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东晋南北朝时期很多人的名字后面有一个“之”字?

作者&投稿:中叔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魏晋南北朝有些名人名字中带有“之”字大都是信奉天师道的暗语。

东晋南北朝时期很多名人中带有“之”子,其实是宗教的一种暗号,隐晦的称呼,类似于佛教中“释永信”中的“释”字,法海中的“法”字、现代空昙法师中的“昙”字。


著名的人物有裴松之(《三国志》注释作者)、刘牢之(东晋名将)、寇谦之(北天师道首领)、王羲之(书圣)、王献之等。

其中晋琅琊王氏一族中很多人的姓名之中带有“之”字:王羲之平辈的人中有12人;王羲之子侄辈中有22人;孙子辈中有12个人;曾孙辈中有13人;玄孙辈中有9人;五世孙中有4人。一大群带有“之”字的王家人,五代人72人带有这个特殊的字。(北天师道首领寇谦之像,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亲自为其修建新道场)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带有“之”字的人是不是辈分字?

在中国辈分字之中,有的辈分放在了最后一个字,按照这样的模式:姓+辈分+名,或者姓氏+名+辈分;第一种比较常见,第二种也有不少,相对于第一种则少很多。


道教和佛教之中是有辈分的,这是正规弟子的辈分字。而“之”、“道”是天师道的暗示,并不是辈分字。如少林寺弟子有70个辈分:

祖慧智子觉,了本圆可悟,周洪普广宗,道庆同玄祖,


清静真如海,湛寂淳贞素,德行永延恒,妙体常坚固,


心朗照幽深,性明鉴宗祚,表正善喜祥,谨悫原齐度,


雪庭为导师,引汝归铉路。


《敕赐祖庭少林释氏源流五家宗派世谱之碑》,1782年乾隆皇帝的敕令。


自然天师道也有自己辈分字,天师道又称正一派,辈分如下:


守道明仁德,全真复太和,


 志诚宣玉典,忠正演金科,


 冲汉通玄(元)韫,高宏(弘)鼎大罗,


 三山扬妙法(愈兴振),四(福)海涌洪波。


三山滴血字派,源于天师道(正一派)给弟子取名的依据:


守道明仁德,全真复太合,


 至诚宣玉典,忠正演金科,


 冲汉通元蕴,高宏鼎大罗, 


三山裕兴振,福海启洪波,


 穹窿扬妙法,寰宇证仙都。

这是正规的天师道弟子取名辈分依据。显然一些魏晋时期名人名字中的“之”字不是辈分字(琅琊王氏五代人姓名中带有“之”字),也不是道家弟子的辈分字。这是那些信奉天师道的人,又不是弟子,则就采取另外一种方式,名字之中带有“之”、“道”等字,以和正规弟子区分,也表明信仰的程度足够深。(张道陵像,创立天师道,第一任天师)


从民间到帝王——天师道崛起之路。

西汉张良的第八世孙张道陵在东汉时期来到巴蜀之地,开始创立了“天师道”,又称正一派、正一盟威道、五斗米教。五斗米教的来源主要是要进入天师道成为弟子,必须缴纳五斗米,因此得名“五斗米教”。


张道陵在四川传播道教思想,将原来四川各地巫教扫荡一空,在当地民间的影响力非常大。


东汉时期天师道的三代祖师分别是张道陵、张衡、张鲁,历史上赫赫有名,张鲁是天师道第三任天师,依靠众多的天师道弟子拥护割据一方,成为东汉末年的一方的小霸主。


曹操打败张鲁天师道(五斗米教)的割据政权之后,他将张鲁及其主要的教众迁徙到洛阳、长安、邺城这三个地方,都是曹魏政权的重要城市。


天师道也因此得以从巴蜀之地开始向中原地区和江南地区传播。第三代天师张鲁的儿子第四代天师张盛到江西鹰潭龙虎山弘扬道教,这是天师道开辟江南传教的圣地。张盛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天师,在魏国初年就跑到吴地龙虎山传教,可以说预知魏、西晋的短暂昌盛,少数民族侵袭,北方大乱等历史混乱局面。


天师道由于曹操的迁徙行动,使得天师道在民间广泛传播,到东晋时期已经传播到司马皇室,很多世家大族一族都信奉天师道,著名的家族有:


