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杜甫作的前出塞其七 其八 其九 这三首诗歌的意思??

作者&投稿:农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杜甫《前出塞》的解析~

  前出塞九首(其六):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前出塞:出塞,出征边塞进行征伐。杜甫先有《出塞》诗九首,后又写《出塞》诗五首,自己加“前”、“后”以示区别。疆:边界。侵陵:侵犯,欺凌。
  这是一首带讽刺性的政论性诗。
  《前出塞》九首是写天宝末年哥舒翰征伐吐蕃的时事,意在讽刺唐玄宗的开边黩武政策。本诗原列第六,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前四句脱胎于当时军中流行的作战歌诀,颇富韵致,饶有理趣,且深得议论的要领。两“当”两“先”妙语连珠,开人胸臆,提出了作战步骤的关键所在,强调队伍要强悍,士气要高昂,对敌有方略,智勇需并用。诗如数家珍,宛若总结战斗经验。然而从整篇看,它还不是作品的主旨所在,只是对下文的衬托。
  后四句才是诗篇的主旨所在,阐述了赴变作战的终极目的。诗人慷慨陈词,直抒胸臆,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声。作者认为拥强兵只为守边,赴边关不应为了杀伐。“射马”、“杀伤”、“擒王”,都应该是以“制侵陵”为限度,不能乱兴边衅,乱动干戈,更不能以黩武为能事,侵犯异邦。这种以战去战、以强兵制止侵略的思想,是恢宏正论,是安边良策。它反映了国家的利益、人民的愿望。
  全诗采用先抑后扬的艺术手法。前四句以通俗而富哲理的谚谣体开势,讲如何练兵用武、怎样克敌制胜。后四句则以慷慨的语言直陈如何节制武功、力避杀伐,道出“止戈为武”的本质。这种先行辅笔,后行主笔;辅笔与主笔之间看似掉转,实为顺接的手法,看似矛盾,实为辨证。因为没有可靠的武备,就不能制止外来的侵略;但是自恃强大武装而穷兵黩武,也是不可取的。所以,诗中主张既拥有强兵,又以“制侵陵”为限,才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诗以议论取胜,立意高、正气盛、富哲理、有气势。

