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出自何处?作者是谁?全文?及翻译

作者&投稿:屠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翻译下面文言文中的划线句子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1)因此泰山不排斥细小的泥土,才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海不拣择细流,才能成就它的深广。(3分)(2)现在(大王)却要抛弃百姓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来使其他诸侯成就功业,从而使天下有见识的智士退缩不敢西来,止住脚步不再踏入秦国的国土。(3分)(3)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借兵器给敌人、送粮食给盗贼啊。(2分) 参考译文 我听说土地广的粮食多,国家大的人口众,军队强盛的士卒勇敢。因此泰山不排斥细小的泥土,才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海不拣择细流,才能成就它的深广;统一天下的君王不抛弃小民,才能显扬盛德。因此地方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分本国的外国的,一年四季都充满着美好,鬼神就会赐福给你:这就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原因。现在大王却要抛弃百姓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来使其他诸侯成就功业,从而使天下有见识的智士退缩不敢西来,止住脚步不再踏入秦国的国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借兵器给敌人、送粮食给盗贼啊。

翻译: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武器精良将士就骁勇.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它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现在却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事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物品中不出产在秦国,而宝贵的却很多;贤士中不出生于秦,愿意效忠的很多.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

节选自《谏逐客书》  作者:李斯(秦朝)  【原文】: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 ⑤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⑥其深;王者不却⑦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①,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② 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③ 而赍④ 盗粮者也。  【注释】:  ①充美:丰富充足 。  ②黔首:秦时对百姓的称呼。黔,黑色。首,头。  ③藉寇兵:把兵器借给侵犯者。  ④赍(jī):给予,赠送。  ⑤让:辞,拒  ⑥就:成就  ⑦却:拒绝,抛弃  【译文】: 臣听说,土地广阔,粮食就充足;国家强大,人口就多;兵器强大,士兵就勇敢。因此,泰山不舍弃任何土壤,所以能那样高大;河海不排斥任何细流,所以能那样深广;帝王不拒绝任何臣民,所以能显示他们的恩德。因此,土地不论东西南北,民众不问那个国家,一年四季都充满美好,神灵也降恩赐福,这就是五帝三皇之所以无敌于天下的原因。如今竟然抛弃百姓去资助敌对国家,排斥客卿以成就其他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缩而不敢向西方来,停步而不愿意进入秦国,这可就是所谓的“借给敌人兵器,送给敌人粮食”啊!  谏逐客令的历史背景  公元前237年,在醪嫒叛乱势力被镇压下去,吕不韦集团的势力尚未被触动之际,秦国又发现了奸细。秦国一直未察觉韩国派来的水工郑国,是来执行疲秦计划的。郑国入秦修建水渠,乃是韩国借修渠企图在经济上拖垮秦国的阴谋。于是秦王发出逐客令,下令限期将秦国内所有外来宾客驱逐出境。当时李斯力阻秦王逐客,上奏了一篇《谏逐客书》,指出逐客的危险结果,后被秦王政接受而撤销逐客令。  

  节选自《谏逐客书》  作者:李斯(秦朝)  【原文】: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 ⑤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⑥其深;王者不却⑦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①,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② 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③ 而赍④ 盗粮者也。  【注释】:  ①充美:丰富充足 。  ②黔首:秦时对百姓的称呼。黔,黑色。首,头。  ③藉寇兵:把兵器借给侵犯者。  ④赍(jī):给予,赠送。  ⑤让:辞,拒  ⑥就:成就  ⑦却:拒绝,抛弃  【译文】: 臣听说,土地广阔,粮食就充足;国家强大,人口就多;兵器强大,士兵就勇敢。因此,泰山不舍弃任何土壤,所以能那样高大;河海不排斥任何细流,所以能那样深广;帝王不拒绝任何臣民,所以能显示他们的恩德。因此,土地不论东西南北,民众不问那个国家,一年四季都充满美好,神灵也降恩赐福,这就是五帝三皇之所以无敌于天下的原因。如今竟然抛弃百姓去资助敌对国家,排斥客卿以成就其他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缩而不敢向西方来,停步而不愿意进入秦国,这可就是所谓的“借给敌人兵器,送给敌人粮食”啊!  谏逐客令的历史背景  公元前237年,在醪嫒叛乱势力被镇压下去,吕不韦集团的势力尚未被触动之际,秦国又发现了奸细。秦国一直未察觉韩国派来的水工郑国,是来执行疲秦计划的。郑国入秦修建水渠,乃是韩国借修渠企图在经济上拖垮秦国的阴谋。于是秦王发出逐客令,下令限期将秦国内所有外来宾客驱逐出境。当时李斯力阻秦王逐客,上奏了一篇《谏逐客书》,指出逐客的危险结果,后被秦王政接受而撤销逐客令。  
谏逐客书全文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史记.李斯列传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籍寇兵而赍盗粮”...