琅琊王氏、孙氏,陈郡谢氏、殷氏,高平郗氏,会稽孔氏,义兴周氏,丹阳许氏、葛氏、陶氏,东海鲍氏。

这些家族绝大多数人信奉天师道,名字之中带有“之”字司空见惯,因此上文中所说琅琊王氏众多带“之”的名字并非王氏一家,其他上述东晋世家大族中的很多男性名字中也带有“之”字。


门阀士族的大家族这么多人信奉天师道,说明天师道在第三代天师张鲁之后,第四、第五、第六代天师时期,已经传播到了东晋南北朝时期的上层建筑之中了。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对天师道推崇有加,他对建立北天师道的寇谦之十分信任,亲自为寇谦之创立天师道道场。第六代天师张椒则和王献之等名人是好友。天师道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王朝几乎通吃,都对它非常推崇。(天师道第六代天师张椒像,和王献之等名人是好友)


因此,一些世家大族都信奉天师道,名字中带有“之”子自然见怪不怪了。


为何“之”字在名字之中不避讳?

西晋、东晋时期对名字避讳非常看重,皇帝的名字中的字,所有臣民都需要避讳;长辈之中有的名字的字,子孙辈也要避讳。


不过天师道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盛行,它也享有特权,其中“之”、“道”等字是不用避讳的,是信奉天师道暗示,所有人皆可用,不用避讳。




为什么东晋不算南北朝?
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北朝(公元439年—公元581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南北两势虽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形式,故称为南北朝。

东晋之后的南北朝,是什么意思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常识历史篇。

魏晋,南北朝和六朝有什么区别啊
六朝:即孙吴(或称东吴、三国吴)、东晋、南朝宋(或称刘宋)、南朝齐(或称萧齐)、南朝梁、南朝陈这六个朝代。六朝京师均是南京(孙吴时期名为建业,西晋司马邺称帝后为避讳,改名建康)。3、时代特征不同 魏晋:魏晋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

结合史实说明东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北方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方面有有哪...
(1)士族制度贯穿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最具时代特征的政治制度,决定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官僚门阀特色。士族制度形成于汉魏之际,西晋时得到巩固,东晋时达到鼎盛,南朝时逐渐衰落。(2)两汉末年以来,战乱使流民和劳动力不足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利用国有荒地,解决流民和劳动力不足是这一时期...

五代十国和南北朝哪个乱
五代十国和南北朝哪个乱南北朝时期最乱。五胡乱华后,北方中原地区基本上都是些蛮族政权,相互攻杀,汉人命贱如草,蛮族肆意虐杀,以致最终引发汉民族的英雄冉闵号召汉人团结,发布屠胡令,此时北方汉人已经十人九亡,贵族都纷纷难逃,百姓也所剩无几,以致后来隋唐混一天下后,皇族虽号称汉人,但是多...

西晋和南北朝的社会有何特点?
3、南北朝 世族政治,社会阶层分为世族、齐民编户、依附人及奴隶 。,不过也扶持寒门以平衡政治势力,并且在南朝梁时萌芽出科举制度。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统称。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公元420年刘裕...

东晋和南北朝
【请采纳!!!】东晋时 北方是十六国 后来北魏统一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又称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由于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中原这一期间(304-439),五胡大举侵占古华夏故地,故又被后世称作“五胡乱华”时期。五胡指匈奴、鲜卑、羯胡、氐、羌;十六国指主要的五个北方内迁民族在中国北...

南北朝有什么特点?
1、政治方面,政权更迭频繁,东汉结束以后,先是出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紧接着是西晋短暂的统一和东晋偏安一隅,东晋偏安之时,在北方出现了少数民族建立的五胡十六国。最后北魏统一了北方,北魏政权结束以后分别是北齐和北周,南方的东晋政权瓦解以后则建立起了南朝宋齐梁陈,在将近370年的时间里竟然出现了...

请问,谁能给详细说明一下西东晋的变迁以及晋至南北朝这一阶段的...
此外,南北朝的文学艺术更是有所发展,南朝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的作品都成为流传后世的经典之作。 自东晋灭亡以来,南北朝成为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南北分裂时期之一,虽然它的形成使经济发展有所停滞,但由于外族对中原地区的统治而形成的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却是中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正...