  前出塞九首  其一: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其二: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其三: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其四:  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其五:  迢迢万里余,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其六: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其七: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层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其八: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掳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其九:  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注释译文  [1] 戚戚,愁苦貌。因被迫应往,故心怀戚戚。
  [2] 悠悠,犹漫漫,遥远貌。交河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是唐王朝防吐蕃处。
  [3] 公宗,犹官家。有程期,是说赴交河有一定期限。
  [4] 是说如果逃命,又难逃法网。唐行“府兵制”,天宝末,还未全废,士兵有户籍,逃则连 累父母妻子。
  [5] 这两句点出赴交河之故,是全诗的主脑,是人民的抗议,也是壮甫的斥责。  [6] 离家日久,一切习惯了,熟习了,放下再受伙伴们的戏弄和取笑。按《通典》卷一百四十九:“诸将上不得倚作主帅,及恃己力强,欺傲火(伙)人,全无长幼,兼笞挞懦弱,减削粮食衣资,并军器火具,恣意令擎,劳逸不等。”则知当时军中实有欺负人的现象。
  [7] “死无时”是说时时都有死的可能,不一定在战场。正因为死活毫无把握,所以也就顾不 得什么骨肉之恩,说得极深刻。
  [8] 走马,即跑马。辔头,当泛指马的络头。脱是去掉不用。
  [9] 青丝,即马缰。挑是信手的挑着。
  [10] 捷下是飞驰而下。
  [11] 搴,拔取。是说从马上俯下身去练习拨旗。 《通典》(卷同上):“搴旗斩将,陷阵摧锋,上赏。”所以要“试搴旗”。吴昌祺说:“走马四句,捷自负,而意乃在 ‘死无时’也。” 这说法很对。  [12] 呜咽水,指陇头水。《三秦记》:“陇山顶有泉,清水四注,俗歌:陇头流水,呜声呜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这以下四句即化用陇头歌。
  [13] 轻是轻忽,只当没听见。肠断声指呜咽的水声。
  [14] 这句是上句的否定。心绪久乱,而水声触耳,想不愁也不行。心不在焉,因而伤手。初 尚不知,见水赤才发觉。刻划人微。
  [15] 丈夫,犹言“男儿”、“健儿”或“壮士”,是征夫自谓。誓许国,是说决心把生命献给国家。这以下四句征夫的心理有了转变,但是出于无可奈何的,所以语似壮而情实悲,口里说的和心里想的仍有矛盾。
  [16] 这句承上句。既以身许国,此外还有什么值得悲愤和留念的呢?
  [17] 西汉宣帝曾图画霍光、苏武等功臣一十八人于麒麟阁。
  [18] 当字很有意思,好像甘心如此,其实是不甘心。末两句也是反话。所以有此矛盾现象,是由于这个战争不是正义的战争,人民也是被强制去作战的。  [19] 送徒有长,是指率领(其实是押解)征夫的头子,刘邦、陈胜都曾做过。
  [20] 远戍,指人说,是征夫自谓。“亦有身”是说我们也有一条命,也是一个人。是反抗和愤恨的话。仇注:“远戍句,此被徒长呵斥而作自怜语。”不对头。
  [21] 这两句是说,死活我们都向前去,决不作孬种,用不着你们吹胡子瞪眼,也是汪性使气 的话。仇注:“吏即送徒之长。”
  [22] 附书即捎信儿。六亲是父母兄弟妻子。
  [23] 这两句概括书中的大意。决绝,是永别。仿佛是说:“妈呀!爸爸呀!妻呀!儿呀!…… 我们再也不能见面了!我们苦也不能苦在一起了!”吴瞻泰云:“不言不同欢乐,而言不同苦辛,并苦辛亦不能同,怨之甚也。”  [24] “迢迢”,远貌。
  [25] 异苦乐是说苦乐不均。在剥削阶级的部队中,官兵总是对立的。
  [26] 隔河的河即交河。“骑”字照以前的习惯读法,应读作去声,因为这是名词,指骑兵。
  [27] 倏忽,一会儿工夫。
  [28] 《通鉴》说当时“戍边者多为边将苦使,利其死而没其财”(卷二百一十六)。可见“为奴仆”确是实际情形。
  [29] 树,立也。  [30] 这四句极象谣谚,可能是当时军中流行的作战歌诀。马目标大易射,马倒则人非死即伤,故先射马,蛇无头而不行,王擒则贼自溃散,故先擒王。擒王句乃主意所在,下四句便是引伸这一句的。
  [31] 亦有限,是说也有个限度,有个主从。正承上句意。沈德潜 《杜诗偶评》:“诸本杀人亦有限,惟文待诏(文徵明)作杀人亦无限,以开合语出之,较有味。”不确。
  [32] 自有疆,是说总归有个疆界,饶你再开边。和第一首“开边一何多”照应。
  [33] 这两句是说如果能抵制外来侵略的话,那末只要擒其渠魁就行了,又哪在多杀人呢?张远《杜诗会粹》:“大经济语,借戍卒口中说出。”在这里我们相当明显的看到杜甫的政治观点。  [34] 雨作动词用,读去声。雨雪即下雪。
  [35] 山高所以径危。因筑城,故须抱石。
  [36] 指落是手指被冻落。
  [37] 汉月,指祖国。
  [38] 祖国在南方,所以见浮云南去便想攀住它。“暮”字含情。  [39] 单音禅。汉时匈奴称其君长曰单于,这里泛指边疆少数民族君长。
  [40] 古宝剑有雌雄,这里只是取其字面。四五动,是说没费多大气力。
  [41] 奔是奔北,即吃了败仗。
  [42] 名王,如匈奴的左贤王、右贤王。这里泛指贵人。正是所谓“擒贼先擒王”。
  [43] 辕门即军门。
  [44] 这两句主要写有功不居的高尚风格,是第三章“大夫誓许国”的具体表现,也是下章“丈夫四方志”的一个过渡。  [45] 能无,犹“岂无”、“宁无”,但含有估计的意味,分寸功,极谦言功小。观从军十年 馀,可知“府兵制”这时已完全破坏。
  [46] 众人,指一般将士。苟得,指争功贪赏。
  [47] “欲语”二字一顿。想说说自己的功,又不屑跟他们同调,干脆不说也罢。《礼记:由礼》:“毋剿说,毋雷同。”雷一发声,四下同应,故以比人云亦云。
  [48] 这两句过去解说不一。大意是说:中原尚且有斗争,何况边疆地区?应前“单于寇我垒”。
  [49] 这两句是将自己再提高一步,丈夫志在四方,又哪能怕吃苦? 《论语》中有“君子固穷”一句。

