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阳腔资料

作者&投稿:银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帮我找一找关于戈阳腔的资料,历史拜托了各位 谢谢~

戈阳腔 戈阳腔也叫戈腔,又称高腔,是我国地方戏中著名四大声腔系统之一,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源于南戏,产生于戈阳,形成于元末明初,有“南昆北戈”之称,对京剧、川剧等四十四个剧种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并由此形成了中国戏曲高腔体系。 现在我国有11个省的高腔剧种与戈阳腔有渊源关系,当今著名的“京腔”就是在戈阳腔基础上,融合其他声腔发展演变后形成的。戈阳腔主要表演特色是动作大,身段严谨、场面热闹,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适合民间演出。 戈阳腔最初是流行于江西戈阳一带的南戏声腔。在元末明初,它已流传到徽州、福建等地。明永乐年间,还传到了云贵一带(明·魏良辅《南词引正》),当时,它的势力可与浙江的海盐腔相抗衡。 明代的戈阳腔,除了单个的只曲以外,一般由各个曲牌联成各种形式的套曲和集曲。其联缀方式与南戏无大差别,但是其唱腔由于吸收了本地的民间音乐而有不同的风格与特色,并且根据内容的要求,还运用了滚调与帮腔的手法。其伴奏乐队只有锣与鼓等打击乐器,所谓“其节以鼓,其调喧”。 滚调一般分为滚白与滚唱两种,滚白即两句唱腔间插入的一段带有吟诵性的说白,滚唱即两句唱腔间插入的用简单的唱腔唱出的通俗易懂的词句。它们的作用,一方面可以解释剧清,烘托气氛;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细致地刻画人物内心的感情,例如明万历刻本《玉谷新簧》所载加有滚白、滚唱的《琵琶记》《蔡中郎书馆思亲》折里的一段《雁鱼锦》: (生唱)思量那日离故乡(白)父爱子指日成龙,母念儿终朝极目。张太公有成人之美,每重父言,赵五娘有孤单之虑,惟顺姑意,那些不是真情蜜爱!(唱)记临期送别多惆怅,(白)那日五娘送我到十里长亭,南浦之地呵!(唱)携手共那人不厮放。(滚)嘱咐与叮咛,爸娘好看承,他说理自尽,不用我劳心。教他好看承我年老爸娘,料他不会遗忘。(白)……(唱)闻知道我那里饥与荒,(下略) 这里滚白与滚唱就进一步渲染了南浦嘱别时对五娘的叮咛,从而加深了蔡中郎的思亲之情。 帮腔即一唱众和的形式。这种形式至晚在汉代的“但歌”中已经存在。但是它在弋阳腔中,对于描写环境、渲染气氛,刻画剧中人的内心感情,代他说出心中难言的苦衷;或者介绍剧中人的行动、身份等等与滚调一样有着突出的艺术效果,例如江西戈阳腔《金貂记》《丁山报喜》出中的《剔银灯》: 此段的帮腔部在每句末尾几个字,如“抑”、“不义”等;或重复叠唱前句末尾的几个字,如“忠良捐弃”等。它们有效地突出了尉迟恭对奸相李道宗陷害薛仁贵的愤怒。 明嘉靖年间,流传到各地的弋阳腔已经与各地的民间音乐、地方语言相结合,出现了乐平(江西)、为徽、青阳(皆安徽)等声腔。到万历年间,又出现了义乌(浙江)、潮调(广东潮州)、调腔(浙东)等声腔,稍晚又出现了石台腔与太平腔(皆安徽)(《度曲须知》、《曲律》)。其中,青阳腔的产地本属安徽池州府,当地原来盛行浙江的余姚腔,所以青阳腔在形成过程中可能吸收了余姚腔的成汾。当时,它与昆腔齐名,一时四方传唱,有“时调青昆”之称。后起的石台腔与太平腔,王骥德《曲律》说:“其声淫哇妖靡,不分调名,亦无板眼”,这显然是看不起民间新兴的戏曲声腔,但所谓“不分调名,亦无板眼”的话,却告诉我们这两种戈阳腔系统的戏曲,其节奏可能比较自由,并善于伸缩。 弋阳腔在发展中,到明末清初又称为高腔。高腔在清康熙年间,已经传到北京,又称京腔。据《都门纪略》载说:“我朝开国伊始,都人尽尚高腔,延及乾隆间,六大名班,九门轮转,称极盛焉。”可见当时戈阳腔在北京极其盛行,而且它的足迹已经遍及广东、湖南、四川、湖北、山西、山东、河南、云南、贵州、浙江、安徽、福建等省,成为一个极重要的剧种了。 明清时代弋阳腔的创作,有一部分直接来自宋元的南戏,如《琵琶记》、《幽闺记》、《白兔记》等等,但弋阳腔艺人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艺术表现才能进行了加工和创造。还有一部分则是依据历史故事或说唱、传说改编创作的,如《易鞋记)、《金锏记》、《破窖记》、《珍珠记》等等。其中,《易鞋记》通过程鹏举与白玉娘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外患频仍的明代中叶人民在动乱中的痛苦遭遇;《金锏记》则歌颂了杨六郎、焦赞等民族英雄,痛斥了王钦若等民族的败类;《破窖记》则以相府小姐刘千金与落拓秀才吕蒙正的爱情故事批判了嫌贫爱富的思想,都有一定的意义。但是这些作品中,也都有程度不同的糟粕,例如《破窖记》虽然批评了宰相刘懋的嫌贫爱富,但处处为他开脱,这样就削弱了作品的社会意义。