南北朝,指的什么?
南北朝是中国古代重要发展时期。当时南北双方虽然互有征战,但已不像东晋和十六国之间那样频繁,经济得以发展。南朝以宋的国力最强,在前期兴修水利,鼓励农桑,减轻赋税,比较繁荣。由于士族势力逐渐衰弱,庶族地主有所抬头,生产也有了较快发展。南朝的手工业也很发达,哲学、天文、数学、文学、史学等各...

合阳县19629829896: 魏晋南北朝时盛行以"之"为名,说明当时人们命名追求什么? -
银艺脑血: 魏晋南北朝是继春秋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思想文化异常活跃又开放的时代,这体现在文学、哲学、书法、绘画、建筑等方面,而除这些以外,这个时代的文化特征还可以体现在人名之中. 综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名,按男女名区分,本文...

合阳县19629829896: 为什么东晋南朝时代很多人物的名字后面都带有“之”字,比如王羲之,徐羡之,淳于产之…… -
银艺脑血: “之”字其实无实义,而是信奉天师道的关系,许多名字里有“之”的人,基本都是世代信奉天师道的家族

合阳县19629829896: 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很多人名字带有之字?如王羲之,王献之,刘牢之,司马休之等等,太多了 -
银艺脑血: 魏晋时代的人,以琅琊王氏家族为代表,多信奉天师道,这个“之”字,是此教名词,如佛教徒之“释”,前人已有论述: 朱自清先生1933年11月29日日记:读陈寅恪先生《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一文,极有胜义:1,天师道与两晋关系...

合阳县19629829896: 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很多人名字后面有一个“之”字呢? -
银艺脑血: 因为很多魏晋朝的人信教,受到该教的影响,他们取名才会带“之”字,“之”字是该教的一个名词.

合阳县19629829896: 魏晋南朝时期人名为什么很多带个“之”字?东晋、南朝时期很多历史人物,为什么他们都叫“某某之”呢?比如,刘牢之,刘穆之,沈茂之,陈庆之.知道... -
银艺脑血:[答案] 魏晋南北朝是继春秋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思想文化异常活跃又开放的时代,这体现在文学、哲学、书法、绘画、建筑等方面,而除这些以外,这个时代的文化特征还可以体现在人名之中.综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名,按男...

合阳县19629829896: 为什么南北朝时带“之”的人名特别多? -
银艺脑血: 南北朝仕人善清谈,说起话了文皱皱地,写的辞赋也是那种旖靡之风.所以当时的仕人取名也形成那种风气,纷纷使用“之乎者也”里面的之字,因为之字在当时的文言文虚词里有很高的使用率和用词声誉的,像享有很高美誉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时短短二三百字就使用了二十几个“之”字.所以很多读书人便把“之”字用到自己的名字里,为的就是自己的名字就像当时的美文一样让人易于接受和传诵.“之乎者也”把“之”字放在第一位就是从那时开始的.足见时人对“之”字的的推崇.

合阳县19629829896: 魏晋南朝时期人名为什么很多带个“之”字 -
银艺脑血: “之”这个字在当时,表示这个人是天师道教徒.国学大师陈寅恪在《崔浩与寇谦之》中提到过“实非脱漏,六朝天师道信徒“之”字为名者甚多”,东汉及六朝人习惯用单名,“之”代表的是信仰.

合阳县19629829896: 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是人的觉醒? -
银艺脑血: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在从魏至隋的三百六十余...

合阳县19629829896: 有人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既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大分裂时期,又是名?
银艺脑血: 同意.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先后经历了三国鼎立、十六国与东晋的对立、南北朝的对峙分裂时期,各政权彼此征战,国家陷入分裂.②由于长期战乱,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内迁,与汉族杂居,民族界限缩小;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又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一些少数民族由于长期汉化,渐渐消失.

合阳县19629829896: 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的名字,喜欢带个之字 -
银艺脑血: 陈寅恪先生在《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等论文中有考证,言:南北朝人名末的“之”字,为信仰天师道的家族标记,一般不在子孙避家讳的范围之列,反而可以代代相传.【风澜案:避讳例,如南梁皇族,连萧衍小名“练”都避(见《颜氏家训》,南梁皇族称“练”为“绢”),但对萧衍之父萧顺之,言谈间只避“顺”,不避“之”.】陈先生此说在学术界很有影响,基本形成公论.详情可参见陈先生文集.不好意思,我也是复制而来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