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百草园

作者&投稿:说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鲁迅百草园的简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私塾。鲁迅12岁在这里求学,塾师是寿镜湖老先生。三味书屋,是三长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寿镜吾老先生在此坐馆教书长达六十年。 “三味书屋”之味:鲁迅先生在他的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所提到的“三味书屋”,在浙江绍兴城内鲁迅先生故居附近,是鲁迅先生少年时期读书的地方。那么,为何叫“三味书屋”呢?原来,“三味”取自“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音希海,即醋和肉酱)”的古语。其大意是:读四书五经之类味如吃米面,是食之本;读史记味如喝美酒吃佳肴:读诸子百家之类的书,味如酱醋(好比烹调中的佐料一样)。“三味书屋”的横匾是清代乾嘉年间的著名书法家梁山舟书写的。当时,匾的两旁还悬挂着这样一副木刻的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是指:读经典像吃主食;读历史像吃菜肴;读其它像加调料。关于“三味”:鲁迅的私塾老师(三味书屋)寿镜吾老先生的后人说,“三味”是指在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布衣指的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做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菜淡饭,不向往于山珍海味的享受;“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滋味

鲁迅的百草园写的不错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是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曲谱写幼年往事的优美乐章。在这一脍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为人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

  这个世界是由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组成的。先是百草园,顾名思义,是个荒凉的地方,如作品所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可是,“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草园”变成“乐园”,其间就充满了童趣,作品即以这为中心进行构图。儿童最大的心理特征就是好奇,自然的形态,自然的情调,自然的声音,必然萌发起他们的兴趣,勾起无穷的联想,那蝉的“长吟”,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都是孩子们对昆虫“语言”的好奇想象。鲁迅在百草园里描绘的就是儿童在自然环境里的极乐世界。在作者笔下,百草园是一个充满了颜色和声音的生命世界,连那青青的野草丛里,也氤氲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这故事极有声色,但见金光闪闪,风声飒飒,鬼影幢幢,妖气重重,恐怖极了,又生动极了。有人认为这像是闲笔,其实这看似信笔插话,却是极具匠心,众所周知,这是一个民间的古老传说,鲁迅借助它饶有兴趣地从另一侧面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从结构角度看,这个故事是从园里草丛中相传“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引发出来的,文气贯通,毫无游离之感;而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儿童的心理,挖掘了潜存于他们心灵深处的奥秘。人们可以想象得出,孩子们对美女蛇的故事是又喜欢又害怕的。在技巧上看,这一插话是转叙事为描写,别开生面地为作品拓展了新的天地,百草园一渗入人情,就更具魅力了,这实是一记妙着。

  百草园的另一景观是冬天,作品集中笔力只写雪天捕鸟,怎样张设机关,鸟雀如何入彀,闰土父亲如何传授方法,自己又是如何不行,虽然着墨无多,但却相当传神,是一幅充满了儿童乐趣的动画,你简直可以从里头看到孩子们欢蹦乱跳的情景,听到快乐的欢语笑声。写夏天,用浓墨重彩,写冬天则轻描淡写,这一笔路的转换,也是很讨巧的。把这两大片断连贯起来,构成了百草园的大全景,它所表现的就是“无限的趣味”,那是一个没有烦恼,没有忧愁,可以无拘无束地尽情欢笑的儿童乐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私塾。鲁迅12岁在这里求学,塾师是寿镜湖老先生。三味书屋,是三长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寿镜吾老先生在此坐馆教书长达六十年。 “三味书屋”之味:鲁迅先生在他的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所提到的“三味书屋”,在浙江绍兴城内鲁迅先生故居附近,是鲁迅先生少年时期读书的地方。那么,为何叫“三味书屋”呢?原来,“三味”取自“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音希海,即醋和肉酱)”的古语。其大意是:读四书五经之类味如吃米面,是食之本;读史记味如喝美酒吃佳肴:读诸子百家之类的书,味如酱醋(好比烹调中的佐料一样)。“三味书屋”的横匾是清代乾嘉年间的著名书法家梁山舟书写的。当时,匾的两旁还悬挂着这样一副木刻的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是指:读经典像吃主食;读历史像吃菜肴;读其它像加调料。关于“三味”:鲁迅的私塾老师(三味书屋)寿镜吾老先生的后人说,“三味”是指在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布衣指的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做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菜淡饭,不向往于山珍海味的享受;“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滋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是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对百草园描写,鲁迅重点突出了哪些内容
这两段文字是写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这个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也给了“我”一些教益,使其如下文所说的“觉得做人之险”,“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即产生了惩恶的念头。 加红的一句话在结构上起了过渡作用,用“长的草”承着百草园,由“是不去的”引出下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写作背景及作者资料
我所明了的并非仅仅局限于对旧式教学的憎恶,三味书屋留给我的印象是黑暗湿闷,百草园却是一派光明。明媚的春光照亮我的童年,我心中早有一座自己的百草园,在朗朗的读书声中颓然荒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迅先生在他45岁时,回忆自己童年时期的往事写下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是一朵“夕拾”的小花...