弋阳腔,汉族戏曲声腔之一。简称“弋腔”,是中国古老的汉族戏曲声腔,它源于南戏,产生于信州弋阳,形成于元末明初。是宋元南戏在信州弋阳后与当地赣语、汉族民间音乐结合,并吸收北曲演变而成。它至迟在元代后期已经出现。明、清两代,弋阳腔在南北各地蕃衍发展,成为活跃于民间的主要声腔之一。清李调元《剧话》说:“弋腔始弋阳,即今‘高腔’”。故弋阳腔又通称赣语高腔。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戈阳腔也叫戈腔,又称高腔,是我国地方戏中著名四大声腔系统之一。元未明初,在江西省戈阳县形成而得名。
现在我国有11个省的高腔剧种与戈阳腔有渊源关系,当今著名的“京腔”就是在戈阳腔基础上,融合其他声腔发展演变后形成的。戈阳腔主要表演特色是动作大,身段严谨、场面热闹,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适合民间演出。


高淳阳腔目连戏详细资料大全
高淳阳腔目连戏是一种传统戏曲剧种。高淳最古老的戏台为元朝万寿戏台;源于元末明初的《高淳阳腔目连戏》,在全国各类古剧种占有一席之地。基本介绍 中文名 :高淳阳腔目连戏 外文名 :Gaochun Yang cavity Mulian Opera 万年戏台,起源与发展,起源, *** 时期,逐渐衰亡, 万年戏台 高淳...

南京艺术“奇葩”——高淳阳腔目连戏
按唱腔划分,目连戏有东路腔、西路腔之分。西路腔又名南陵腔,东路腔又名水阳腔,简称阳腔。高淳阳腔目连戏属东路腔,它的最大特点是“一唱众和,锣鼓节音,不被管弦”。高淳阳腔目连戏以目连救母为主线,其剧本源于明代郑之珍《目连救母劝善戏文》,高淳艺人在流传中进行了增删,并融入高淳地方习...

高淳阳腔目连戏起源与发展
高淳的戏曲艺术起源于宋朝,从最初的南曲发展而来。南曲以南方语言用韵,音乐为五声音阶,用萧笛伴奏,表现出柔和婉转的音色。随后,北方移民南迁带来了北曲,北曲与南曲相对应,声调激昂朴实,音乐为七声音阶。元朝是戏曲艺术的鼎盛时期,著名的《窦娥冤》、《西厢记》在此时诞生。高淳一带的戏曲也由南曲...

目连戏基本信息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中,目连戏是一种深受各地民众喜爱的传统戏剧形式。这种戏剧形式有着多个独特的变体,包括绍兴目连戏、徽州目连戏、辰河目连戏以及南乐目连戏,它们各自承载着丰富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这种戏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6年,被正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

目连戏民间故事
在唐代宗时期,唐王的女儿升平公主金枝与汾阳王郭子仪的儿子郭暧联姻,却因骄横无礼,与婆母不和,矛盾频发。郭子仪身为公公,面对公主的无理行为,既不敢直言劝阻,也不敢干预,成为了历史上最为尴尬的长辈。郭暧也束手无策,采取暴力手段惩治金枝,但公主的顽固不化并未因此改变。为了教育金枝,郭子仪...

目连戏历史记载
直至民国初年,王嘉宾在家乡北京养病期间,展现出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保护,他邀请并整理当地资深的目连戏艺人,共整理出五本剧目,这些宝贵的剧本资料为研究目连戏的起源、艺术特色以及其演变历程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这些整理的剧本不仅保留了目连戏的原始风貌,还为后人研究这一戏剧形式在中国历史中的...

中国京剧的历史发展
中国戏曲历经八百余年,传承悠久,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金元杂剧到明清传奇;从昆(曲)弋(阳腔)繁荣到四大徽班进京;从京剧诞生到成为“国粹”走进黄金时代,二百年的京剧史里产生了程长庚、谭鑫培、杨小楼、梅兰芳、马连良等一代又一代表演艺术大师。以富连成为代表的众多戏曲科班培养了数以...