其七:征夫诉说他大寒天在高山上筑城和戍守的情况。天上下着雪,军队行进到了高山中,周围的环境恶劣。离开中原很远了,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想去真正地打仗似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其八:征人诉说自己初次立功的过程和对待功劳的态度。前两句写战争的场面,第三句写立功。
其九:征人自叙他自己从军作战十余年的经历。第一句简单,第二句说众人以偶尔得到的功勋为贵,我想说却羞于和他们一样。国家仍有战争,仍有危难,我作为大丈夫,理应去实现自己平定四方的志向,怎么能为自己而推卸责任呢。

大意差不多,从我的唐诗辞典里只找到大致的说法,更具体的没有,完全是我自己从字面翻译的。

其七:征夫诉说他大寒天在高山上筑城和戍守的情况。天上下着雪,军队行进到了高山中,周围的环境恶劣。离开中原很远了,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想去真正地打仗似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其八:征人诉说自己初次立功的过程和对待功劳的态度。前两句写战争的场面,第三句写立功。
其九:征人自叙他自己从军作战十余年的经历。第一句简单,第二句说众人以偶尔得到的功勋为贵,我想说却羞于和他们一样。国家仍有战争,仍有危难,我作为大丈夫,理应去实现自己平定四方的志向,怎么能为自己而推卸责任呢。

要这三首诗歌的详细意思 谢谢
其七: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层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其八: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掳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其九:   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谁知道杜甫的所有快诗?(紧求!)
谁知道杜甫的所有快诗?(紧求!) 我赶着用啊!希望各位高手能给我点指示!!... 我赶着用啊!希望各位高手能给我点指示!! 展开  我来答 3个...绵竹亭亭出县高 江上舍前无此物 幸分苍柳拂波涛 凭何十一少府邕觅桤木栽 草堂堑西无树木 非子谁复见幽心 饱闻桤木三年大 与致西边十亩阴 诣徐卿觅...

谁知道发生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前后的故事?
【内容】: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杜甫早就盼望能早日平定安史之乱。当这一天终于盼来时,他竟激动得悲喜交加,喜极而哭。前四句由“忽传”到...

杜甫有哪些边塞诗?越多越好。。好的追分
《前出塞》通过集中描写一个战士戍边十年的过程,反映了唐王朝发动的开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讽刺唐玄宗穷兵黩武的政策。这组诗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抓住人物特征,着重心理刻划,结构紧凑,层次井然,九首只如一首。这里选的是第六首。诗中既表达了反对穷兵黩武的意向,也表示出通过政治手段解决...

杜甫的资料?
765 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因病滞留云安,次年暮春迁往夔 州。768年出峡,辗转江陵、公安,于年底达岳阳。他生活的最后二年,居无 定所。飘泊于岳阳、长沙、衡阳、耒阳之间,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 甫死于长沙到岳阳的船上,年59岁。逝世前作36韵长诗《风疾舟中伏枕...

杜甫《蜀相》的写作背景 谁知道???
黄鹂隔叶,足见树茂;黄鹂空作好音,表明武侯呕心沥血所缔造的一团糟,已被后人遗忘。这两句诗衬托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并含有诗人感物思人、追怀先哲的情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句很有名的)“三顾”,这里指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是,刘备三次登门拜访的事。诸葛亮《出师表》上说:“...