李斯 谏逐客书译文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②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

《谏逐客书》全文,原文加翻译。
全文: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

裹足文言文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

2009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49—60)翻译
现在竟然抛弃百姓来资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成就其他诸侯的霸业,使天下的贤士退避而不敢往西来,停住脚步不敢入秦,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 【阅读训练】 1.解释: (1)让 (2)就 (3)却 (4)资 (5)业 2.翻译: (1)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2)使天下之士退而不...

古文翻译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27)。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

文言文《裹足》的翻译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纳,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

文言文翻译
1.臣听说,土地广阔,粮食就充足;国家强大,人口就多;兵器强大,士兵就勇敢。因此,泰山不舍弃任何土壤,所以能那样高大;河海不排斥任何细流,所以能那样深广;帝王不拒绝任何臣民,所以能显示他们的恩德。因此,土地不论东西南北,民众不问那个国家,一年四季都充满美好,神灵也降恩赐福,这就是五帝...

李斯给秦王的上书中,哪些字是通假字?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拒绝〕众庶,故能明〔使动,使德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名作动,成就〕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

李斯的过失文言文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

乌当区18286724854: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出自何处?作者是谁?全文?及翻译 -
柏彩复方:[答案] 节选自《谏逐客书》作者:李斯.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

乌当区18286724854: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怎么翻译 -
柏彩复方:[答案] 臣听说,土地广阔,粮食就充足;国家强大,人口就多..

乌当区18286724854: 李斯《谏逐客书》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我要原文呃 不是这样的我的意思是说只要文章中这一段话的原文就是... -
柏彩复方:[答案] 《李斯谏逐客书》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於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 ... 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

乌当区18286724854: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①土壤,所以能那样高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②其深;王者不却⑦众庶,故能明其德.是... -
柏彩复方:[答案] 1.兵 :兵器 故 :所以 所以:……的原因 此:这2.A3.故能成其大.4.善待自己的百姓,并能够从各国招贤纳士.

乌当区18286724854: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后面的一句是什么啊 -
柏彩复方:[答案]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出处〕秦·李斯《谏逐客书》:“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乌当区18286724854: 谏逐客书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 -
柏彩复方: 谏逐客书原文谏逐客书 [ 先秦 ] 李斯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

乌当区18286724854: 《史记》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
柏彩复方: 我听说土地广大的地方可以生产出很多的粮食,国家大 人口就会多,武器精良士兵也会勇猛.因此泰山不排斥小的泥 土,所以才能够变成现在这般大;河流大海不舍弃细...

乌当区18286724854: 山水中的人生哲理 -
柏彩复方:[答案] [山水中的人生哲理] 1.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海不拒绝点滴的水,因而能使自己这样浩瀚... 《山水中的人生哲理》. [出处]秦·李斯《谏逐客书》:“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

乌当区18286724854: 名词解释 -
柏彩复方:[答案] 作者:李斯 此篇见于《史记·李斯列传》.战国末年,韩国怕秦国出兵来攻,派水工郑国到秦国去,建议秦国在泾阳县西北... 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

乌当区18286724854: 江之不择细流方以汇海的出处 -
柏彩复方: 〔出处〕秦·李斯《谏逐客书》:“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泰山不拒绝每块泥土,所以能成就它那样的高大;河海不舍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那样的深广.原喻要广纳人才,才能成就大业.让:推辞,拒绝;择:选择,引申为舍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