戈阳腔沿革
在元末明初的江西赣东北弋阳地区,一种独特的戏曲声腔——弋阳腔开始崭露头角。它以其独特的演唱方式,即徒歌加帮腔,吸引了当地人们的注意,成为当地文化的一大亮点。历经数百年,弋阳腔的激越与高亢旋律始终在戏曲界回荡,深深触动着无数弋阳腔的忠实拥趸。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弋阳人民情感...

什么是弋阳腔
弋阳腔,江西省弋阳县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南宋中期,南戏经信江传入江西,在弋阳地区结合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于元末明初孕育出一种新的地方声腔弋阳腔。弋阳腔的唱腔结构最初采用曲牌联套体,形成极富特点的“徒歌、帮腔”演唱方式。明代中叶又发展出打破曲牌联套体制的滚调,并...

请帮我找一找关于戈阳腔的资料,历史拜托了各位 谢谢
戈阳腔最初是流行于江西戈阳一带的南戏声腔。在元末明初,它已流传到徽州、福建等地。明永乐年间,还传到了云贵一带(明·魏良辅《南词引正》),当时,它的势力可与浙江的海盐腔相抗衡。 明代的戈阳腔,除了单个的只曲以外,一般由各个曲牌联成各种形式的套曲和集曲。其联缀方式与南戏无大差别,...

工布江达县13496041300: 戈阳腔 - 搜狗百科
仁郊远浪: 戈阳腔也叫戈腔,又称高腔,是我国地方戏中著名四大声腔系统之一.元未明初,在江西省戈阳县形成而得名. 现在我国有11个省的高腔剧种与戈阳腔有渊源关系,当今著名的“京腔”就是在戈阳腔基础上,融合其他声腔发展演变后形成的.戈阳腔主要表演特色是动作大,身段严谨、场面热闹,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适合民间演出. 参考资料:江西南昌民俗 关于戈阳调的保护和发掘你就从这段里选吧偶是黄鱼哟 新年快乐.... 记得采纳哟!!!~~~

工布江达县13496041300: 戈阳腔起源于何地? -
仁郊远浪: 戈阳腔起源于江西,音调高亢,形式通俗,富于口语化

工布江达县13496041300: 赣剧的简介 -
仁郊远浪: 赣剧是江西的一个兼唱高腔、乱弹、昆腔及其它曲调的多声腔剧种.它有俗称饶河班、信河班两大流派,这两派于1950年相合,改名为赣剧.赣剧起源于明代的弋阳腔.赣剧的腔调计有〔高腔〕、〔二凡〕、〔西皮〕、〔文南词〕、〔秦腔〕...

工布江达县13496041300: 南昌的习俗、饮食、文化有什么?(急) -
仁郊远浪: 江西南昌地区的求子风俗很具地方特色,古时南昌,在西湖区的中心处有一高土桥,桥上有石柱栏杆12根,每年八月十五之夜,妇女们来到桥上,待月至中天,便用手在高桥两旁的石柱上抚摸,甚至纳入怀中,据说如此这便可生男孩. “六月...

工布江达县13496041300: 泉州地方戏剧 有哪些 -
仁郊远浪: 1、梨园戏剧种 十二世纪,在东南沿海一带业已滥觞的南戏,是中国戏曲发展史的重要篇章.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南戏在其它发源地早已荡然无存,而处于东南边陲的福建泉州,南戏的流风余韵,至今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蔚成文化奇观...

工布江达县13496041300: 我国八大剧种 -
仁郊远浪: 评剧:流行于北京、天津和华北、东北各省,它源自河北东部一带的“莲花落”,并吸收京剧、河北梆子、皮影、大鼓等音乐和表演发展而形成的.这个剧种从农村进入城市后,受到话剧和京剧的影响演了许多新戏,擅于表现小市民生活.唱词...

工布江达县13496041300: 在中国戏曲史上,曾与海盐腔,昆山腔,余姚腔齐名,被称为四大名腔的是 -
仁郊远浪: 弋阳腔,亦称“弋腔”,俗名“高腔”,是元末明初时宋元南戏流传到江西弋阳一带,与当 戈阳腔 地语言、民间艺术相融合而产生的.弋阳腔是明代戏曲中的四大声腔之一,形成于江西东部一带.其特点表现为:保留了徒歌与帮腔,出现了滚调,曲牌联套具有民间音乐的灵活性和随意性.明代以来,弋阳腔流传到全国许多地方,并与当地的方言上语、民间腔调相结合,形成了川剧、湘剧、赣剧、婺剧、潮剧,安徽的四平腔、福建的闽剧、江苏的淮剧等许多新的地方剧种.

工布江达县13496041300: 昆曲是哪里的吸种?是哪的戏剧
仁郊远浪: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流行于江苏昆山一带,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早在元末明初就已产生了.嘉靖年间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吸取海盐腔、戈阳腔的长处,对昆腔加以改革,创造闻名的“水磨腔”,使昆曲音乐获得很大的发展.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工布江达县13496041300: 四大声腔是什么?
仁郊远浪: 海盐腔、余姚腔、戈阳腔、昆山腔.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