杜甫入蜀以前的生平和望岳 春望的写作背景
《望岳》 这是杜甫现存作品中最早的一首。大约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第一次游齐赵时,诗人当时是...前人于此诗评赞颇多,"齐鲁青未了"一句,众口称道,刘辰翁称此"五字雄盖一世";郭浚曰:"他人游泰山...“崔�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

小学中关于杜甫的诗句有哪些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闻官军收...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7.谁知道小学里杜甫所有的诗 是课本里...

《望岳》 杜甫的写作背景
《望岳》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译文:东岳泰山,美景如何?走出齐鲁,山色仍然历历在目。神奇自然,会聚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出清晨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

有没有关于杜甫的资料?
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因病滞留云安,次年暮春迁往夔州。768年出峡,辗转江陵、公安,于年底达岳阳。他生活的最后二年,居无定所。飘泊于岳阳、长沙、衡阳、耒阳之间,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到岳阳的船上,年59岁。逝世前作36韵长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有“战血流依旧,...

杜甫的生平简介及作品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广德二年(760)春,严武再镇蜀,杜甫才又回到草堂,此前漂泊在外将近两年。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大历三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底又漂泊到湖南岳阳,这一段时间杜甫一直住在船...

嵩明县13987856011: 《前出塞》的诗句是……? -
鄂管丙酸:[答案] 前出塞九首 作者: 杜甫 其一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 其七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层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其八 ...

嵩明县13987856011: 前出塞+杜甫 -
鄂管丙酸: 这九首诗通过一个征夫的诉说反映其从军西北边疆的艰难历程和复杂感情.组诗尖锐地讽刺了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不义战争,真实地反映了战争给兵士和百姓带来的苦难.《前出塞九首》 作者 杜甫其一: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公家有程期,...

嵩明县13987856011: 《前出塞》王昌龄 -
鄂管丙酸:[答案] 是杜甫的,这九首诗通过一个征夫的诉说反映了杜甫从军西北边疆的艰难历程和复杂感情. 原文如下: 其一: 戚戚去故里... 其七: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层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其八...

嵩明县13987856011: 岂在杀伤多全诗 -
鄂管丙酸: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前出塞九首·其六》第七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拉弓要拉最坚硬的,射箭要射最长的.射人先要射马,擒贼先要擒住他们的首领.杀人要有限制,各个国家都有边界.只要能够制止敌人的侵犯就可以了,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嵩明县13987856011: 唐代杜甫的<前出塞> -
鄂管丙酸: 唐·杜甫《前出塞》诗之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嵩明县13987856011: 前出塞 杜甫中诗人议论强兵杀敌的真正意愿是什么 -
鄂管丙酸: 《前出塞九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这九首诗通过一个征夫的诉说反映其从军西北边疆的艰难历程和复杂感情.第一首,征夫诉说初出门辞别父母的情事;第二首,接前诉说上路之后的情事,亡命亡不了,吞声也没用,不如索性把命...

嵩明县13987856011: 前出塞是哪代诗人谁写的,其中哪四句诗说出`作者对战争的看法? -
鄂管丙酸: 《前出塞》是(唐 )代诗人( 杜甫)所写,“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四句诗说明了作者对战争的看法.

嵩明县13987856011: 射人先射马,( ).——[唐]杜甫<<前出塞>> -
鄂管丙酸: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语出杜甫《前出塞》组诗之六挽弓当挽强 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 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 岂在多杀伤

嵩明县13987856011: 前出塞 杜甫 -
鄂管丙酸: 前出塞(其六) 作者: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1,立国自有疆2.苟能制侵陵3,岂在多杀伤.点击此处查看/隐藏全部注释 1.亦有限:也应该有个限度.2.自有疆:本来应该有个疆界.3.苟:如果...

嵩明县13987856011: 横吹曲辞•前出塞九首(其六)的赏析 -
鄂管丙酸: 前出塞九首(其六) 杜甫 挽弓当挽强, 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 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 岂在多杀伤. 诗人先写《出塞》九首,后又写《出塞》五首;加“前”、“后”以示区别.《前出塞》是写天宝末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