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瑟福通过对 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分析,证实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这句话为什么错

作者&投稿:犹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卢瑟福通过对 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分析,证实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这句话为什么错~

要证明原子可以再分,则必须从原子中打出另一种粒子,卢瑟福的实验结果为大部分阿尔法粒子没有或小幅度偏转,并未轰击出别的粒子,本实验证明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A、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电子的存在,故A正确.B、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分析,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证实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故B错误.C、康普顿效应证明了光子既有能量,又有动量,故C正确.D、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D错误.故选:AC.

不是卢瑟福证实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只是证实了只有原子的几乎全部质量和正电荷都集中在原子中心的一个很小的区域,才有可能出现α粒子的大角度散射。由此,卢瑟福在1911年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nucleus),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 证明原子可分的是汤姆生的阴极射线

粒子散射实验能得出
(1)分子中有原子核存在。
原子核很小
原子核密度很大。


富蕴县18552453675: 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原子内部存在( -
斐变左旋:[选项] A. )电子( B. )中子( C. )质子( D. )原子核

富蕴县18552453675: 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 A.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原子核内有中子存在 -
斐变左旋:A试题分析:a粒子散射实验现象为: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而被反弹回来.卢瑟福根据该实验现象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点评:了解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过程,知道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及其结论.

富蕴县18552453675: 卢瑟福通过对a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 A.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原子核内有中子存在. -
斐变左旋: AC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α粒子散射实验只发现原子可以再分,但并不涉及原子核内的结构.查德威克在用α粒子轰击铍核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时发现了质子.

富蕴县18552453675: 1911年,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现象,提出了带核的原子模型.说明卢瑟福是怎样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而得出结论的 -
斐变左旋:[答案] 现象: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而被反弹回来分析:α粒子穿过原子时,电子对α粒子运动的影响很小,影响α...

富蕴县18552453675: 卢瑟福的主要成就(卢瑟福的贡献有哪些)
斐变左旋: 1、1911年,卢瑟福根据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核结构模型,被评为“物理学中最美的实验”之一;2、发现质子1919年,卢瑟福做了一个用粒子轰击氮原子核的实验,卢瑟福将其命名为质子;3、卢瑟福通过研究物质对粒子的散射,论证了原子的核模型,使原子结构的研究步入正轨,因此被誉为“原子物理学之父”.4、人工核反应的实现是卢瑟福的另一个重要贡献.

富蕴县18552453675: 卢瑟福的散射实验现象是什么?分别说明什么问题? -
斐变左旋:[答案] 实验中大部分阿尔法粒子不偏转,只有少数打在院子正中心的阿尔法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这说明原子是核式结构,只有中心一小块由原子核构成,而核外电子则分布较散乱

富蕴县18552453675: 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
斐变左旋: 答案A 卢瑟福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仅A正确.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