灵集》说他“再历遐荒”,《旧唐书》本传也说他“不护细行,屡见贬斥”。看来这位诗人屡次遭贬斥,仕途极不顺利。

更为可悲可叹的是,王昌龄后来连龙标尉这样一小小的职务也没能保住,离任而去,迂回至毫州,竟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唐才子传》载:王昌龄 “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后张镐按军河南,晓衍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晓大渐沮。”一向同情诗人的张镐终替王昌龄报了仇。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 “诗家夫子王江宁”。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除上文谈到与李白、孟浩然的交游外,还同高适、綦毋潜、李颀、岑参、王之涣、王维、储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谊。他因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甚至可能去过碎叶(在今吉尔吉斯)一带。因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如《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又如《从军行》等,也都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宫女们不幸遭遇的《长信秋词》、《西宫春怨》等,格调哀怨,意境超群,抒写思妇情怀和少女天真的《闺怨》、《采莲曲》等,文笔细腻生动,清新优美。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同样为千古名作。沈德潜《唐诗别裁》说:“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

阎丘晓因忌才而杀害了王昌龄,实在是对我国古代诗歌的一大破坏,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据叫《旧唐书》本传和《新唐书 ·艺文志》,知王昌龄有集五卷,唐时传世之本,今已难觅,《全唐诗》收王昌龄诗四卷,《全唐文》收其文六篇。目前能看到的王昌龄诗文便只这些了。

王昌龄的资料
王昌龄介绍
王昌龄,宇少伯,盛唐著名诗人,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 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


长歌行和曹植,王昌龄
又唐诗人顾况《监察御史储公集序》说开元十五年“擢第常建少府、王龙标昌龄,此数人皆当时之秀。”顾况之序所记当确。王昌龄进土及第后,补秘书省校书郎。校书郎自古由文学之士充任,为当世所重,所以学者称校书之所为志氏之藏室、道家之蓬莱山。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

唐代诗人王昌龄为何被杀?
晓衍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晓大渐沮。”一向同情诗人的张镐终替王昌龄报了仇。参考资料:http:\/\/bk.baidu.com\/view\/7521.htm

出塞解释
出塞古诗的意思,简单易学!

《闻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杨花和子规有哪些作用?
“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离散、漂泊,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哀伤、惆怅气氛。作者撷取“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景象,更包含了飘零之感和离别之思。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

我想知道“司”的姓氏来源,有谁能够帮我解答啊?
司昌龄:字静山(1726-?),贡生,高平石末村人,清学者。其祖为御史,其父司九经曾受业于陈文贞相国之门。司昌龄从小受儒学熏陶,乐善 古。少年时,他曾受业于丹阳名士丁苍恒先生,成年后,潜心著述,至老不倦,二十年足迹不入城市。雍正末年,本地官员举荐他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辞不赴试,家里藏书万卷,学富四方,高平...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是什么意思
意思:不要说秋江离别使人难堪,明日解缆开船便驶向长安。出自:唐 王昌龄《重别李评事》原诗:重别李评事 唐代:王昌龄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青枫白露寒。释义:不要说秋江离别使人难堪,明日解缆开船便驶向长安。看吴姬轻歌曼舞你我尽情酣饮,不要去管青枫白露秋夜...

旗亭画壁的意思
旗亭画壁:意思是酒楼里诗人与歌妓,诗与酒,歌唱与奏乐,谈笑与致礼,和谐地构成了一幅唐代市井社会风俗图。后用来形容文人之间互争名次,也用来表示文人聚会,饮酒赋诗。这则故事出自唐代文人薛用弱的《集异记》。典故:传说在开元年间,著名诗人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三人闲居长安。一天,下着小雪,三人一...

司姓在历史上有名人吗?
把自己的藏书也捐给学宫。他离职后,县民为他刻石,歌颂他的功德。5、司允德 字执中,元朝时东阿人。自幼失父,伺侯母亲以孝见称。他勤奋读书,由太学生累官翰林国史院修撰。母卒筑庐墓侧守孝,有鸣鹤百余只,翔舞上空,久而始去。后立瑞鹤亭于墓侧,以资纪念。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姓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编成一个小故事
我们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纵观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又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在...

谁知道“司”这个姓的起源?
归安名士沈树德与之情趣相投,共好古文,交往很深,沈树德曾感叹说“余不遇昌龄,谁知余者,昌龄不遇余亦谁知昌龄也”。 司恒心:任远公讳恒心苏鲁司氏之十五代孙山东滕州市龙阳镇下司堂村人清嘉庆廿四年 (一八一九年)科入国子监恩贡生就职于国朝直棣州州判 掌管事务如州同 辅佐知州掌管粮务水利海防管河诸职...

友谊县19121991579: 王昌龄(唐朝诗人) - 搜狗百科
爰兴消旋: 王昌龄(六九八-约七五七),字少伯,长安人.开元十五年(七二七)进士,官汜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安史之乱后,回到故乡,为刺史闾丘晓所杀.他与诗人王之涣、高适、岑参、王维、李白等都有交往. 王昌龄以擅长七绝而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他善于把错综复杂的事件或深挚婉曲的感情,加以提炼和集中,使绝句体制短小的特点变成优点:言少意多,更耐吟咏和思索.他的边塞诗充满了积极昂扬的精神,乡思和送别之诗,节奏明快,而抒情风格更以诚挚深厚见长.现存诗一百八十余首,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友谊县19121991579: 王昌龄简介资料 -
爰兴消旋: 王昌龄(公元690-756年)字少伯,汉族,唐时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0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

友谊县19121991579: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详细资料(急需!!!) -
爰兴消旋: 王昌龄(约690-756?),字少伯,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开元十五年进士,一生只做过中下级官吏,安史之乱时,于还江宁途中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诗以写宫怨、边塞、送别为佳,尤长于七绝,有“七绝圣手”之称,时人推为“诗家天子”.

友谊县19121991579: 王昌龄诗人简介58字, -
爰兴消旋: 王昌龄(西元698-756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人,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摘自古诗文网,谢谢.

友谊县19121991579: 王昌龄的简介!!急需!要简短些的!!谢谢!! -
爰兴消旋: 王昌龄,他宇少伯,是盛唐著名诗人,大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约死于玄宗天宝十五年

友谊县19121991579: 介绍作者—王昌龄 -
爰兴消旋: 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友谊县19121991579: 王昌龄简介王昌龄是什么朝代的 -
爰兴消旋: 王昌龄生活的时代正处于唐代,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诗人. 😉😉😉

友谊县19121991579: 急求王昌龄的背景资料 -
爰兴消旋: 王昌龄,宇少伯,盛唐著名诗人,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 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 王昌龄的籍贯,有多种说法,太原之外,又有江宁、京兆两说.《新唐书》本传与《唐诗纪事》说他为江宁人,但并无直接材料,大概是因为王昌龄被时人称作 “王江宁”而致误.王昌龄曾任江宁丞,李肇《国史补》与裴敬《翰林学士李公墓碑》均称他为王江宁,与宋考功、韦苏州、王右丞等同列,而宋、韦、王诸人都是以官职称,所以玉江宁也是以官职称,而不是以籍里称.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370571.html?fr=qrl3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