百草园其实是长满荒草的园子,为什么却被我当成美好的地方
这种心境无疑就是他对百草园的怀恋。百草园确实只有一些野草,所以说“确凿”,但这个百草园只是童年的印象,还不能十分肯定它的现在,所以又用了“似乎”,只有一些野草可能还不精准,但那的确是我的乐园,这是十分确凿的。 文章的开始部分,就十分引人入胜:在百草园里,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写作背景及作者资料
写作背景: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北洋军阀列入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因此他无法公开与北洋军阀作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大学时正值暑期,学生还没开学。鲁迅在辗转流徙,心情苦闷的时候经常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就写了这篇散文发表...

鲁迅写的《故乡》和《百草园》。(整篇文章)
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

探讨鲁迅先生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两个问题
鲁迅先生的著名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直作为初中语文教材,文中,作者对“百草园”的景物有如下一段描述: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2001年,某地级市中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迅先生在他45岁时,回忆自己童年时期的往事写下的一篇回忆性散文.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鲁迅文章里的百草园是不是指的安吉百草园
鲁迅文章里的百草园以及三味书屋指的是他曾经居住过的地方,现位于绍兴越城区,并不是指安吉的旅游景点百草园。

鉴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238)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是一个景物描写片段,写了百草园里各具特色的景物。掩卷沉思,鲁迅笔触下的百草园仿佛就浮现在眼前。 首先,作者以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等,作者放眼望去,百草园内景物错落有致、绿树成荫、蜂蝶翩飞,好不热闹!也许是好奇心...

联系鲁迅的生平故事,说说童年鲁迅在百草园和在三味书屋的成长经历,对...
6岁时鲁迅告别了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拜本城中极方正、极有学问的寿镜吾老先生为师,一直读到17岁。在这里,他熟读了儒家的经典,又在课余广泛阅读了儒家之外的各种杂书:小说,野史,笔记……不仅关注历史、人事,也注意观察自然。这样开拓了鲁迅广阔的精神空间,为鲁迅以后思想与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宽广深厚的知识基础。

绥宁县17187189021: 百草园在鲁迅的什么地方. -
贰仇金泽:[答案] 百草园,是浙江绍兴新台门周家的一个菜园子,百草园在浙江绍兴的鲁迅故居后面,北临东咸欢河,东邻沈姓房屋,西接梁家后园,南宽北狭,占地近2000平方米,原来是新台门周家的智、仁两大房族所共有.西边一半归智房,东边一半属仁房.各个...

绥宁县17187189021: 鲁迅写的百草园 -
贰仇金泽: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52] ,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

绥宁县17187189021: 鲁迅百草园的简介 -
贰仇金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私塾.鲁迅12岁在这里求学,塾师是寿镜湖老先生.三味书屋,是三长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寿镜吾老先生在此坐馆教书长达六十年. “三味书屋”之味:鲁迅先生在他的散...

绥宁县17187189021: 鲁迅在百草园的生活 -
贰仇金泽: 我认为是:在百草园里的美景;长妈妈给我手的“美女蛇”的故事;还有是闰土的爸爸传授给我的捕鸟的方法---雪地捕鸟.

绥宁县17187189021: 鲁迅的百草园是在哪座城市? -
贰仇金泽: 浙江省绍兴市.百草园,就是浙江绍兴新台门周家的菜园子.百草园在浙江绍兴的鲁迅故居后面,北临东咸欢河,东邻沈姓房屋,西接梁家后园,南宽北狭,占地近2000平方米,原来是新台门周家的智、仁两大房族所共有.西边一半归智房,东...

绥宁县17187189021: 鲁迅描写的儿童时期生活的百草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
贰仇金泽:[答案] 百草园是一个能满足好奇心的微型大自然.表达了作者怀念童年的情感.

绥宁县1718718902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描写了百草园的哪些景物 -
贰仇金泽:[答案] 碧绿的菜畦,石井栏,紫红的桑葚,鸣蝉,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叫天子(云雀)油蛉皂荚树 蟋蟀们,皂荚树,蜈蚣;斑蝥,何首乌藤和木莲藤,覆盆子.

绥宁县17187189021: 在鲁迅的眼中,百草园不但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而且是个充满什么的地?
贰仇金泽: 小时候百草园在作者眼里是一个与教书先生所教的很不一样的地方 充满新奇 给了鲁迅快乐的生活而后来的百草园从大的方面想 这是一种作者 甚至所有被压迫的人民对自由 对和平生活的想往 而三味书屋 小时候是禁锢鲁迅思想的地方 后来成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但是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枯燥生活却是反感的.许多时候,过去的痛苦由于年代久远也回留下深深的怀念.

绥宁县17187189021: 鲁迅对百草园的生活与三味书屋的生活各有何不同感受? -
贰仇金泽:[答案] 百草园是鲁迅先生童年时家里的后院,三味书屋是他童年时就读的私塾. 百草园是他玩耍嬉戏的地方,哪里充满了神奇的传说故事和新鲜的体验. 三味书屋是他读书的地方,哪里有着他幼年读书的快乐和轶事. 根据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绥宁县17187189021: 《我家的百草园》出自于鲁迅的哪部散文集? -
贰仇金泽: 这篇叙事散文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19期(1926.10.10),署名鲁迅,副题《旧事重提之六》.后收在鲁迅的作品集《朝花夕拾》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